■胡景初 Hu Jingchu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設計學院,湖南長沙 410004)
編者按:胡景初教授是我國家具學科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968年分配到上海的家具企業(yè)工作,1976年回到母校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原中南林學院)工作,于1980年代初在全國高校率先創(chuàng)辦了家具設計專業(yè),1994年創(chuàng)辦了學術期刊《家具與室內裝飾》雜志??梢哉f,他是中國現(xiàn)代家具業(yè)興衰發(fā)展的最有力見證者之一。先生退休后,仍然心系行業(yè),筆耕不輟,不僅有自成一派、獨具特色的水墨丹青“家具畫”,還有據(jù)其個人豐富閱歷和感悟而作的“家具史話”。
1941年我出生在湖南瀏陽的一個小山村,早在孩提時期,我就有一個家具夢——做一名家具人。
這個夢的誘因與我的父親有著密切的關系。我父親年青時是一個鄉(xiāng)村木工,或在家里的作坊里承接鄉(xiāng)鄰的來料定制家具,或背著木工工具上門加工。從我記事起我就目睹了父親用斧、鋸、刨、鑿等手工工具將一根根原木(主要是杉木)慢慢做成家具的零部件,最后又巧妙地組裝成功能、形態(tài)各異的家具產品。同時父親還兼做漆匠,常在室外用磚塊支鍋生火,用“土子”(一種粉狀干燥劑)將桐油熬制成清漆,或加顏料粉調制成色漆用于家具涂裝或彩繪,對此我感到十分有趣。大約6歲,時我曾偷了父親的顏料粉去試著繪畫,可惜它不溶于水,結果白白地浪費了不少顏料,為此還挨了父親的揍。
促使我形成夢想的另一個人是我的祖父,他是一名在當?shù)睾献陟衾镩_私塾的教書先生。他有很多藏書,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一套“芥子園畫譜”,我父親就是參照圖譜在家具表面進行彩繪的。祖父除了教我讀死書死背書外,還教我寫大字和臨摹畫譜。使我從小養(yǎng)成了愛好美術的興趣,為我后來從事家具設計埋下了伏筆。
我父親在祖父的調教下,讀完了四書五經(jīng),成了一名有文化的鄉(xiāng)村木匠。土改時我們那里建立了基層政府——瀏陽縣第七區(qū),由于南下干部少,還要就地選拔干部,我父親就輕易地成為了當時一名崔姓的區(qū)長的秘書,比起今天考公務員就容易多了。可惜的是,我再也沒有機會跟父親學木匠了。幸運的是,父親成為了國家干部,不久后便有了固定不菲的收入,為我后來上大學學習更高級的木工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圓夢的過程中,中小學的美術課使我獲益匪淺。當時的小學教師中藏龍臥虎,我的湯姓班主任教我們語文和美術,他是當時名家豐子愷先生的崇拜者,他的畫作和書法幾乎可與豐子愷的作品亂真。他讓我知道了世界上還有專門從事繪畫的文化人。我的中學6年是在前身為“獅山書院”的瀏陽三中度過的,初三時開始進入大躍進年代,在大煉鋼鐵等“大躍進”運動中,師生們都在工地或鄉(xiāng)村勞動,我卻有幸在美術老師的帶領下,在鎮(zhèn)上的當街建筑外墻上畫宣傳畫。印象最深的有兩幅,一幅是蘇聯(lián)“老大哥”的人造衛(wèi)星上天,另一幅是中國畝產萬斤的“衛(wèi)星”上天——一把用紅絲帶捆綁的帶谷穗的稻草在藍天白云間飄拂。畫戶外宣傳畫使我畫藝大有長進。從中學到大學出黑板報也是我的“副業(yè)”,雖然耽誤時間,我卻樂此不疲。
高中畢業(yè)時,我曾萌發(fā)報考美術學院的想法,但因我體檢時發(fā)現(xiàn)的“紅綠色弱”而關上了這扇門。但命運又為我開起了另一扇門,那就是1961年我被中南林學院的“木材機械加工”(簡稱“木工”)專業(yè)所錄取,使我真正成為了一名“木工”的學生。這是我圓夢的第一步,為圓夢打下了堅實的專業(yè)基礎。
我最感興趣的課程是“細木工工藝學”,也就是我們后來拓展為“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yè)的核心內容。當時該專業(yè)的學制是五年,我們曾在武漢綜合木材廠進行專業(yè)課實習半年,在上海木材加工一廠和上海家具廠進行畢業(yè)實習半年。通過下車間跟班勞動,使我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1964年下半年,我們還以“毛主席派來的工作隊”的身份在廣東陽春縣參加了半年的“四清”運動,也鍛煉了自己的組織與管理能力。
■圖1 1987年在山東濟南出席中國家具協(xié)會成立大會時與首屆中國家協(xié)理事長陳鼎新先生及劉忠傳教授、余松寶教授合影
■圖2 1990年代中期帶學生到深圳大豪集團實習,得到了公司副總裁黃偉業(yè)先生的大力支持
■圖3 我國木材工業(yè)的元老、上海木材工業(yè)研究所王鳳翔教授在株洲校區(qū)與我校木工教研室的主要教師合影
■圖4 出席上海《家具》雜志編委會在無錫舉辦的年會及活動
■圖5 彭亮等三位博士論文答辯后與答辯委員會主席尹定邦先生、劉元副校長等答辯委員會全體委員合影
■圖6 2007年6月與我的首批博士戴向東、彭亮、張志奇畢業(yè)合影
在大學期間我還是學生電影俱樂部的成員,每周出一次電影海報(宣傳畫),每月可獲得4元津貼,不僅有收入,更是堅持了自己的業(yè)余愛好。
正值畢業(yè)前夕,迎來了史無前例的“文革”,直至1968年才陸續(xù)離校。在這期間,有的同學搞全國串聯(lián),免費享受了一次長達近一年的旅游“盛宴”。我卻乘機拿起了畫筆繼續(xù)我的業(yè)余愛好,或用硝基漆繪制絲網(wǎng)印版,用油印機套印兩色或三色具有版畫效果的宣傳畫;或繪制大批判的幻燈片,在校內放電影前進行放映,當時流行三鏡頭放映機,通過快速變換鏡頭還可以獲得漫話人物的動畫效果;或用油畫顏料繪制大幅室外毛主席畫像;或編寫和刻印油印小報。這樣過得倒也充實,就是不參加打砸搶的行動。這種愛好和訓練,無疑也為以后從事家具設計打下了手繪的基礎。
1968年4月,我和同班的28位同學一起分配到了上海。同學遍布人造板、家具、門窗、樂器、體育器材等以木材為原料的各類木制品生產企業(yè)。我有幸分配到了一家從事民用家具和縫紉機臺板生產的上海躍進木器廠。在“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的號召下,我有機會親歷了配料、膠壓、打磨、涂裝、機電維修等各工種的車間勞動。歷時9個年頭,使我真正成為了一名家具木工,實現(xiàn)了我圓夢的第二步。
在上海工作期間,“文革”尚在火熱進行中,有時我免不了又重操舊業(yè),為工廠繪制巨幅毛主席畫像和不定期編寫大批判墻報。當時流行在廠區(qū)顯要的地方樹一幅2層樓高的毛主席畫像,就和今天明星代言的產品廣告一樣。后來還被邀請到為兄弟廠家畫,雖無報酬卻可以享受到免費的午餐,通常是一塊紅燒大排或大肉,外加一份雞毛菜排骨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同時分配到上海華東木器廠的的鄧背階同學,他住在廠區(qū)的小閣樓上,閣樓里堆滿了該廠前身——1888年成立的專門生產西式家具的“毛全泰”木器公司的家具小樣圖,有的是繪制在浸油的亞麻布上,十分珍貴。我經(jīng)常去串門并挑選一些借回家臨摹,用2分錢一支的蘸水筆臨摹好幾大本。并有幸認識了該廠的老設計師陳大雄先生,他曾接受英國設計師的培訓,家具透視圖畫得特別好,并發(fā)明了可以根據(jù)家具照片透視角量度家具近似尺寸的系列透視尺?!拔母铩敝兴€在同濟大學為工農兵學員教授透視學。我也正是從他那里學會了家具透視圖的畫法,后來還用在了我編寫的相關教材中,終身受用。
1976年8月,歷時十年的“文革”即將結束的前夕,我離開上海調回到母校中南林學院。其時,學校為了“學朝農”,“見陽光”,已從廣州搬遷到了湖南湘西。我夫人、原同班同學柳淑宜也從山西大同市木材公司調回母校任教。回校的目的除了解決長期分居的困難外,更重要的是想創(chuàng)辦一個為家具企業(yè)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的新專業(yè)。時值短缺經(jīng)濟時期,家具要憑票供應,在上海還要通宵排隊購買。此時,我們看到了希望,并預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家具產業(yè)必將有一個大的發(fā)展。在校系兩級領導的部署下,我便全力投入了新專業(yè)——家具設計專業(yè)的籌建工作中。
首先,我們根據(jù)家具企業(yè)的需要,制定了最早的教學計劃,列出了“建筑與家具制圖”“家具木質材料”“家具涂料與膠料”“家具設計概論”“家具木工工藝”“家具涂裝工藝”“家具木工機械”等主干課程,并分工組織相關教材的編寫。在師資建設方面,我們從上海等地調回曾在家具企業(yè)摸爬滾打了十余年的鄧背階和劉定之兩位老師。鄧背階老師還請來上海家具廠的老師傅為我們新建的家具實驗廠用本土材料做出了一批海派風格的家具樣品,為學生實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圖7 出席上海第六屆中國國際家具博覽會招待會
■圖8 與出席在廣東工業(yè)大學舉辦的中國工業(yè)設計年會的部分校友合影
■圖9 2010年深圳市景初家具設計公司十周年慶典
■圖10《家具與室內裝飾》部分老員工合影
■圖11 芬蘭設計大師庫卡波羅及夫人伊爾梅麗女士在方海教授陪同下光臨株洲校區(qū)鄙人寒舍
■圖12 深圳市原政協(xié)副主席邵漢青女士、深圳“泰和園”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邵湘文先生造訪深圳景初公司
為了編寫《家具設計概論》,我走遍了北京、上海的幾大圖書館及情報研究所。最早的版本是油印的,插圖是用不同規(guī)格的圓頭鐵筆在粗細不同的銼刀平面上刻畫,以獲得鉛筆畫的筆觸感和不同密度的網(wǎng)紋效果,這得益于我文革中從事宣傳工作的鍛煉。在此基礎上的《家具設計與制作》一書于1981年在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社。由于當時專業(yè)書奇缺,該書多次重印發(fā)行了數(shù)萬冊。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家具學科帶頭人南海民老師曾對我說,他是看著這本書入行的,使我倍感欣慰。
1980年,學校尚在湘西時,我們就從湖南、廣西的二輕系統(tǒng)家具企業(yè)招收第一屆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yè)的成人教育大專班,為行業(yè)培養(yǎng)了首批實用型的專業(yè)人才。在進一步完善教學計劃、師資、教材的基礎上,于1984年我們又從浙江、湖北、貴州等省的二輕系統(tǒng)招收了第二屆家具專業(yè)大專班。1985-1987年,受輕工業(yè)部委托從高考中統(tǒng)一招收家具設計和室內設計專科生,畢業(yè)后交由輕工業(yè)部負責分配。自1988年開始我校“家具設計與制造”本科被列入了教育部統(tǒng)一招生的專業(yè)目錄中,開始了該專業(yè)的本科教育。
就我本人而言,除了承擔本、專科教學工作外,自1986年開始招收家具學科的碩士研究生,2000年開始招收培養(yǎng)博士生。共培養(yǎng)了30余名碩士和5名博士。為了建設學科平臺,在當時林業(yè)部科技司的支持下,我們于1994年創(chuàng)辦了《家具與室內裝飾》學術期刊。為了“產學研”的辦學需要,在深圳市家具協(xié)會主席黃偉業(yè)先生等企業(yè)家的支持下,我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首家家具設計公司——深圳市景初家具設計公司。我也有幸成為了中國家具學科的創(chuàng)辦人之一,并被選入了2009年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百位家具人風彩》一書。這一切終于使我美夢成真,我不僅成為了一名家具人,而且培養(yǎng)了一大批現(xiàn)代家具人,他們活躍在企業(yè)或高校,其成就都在我之上,使我的家具夢得以延伸,并將日益精彩。
在圓夢的過程中,還有一串串難忘的事件,一場場精彩的活動,一張張親切的面孔,一分分真誠的合作與幫助,都使我難以忘懷,有著一種歲月如歌的感慨。
1979年我參加全國林業(yè)院校試用教材《木制品生產工藝學》的編寫,有幸結識了劉忠傳、余松寶等老一輩的專家學者,并得到了他們無私的幫助。此后便有機會一起出席本學科全國教學指導委員會或教材編寫指導委員會的年會;一起出席了中國家協(xié)會的成立大會和早期組織的各項活動;一起出席上?!都揖摺冯s志編輯委員會年會……這些,均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1986年夏天,我有幸與西安《家具與生活》總編輯趙士荷先生、《北京木材工業(yè)》總編輯寇慶德先生一起在西安組織了一次“全國家具廠長知識更新研討班”,出乎意料地從全國各地來了140余名廠長,這可能是全國民間組織的首次家具行業(yè)活動。我們請來了早期改革的風流人物步鑫生先生,還請到了知名老專家故宮博物院的王世襄先生和中國林科院院長王愷先生,以及兩位海外木工機械和家具五金方面的專家。通過活動增長了知識,拓展了人脈,增進了相互間的交流和友誼。第二年又在大連旅順口舉辦了第二期,仍有80余名廠長出席,受到了行業(yè)內的好評。
■圖13 在深圳家博會上與楊文嘉先生及一批中青年專家在一起
■圖14 在中國家居品牌節(jié)年會上,與“中國板式家具之父”吳榮泉先生同獲“功勛人物”獎
■圖15 中國家具設計工作委員會部分成員出席順德家具博覽會
■圖16 鄧背階老師(第三排左二)與我(第三排左四)參加中南林學院首屆家具班畢業(yè)合影(1983年1月20日 株洲校區(qū))
■圖17 2016年3月,在廣東省文聯(lián)藝術館舉辦個人畫展時與前來觀展的眾多校友合影留念
1991-1993年,我在廣東順德華龍家具廠兼任技術廠長,私下的目的是借機自我更新知識,我用“洋涇浜”的廣東“白話”與員工交流,共同完成了“以國產楊木取代進口柳桉生產家具板件芯材”的試驗項目,為香港“新鴻基”和“太古”集團等大量生產廚柜和木門,并通過香港生產促進局ISO9000質量管理系統(tǒng)認證。
自1998年3月首次出任由香港雅式公司主辦的廣州國際家具博覽會評委后,直至2012年3月第29屆廣州國際家具博覽會,曾多次連續(xù)出任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樂從、中山等地的家博會或展覽會評委。得到了行業(yè)領導、主辦單位,以及企業(yè)家的支持與厚愛,為我提供了一次次深入了解行業(yè)和市場的機會,并結識了一大批中外專家教授,設計師和企業(yè)家,有不少人成了我的知心朋友。
2006年前后,我有幸多次出席中國家具協(xié)會設計工作委員會的籌建和中國首屆金斧獎的籌備工作會議。特別是2005年的中秋節(jié),在陳寶光和朱小杰先生的組織下,我們在溫州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溪間賞月之夜。
在多次的出訪歐洲的專業(yè)活動中,與設計院校交流;對設計大師的拜訪;“豪邁”“威力”集團的考察;“科隆”“米蘭”家具展會的參觀,以及庫卡波羅大師的家宴、阿爾卑斯山的攀越、風情各異的鄉(xiāng)間小鎮(zhèn)的溜達,無不印象深刻。也算是對1980年因作為乙肝病毒攜帶者而失去了留學機會的些許補賞。
我退休在廣州定居后,悠閑得難以適應,于是又開始了我的書畫生涯。在初步把握了基本技巧后,我又開始了用水墨表現(xiàn)木紋和家具的探索。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努力,也初顯成效。并先后在廣州、長沙、昆明、中山等地舉辦個人畫展。2018年還在中國林業(yè)出版社出版了專著《景初畫家具》,得到了業(yè)內朋友們的肯定,也算是我家具人生的拓展與延伸。
家具人的職業(yè)與“詩意地棲居”關系密切,因而是崇高的,而且又是豐富多彩的。家具人的工作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既是科技的,又是人文的,因而是多元而又美麗的,有難度更有幸福感。我將在休閑中繼續(xù)我的家具人的生涯……
作者簡介:胡景初(1941-),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我國著名家具理論教育家,中國家具專業(yè)學科創(chuàng)始人之一,《家具與室內裝飾》雜志社社長,原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曾獲得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林業(yè)局教學成果一等獎、河北省輕工廳科技進步特等獎,2006年獲中國家具協(xié)會“中國家具設計杰出貢獻獎”,2019年獲中國家具協(xié)會成立三十周年“中國家具行業(yè)卓越貢獻獎”。著有《家具設計與制作》《家具透視》《日本家具》《家具制作圖集》《家具世界》《家具設計概論》《世界現(xiàn)代家具發(fā)展史》《家具設計辭典》《景初畫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