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紅,譚彩姬,郭海玲,周麗云,徐博媛
(廣東醫(yī)學院附屬東莞市厚街醫(yī)院 廣東東莞523945)
手術或長期臥床患者因局部肌肉組織長期受壓導致循環(huán)障礙,影響皮膚正常生理功能,長期發(fā)展可形成壓力性損傷,造成組織破損和壞死[1]。壓力性損傷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還易引發(fā)感染,影響患者康復進程,增加其經濟支出[2]。因此,對手術患者進行有效的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意義重大。有研究指出,合理的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可有效降低患者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3]。Braden壓瘡評估表在臨床應用廣泛,但存在部分條目不適用等缺陷[4]。門羅(Munro)評估表是近年來被推薦的專用手術壓力性損傷評估表[5]。本研究將Munro評估表應用于癌癥手術患者壓力性損傷預防過程中,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1日~11月30日于我院行手術治療的120例癌癥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擬于我院行擇期手術者,手術等級為3~4級;②手術受壓部位無皮膚?。虎蹖Ρ敬窝芯恐橥庹?。排除標準:①手術過程中更換體位者;②術前即存在壓力性損傷或皮膚破潰者。按評估方法不同將2019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齡34~63(48.54±5.67)歲;癌癥類型:宮頸癌18例,子宮內膜癌10例,直腸癌9例,甲狀腺腫瘤16例,胃癌7例。將2019年7月1日~11月30日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齡36~65(48.98±4.76)歲;癌癥類型:宮頸癌17例,子宮內膜癌8例,直腸癌13例,甲狀腺腫瘤12例,胃癌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成立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小組,小組成員由在手術室工作>10年的主管護師組成。術前1 d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訪視,了解患者基本情況,評估患者皮膚狀況;術前、術后分別采用Braden壓瘡評估表及Munro評估表對兩組患者進行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術后,對患者加強隨訪,一般隨訪3 d,若患者發(fā)生急性壓力性損傷,則需隨訪至患者出院。
1.2.1 對照組 采用Braden壓瘡評估表進行評估。①術前:對患者感知、活動、運動能力及營養(yǎng)狀況等7個維度進行評估,總分23分,其中15~16分為低危險,13~14分為中危險,≤12分為高危險。評估結果為中、高危險的患者,小組成員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應壓力性損傷風險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進行合理鍛煉。②術中:巡回護士根據(jù)評估結果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實施合理的體位擺放。③術后:認真清潔患者皮膚,再次對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并隨訪,若發(fā)生異常情況及時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 采用Munro評估表進行評估。①術前評估:對患者一般情況,包括營養(yǎng)狀況、體質指數(shù)、運動情況等6個方面進行評分,評分≤6分為無風險或低風險,7~14分為中風險,≥15分為高風險。②術中評估:包括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麻醉方式、生命體征、皮膚狀況、體位及移動情況共7個項目,≤13分為低風險,14~24分為中風險,≥25分為高風險。③術后評估:包括手術時間及出血量兩個評分項,≤15分為低風險,16~28分為中風險,≥29分為高風險。根據(jù)評估結果給予針對性護理,具體操作如下:采用形式多樣化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屬掌握壓力性損傷相關知識及護理措施。嚴格按術中手術體位要求擺放,動作輕柔,對骨突出部位采用棉墊防護。確保手術室處于25 ℃左右的恒溫狀態(tài),脫去患者衣物后應用中單包裹患者,避免其因裸露而受涼。手術巾應干燥,鋪巾平整,約束帶松緊適宜,可在約束部位增加內襯軟墊、涂抹潤滑油等增強抗壓力。保護患者皮膚切口,保持干燥,避免受潮。術后仔細清潔皮膚并進行隨訪,囑患者不適隨診。壓力性損傷風險程度根據(jù)術前、術中、術后3部分總分確定。所有患者均隨訪至出院時。
1.3 觀察指標 ①壓力性損傷發(fā)生風險[6]:Ⅰ期:皮膚完整,受壓區(qū)顏色變紅,手指按壓受壓區(qū)皮膚不變白;Ⅱ期:皮膚損傷,潰瘍表淺;Ⅲ期:有位于皮下組織與淺筋膜之間的傷口;Ⅳ期:組織壞死至肌肉層、骨骼等結構。評定為Ⅰ期以上的患者均表示壓力性損傷發(fā)生。②生活質量:采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7]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功能領域和癥狀領域共30個條目。功能領域評分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比,癥狀領域評分與生活質量呈反比。③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估,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壓力性損傷發(fā)生情況比較 出院時,兩組共有19例患者發(fā)生Ⅰ期壓力性損傷。其中,觀察組壓力性損傷發(fā)生3例(5%);對照組發(fā)生16例(2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568,P=0.001)。
2.2 兩組不同時期QLQ-C30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期QLQ-C30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例(%)]
壓力性損傷以手術或長期臥床患者多見,是臨床一大難題[8],影響患者康復進程,且耗費大量醫(yī)護資源,增加患者經濟支出,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9]。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為3%~14%,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呈增長趨勢[10]。對手術患者進行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和針對性干預,能減少壓力性損傷發(fā)生風險[11]。
Braden壓瘡評估表由美國學者Bergestrom制定,其臨床應用廣泛[12]。該評估量表具有方便、無創(chuàng)、經濟等優(yōu)勢,可降低壓力性損傷發(fā)生風險,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各項危險因素進行改良。童琍琍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內外科、骨科及老年長期臥床患者均使用Braden壓瘡評估表進行評估,其預測水平并不十分理想。Munro風險評估表制定于2009年,在手術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中應用廣泛,且優(yōu)于傳統(tǒng)量表[14-16]。該量表根據(jù)患者發(fā)生壓力性損傷風險的高危因素共設立15個條目。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應用該量表進行評估,能使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注意這些危險因素,并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應用Munro風險評估表對手術室癌癥患者進行評估,能有效預防其壓力性損傷發(fā)生風險。一方面,Braden評估表中營養(yǎng)狀況只能對消化道與非消化道患者進行有效區(qū)分,本研究患者均無明顯消化道問題;另一方面,本研究均采用全麻手術方式,患者移動能力、感知能力、運動能力等在術前、術中、術后并無明顯變化,故護理人員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無法有效預防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此外,Munro評估表根據(jù)患者所處時間段進行評估,每個評估階段均具有其特色,使護理人員對患者身體素質、麻醉情況、手術時間及失血量等有更加系統(tǒng)的掌握,實施針對性干預措施,減少患者壓力性損傷發(fā)生風險,從而達到理想的預防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QLQ-C30各領域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主要由于應用Munro風險評估表后對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改善患者各項癥狀,增強功能屬性,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Munro評估表能有效改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可能為,觀察組患者在應用Munro評估表評估基礎上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不僅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還減輕了壓力性損傷發(fā)生風險,加速患者疾病康復。術前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對壓力性損傷有正確的認識,日常生活中能對壓力性損傷采取較好的預防措施。術中體位擺放過程中,使用棉墊等防護措施,觀察身體受壓情況并及時調整受壓部位、設置適宜的溫度,能避免患者著涼或皮膚潮濕,降低壓力性損傷發(fā)生風險。術后對患者進行隨訪,有針對性地采取防護措施,可進一步降低壓力性損傷發(fā)生風險。
綜上所述,Munro評估表臨床應用效果理想,能降低壓力性損傷發(fā)生風險,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