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蕭兵
繪者:薛忠亮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內容簡介:講中國神話故事的書很多。在這本書里,作者“用神話講文化,由文化講神話”,結合神話傳說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的一些知識。
關注“十幾歲”微信公眾號,后臺回復“新書漂流《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即可輕松參與新書漂流。
試讀章節(jié)
一團大得幾乎無邊無際的,似氣非氣,似塵土非塵土的東西,飛旋著,翻滾著,撞擊著,里面烏黑烏黑,外邊好像射著光,透著光,又吸著光,發(fā)出轟隆轟隆的巨響,似乎在不斷地爆炸,就這樣無休無止地“沉睡”著,又躍動著……
就像彝族創(chuàng)世史詩《查姆》所描述的:
遠古的時候/ 天地連成一片/ 上面沒有天/ 下面沒有地/ 分不出黑夜/ 分不出白天/ 全是霧露一團團/ 只有霧露滾滾翻/ 霧露里有地/ 霧露里有天/ 時昏時暗多變/ 時清時濁年復年/ 天翻成地/ 地翻成天/ 天地混沌分不清/ 天地霧露難分辨。
古人把這種“狀態(tài)”叫做“混沌”。古希臘的赫西俄德在《神譜》里說:“最先產生的確實是卡俄斯(Chaos:混沌)?!边@個“混沌”在文獻上有不同寫法,其具體形象也有好幾種,但基本特征或結構大體相同。
有的神話把“混沌”說成是一個跟“宇宙”同樣大的“巨人”(科學上叫做“人格化”),例如《山海經·西山經》說,有個大神,樣子像個黃色的“氣囊”,在那里盤旋,就像一團燒得通紅的“丹火”。似乎有六只足,四副翅膀(一轉起來,就模模糊糊的),連“面目”都似有若無,可又能歌善舞,轉起來飛快,就叫做“渾敦”(又叫“帝江”,即“帝鴻”,鴻仍是混沌的意思;《左傳·文公十八年》里,“混沌”被說成是帝鴻的“不才子”,特點是“不開通”)。
盤古也是這樣的“混沌巨人”。
巨人“渾敦”像個圓球,好像是被什么包裹著的“氣團”,在茫茫無際的“永恒”和“太空”中漂浮著,轉動著——不,它就是“永恒”,超越了“時間”;它就是“太空”,沒有邊界,沒有限制,就是個“完全的空間”。最重要的是它全身沒有了孔眼,什么也不會漏出,也沒有什么能夠滲入。
它被尊敬地稱為處在“宇宙中心”的大神(中央之帝)。而時間之神,“倏”和“忽”看它這樣渾然一團,連五官都沒有,實在過于可憐,便要“解救”它,報答它的“招待”之情,要讓它像普通人那樣有“七竅”,可以看,可以聽,可以吃,可以呼吸……于是,它們每天替它開一個“竅”:先用鑿子在這顆圓滾滾的球體上,鑿出兩個耳朵孔;再用小刀,挖出兩粒眼睛;接著用鏈子,替它鉆出兩個鼻孔;最后,用大刀為它開出一張大嘴。七天來,它天天“漏氣”,一個星期下來,“氣”都跑光了,“渾敦大帝”沒了氣,就死了(參見《莊子·應帝王篇》)。
在哲學家莊子看來,許多事物,都應該讓它們保持“天然”的狀態(tài),沒有必要刻意雕鑿,更不能濫事開發(fā),應當努力保護自然的完美,環(huán)境的健全,生態(tài)的平衡??墒牵瑥倪@里我們也能看出,原初的“混沌”是什么形態(tài)。
編輯推薦
趣讀神話與傳說
文/宋旸 馬愛新
神話主要是講人類與自然復雜關系的幻想性故事,傳說主要是遠古或上古歷史和歷史人物的民間傳聞,也帶幻想性或虛構性。但“真實”的成分也不少。它們的區(qū)別,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講得比較明白。神話是關于“神”的故事,傳說是“人”而兼“神”的奇聞。然而并不容易區(qū)分。傳說里的偉大祖先業(yè)績,有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文化英雄故事,有的書歸為“祖先神話”或“英雄神話”。我們則據其內容的側重而劃分。
古人堅信為“歷史”的三皇五帝事跡,一般列為傳說,跟歷史不同,難免添油加醋。我們寫時,也有些想象、發(fā)揮。有時,傳說人物的故事并不多,光輝業(yè)績倒有一大堆,有些連當作“傳說”都不可信,那是后世專制王朝的代言人杜撰的。我們試圖根據較可靠的先秦(少量為漢魏)古籍挑選一些古老傳說來講述,必要時盡可能揭示其歷史真相。我們的寫法,大致是先簡介神話傳說人物的名字、事跡,再講一些有趣故事。后面附“延伸閱讀”,交代故事的背景、意義或問題。
漢字有個重要特征: 它的字形、讀音大多與其意義(能指和所指)相關,是用“象意”表示“意象”,“每一個字都是一部文化史”,有時居然能由人物的稱號或名字推演出其“真面目”來。 這跟西方的記音文字完全不同。 那至多能由其語源推測出其意義變化來。而且,漢字古音相同或相似者,意義多有關聯,可以從它們推知“文化關系”。作為一本趣味性的知識普及讀物,供讀者開拓心胸,擴大眼界,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性和鑒賞力,本書有意保留少量的“文言文”,對于學習歷史、學習傳統文化,都是有用的。
新書漂流
如果你對本期新書感興趣,不妨邀約上同學一起來申請我們的免費閱讀活動。本期我們將挑選兩個學校進行《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漂流。想要參與免費閱讀的同學,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報名。收到我們新書的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閱讀后,將新書傳遞給隔壁班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