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祥
信息技術學科具有學科內容龐雜、知識覆蓋面比較廣的特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授理論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和實踐的能力,因此,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筆者以安徽省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Flash動畫起始課活動1《綠燈閃爍慎通行》為例,列舉常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給出改進措施。
● 依據(jù)學情實際,恰當導入新課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認為學生的發(fā)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fā)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因此在初中Flash動畫教學導入新課時,一是要考慮學生小學階段是否學習過相關的內容,二是適時、適量、適度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任務,三是導入新課時,不可花費過多的教學時間。
常見問題:有的教師展示的動畫作品雖然學生非常喜歡,但在后續(xù)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很難或根本無法制作出來,這會導致學生認為Flash動畫學習很難,從而失去繼續(xù)學習的興趣。有的教師通過與學生談話交流導入,雖然活動氣氛很好,也體現(xiàn)以生為本,但較為費時,且收效只停留在學生對動畫作品簡單喜愛的層面,真正深入動畫制作的內容較少。
改進措施: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提供帶有一定難度的內容,此內容是學生努力學習可以達成的,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潛能。例如,導入時展示4個活動課的最終作品(如圖1),簡要介紹Flash動畫作品一般是由逐幀、運動、引導、遮罩4種基礎動畫技術構成。起始課學習的就是逐幀動畫制作的《綠燈閃爍慎通行》案例。這樣導入,明確了學習技術與學習任務,所展示的案例學生在后續(xù)學習中都有可能制作出來。
● 立足學科特點,體驗動畫原理
在教學中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最主要的是要正確處理書本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實際的關系。在開展Flash動畫原理學習時,可創(chuàng)設讓學生動手實操的案例,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動畫原理。
常見問題:介紹動畫原理時,有的教師用課件呈現(xiàn)原理內容,直接告訴學生原理概念;有的教師通過演示操作或播放視頻讓學生直觀感知。
改進措施:教學要在理論的指導下把教學和生活、間接經(jīng)驗和直接經(jīng)驗、觀點和材料結合起來。教師可提供兩組青蛙圖片讓學生利用操作系統(tǒng)自帶的看圖軟件,按鍵盤上的向左或向右的方向鍵,通過改變擊鍵的速度,讓學生體驗青娃跳動動畫的形成過程(如圖2)。
在體驗1、體驗2、體驗3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體驗后說出快速按鍵產(chǎn)生動畫的效果最明顯,此時教師再出示動畫原理,學生理解起來就變得事半功倍了。
如果計算機教室中安裝了ACDSee軟件,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設置幻燈片自動播放的操作功能采用探究方式進行研究學習。如圖3所示,可設置一組圖片序列是向前、向后還是隨機播放,并且可以設置每張圖片播放的間隙時間。通過3次探究任務的體驗學習,利用ACDSee軟件自動播放看圖的功能,讓學生自主得出視覺暫留的0.01秒結論。這種學習方式可以發(fā)揮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幫助學生獲得必要的直接經(jīng)驗和事實材料,以便他們更好地掌握書本知識和間接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把知識運用于實踐,學會獨立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核心素養(yǎng)落地。
● 連續(xù)類比學習,突破重點難點
類比學習就是通過對相似事物進行比較所進行的一種學習。初中Flash動畫初始課學習時,需對舞臺、庫、元件、幀、幀頻等知識有初步了解。合理使用類比學習,可以將新知識與記憶中的已知知識進行對比,從而更好地理解,便于進一步掌握。
常見問題:教師在介紹Flash動畫軟件界面時,常使用類比方法,如將元件類比為演員、將庫稱為演員休息的后臺,動畫需將演員請到舞臺上進行表演,這些類比學習學生很快能夠理解。但對于關鍵幀、幀頻等教學重難點,未使用連續(xù)性的類比,導致學生很難理解幀、關鍵幀、空白關鍵幀等。
改進措施:以下頁表為例,通過一個完整的翻書呈現(xiàn)小人運動的動畫案例進行一一類比。雖然有些內容類比不一定精準,但短時間內可以讓學生快速理解各種知識點的功能與作用。不太準確的概念在后繼課中還可以進一步解釋與學習,在起始課不必解釋過多,因為有些知識點只有讓學生體驗過后再解釋,才能讓學生深度理解。
● 合理化繁為簡,實操核心內容
好看的Flash動畫往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制作。對于零基礎的學生,在起始課教學中,首先要讓其掌握逐幀動畫制作,體驗制作逐幀動畫成功的快樂。在學生有了體驗之后,再引導學生如何將動畫作品規(guī)劃制作得更加美觀合理。
常見問題:很多教師按教材的步驟,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制作完整的案例,雖然這種方法最終可以讓學生完成案例,但學生對為何要這樣設置不理解。有的學生因中間某步操作設置錯誤,導致動畫生成不了,也找不到原因,還有的學生想自己制作一個逐頻動畫,卻無從下手。
改進措施:為了避免學生花費較多時間在動畫美觀性的設置上,教師可合理優(yōu)化案例,化繁為簡,對教材素材進一步處理,只提供3張圖片,讓學生插入到關鍵幀處(如圖4右圖),去掉背景這些不太重要的練習,將擠出的時間,用于理解逐幀動畫的作用上。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可以更換關鍵幀中的圖片,從而產(chǎn)生新的動畫作品;還可以讓學生添加、修改關鍵幀的位置,改變靜態(tài)圖片之間的時長,改變靜態(tài)圖片數(shù)量(如圖4右圖),從而產(chǎn)生不一樣的動畫效果。等學生掌握了逐幀動畫制作的核心關鍵點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如何讓逐幀動畫更美觀、更合理。
● 項目拓展有度,做好輔助支撐
在學生掌握本課學習內容之后,教師可以拓展學習內容。雖說拓展學習不拘泥于教材,可結合學習生活,向網(wǎng)絡拓展,使學習內容在更廣闊的背景上獲得全方位的充實和增加,但也要限定一定的范圍,教師可以借助數(shù)字化學習平臺對學生進行課后項目學習指引。
常見問題:教師給的拓展學習任務過于開放,同時也沒有給具體的學習支撐,導致學生在課后很難進行拓展學習。
改進方法:教師需借助現(xiàn)有的教師空間、學生空間,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數(shù)學化學習方式。教師可以將相應的導學案、微課視頻推送給學生,以便學生能方便地找到教師推薦的相關的學習資源,并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空間展示作品,并組織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相互交流。在拓展學習中學生可以嘗試多種方法,使得學習過程更符合認識論的原理,形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復漸進和升華的過程。
以上改進方法使學生學習生活化、信息化、實踐化,總體上拓寬了學習的方式、內容和方法,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手段,充實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并最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的能力,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質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