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婷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可能犯錯,只有不斷地試錯,才會獲得成長,才會有所建樹。當然,此處的犯錯,指的是在技術、學術或是人生其他方面的試錯,并不包括因道德缺失而犯下的錯,那種扭曲道德,知錯照辦的行為,往往犯再多的錯也不會有所建樹。人生中的試錯,雖然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如果能在試錯中提升自己,那么這樣的錯誤,值得多犯。
任何藝術上的成功,都需要從錯誤中淬煉。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經(jīng)上映,便收獲了大批觀眾的喜愛,其中的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而在這背后,是主創(chuàng)人員大量的試錯。不同的人物,著裝、神態(tài)、眼神都不一樣,需要不斷“建模”,找到最適合的形象。光是哪吒這個形象,就有66種初始建模。主創(chuàng)人員在一次次的試驗和碰壁中總結經(jīng)驗,尋找正確的方向,一點一點修改、淘汰、創(chuàng)造。在錯誤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屢戰(zhàn)屢敗,卻又屢敗屢戰(zhàn),最終才有了令人驚嘆的結果。
假如他們沒有這樣的不停試錯,怎么知道每個人物的哪種形象會獲得觀眾的好感呢?再進一步說,如果連在人物的塑造上都不肯試錯,那么怎么舍得在故事編寫以及畫面制作上下功夫不斷調整呢?所以,不斷試錯,才能更好地抓住大眾的觀影心理和喜好,才有助于提高制作技術,最終取得成功。
科學上的成就,也離不開試錯。愛迪生為了發(fā)明電燈泡,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實驗了7000多次。在這期間,他將錯誤記錄下來,以便排除不符合條件的材料,又不斷地實驗,細心觀察,從錯誤中總結自己的經(jīng)驗,找出正確的思路,最終,他發(fā)現(xiàn)碳化日本竹絲是最適合的,終于讓家家戶戶都亮起了電燈。
試錯的意義在于,它讓我們減少重復犯錯,讓我們少走彎路,只有多從錯誤中反省,才能使自己更快成長。
祖國的建設,更需試錯。我們的祖國,經(jīng)歷了漫長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后,無數(shù)仁人志士嘗試了各種制度模式,雖很多努力都以失敗告終,但是也為找到合適的制度提供了正確的方向。十月革命的勝利,如同一聲驚雷,為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使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制度。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后,更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社會制度。經(jīng)歷了重重困難,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我們最終也尋找到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我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錯誤,改正錯誤,不斷朝正確的道路上前進。歷史也證明了中國人民選擇的正確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jīng)濟上、科技上、文化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無不彰顯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特別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功讓全世界人民對中國刮目相看。
國家也好,個人也好,不要怕錯誤,要從試錯中思考總結,尋找正確方法解決問題,在歷練中成長,走向輝煌。
教師點評
文章開頭便明確了“試錯”的概念,并提出“如果能在試錯中提升自己,那么這樣的錯誤,值得多犯”,既強調了自己的觀點,又為后文張目。同時提醒自己在后文的寫作中不要跑偏,這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考場作文小技巧。
從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問世到愛迪生尋找燈絲材料,再到祖國的發(fā)展歷程和社會制度的建立,文章從藝術、科學到國家制度等不同方面闡述了“試錯”的重要意義,結構清晰,論述完整。遺憾的是,文章并未提及對“犯建設性錯誤”的思考,失之偏題。(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