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劇的表演風格介于傳統(tǒng)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之間,歌詞通俗易懂,因此也有業(yè)內(nèi)人士稱之為“音樂劇唱法”。音樂劇唱法歷來是流行歌手汲取養(yǎng)分并豐富個人演唱技巧的源泉,本文簡述音樂劇唱法在流行演唱中運用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音樂劇唱法;流行演唱;音樂?。煌ㄋ壮?/p>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3-118-03
【本文著錄格式】寇丹.試析流行演唱中如何把握音樂劇唱法[J].中國民族博覽,2021,02(03):118-120.
前言
音樂劇唱法比較講究發(fā)聲技巧,對流行歌手借鑒唱法有一定的聲樂功底要求。音樂劇中有許多唱法脫胎于傳統(tǒng)歌劇,因此音樂劇演員都接受過傳統(tǒng)美聲聲樂訓練,以保證在音樂劇表演中發(fā)揮個人唱法技巧。音樂劇唱法咬字比流行唱法正規(guī),比歌劇和戲劇咬字要隨意,有一定藝術化流行唱法傾向,因此在流行演唱中運用音樂劇唱法有助于增強流行演唱的藝術表現(xiàn)力[1]。
一、音樂劇與音樂劇唱法的特點
(一)唱法與劇情密切相關
音樂劇是一種戲劇表演形式,演唱時的感情色彩、語氣運用需要根據(jù)劇情進行調節(jié),以增強戲劇的表演張力。因此音樂劇唱法存在戲劇化與流行化唱法的雙重性,這些特性根據(jù)劇情需要而在兩種唱法之間擺動。例如《歌劇魅影》中帶有明顯脫胎于歌劇表演劇情,既有在劇情中安排在歌劇舞臺上演唱的名段《想想我》(Think of me),其較大的音域跨度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詠嘆調唱法的浪漫主義氣息,又有古典風格結合流行搖滾樂的經(jīng)典曲目《夜的音樂》(The Music of the night)。將流行音樂元素與古典風格更好地把握與結合,展現(xiàn)出現(xiàn)代音樂的藝術價值,這為流行音樂作品的藝術化之路開辟了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
(二)內(nèi)容貼近生活
音樂劇中很多唱段要求在很短時間內(nèi)將作品的敘述部分展開,起到交代背景、烘托氛圍的作用,生活化氣息比較濃郁,采用的往往也是貼近生活的唱法,往往介于背景旋律之間起到點綴、修飾作用,對觀眾內(nèi)心體驗起到一種移情作用[2]。在百老匯音樂劇舞臺上,這種演繹方法已經(jīng)是一種常規(guī)化手段,對流行音樂的發(fā)展也貢獻良多。例如美國流行歌星麥當娜在參演音樂劇《庇隆夫人》時,采用音樂劇唱法演繹了名段《阿根廷請別為我哭泣》,使觀眾一改對音樂劇中大量傳統(tǒng)美聲唱法的舊有認識,感受到了音樂劇融入貼近大眾的流行音樂地表現(xiàn)形式,并且從中感受到了流行與古典之間的結合點。
二、流行演唱和音樂劇唱法的關系
(一)藝術層面的關系
從藝術層面來看,相比音樂劇唱法,流行唱法更為受到大眾的歡迎,而在結構化的知識理論、價值體現(xiàn)及藝術性方面來說二者并無太多差別。單說音樂劇,在演唱過程中有一定的相似性,雖然演唱者個人能力的高低能影響最終的舞臺表演,但藝術層面演唱效果是接近的,符合音樂劇的特征;在流行唱法中其更為重視表演者的個人優(yōu)勢,如我國知名音樂流量創(chuàng)作人周杰倫、李榮浩、林俊杰,在類似節(jié)奏下演唱的風格仍然具有不同性。由此可見,流行演唱和音樂劇演唱雖然在藝術性層面具有一定差別,但都較為重視演唱者個人的優(yōu)勢。
(二)表現(xiàn)層面的關系
從表現(xiàn)層面來看,流行演唱更為重視個人的特點,如將表演的過程及音樂背景等作為輔助能有效提升演唱者的能力。音樂劇唱法對此地表現(xiàn)也較為相同,其大多是將演唱人員表演為主要目標和方向,著重突出演唱人員的表演,重視演唱人員的演唱、身體動作以及和劇情的融合等。換句話來說音樂劇唱法和流行演唱二者在表現(xiàn)層面的關系較為接近,關于演唱部分都只是表演的過程,更多的是突出演唱者個人來作為表演的整體體現(xiàn)方式之一。
(三)專業(yè)性層面的關系
從專業(yè)性層面上來看,音樂劇唱法更為重視演唱者通過自身的特點,展示劇中的內(nèi)容,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所以專業(yè)性層面大多是在節(jié)奏和旋律上,且其也會根據(jù)演唱內(nèi)容的不同使用通俗唱法和美聲來進行表演;流行唱法自身具有多樣化、多邊形較強的風格,對旋律和節(jié)奏的尊重是流行唱法對演唱人員的基礎要求,其通過節(jié)奏和旋律的變化能有效地進行拆分重組,這也是流行唱法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由此可見,以上內(nèi)容的研究出現(xiàn)也意味著流行演唱和音樂劇唱法 在專業(yè)性層面的相同點都在基礎音樂創(chuàng)作和表演之上。
三、音樂劇唱法在流行演唱中的運用
(一) 融合音樂劇中的情感元素
我國目前流行演唱中的運用音樂劇唱法的案例不多,早期以華裔歌手費翔的《故鄉(xiāng)的云》較有代表性。費翔長期活躍于百老匯音樂劇舞臺,這首《故鄉(xiāng)的云》中采用了詠嘆調抒情唱法,旋律而悠揚而婉轉,延長感情表現(xiàn)深沉而憂傷,音域跨度較大并且在中低聲區(qū)跌宕起伏,作為一首九十年代初期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表現(xiàn)出了演唱者在百老匯音樂舞臺上多年深厚演唱水平的積淀。
再例如愛爾蘭女歌手恩雅的演唱技巧借鑒了古典凱爾特音樂以及教堂贊美詩的唱法,而音樂劇唱法中有許多來自宗教唱詩,在演繹《涌動的奧里諾科》時嗓音清澈、干凈而且富有跳動感,氣息純凈而且控制感強,感情色彩貼近自然平和,運用氣息為主,嗓音使用絲毫不過分,因此歌曲演繹起來異國情調中帶有鮮活的生命氣息,使沒有親眼見過奧里諾科河的聽眾也能感受到熱帶喧囂河流從高聳的雪山奔流到海的過程,感受河流涌動的節(jié)奏感與哺育生命的自然力。
(二)第三人稱敘事
流行音樂的一大發(fā)展特點是迎合當代文藝創(chuàng)作潮流,例如美國六七十年代興起的“敘事性詩歌”思潮為流行音樂提供了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歌詞以貼近生活、敘事語言為主,這更加深了與音樂劇的生活化表演層面的聯(lián)系。例如美國流行歌手麥當娜的《美麗島嶼》是在演繹音樂劇《庇隆夫人》后對拉丁音樂地體驗與向往,將歌曲內(nèi)容從傳統(tǒng)地表達第一人稱體驗感轉為第三人稱即視感,將個人演唱置于背景鋪陳當中,不強調使用通俗唱法直接地表達情緒、追求自然藝術表現(xiàn),而體現(xiàn)出一種音樂劇背景敘述的客觀性。眾所周知,麥當娜的流行音樂中常常有很強的儀式感,在通俗唱法和美聲唱法之間有較強的結合點,這與其出身于牧師家庭,熟悉音樂劇演唱技巧是分不開的。在駕馭通俗唱法的基礎上,更多地利用多種唱法相結合的演唱方法。由此可見,音樂劇唱法和流行唱法之間在生活化、大眾化等方面有顯著的一致性,而融入美聲演唱不僅體現(xiàn)在技巧方面,也體現(xiàn)在整體性方面。
(三)翻新古典題材
音樂劇唱法在歐美流行演唱中的運用可謂是非常廣泛,下面我們以俄羅斯歌手維塔斯的《歌劇2》為例?!陡鑴?》在我國也曾風靡一時,以其中的高音唱腔膾炙人口。這首歌曲中的唱法正是介于歌劇與流行音樂之間的典型舞臺劇唱腔,在流行歌曲中演繹演唱者的聲樂天賦,打破了語言與音樂之間的界限,全世界聽眾聽過《歌劇2》后都不再介意它到底是美聲唱法還是流行音樂。這首歌曲從MV的內(nèi)容演繹來看,其就曲目類型屬于音樂劇的演繹法無疑?!陡鑴?》作為流行歌曲的形式在演唱中運用雙聲部曲調,前部分是平穩(wěn)的敘事部分,像是背景鋪陳,氣息純凈中帶有沉郁、壓抑氣息,為高潮部分情感宣泄地表現(xiàn)力打下鋪墊。高潮部分只由單純的激烈高音,爆發(fā)出壓抑已久的苦悶與感情體驗,從表演形式上構成了舞臺劇唱法中烘托氛圍與渲染情感的藝術表現(xiàn)力。
四、流行演唱中如何把握音樂劇唱法
(一)挖掘音樂劇的唱法與形式
流行演唱是一個大熔爐,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能體現(xiàn)創(chuàng)作者情感色彩即可選定唱作風格,強調創(chuàng)造性、多元化、個性化特點。從音樂劇表演來看,其戲劇性更明顯,從文本對比的角度來看,可以看作是戲劇與散文的類比,但散文也可以在戲劇中擔綱一個組成部分,流行音樂體現(xiàn)音樂劇演唱方法也就不足為奇了。當前有李玉剛、霍尊等流行樂手采用戲曲唱法演繹流行歌曲,以此來看采用音樂劇唱法也是一個必然的探索方向。從劇種角度來看,京劇本質上也是一種音樂劇,演唱過程中有唱法與情感的自然表達,而且在生活化角度上有其一致性,對于流行演唱技巧純熟的表演者而言,在演唱中表現(xiàn)音樂劇的演唱技巧難度并不高,尤其是受過美聲唱法訓練,能夠自如地在演唱過程中通過呼吸共鳴與口腔開合度,就能夠有針對性地在流行音樂中添加音樂劇演唱技巧。
(二)專業(yè)角度的融合貫通
在流行演唱中想要有效地掌握音樂劇唱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式進行:第一就是有意識地加入表演內(nèi)容,保持流行唱法,通過其他元素的輔助,呈現(xiàn)音樂劇唱法效果;第二就是對唱段進行拆分,分析唱段意思,有針對性地進行表演。如在流行音樂《千里之外》中,是由費玉清和周杰倫二人不同的表演方式合作的,在此過程中費玉清唱法就偏向于通俗音樂?。何宜湍汶x開,千里之外,你無聲黑白...而周杰倫就是流行唱法的代表:風鈴如滄海,我等燕歸來...由此可見,費玉清的通俗唱法有效地提升了表演的感染性,帶給觀眾和聽眾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所以在加入音樂劇唱法進行流行演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適當?shù)娜谌氡砬?、動作等,?yōu)化流行唱法的不足,展現(xiàn)特有的感染力,特別是在團隊演唱中,可以選取和表演內(nèi)容詳盡的舞蹈進行輔助,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
(三)塑造靈活的人物
音樂劇具體來說就是一種充滿戲劇的音樂表演方式,人們比較容易被感染,且在表演人員表演過程中必須感受人物的起伏才能完美的演繹,所以掌握人物的關系、了解人物的生平是較為重要的。在實際表演中如果表演人員忽視了作品內(nèi)容,單一的將其作為任務去完成,那么觀眾的感官體驗也會變差。在創(chuàng)作作品中必須要分析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塑造人物角色,以此在實際表演中才能完美演繹。在流行唱法中把握音樂劇可以利用其獨有的技巧豐富演唱的形式,將故事完整的呈現(xiàn)在觀眾的眼前,同時通過自身的表演能力能有效地展現(xiàn)劇中人物形象。但在此過程中需要表演人員擁有較高的靈活應變及表演技巧。如在表達作品嬌羞時,表演者可以使用中音站立在舞臺中央;表達憤怒時使用高音,身體進行跳躍等,準確設立情景,確保將劇本內(nèi)容和音樂風格進行契合,以此順利地開展流行演唱。
(四)提高內(nèi)涵表現(xiàn)
想要有效地把握音樂劇唱法并將其應用在流行演唱中,首先就是要對表演進行定位,發(fā)揮出流行演唱的優(yōu)勢,同時要確保體現(xiàn)出音樂劇表演的特點。如在現(xiàn)代舞臺劇表演過程中,表演人員需要對劇情進行琢磨和契合,掌握內(nèi)容所要傳遞的信息以及表達的方式等,植入情感因素。如在音樂劇《歌劇魅影》演唱過程中,飾演歌劇主人——魅影的演員需要理解表演的目的及方向,向大家傳遞夢想被打破、發(fā)現(xiàn)兒子出生秘密時的表演特點,此時可以通過流行唱法表現(xiàn)人物的感情,加強對表演地分析,實現(xiàn)情感地把控,提升內(nèi)涵地表現(xiàn),確保演唱過程、風格、能和作者創(chuàng)作的想法一樣,有效地避免表演過度、思想沒有傳遞等問題。
(五)吐字的清濁
歐美人鼻腔較長,發(fā)出濁音時鼻音濃重,發(fā)出清音時爆破感強而有力,也成為音樂劇唱法的一個明顯特色。華裔歌手王力宏對音樂劇唱法掌握相對駕輕就熟,例如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唯一》,吐字帶美式口音,唱腔長而優(yōu)美,富有磁性,婉轉而自然,在流行歌曲中將音樂劇的吐字法拿捏得到位,在純音樂表現(xiàn)中將“演”和“唱”的風范相互結合,這也得益于他早年在百老匯的音樂劇演出經(jīng)歷。國內(nèi)的流行歌手與之相比受音樂劇的感染環(huán)境不夠廣泛,但在接觸后還是有許多演唱者能夠從中吸取唱法精華,而且唱法多貼近英式唱腔。例如劉歡的唱腔優(yōu)雅洪亮,在奧運主題曲《我和你》中應用音樂劇唱法吐字銜接清晰,氣息悠長,從合作者莎拉·布萊曼的演唱感染力對比中可以看出二者唱法風格的一致性。
(六)重視情感投入
想要在流行演唱中把握音樂劇唱法,首先就必須找出二者之間的融合點。相比音樂劇唱法重視演唱者個人表演提升、實現(xiàn)劇情感情表達、傳遞思想的效果來說,流行演唱更為重視演唱者的個人優(yōu)勢,崇尚其流露真實感情,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染力。所以在進行流行演唱時我們可以適當?shù)匾胍魳穭⊙莩闹饕攸c,切實實現(xiàn)演唱多感情、多線路、多素材的情感投入表現(xiàn)。如在演唱《只對你有感覺》時,要重視個人對歌詞和旋律節(jié)奏的感覺,提升演唱人員的藝術欣賞價值,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作品的情感,進行人物替換,對于重點唱段:微笑再美再甜不是你的都不特別……要全身心投入情感,借助音樂劇的特點唱法來進行表達,提升自身的表演藝術性和感染力。此外在流行演唱中融入音樂劇唱法目前來看還處于初期研究階段,需要相關教師不斷地在教學中累積經(jīng)驗,以此為學生演唱及表演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五、結語
由上可見,音樂劇唱法與流行演唱在生活化、大眾化方面有很密切的結合點,在流行音樂中大有發(fā)揮的余地。音樂劇唱法對于促進流行音樂多元化、提升演唱者藝術表現(xiàn)力作用十分明顯,可以給流行歌曲帶來多變的曲風,也有利于表演者拓展自身的個性表現(xiàn)領域。因此從把握音樂劇表演情感、創(chuàng)作視角、音樂取材三者上著眼更有益于流行演唱者把握音樂劇唱法在自身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達到提升個人唱作水平、推動我國音樂事業(yè)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傅顯舟.音樂劇創(chuàng)作與研究[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
[2]郭鵬,吳寒冰.音樂劇與流行演唱實用教材[M].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寇丹(1982-),男,漢族,云南昆明人,研究生,聲樂教師,講師,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研究方向為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