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翔慧
肺癌是目前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是對人類生命健康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1]。隨著肺癌發(fā)病率的不斷提高,臨床也在不斷完善對肺癌的研究和治療,目前鉑類為基礎的化療方案為標準的一線治療方案,包括GP方案(吉西他濱+順鉑)及DP方案(多烯紫杉醇+順鉑),雖然臨床用化療治療肺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預后不佳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2]。貝伐珠單抗是一種靶向治療藥物,能夠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有關研究表明,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順鉑治療能提高單一藥物治療肺癌的效果,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3-4]。本研究觀察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肺癌的近期臨床療效與安全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74例。依照隨機抽簽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觀察組男24例,女13例;年齡34~75(46.21±3.27)歲;病程2~7(3.22±1.37)年。對照組男23例,女14例;年齡33~78(46.27±3.16)歲;病程1~6(3.26±1.91)年。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均完整,資料數(shù)據(jù)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許可,所納入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病理活檢確診為非鱗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晚期患者;(2)骨髓造血功能正常;(3)未接受抗凝治療者。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2)近期有手術、嚴重臟器功能障礙及藥物過敏史的患者;(3)精神異常及認知障礙者;(4)腦血管及免疫性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順鉑注射液(云南生物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43889)30 mg/m2靜脈滴注,每天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注射液(Roche Diagnostics GmbH生產(chǎn),注冊證號S20170035,規(guī)格:100 mg/4 ml)治療,劑量7.5 mg/kg混合0.9%氯化鈉溶液100 ml靜脈滴注,每天1次。2組均接受常規(guī)預處理以防止過敏,均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 比較2組近期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炎性因子及腫瘤標志物[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10(IL-10)、低氧誘導因子(HIF-1α)、癌胚抗原(CEA)、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Ag)及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變化情況,生活質量(包括疼痛、呼吸困難、食欲、情緒及認知等方面)評分及不良反應(發(fā)熱、嘔吐、胸痛、咳血、白細胞減少等)發(fā)生情況。
采用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6]進行近期臨床療效評定:(1)緩解(CR):病灶全部消失無新病灶,維持時間>4周;(2)部分緩解(PR):病灶消失維持時間>4周,無新病灶,腫瘤最大徑與最大垂直徑的乘積減少≥50%;(3)穩(wěn)定(SD):無新病灶,腫瘤變化情況介于PR和PD之間,腫瘤最大的直徑與最大垂直徑的乘積減少25%~49%;(4)進展(PD):出現(xiàn)新病灶、腫瘤最大直徑與最大垂直徑的乘積減少<25%。治療總緩解率=(CR+PR)/總例數(shù)×100%。
生活質量評價參照QLQ-C30標準,其中疼痛、呼吸困難、食欲評分越低,證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情緒及認知評分越高則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7]。
炎性因子與腫瘤標志物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于治療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檢測。
2.1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臨床療效總緩解率為94.59%,高于對照組的54.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933,P=0.000)。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炎性因子與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IL-4、IL-10、HIF-1α、CEA、SCCAg、NSE等炎性因子與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2組上述各指標水平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降低程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與腫瘤標志物比較
2.3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在疼痛、呼吸困難、食欲、情緒及認知方面的評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4周后,2組上述幾方面評分均較治療前改善,且觀察組疼痛、呼吸困難、食欲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情緒、認知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4 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3.51%,低于對照組的35.1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98,P=0.030)。見表4。
表4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肺癌是目前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非小細胞肺癌晚期并無特異癥狀,多數(shù)患者在確診時都已經(jīng)處于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Ⅲ期已經(jīng)侵及鄰近組織,伴有同側肺內縱隔淋巴結轉移,Ⅳ期已經(jīng)發(fā)生遠處轉移[8-9]。在失去了手術機會或者手術無效的情況下,目前多使用藥物進行保守治療,能控制腫瘤進展、延長生存時間。順鉑是臨床常用的化療藥物,能有效抑制腫瘤細胞DNA復制,阻斷腫瘤細胞增殖[10-11],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單一使用順鉑化療的效果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12],既往臨床試驗表明,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其他藥物治療能夠促進腫瘤細胞的死亡,抑制癌細胞增殖、遷移[9],從而達到延長肺癌患者生存期,改善預后,具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
貝伐珠單抗是重組人單克隆IgG1抗體,可通過競爭性結合VEGF受體,加強腫瘤細胞對抗血管生成藥物的敏感性,能有效抑制腫瘤VEGFR激活、內皮細胞分裂和新生血管生成,對非小細胞肺癌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并能改善肺癌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13]。研究顯示,貝伐珠單抗與順鉑聯(lián)合用藥,較單一使用順鉑治療的抑制肺癌血管生成能力更強,能消除或減少在呼吸道殘留的炎性因子,降低腫瘤組織滲透性,進而有效抑制腫瘤進一步生長、轉移,促使肺功能恢復正常,臨床療效更佳。且聯(lián)合藥物治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亦有效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14-1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總緩解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2組IL-4、IL-10、HIF-1α、CEA、SCCAg、NSE等炎性因子與腫瘤標志物水平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降低程度大于對照組;同時2組治療后在疼痛、呼吸困難、食欲、情緒及認知方面的評分均較治療前改善,且觀察組疼痛、呼吸困難、食欲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情緒、認知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這與前所述研究結論相一致,佐證了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肺癌的近期臨床療效與安全性。
綜上所述,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肺癌的近期臨床療效佳,能有效改善晚期肺癌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促進恢復,且治療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