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華
早晨6點,雞已報曉,狗還在昏睡,朗月斜掛天空。
我和姐姐沿著水泥路,開始跑步。跑的時候,戴著口罩手套,還是覺得有點兒凍臉,手指僵硬,于是我們邁著碎步,沉默前行。
晨跑完畢,回到家里,母親已經(jīng)煮好了一杯早茶。褐色的茶湯,上面漂浮著一兩片舒展開的茶葉,而更多的茶葉沉到了下面。茶湯里不只有茶葉,還有托親戚捎來的上等枸杞,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單獨咀嚼都特別甘甜;還有在火爐上烤出焦皮的臨澤小棗,撕開一個小口子,濃郁的棗香撲鼻,煮過之后,漲得圓圓的;還有奶奶從山里挖出來的柴胡、飽滿的花生米。我們煮茶用的是純凈的山泉水,格外甘洌。母親煮的茶湯,有濃郁的棗香、冰糖的甘甜、柴胡的微苦,還有祁門紅茶特有的果味茶香。早上的一身寒氣,被一碗充滿暖意的茶湯驅(qū)趕得無影無蹤。
母親還為我們做了烤蛋。在烤箱里放進兩個土雞蛋,在煮茶的過程中,稍微翻一下。有時候火力太大,烤箱里會突然發(fā)出“砰”的一聲,我們卻并不吃驚,知道是烤蛋炸開了。用姐姐的話說,現(xiàn)在成“炸蛋”了。打開一看,雞蛋殼四散,蛋白有的成了一層皮,蛋黃成了大小不一的圓粒。在烤蛋上撒點兒鹽和作料,直接丟到嘴里,那味道美妙至極,無法用文字形容。
傍晚,我們拿來砂鍋做麻辣燙。我們先買來各種食材,然后在院子里架好柴火,開始做麻辣燙。先將紅油滴在砂鍋里,然后放上蔥花、生姜、八角,再倒些山泉水,撒上各種調(diào)料。做麻辣燙很費時間,加之又是炭火,時間就更漫長。我們卻等不及,一個人用扇子扇火,另一個人收拾食材。當(dāng)砂鍋冒出熱騰騰的蒸汽時,立刻把丸子丟進去,等一小會兒下菜和粉,再等一會兒,就可以享受美味的麻辣燙了。一吃起來,能吃兩三個小時,從傍晚吃到天黑,砂鍋里的湯添了三四次,直到肚子實在裝不下,才悻悻作罷。
捧著圓鼓鼓的肚子,仰望夜空,感覺生活如此愜意。
(指導(dǎo)老師 李新平)
簡 評
民以食為天。這篇文章從“食”的角度構(gòu)思行文,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開篇描述了雞鳴曉月西斜的畫面,讓讀者的目光飄向山嶺綿延的農(nóng)村。晨跑后的早茶用的是純凈的山泉水,煮的有上等枸杞、臨澤小棗、山間挖的柴胡等,甘甜中帶著微苦,這何嘗不是生活的味道?食材及制作方法有地域特色,烤蛋、做麻辣燙等做起來并不復(fù)雜,卻帶給人難得的享受。與慢生活交織在一起的是暖暖的親情。這種熱氣騰騰的生活,這種愜意舒適的生活,讓人忘記冬之寒冷。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心安之處,便是吾鄉(xiāng)。
(余東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