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琛 廈門南洋職業(yè)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室內設計各方面的要求隨之提升。對室內空間進行設計之前,需先確定室內設計的基本格調。從2018年開始,各大家具展會與賣場紛紛刮起一股輕奢風,輕奢室內裝飾風格成為當今較為流行的風格。
“輕奢”即輕度的奢華,從字面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其風格既不同于頂端的奢侈,也不是快消類產品,而是為了迎合中產階層的消費趨勢而誕生的概念,在注重產品品質的同時,滿足使用者的審美心理。
“輕”表達了一種優(yōu)雅的態(tài)度,代表低調、舒適的生活體驗;“奢”傳達出一種追求精致的設計與品質的理念。因此,“輕奢”風格在內涵上是不同于奢華的古典歐式風格的,更多詮釋的是“無負擔,有品質”的設計理念。對于室內空間設計而言,“輕奢”風格屬于相對現代化的風格,室內硬裝整體設計偏簡潔,同時卻又有華麗的設計元素蘊含其中。通過軟裝飾品對相對簡單的空間加以修飾,將一些古典的風格變得更年輕、更現代,將一些繁復的風格變得更簡潔、更時尚、更具時代感。
“輕奢”的概念起源于奢侈品行業(yè),后被逐漸引申到其他行業(yè),但重點仍然在于“奢”[1]。輕奢產品成為主流消費者認可的產品,應運而生的輕奢風格同樣成為近年來室內設計的流行風格。探究輕奢室內裝飾風格發(fā)展的社會背景,發(fā)現有以下兩個方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80后”中產階級成為消費的主力軍。消費者的觀念在變化、消費在升級、審美在不斷提升,其個性化需求日趨強烈。消費者更看重設計的內涵與個性的表達,這也促進了輕奢風格的發(fā)展并日趨成熟。奢華、設計感強、價格適宜的特點能夠滿足大部分“80后”“90后”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無負擔,有品質”的設計風格更適合當今新一代的消費者。消費者會選擇有設計感、個性化且實用的產品,因而對輕奢風理性與健康等特色表現出極大的欣賞。
輕奢風格實際上是一種“多元化”的設計風格,是在現代設計多樣視角共存、相對包容的大環(huán)境中所產生的一種相對流行的設計風格。在現代室內設計中,裝飾藝術風格、港式風格與后現代風格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輕奢風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同時,這三類風格的一些裝飾要素也常常出現于輕奢風格的室內空間裝飾設計中。
裝飾藝術風格又稱Art Deco風格,這是一種起源于法國的藝術風格。早期裝飾藝術風格會使用較多的貴重材料,采用精致的裝飾線條,以展現其高貴優(yōu)雅的氣質。受到大工業(yè)化進程的沖擊,裝飾藝術風格開始進行簡化處理,如線條呈現出豎向三段式、橫向階梯退臺、放射狀等特點,并在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達到頂峰,被大量應用于紐約摩天大樓的建設,典型的例子是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克萊斯勒大廈與帝國大廈。這些建筑有著豐富的線條裝飾與逐層退縮的結構輪廓,符合當時宣揚財富、追求精致高貴的時代精神。
在室內設計中,裝飾藝術風格常常采用濃郁的顏色;在造型上,裝飾藝術風格借鑒了古典主義的對稱式設計手法,整體看起來非常莊嚴。除了樣式化的古典造型外,“V”字形、倒“V”形、菱形、閃電型等也常常出現在裝飾藝術風格中;在材料上,裝飾藝術風格在室內常使用金屬作為家具的勾邊或者紋理的裝飾面,實木作為家具的主要材料,名貴的織品、皮料作為地毯、家具等面料來襯托整個環(huán)境,在細節(jié)之處還會使用帶有異國風情的裝飾品,如陶瓷、木雕等,豐富質感層次的同時彰顯主人的品位[2]。
裝飾藝術風格獨具特色的古典元素與輕奢風格高雅的態(tài)度不謀而合,對輕奢風格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裝飾藝術風格中古典元素的厚重感和復雜元素,讓人感到富貴高雅;另一方面,裝飾藝術風格運用重復、對稱、漸變等美學法則,使幾何元素融于飾品中,使空間充滿詩意并富有裝飾性。
港式風格以現代風格為主,大多采用黑、灰、白等內斂色調。港式風格的空間墻面很少留白,大量使用鏡面、玻璃、皮革和烤漆等,將不銹鋼、銅等新型材料作為輔助材料加以點綴,是比較常見的裝飾手法。高級灰的大理石常被用在港式風格的墻面或家具中,如大理石茶幾、餐桌等;金屬材料常常出現在家具的細節(jié)裝飾上,以顯示現代時尚感。
港式風格具有現代風格的自然簡潔特點,代表了一種精致優(yōu)雅的生活方式。輕奢風格中,追求細節(jié)、前衛(wèi)的質感,以及對新型材料的大量使用等,都是受到了港式風格的影響。
后現代風格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是對現代主義理性、冷漠、缺少情感的設計的批判,表達的是對現代主義和國際主義所主張的極簡主義設計的反感。后現代風格以現代設計為框架,摒棄了現代主義設計的嚴肅性和冷漠性,運用隱喻、夸張、變形和解構的方法將古典的裝飾性符號運用到設計中,并且采用新材料以及新的施工方式和結構構造方法進行創(chuàng)造,從而將室內裝飾提到一個新的高度[3]。由于采用三維印刷等新科技的輔助,后現代風格除了在工藝上達到近乎完美的程度,還使得設計師可以進行審美上的新探索。特別是孟菲斯設計團體所推行的后現代主義產品設計,提出了“多元論”的觀點,強調沖突與重疊的詮釋,通過非典型的后現代主義的外觀形式以及對歸去的挪用,使作品具備強烈的視覺沖擊性。
當今,室內設計流行“輕硬裝、重軟裝”的設計理念,輕奢風格的室內設計也是如此。總體來說,硬裝設計簡約,線條流暢,不會采用過于浮夸復雜的造型,主要通過后期軟裝配飾來體現古典氣質。
色彩是定位風格的重要因素。對于輕奢風格的室內色彩搭配,應注重古典與現代的融合。輕奢風格主要是將古典元素和現代元素進行合理整合,整體風格更傾向于古典風格,給人一種時尚、奢華的感覺。因此,在對現代輕奢風格的室內空間進行色彩搭配時,設計人員應注重色彩傳遞出來的古典風格,打造高級、低調的感覺[4]。在色彩選擇上,講究色彩和諧,旨在營造居家空間的視覺舒適性。
在室內色彩上,作為室內整體背景的墻面,通常采用較為柔和的米色、灰褐色或淺棕色,在這些中性顏色的襯托下,使得室內軟裝配飾中色彩鮮艷、光澤感強的地毯、壁掛、家具、裝飾品和藝術品尤為引人注目。
輕奢風格整體的設計手法十分簡潔,一般是以材質上的奢華來體現“華麗感”。硬裝上常使用玻璃、膠合板、鍍鉻鐵材、黑膠木,質感強烈;在軟裝上,一般使用光澤度高的材料,如高雅貴氣的金屬元素、柔滑觸感的絲絨織物、紋理優(yōu)美的大理石、富有光澤的擺件以及舒適華貴的皮革搭配等都是在輕奢風格中常用的材料,可營造奢華、性感的氛圍。整個輕奢風格空間既簡潔,又能給人一種低調奢華有內涵的即視感。
一方面,輕奢風格較好地保留了古典主義的秩序感,整體風格非常雅致;另一方面,輕奢風格把古典主義的裝飾要素進行了幾何化的改良處理,使其變得更為簡潔、時尚,更符合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品位,如放射的太陽形狀、垂直的線條、豐富的幾何圖形。
在極具競爭的市場經濟中,品位、安全、個性以及環(huán)保成為設計的普遍標準。一種設計風格的產生、發(fā)展與政治和經濟狀況、消費和商業(yè)主義、工藝和審美等因素密切相關,隨著“80后”“90后”消費者逐漸占據消費市場,“輕奢——能夠負擔得起的奢華”成為消費主流,與我國倡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不謀而合,使得輕奢風格能夠在我國得到快速發(fā)展。
輕奢風格可以看作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實踐,這種設計風格以多元為統(tǒng)一,雖然其從眾多流派中借鑒吸收了許多元素,但是這種格調典雅的輕奢風格的確讓人眼前一亮,深受消費者喜愛。任何一種風格的流行,都是在更好地表達高品質的生活方式以及彰顯居家態(tài)度[5]。當今,輕奢風格成了市場上較為推崇的風格。輕奢室內裝飾風格滿足了當代社會中產階層追求生活品質的訴求,迎合了室內設計市場需要。在以消費和市場為導向的設計市場中,輕奢風格將繼續(xù)表現出無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