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凱應
張為民從省里回家鄉(xiāng)任縣長沒多久,母親就病了,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全身無力。張縣長是個孝子,親自帶母親去省城大醫(yī)院做全面檢查,可查來查去找不到毛病,只好回縣中醫(yī)院找遠房堂伯。
堂伯年輕時在家鄉(xiāng)行醫(yī),張縣長小時候每次生病都是堂伯用草藥治好的,他對堂伯的醫(yī)術深信不疑。堂伯一番望聞問切后判定是脾胃虛寒,藥方簡單,每天一服藥,分早晚兩次服用,三天一療程,連用三個療程即可。他特意交代,主藥一定要挑活蹦亂跳的黃金鯽,否則藥效會大打折扣,黃金鯽十分少見,最好由張縣長親自挑選,張縣長忙不迭答應了。
次日早上,張縣長特意起了個早,打算到菜市場買好魚再去上班。剛走到菜市場便接到電話,說有緊急任務,要他立刻到崗。張縣長忙打電話安排妻子去買魚。
張縣長處理完緊急公務已是三天后了,他打電話給妻子問母親的病情,妻子說不僅沒減輕反而加重了。他急忙回到家,一問才知道,老人一直在拉肚子。他到廚房一看,見水桶里養(yǎng)的不是黃金鯽,便大發(fā)雷霆。妻子委屈地說,找遍菜市場也沒見到黃金鯽,只好先用普通鯽魚頂上。張縣長見事已至此,只好把母親送到中醫(yī)院。堂伯問完情況,看了舌苔,開了些中成藥沖劑,交代用法后再三強調,一定要找到主藥黃金鯽,不然后果嚴重。
張縣長跑遍菜市場和超市,見實在找不到黃金鯽,只好打電話給堂伯。堂伯說沒有黃金鯽不能根治,雖然市場上沒有,但只要用心,辦法總是有的,“提醒你一下,這魚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不是大伯說你,你官不大忘性不小,怕是快想不起自己姓啥了……”
張縣長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大腦高速運轉起來,突然恍然大悟,忙說道:“大伯,我知道哪里有黃金鯽了,這就叫人去捕!”
原來,張縣長老家張鄭灣南邊有個大水塘,因地勢低,周圍雨水經此流入四清河。因水大部分時間處于流動狀態(tài),攜帶黃泥較多,所以一年四季都呈淡黃色,因此這塘叫黃堰。黃堰的鯽魚通體金黃,味道鮮美,張縣長在張鄭灣長大,自然熟知,只是他離開家鄉(xiāng)多年,早將這茬兒忘了,經堂伯一激這才想起來。
堂伯不無嘲諷地說:“張縣長,你不是大孝子嗎,這事也要假手于人?明天周末,正是你這個釣魚高手大顯身手之時,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張縣長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忙說:“大伯批評得對,我這就回老家釣魚給老娘治??!”
次日,張縣長興沖沖地開車回老家,將車遠遠停在路口,下車步行穿過農田去黃堰。還沒走近,老遠就聞到一股臭味。走近一看,黃堰水面一片墨綠,上面漂滿死魚,成群結隊的綠頭蒼蠅嗡嗡亂飛。再看周邊的水田,都荒著,估計也是拜這臭水所賜。他抬頭四望,見上游稍遠處有一大片石棉瓦房,決定去看個究竟。
還沒走近石棉瓦房,就聽到豬哼哼聲,看來是個養(yǎng)豬場。走到跟前,見房后一排灰色圓管不停地向水溝排出豬糞,騷臭沖天———毫無疑問,這就是黃堰的污染源。
他繞到前面敲門,一個耳熟的聲音傳來:“來了來了!”接著門吱呀一聲打開,一位穿雨鞋戴口罩的男人出現在門口,見了張縣長,邊摘口罩邊說:“表哥,你咋來了?”
張縣長定睛一看,見開門的是表弟黃喜民,心里啥都明白了———堂伯早知道黃堰沒有魚,也知道因水污染導致大量農田荒廢,更知道這一切都因他表弟辦養(yǎng)豬場而起,可鄉(xiāng)親們卻因為他縣長的身份而敢怒不敢言。
張縣長見了表弟轉身就走,也不顧表弟在身后熱情挽留。
張縣長知道表弟在養(yǎng)豬,也知道他家有塊地在黃堰上游,但沒想到表弟把養(yǎng)豬場設在那,更沒想到養(yǎng)豬場污染這么嚴重———可知道了又能咋辦?張縣長父親早逝,幾代單傳沒有近支叔伯,如果沒有鄉(xiāng)親和姑媽的幫扶,他不可能上大學。特別是姑媽,沒有她的大力支援就沒有他的今天?,F在,一邊是姑媽家舉債投資的養(yǎng)豬場,一邊是鄉(xiāng)親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大片荒蕪,如何兩全其美?張縣長苦苦思索著。
這天,張縣長突然靈感乍現,想到一個絕妙辦法,便立刻打電話給堂伯:“大伯,我知道該咋給我媽找藥了,不出半年,我一定還鄉(xiāng)親一個干凈的黃堰?!?/p>
堂伯說:“好,只要你說到做到,你老娘的病包在我身上了。不過丑話說在前頭,如果沒有黃金鯽,下次犯病我可沒招!”張縣長笑著說好。
果然,按照堂伯的藥方,沒過幾天縣長老娘的病就好了。
接著張縣長也忙起來,時不時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往張鄭灣跑,美其名曰檢查工作。
半年后,張縣長約堂伯回老家參加驗收會,堂伯半推半就地答應了。很快,車子開進張鄭灣,村委書記和鄉(xiāng)親們都在村口迎接他們。堂伯下了車朝西邊望了望,見那片石棉瓦房不僅沒拆還擴大了,立刻沉下臉說:“縣長大人,您這唱的是哪出???”
張縣長聽出堂伯的不滿,忙笑著說:“呵呵,大伯,您先別急,看完就知道了!”
說完,一群人向黃堰走去。走到跟前,見黃堰的水恢復成了半透明的淡黃色,不時有魚兒從水里跳出來。見堂伯滿臉疑惑,張縣長也不解釋,帶著大家繼續(xù)往上游走。很快走到養(yǎng)豬場,那些灰色的圓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剛種下沒多久的小樹———可以想象,再過數年這里將綠樹成蔭,再也看不到丑陋的石棉瓦房了。
黃喜民早站在院門口等著大家,見了眾人笑瞇瞇地散煙,嘴里還熱情地說,歡迎各位參觀指導。
大家走進院子,見里面干凈整潔,幾乎聞不到怪味。在養(yǎng)豬場轉一圈后從西頭進入張鄭灣,隨即走進幾家查看“土煤氣”的燃燒效果,見鄉(xiāng)親們一掃往日愁容,個個喜笑顏開,堂伯的心里充滿了疑惑。
很快,他們走進村委辦公室。大家圍坐在會議桌邊,張縣長安排村委書記介紹新農村沼氣推廣成功經驗。聽完介紹,堂伯這才弄明白了原委。
原來,張縣長看到黃堰污染后心里十分難過。他知道最好的辦法是關閉養(yǎng)豬場,可養(yǎng)豬廠投資很大,關閉后表弟將傾家蕩產,不關閉又對不起鄉(xiāng)親,如何兩全其美呢?他靈機一動,一個絕妙的想法冒出來。隨后,他找來張鄭灣村委書記,兩人一拍即合,立刻分工合作。由張縣長向省里申報沼氣推廣項目以獲得政府扶持,村書記負責發(fā)動群眾,讓張鄭灣家家戶戶建沼氣池。很快,省里援助的沼氣設備和補貼到位。黃喜民的豬糞免費提供給村民發(fā)酵沼氣,因供不應求便加大了養(yǎng)殖規(guī)模。如此一來,豬糞變廢為寶,既解決了村民沼氣原材料問題,又解決了黃堰污染問題,還解決了鄉(xiāng)親的肥料問題———發(fā)酵后的豬糞是最好的環(huán)保肥料,真是一舉多得!
堂伯醍醐灌頂,忙夸張縣長:“為民啊,這事辦得好!實話告訴你吧,你媽那病多吃鯽魚就行,不一定非得黃金鯽。我為了解決鄉(xiāng)親們的難題出此下策,你可別見怪呀!”
張縣長笑著說,“幸虧大伯及時提醒,不然這事沒法收場。只是我有點兒不明白,為什么剛開始沒用黃金鯽我媽病情加重了?”
堂伯說:“那是因為你媽得了感冒,感冒期間吃鯽魚會讓病情加重,所以給她開了治感冒的中成藥。你看,治好感冒后黃金鯽的‘特效’顯出來了吧?”
聽堂伯說完,大家都會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