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俊
2013年9月生效的《協和協議》于去年年底到期。2019年末,一度對此嗤之以鼻的自由傳媒不得不尊照“傳統(tǒng)”,開啟續(xù)約談判。其方針則早在2018年3月的“F1遠景展望”中顯現——以更公平的方式,分配超過十億美元的巨額獎金池。
畢竟在《協和協議(2013-2020)》下,三大車隊(法拉利、梅賽德斯、紅牛)先拿掉1/3的獎金池,接下來還繼續(xù)參與獎金池余下部分的分配(按F1制造商年度排名)。另外,法拉利還有每年多達1億美元的“特別分紅”。
如此的“不公平”在2020年被凸顯。創(chuàng)造40年來最差戰(zhàn)績——年度排名第六的“躍馬”竟然“不費吹灰之力”,進賬1.6億美元,讓他們在獎金榜上超出賽點(第四)和雷諾(第五)近一倍,幾乎與成績出眾的梅賽德斯-AMG車隊比肩。正是如此分配制度,讓2013年(9月)-2020年,除發(fā)生“黑天鵝事件”,所有的分站冠軍均被三大車隊包攬也就可被理解。
這樣肯定不利于F1的健康發(fā)展?;貧w過去的協議期,有至少四支車隊面臨破產,最終被他人所收購重組(印度力量、威廉姆斯、索伯、路特斯)還有兩支車隊(馬諾和卡特漢姆)徹底離開賽車圈。所以,自由傳媒決定大刀闊斧的改革,按之前所透露的消息來“重算”2020賽季的獎金分配。法拉利的獎金將縮水4000萬美元,賽點和雷諾均能多收獲超過1500萬美元??雌饋黼x公平和正義越來越近了……
“打土豪”自然是有阻力的,這不是來自新冠疫情,而是梅賽德斯-AMG 車隊的領隊托托·沃爾夫。在英國銀石賽道所舉辦的70周年紀念大獎賽期間,奧地利人對外稱“銀箭”讓步最大最受傷,甚至還想鼓動其他車隊“造反”,讓截止日為8月12日的簽署進程陷入僵局。
此時,力圖改革的F1“掌門人“切斯·凱瑞用“胡蘿卜+大棒”策略來推進簽署——給愿意馬上簽署的車隊一筆500萬美元的“早鳥獎金”,對那些有意見的車隊發(fā)出了最后通牒——要么接受,要么就愛去哪比賽去哪。以至于紅牛領隊克里斯蒂安·霍納吐槽道:跟美國人談判一點樂趣都沒!有著“三大殺器”的美國人讓《協和協議(2021-2025)》的全員簽署只比預期晚了一周。
你會問,凱瑞的“三大殺器”是什么?
第一,在《協和協議(2021-2025)》里首次設定了“離開條款”,給予各支車隊離開賽事的“自由度”,但他們必須在前一年度的3月31日前做出決定
第二,未來若有新車隊想參加F1,需一次性支付2億美元的“執(zhí)照費”。這筆費用將被現有車隊平分。不過,這個條款會在F1少于10支車隊時被“廢除”
第三,“預算帽”取代過往的“君子協定”被正式引入。2021賽季,F1財政規(guī)則將生效,每支車隊只允許花費1.45億美元。不過,差旅、市場營銷/招待,車手和車隊前三大高收入管理人員的薪水并不計算在內。另外截至2024年底,各支車隊僅被允許增加4500美元的固定資產購買(升級)。
第三條,則是F1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手”。但一支車隊仍需最終花費近2億美元,若碰上梅賽德斯,因為“車皇”劉易斯·漢密爾頓的存在,錢花得還要多!據測算,仍將比“三大車隊”的現有開支降低近一半。美國人也用“這筆賬”說服他們分出錢給小車隊——“花的少,(同比例)掙的少也正?!?。
以下,我們圍繞“預算帽”展開來談。規(guī)則會如何執(zhí)行和監(jiān)管?自由傳媒和FIA搞出了一個“匯報程序”——即車隊需在規(guī)定時間內遞交已被第三方所審計過的年度財報。然后也有一個團隊負責調查可能的違規(guī)情況,并設立由6人組成的“裁判庭”。若有違規(guī),輕則警告,受到財政和運動規(guī)則的處罰,最嚴重甚至可是“除名(DQ)”!懲罰對象則包括車隊和車隊高管。
預算帽是不是現在就啟用了?是又不是!盡管今年1月1日起規(guī)則就生效了,但今年是“過渡期”——可以不被處罰。畢竟,原本商量好的1.75億美元的“預算帽”——因為歐盟嚴格的勞工法律難裁員,因“疫情”來襲被臨時縮減至1.45億,然后在2022/2023這兩個年度還要再依次遞減500萬美元。
已能在“預算帽”內運營的紅牛二隊領隊弗朗茲·托斯特(FranzTost)稱大車隊將在2021年“全力以赴”來應對明年引入的“下一代技術規(guī)則”,以形成一個基礎差距。其他車隊想在隨后趕上是不可能的任務。他覺得只有賽車“標準部件”的引入,才可達到縮進差距的作用。事實是這樣么?
在2022年技術規(guī)則里,將F1賽車所使用的部件分成五大類,包括LTC(規(guī)則明確要求擁有知識產權的部件)、SC(統(tǒng)一部件,由FIA招標后所分發(fā)的標準部件)、PDC(可自由采購的標準部件)、TC(知識產權可轉讓的部件)、OSC(開源部件,設計對所有車隊開放)。后四項——“非擁有知識產權部件(NLTC)”的比例正逐步擴展。粗看,似乎能令資源有限的中小車隊受益,但也引發(fā)一個大家擔心的問題。
類似賽點車隊RP20復制梅賽德斯-AMGW10賽車的案例會在未來屢見不鮮?很多人是持悲觀態(tài)度的!即使FIA在技術規(guī)則里打壓了所謂的“逆向工程”的投機取巧,但你無法避免類似法拉利/哈斯,紅牛/紅牛二隊、梅賽德斯/阿斯頓馬丁這樣的裙帶關系。
“預算帽”還迫使車隊必須精簡人員,“移崗”現有雇員。像法拉利已經宣布2023年參加WEC世界耐力錦標賽Hypercar;梅賽德斯則組建應用科技(MBAS)分部;已有類似部門的紅牛除實力加強外,更將一些雇員移至紅牛二隊。
按測算,大車隊內與F1項目相關的人員需要刪減至550人左右——如今中游車隊的普遍規(guī)模,才能匹配新規(guī)則的要求。當然,也有像哈斯這樣只需要研發(fā)LTC部件,其他NLTC都由其他代工廠制造的車隊,或許只要不到300人就足夠了!
未來路在何方?積極方面,“預算帽”和全新的“收益分配”提升了F1參賽車隊的生存度。畢竟在伯尼·??巳R斯通的時代,看到了太多的“匆匆過客”——包括軟硬件投資巨大卻無法收益預期結果的汽車巨頭(豐田、寶馬),也有最終資不抵債卻熱愛賽車的小車隊。
其次讓工程師們的未來工作更具挑戰(zhàn)性,畢竟以前試錯只是浪費錢,以后試錯可是占用了車隊的寶貴資源。雖然,我們會很難再看到像“銀箭”雙軸方向盤(DAS)系統(tǒng)——這樣的花哨創(chuàng)新,但搞出最具經濟效益的最優(yōu)解決方案,這個思路挺符合未來社會的潮流。
再者,F1已經歷了近10年的無聊比賽——車隊差距之大、缺乏競爭屬歷史之最。這個趨勢如果繼續(xù),擁有無數擁躉的賽車巔峰或將倒在全電動化(新能源化)的歷史交叉路口,相信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這樣的悲劇上演。
經過數月的拉鋸和談判,所有F1車隊在二月中就2022賽季起“動力單元研發(fā)凍結”達成一致,并決定于2025年(比原定計劃提前一年)引入下一代F1動力單元規(guī)則。
對紅牛而言,這無疑是個利好消息。他們在收購本田動力單元的知識產權,設立紅牛動力單元運行公司后,可保證在2025年前不用到處求人買“賽車心臟”,完全掌控著自己的未來。
但這前提是日本制造商在退出前必須最后加一把勁,給“飲料廠”留下一筆豐厚的遺產。否則,曾經的四屆世界冠軍車隊將背負三年無法追趕主要競爭對手——梅賽德斯-AMG的代價。畢竟,原本的“兜底條款”——“動力單元性能平衡機制(PowertrainBoP)”沒被批準。這意味著動力單元的2021研發(fā)大戰(zhàn)將基本決定2022-2024賽季的競爭格局。
另外,在F1委員會為下一代動力單元所制定的規(guī)則框架中,承諾新動力單元將變得更簡單、便宜、高動力和綠色可持續(xù)的關聯性,進而吸引更多制造商能加入進來。按紅牛顧問赫爾穆特·馬爾科接受采訪時所言,只要動力單元成本低于5000萬歐元且取消性價比低的熱能回收(MGU-H),米爾頓凱恩斯車隊完全有能力自主制造引擎!
想必,不想失去紅?!@個擁有兩支F1車隊的積極參與者的F1 擁有者——自由傳媒已經收到暗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