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
再也看不到那個身材瘦小的老黨員,再也聽不到他略帶口音的“故事黨課”,再也握不到那雙布滿皺紋的手,再也觸摸不到那因重傷而留下殘疾的右臂……
2021年1月15日,這位年近九十高齡的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他叫韋燦英,曾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軍的一名駕駛員、班長,參加過著名的394.8高地和281.2高地爭奪戰(zhàn),也是一位有著47年黨齡的老黨員。
認識韋老,是在一年多前嶺南社區(qū)開展的一次黨課上。
那是2019年11月13日,紛紛揚揚的小雪下個不停。考慮到老人的身體狀況,黨支部決定黨課就在韋老家里上。
在一群年輕黨員面前,87歲高齡的韋老依然精神矍鑠,英氣不減當年。他微笑著說:“年輕人好好干,聽黨的話!”
韋老平復(fù)一下激動的心情,開始給我們講述他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故事……
1950年9月,他所在部隊接到入朝作戰(zhàn)命令,從廣西坐了七天七夜的火車抵達遼寧丹東,從丹東進入朝鮮后,又徒步20多天抵達前線。
初冬時節(jié),寒風凜冽。戰(zhàn)士們穿著單薄的棉衣,趴在冰冷刺骨的水溝里、雪地上,隱蔽在陰冷的坑道里,吃著澀口的壓縮餅干,每時每刻都在克服一個又一個超乎想象的困難?!翱姑涝<倚l(wèi)國”,是他們最堅定的信念。
那時,他負責駕駛汽車運送戰(zhàn)略物資,在敵機瘋狂的轟炸下,行駛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常常是前有彈坑后有炸彈,隨時都有可能被炸彈擊中或者滑下懸崖峭壁。憑著過硬的駕駛技術(shù),他時而駛?cè)霕淞?,時而拐入低谷,時而隱在暗處,時而迂回前行……
在一次運輸物資的途中,敵機投擲的炸彈在飛馳的車后不斷爆炸,煙霧裹著塵土,始終籠罩著汽車。突然,他覺得右臂肘處一陣劇痛,瞬間便使不出力氣了。原來,炸彈碎片透過車窗擊穿了他的肘部,頓時血流如注,僅有一層皮連著的斷臂滑下方向盤,隨著車身的顛簸而搖晃著。他憑著驚人的毅力,單手控制方向盤,將車扎入一個低洼處,隨即便失去了知覺。
聽著韋老的講述,我們似乎仍能感受到那種鉆心的劇痛。
戰(zhàn)略物資保住了,可韋老的右臂卻留下終生殘疾,一遇陰雨天氣就會疼痛。韋老卷起袖子,露出右臂給我們看。我瞪大眼睛看著他的右臂——呈120度角懸在那里,比左臂短了十幾公分;我輕輕地觸摸著他的肘部,堅硬,突出,像一根有結(jié)節(jié)的枯樹枝。
看到我們的驚愕表情,韋老傷感地說:“我是幸運的,活了下來,可那些犧牲的戰(zhàn)友……”說到這兒,韋老的眼里透著晶瑩,聲音也不禁哽咽。他最不愿意回憶清理戰(zhàn)場時的情景——四處都是戰(zhàn)友的尸體或殘肢,讓人無法直視。一張張熟悉的面孔頃刻間就失去了生命,令人心頭緊縮。
說到那些葬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戰(zhàn)友,韋老感慨地說:“我得替戰(zhàn)友們好好活著,替戰(zhàn)友們繼續(xù)報效祖國。所以,轉(zhuǎn)業(yè)后我選擇來到北大荒。帶著戰(zhàn)友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這里建設(shè)成為國家的大糧倉。看現(xiàn)在百姓的生活多好、多幸福,這要感謝我們偉大的黨,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
從這次黨課以后,我便跟韋老越來越熟識。
每年我們都要組織黨員、志愿者對小區(qū)環(huán)境進行集中治理,看著大家干得熱火朝天,韋老也躍躍欲試想搭把手,可他那彎成120度的右臂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發(fā)使不上勁兒,我們也總是把他擋在圈外。
于是,韋老就站在不遠處默默地看著我們,時不時地說:“進屋喝口水,歇一歇!”
我知道,他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也許,看到我們在努力工作,老人又想到了那段浴血奮戰(zhàn)的歲月;看到我們相互協(xié)作,老人又想到了和戰(zhàn)友們同甘共苦的情誼;看到我們完成工作,老人又想到了當年取得勝利時歡呼雀躍的場景……轉(zhuǎn)眼70年,人不同,景不同,但精神相同。
韋老少言寡語、酷愛讀書,最喜歡的讀物就是《黨的生活》雜志。每當我們給他送去剛出版的刊物時,他都會像拿到寶貝一樣翻看,那專注的神情就像個孩子。
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我們原有的工作節(jié)奏,也中斷了我們給韋老送報刊的任務(wù)。韋老一直在關(guān)注著疫情,也一直惦記著我們,還委托女兒送來問候和捐款。那段時間,韋老自覺響應(yīng)國家號召,“無事不出門,出門戴口罩”,這對每日都要出來活動的韋老來說,需要很大的毅力。居家期間,他便翻看往期的《黨的生活》來消磨時間,不焦慮、不抱怨、不添亂,因為他堅信有黨的領(lǐng)導(dǎo),一定會戰(zhàn)勝疫情。
我至今仍能回想起那次黨課將要結(jié)束時的一個細節(jié):韋老拿出他的寶貝——軍功章、開發(fā)北大荒功勛章和一摞摞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榮譽證書,其中還有一本《中國好兒女》——書中記述了他在朝鮮戰(zhàn)場上安全運輸戰(zhàn)略物資行程累計3萬公里的英勇事跡。
韋老是個踏實肯干、處事低調(diào)的人,從不炫耀自己的功績,就連子女都不是很清楚這些軍功章、榮譽證書背后的故事。他們只知道,父親是個駕駛員、機械師,在崗工作時總是很忙、很累,也很少閑在家中。
一次閑談中,老人的一句話令我怦然心動——他說:“這些榮譽,不是我一個人的……”
(作者單位:鶴崗市寶泉嶺局直街道辦事處嶺南社區(qū)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