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洋 張秀華
摘 要:主要通過數理統(tǒng)計法、錄像分析法對2019年籃球世界杯中國男籃與前四強快攻防守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論:1)中國隊在快攻發(fā)動階段的防守次數與防守率均顯著高于前四強,但在防守成功率方面并無顯著差異;2)中國隊在快攻推進階段的防守次數、防守成功次數方面顯著低于前四強,在防守率、防守成功率方面非常顯著地低于前四強;3)中國隊在快攻結束階段的防守率顯著低于前四強,但防守成功率并無顯著差異。建議:1)中國隊需放棄快攻發(fā)動階段效率不高的防守;2)中國隊需提高快攻推進階段的防守率、防守成功率;3)中國隊需提高快攻結束階段的防守率。
關鍵詞:籃球世界杯;防守快攻;防守率;防守成功率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21)01-0048-07
Abstract: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 method and video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efensive effect of the 2019 Basketball World Cup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the top four fast-breakers. Conclusions: 1) The Chinese team's defensive times and defensive rate during the fast-off attack phase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op four,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fensive success rate; 2) The Chinese team's defensive times and defensive success during the fast-off push phase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top four, and the defense rate and defensive success rate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top four; 3) The defense rate of the Chinese team at the end of the fast break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top four,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fensive success rate. Suggestions: 1) The Chinese team needs to abandon the inefficient defense during the fast attack launch phase; 2) The Chinese team needs to increase the defensive rate and defensive success rate during the fast-off promotion phase; 3) The Chinese team needs to increase the defensive rate during the fast-off phase.
Key words:Basketball World Cup; defensive fast-break; defense rate; defensive success rate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籃球運動在技戰(zhàn)術不斷發(fā)展、規(guī)則不斷修訂以及運動員身體條件不斷提高等因素的影響下,更為注重比賽的攻防轉換速度,在高強度和高速度的比賽抗衡中,更強調以速度爭取主動,重視增加快速進攻次數,增加快攻成功率。快攻已經成為現代世界籃球強隊進攻的首選戰(zhàn)術,也是采用最多的戰(zhàn)術之一[1]。速度籃球是當今世界籃球發(fā)展趨勢中最具代表性的特點之一[2]。取得更大的速度優(yōu)勢是籃球運動的發(fā)展趨勢,而快攻是將取得的速度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的一種進攻方式,那么在今后無論是中國隊還世界籃球強隊都必須要思考如何阻止對手取得更大的速度優(yōu)勢以及如何阻止對手的快攻。從籃球運動發(fā)展的現狀來看,盡管進攻方沒有人數或位置優(yōu)勢,但只要進攻方的進攻能力強,仍然堅定不移地發(fā)動快攻戰(zhàn)術[3]??旃ナ且环N具備極強連貫性的高效進攻戰(zhàn)術,本文立足于快攻的三個階段,對快攻的各個階段進行防守的質量進行研究,以期發(fā)現中國男籃與世界強隊在快攻各個階段的防守選擇以及防守效果有何不同,從而在今后的訓練中有針對性地提升快攻防守能力。
1 研究對象
中國男籃與前四強球隊(西班牙、阿根廷、法國、澳大利亞)快攻防守的數據及快攻防守的效果。本研究對于快攻的選取標準為:球權發(fā)生交換時,與賽隊迅速發(fā)起進攻,具有明顯的進攻意圖與得分目的,并且在整個進攻過程中無較長時間(1~2 s)的停滯。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研究與本論文研究內容有關的書籍、文獻、論文,通過學習與本文有關的理論知識、了解研究現狀等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
2.2 錄像分析法
根據研究對象設立統(tǒng)計指標,利用互聯(lián)網載體觀看中國男籃、前四強的四節(jié)比賽視頻錄像,對每場比賽進行多次、細致的觀察并對出現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所觀察的錄像包括中國男籃5場比賽,前四強球隊各8場比賽,共37場比賽錄像(不包括加時),錄像資料均來自FIBA官網。
2.3 數理統(tǒng)計法
使用Excel辦公軟件將記錄到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運用專業(yè)數據處理軟件SPSS 21.0 進行處理和分析,得出相應結果。
2.4 邏輯分析法
運用歸納、演繹、對比等邏輯分析方法,對2019年籃球世界杯上中國男籃與前四強防守快攻的各項數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從而進一步對中國男籃與前四強在快攻防守效果方面進行分析,找出差距。
3 結果與分析
防守快攻是指由進攻轉入防守時,用于阻止和破壞對方快攻的防守戰(zhàn)術[4]??旃サ姆朗匦枰鶕c賽隊的比賽風格特點,根據實際的進攻情況,有針對性地降低與賽隊進攻的速度,擾亂進攻節(jié)奏,力求達到延長對手進攻時間,重新迅速建立己方防守陣地進而從容不迫進行防守的目的。
3.1 快攻發(fā)動(發(fā)起與接應)階段防守效果對比
高水平的球隊具有強烈的快攻欲望,并能通過自身積極防守和拼搶創(chuàng)造快攻的機會。在快攻發(fā)動階段,發(fā)動快攻的機會有:1)利用擲界外球發(fā)動快攻;2)搶獲后場籃板球發(fā)動快攻;3)搶斷球發(fā)動快攻;4)跳球發(fā)動快攻[5]。此外還有第五種快攻發(fā)動方式,蓋帽發(fā)動快攻。本研究中,由于在2019籃球世界杯中跳球發(fā)動快攻的機會較少,所收集的數據樣本數量無法構成分析樣本,故本部分中無由跳球發(fā)動快攻防守質量的分析。
3.1.1 由擲界外球發(fā)動快攻的防守效果對比
通過對中國隊及前四強球隊與各與賽隊比賽中由擲界外球發(fā)動快攻的數據收集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在數據層面上,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在防守次數、防守失敗次數方面并無顯著差異,而在界外球發(fā)動次數、無防守次數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防守率方面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見表1)。
由表1可知,中國隊與賽隊界外球發(fā)動次數(僅為0.40次)顯著低于前四強球隊,中國隊的無防守次數(0.20次)顯著低于前四強球隊,中國隊的防守率(0.50)非常顯著高于前四強球隊。由界外球發(fā)動次數方面數據可知,中國隊在一次進攻結束后的退守做得比前四強要好,因為退守及時與賽隊少有取得位置、人數優(yōu)勢的機會,故而與賽隊界外球發(fā)動次數顯著低于前四強球隊。由無防守次數、防守率方面數據可知,中國隊防守了半成與賽隊由界外球發(fā)動的快攻,但防守結果與前四強球隊相同,所有的防守均以失敗告終。在與賽隊由界外球發(fā)動快攻方面的防守,中國隊的防守參與度較高,但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均無較好的防守效果。
3.1.2 由搶斷球發(fā)動快攻的防守效果對比
通過對中國隊及前四強球隊與各與賽隊比賽中由搶斷球發(fā)動快攻的數據收集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在數據層面上,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在搶斷發(fā)動次數、防守次數、無防守次數、防守率方面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在無防守次數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見表2)。
由表2可知,雖然在無防守次數(2.40次)方面中國隊顯著低于前四強球隊,但在防守率方面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并無顯著差異。結合其他數據從每支隊伍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在與賽隊由搶斷發(fā)動快攻的防守情況方面并無顯著差異,且防守均無較好的防守效果。
3.1.3 由蓋帽發(fā)動快攻防守效果對比
通過對中國隊及前四強球隊與各與賽隊比賽中由蓋帽發(fā)動快攻的數據收集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在數據層面上,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在蓋帽發(fā)動次數、無防守次數、防守率方面無顯著差異,而在防守次數、防守失敗次數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見表3)。
由表3可知,在蓋帽發(fā)動次數、防守率方面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無顯著差異,中國隊的防守失敗次數(0.20次)顯著多于前四強球隊是由于中國隊的防守次數(0.20次)顯著多于前四強球隊。此外,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對由蓋帽發(fā)動快攻的防守均沒有成功。故在與賽隊由蓋帽發(fā)動快攻方面,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均無較好的防守效果。
3.1.4 由防守籃板球發(fā)動快攻的防守效果對比
通過對中國隊及前四強球隊與各與賽隊比賽中由防守籃板球發(fā)動快攻的數據收集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在數據層面上,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在籃板發(fā)動次數、無防守次數方面無顯著差異,而在防守次數、防守失敗次數、防守率方面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存在顯著差異(見表4)。
由表4可知,在籃球發(fā)動次數方面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無顯著差異,但在防守率方面中國隊(0.19)顯著多于前四強球隊,故在防守次數方面中國隊(1.40次)顯著多于前四強球隊,然而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對與賽隊由防守籃板發(fā)動快攻的防守均未取得成功,所以在防守失敗次數方面,中國隊(1.40次)顯著多于前四強球隊。在與賽隊由防守籃板發(fā)動快攻方面的防守上,中國隊的防守參與度較高,但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均無較好的防守效果。
3.1.5 快攻發(fā)動階段防守效果對比
通過對中國隊及前四強球隊與各與賽隊比賽中快攻發(fā)動階段的數據收集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在數據層面上,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在快攻發(fā)動次數、防守成功次數方面均無顯著差異,而在防守次數與防守率方面存在著顯著差異性(見表5)。
由表5可知,在快攻發(fā)動次數方面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無顯著差異,而在防守率方面中國隊(0.22)顯著高于前四強球隊,所以在防守次數方面中國隊(2.60次)顯著高于前四強球隊??傮w上看,在與賽隊快攻發(fā)動階段的防守中,中國隊的防守參與度較高,但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均無較好的防守效果。
3.2 快攻推進階段防守效果對比
推進階段是快攻的銜接階段,推進有運傳結合推進、運球推進和傳球推進三種方式[6]。本文將所對比的推進方式稍加改動,變?yōu)橐韵氯N:1)防守運球推進;2)防守長傳球推進;3)防守短傳與運球推進。
3.2.1 由運球推進快攻防守效果對比
通過對中國隊及前四強球隊與各與賽隊比賽中由運球推進快攻的數據收集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在數據層面上,在運球推進次數、防守次數、防守成功次數、防守失敗次數方面,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無顯著差異,而在無防守次數、防守率、防守成功率方面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見表6)。
由表6可知,一方面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在與賽隊運球推進次數方面無顯著差異,而中國隊的防守率(0.39)非常顯著地低于前四強球隊,故中國隊的無防守次數(3.80次)非常顯著地高于前四強球隊。另一方面中國隊的防守成功率(0.17)非常顯著地低于前四強球隊。這兩方面表明中國隊對與賽隊以運球方式推進快攻的防守參與度不高且相較于前四強而言有著較差的防守效果。
3.2.2 由長傳球推進快攻的防守效果對比
通過對中國隊及前四強球隊與各與賽隊比賽中由長傳球推進快攻的數據收集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在數據層面上,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在防守失敗次數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在防守次數、防守率、防守成功率方面有顯著差異,在長傳球推進次數、防守成功次數、無防守次數方面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見表7)。
由表7可知,一方面中國隊與賽隊長傳球推進次數(2.40次)非常顯著地高于前四強球隊與賽隊,而中國隊的防守率(0.08)顯著低于前四強球隊,故中國隊的無防守次數(2.20次)非常顯著地高于前四強球隊。另一方面,中國隊的防守成功率(0.00)、防守成功次數(0.00次)均非常顯著地低于前四強球隊。中國隊對與賽隊以長傳球方式推進快攻的防守參與度不高且相較于前四強而言有著極差的防守效果。另外,中國隊與賽隊長傳球推進次數(2.40次)非常顯著地高于前四強球隊與賽隊。這表明,在發(fā)動快攻時與賽隊往往取得了較好的位置優(yōu)勢,才可促使長傳球推進快攻方式的發(fā)生,也就是說在快攻中,中國隊的退守并不及時、迅速,這給予了與賽隊可趁之機。
3.2.3 由短傳與運球推進快攻的防守效果對比
通過對中國隊及前四強球隊與各與賽隊比賽中由短傳與運球推進快攻的數據收集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在數據層面上,在無防守次數方面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無顯著差異,而在短傳與運球推進次數、傳球次數方面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有顯著差異,在防守次數、防守成功次數、防守失敗次數、防守率、防守成功率、傳球比方面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見表8)。
由表8可知,中國隊的防守率(0.17)、防守成功率(0.14)非常顯著地低于前四強球隊,且中國隊的防守次數(1.40)、防守成功次數(0.20)非常顯著地低于前四強球隊,表明中國隊對與賽隊以短傳與運球方式推進快攻的防守參與度不高且相較于前四強而言有著較差的防守效果。中國隊與賽隊短傳與運球推進次數(3.00次)、傳球次數(3.00次)顯著低于前四強球隊與賽隊,以及中國隊與賽隊傳球比(1.00)非常顯著地低于前四強球隊與賽隊且傳球比為1.00,表明在較少的短傳與運球推進快攻的次數中,每一次短傳與運球推進只需一次傳球便可完成快攻銜接階段的過渡,相較于前四強球隊而言,中國隊對與賽隊短傳與運球推進階段的防守壓力不足。
3.2.4 快攻推進階段防守效果對比
通過對中國隊及前四強球隊與各與賽隊比賽中快攻推進階段的數據收集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在數據層面上,在推進次數方面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并無顯著差異,而在防守次數、防守成功次數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防守率、防守成功率方面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見表9)。
由表9可知,中國隊在與賽隊快攻推進階段的防守率(0.34)、防守成功率(0.15)非常顯著地低于前四強球隊,且在與賽隊快攻推進階段中國隊的防守次數(4.00次)、防守成功次數(0.60次)顯著低于前四強球隊,表明在快攻推進階段,中國隊的防守參與度不高且防守效果相較于前四強較差。
3.3 快攻結束階段防守效果對比
現代籃球世界大賽中快攻戰(zhàn)術次數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籃球強隊,快攻戰(zhàn)術也將打破以往的傳統(tǒng)觀念,在快攻結束形式上開始向多元化發(fā)展[7]。從理論上講一次成功的快攻結束方式包括:1)上籃(包括補籃)得分(限制區(qū)內的得分);2)補籃得分;3)中距離投籃得分(限制區(qū)至三分線內的得分);4)三分球得分;5)罰球得分。一次失敗的快攻結束方式包括:1)失誤(運、傳球失誤,違例);2)轉入陣地進攻(無罰球的戰(zhàn)術犯規(guī)、破壞球出界所致)。由于在2019籃球世界杯實際比賽中,在快攻結束階段罰球得分、補籃得分、中距離投籃得分、失誤以及轉入陣地的情況出現較少無實際研究意義或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之間并無顯著差異,故未做過多論述。
3.3.1 以上籃結束快攻的防守效果對比
通過對中國隊及前四強球隊與各與賽隊比賽中以上籃結束快攻的數據收集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在數據層面上,在防守成功次數、無防守次數、防守率方面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無顯著差異,而在上籃次數、防守上籃次數、防守失敗次數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上籃失分數、防守成功率方面存在非常顯著差異(見表10)。
由表10可知,在防守率方面中國隊(0.67)與前四強球隊無顯著差異,中國隊防守上籃次數(2.40次)顯著低于前四強球隊顯然是受到了中國隊與賽隊在快攻結束階段以上籃方式結束快攻的次數(3.60次)顯著低于前四強球隊與賽隊的影響。另外在防守成功率方面中國隊(0.58)非常顯著地高于前四強球隊,又由于在與賽隊以上籃方式結束快攻的次數方面中國隊(3.60次)顯著低于前四強球隊,故在上籃失分數方面,中國隊(4.40分)非常顯著地低于前四強球隊。這表明快攻結束階段中國隊對與賽隊上籃的防守較為出色,并且給予與賽隊依靠上籃結束快攻的機會較少,同時較前四強而言具有較好的防守效果。
3.3.2 以三分球結束快攻的防守效果對比
通過對中國隊及前四強球隊與各與賽隊比賽中以三分球結束快攻的數據收集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在數據層面上,中國隊與前四強球隊在防守成功次數、防守失敗次數、三分失分數、防守率、防守成功率方面無顯著差異,而在防守三分次數、無防守次數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三分球次數方面存在非常顯著差異(見表11)。
由表11可知,在防守率方面中國隊(0.38)與前四強球隊無顯差異,所以中國隊防守三分次數(1.00次)、無防守次數(1.60次)顯著高于前四強球隊是受到了中國隊與賽隊在快攻結束階段以三分球方式結束快攻次數(2.60次)非常顯著高于前四強球隊與賽隊的影響。這表明中國隊在快攻階段給予了與賽隊較多的三分球出手機會,雖然給予了與賽隊較多的三分球出手機會,但從防守率來看中國隊(0.38)與前四強無顯著差異,表明中國隊在防守快攻退防時自身的防守范圍內有一部分是可以覆蓋到三分線附近區(qū)域的,所以在有防守的三分球出手情境下,中國隊的防守效果(防守成功率為0.40)與前四強相比無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