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
關注個人身心修養(yǎng)是一輩子的事,家庭教育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不容小覷。
我一直以為從孩子的成長來看,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重要得多,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也不容小覷。雖然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到如今已變異成買“學區(qū)房”,鄰居也基本上不串門,小朋友活躍在街道里弄并不多,內中還是有恒定的東西在吧。
我的父母親都是讀書人出身,父親酷愛藏書藏古畫也愛攝影,他給我幼童時拍攝的照片都是以書櫥、古畫、讀書為背景的。我常打開掃描后保存為電子文件夾的老照片懷舊,第一張是我七八個月時扶站在兒童坐車里歪著小腦袋笑,背景是一架鋼琴式黑色玻璃門書櫥,里面放滿了書,仿佛寓意著我將在圖書的搖籃中長大。
另有一張三四歲時,我拿著一只蘋果,抬頭仰望書櫥上父親培育的水仙花,墻上掛著國畫對軸,畫的是樹根遒勁、不畏寒霜的傲雪蠟梅。還有一張我記憶中很深刻的合影,是我媽媽坐在低矮的沙發(fā)上,在給我與兩位哥哥講故事,洋溢著溫馨的母愛。其實我童年時,父母雙職工每天上下班都很忙,我家孩子都是靠保姆料理生活以及兄弟姐妹互助學習長大的,沒有現(xiàn)在兩盯一,四盯一那么強大的家長場域影響。家教不是上課,它包含每天對孩子說了什么話,但絕對不光是語言灌輸,而是環(huán)境、身教,包括你家里一個擺設,一本書刊,一樣食物對空間里人的影響,潛移默化,細水長流的暗示,由此打下根基,形成了孩子初步的審美習慣,主張的價值觀。
小時候我家亭子間有個專用書櫥,裝滿了連環(huán)畫,記得是一家出版社還是書店關門時,父親買下搬回家的。我讀中學的二姐暑假里學著圖書館管理員整理書櫥中幾百本連環(huán)畫,編成目錄,給弟弟妹妹發(fā)借書卡。我放學回家后得憑卡向二姐借書,她挑選后讓我坐在小板凳上看。后來父母和姐姐們商量后,將這一整櫥連環(huán)畫書打包運到寧波送給經(jīng)濟困難的親戚,讓他在小鎮(zhèn)上開個借書攤以貼補家用,為此我和哥哥心疼了好一陣。讀書的愛好是童年養(yǎng)成的,我上初中后,在父親的書房中與他相對而坐安靜看書,是如今思念父親時腦海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畫面。
讀書使人進步,使人明理。我四十歲開始寫作,曾經(jīng)在女兒上初中、高中時同步寫過幾本書,探討青春期教育,當時是抱著學習的想法,突擊讀了很多教育學、心理學專業(yè)書,也是為了解除自己在育兒上的焦慮。所幸女兒雖成長中磕磕碰碰,出國之后一路向好,我到現(xiàn)在,心里還十分感謝當時出版社責編老師給我布置的著書任務。
時代發(fā)展變化太快,我們早前認定的規(guī)律并不會一勞永逸地被認為合理。光速時代每天網(wǎng)絡上的新聞在刷新人的觀念,如果你沒有堅定的信念,不持續(xù)學習更新,墻頭草似的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患上心理毛病是必然的,也必然會影響你周圍的人,包括下一代。
關注個人身心修養(yǎng)是一輩子的事,小時候家長為你打下基礎固然重要,成人之后獨立面對世界更是考驗。最近跟著圍觀了娛樂界一些姐姐哥哥選秀、女兒戀愛等綜藝節(jié)目,其中嘉賓身上暴露的問題很多都證實了我關于家教與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好的當代傳播肯定不是以“吃瓜”為中心,而是透過現(xiàn)象來糾錯。節(jié)目有開放的觀念,人性的思考,“資本的力量”固然強大,但資本絕對不是唯一。
國內的漂亮書店是給游人打卡拍照用的,進去一點兒也不想讀書。
出門散步發(fā)現(xiàn)復興西路修道院公寓二樓開了家居、咖啡、展覽空間,與“幸福集薈”合作,書又被搬去當?shù)谰吡?。老金魔都無處不在。永福路轉角某歷保公寓稀里糊涂當了臨窗布景。修道院公寓是市歷史保護建筑,原湖南街道辦事處,現(xiàn)在讓出來讓人民群眾享受老上海咖啡文化??Х?8元/杯。
嗯,這部劇太好看了。西海固那地方我知道,我一個小編輯大學時代去援教的,回來直呼恨鐵不成鋼……
在斷斷續(xù)續(xù)讀《木心上海往事》,崢嶸歲月稠,不時長嘆老頭子“殘古”。前幾天剛讀完哈金的長篇小說《等待》,亦胸悶不已。陰雨天,新聞里不斷播放新增幾例本地幾例輸入幾例密接的密接……上海也有了,在黃浦區(qū),不出門,等著胖。
很久沒去多倫路文化街了,幾個名人紀念館很親切,虹口深含文化底蘊,魯迅、茅盾、內山完造,沈尹默……都留下那么多腳印。如今文化街人少,變干凈很多,“老電影”館坐坐喝茶仍然那么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