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1992 年8 月1 日起,調高綜合附加費標準:廣西直統配煤礦煤炭生產用電從0.024 元/千瓦時調到0.06 元/千瓦時;化肥、農藥、農膜生產用電,電解鋁、電解燒堿、電爐黃磷、電石生產用電,軍工產品和軍事動力用電,以及指令性平價上調產品的電爐鐵合金生產用電,從0.038元/千瓦時調到0.06 元/千瓦時;其余各類用電從0.079 元/千瓦時調到0.102 元/千瓦時;同時取消對國營糧食加工、國營生活用煤加工、國營城鎮(zhèn)公用生活自來水及廣播電視用電的優(yōu)惠,改按0.102 元/千瓦時執(zhí)行;城鄉(xiāng)居民生活用電和農業(yè)排灌用電繼續(xù)免收。
1993 年2 月1 日起,廣西電網綜合附加費在1992 年基礎上綜合平均提高0.0432 元/千瓦時,具體收費標準由2 個檔次增加到4 個檔次。
1996 年3 月1 日起,廣西區(qū)政府批準調價0.064 元/千瓦時,同年11 月1 日起再調高新電還本付息加價0.016 元/千瓦時。
1997 年經國家計委、電力工業(yè)部計價管[1997]461 號文下達,經廣西區(qū)政府批準,廣西電網銷售電價調高0.019 元/千瓦時。
2000 年8 月1 日起,進行重大電價改革,廣西電網銷售電價平均提高0.024 元/千瓦時。同時取消銷售電價雙軌制,將新電還本付息加價并入目錄電價,將電力建設基金、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城市公用事業(yè)附加改按比例征收為定量征收;規(guī)范地市縣二級加價(地方電力附加)。
三、新電還本付息加價
1994 年,將綜合附加費中的燃運加價部分并入目錄電價,綜合附加費改名新電還本付息加價。新電還本付息加價從1994 年2 月1 日起與目錄電價并行至2000 年7 月31 日。期間有幾家涉及外資的電廠建成上網,于是又推動了多次電網銷售電價的調整。
(1)1994 年,廣西電網電價改革與調整有3 個內容:①根據國家計委和電力工業(yè)部計價格[1994]87 號文規(guī)定,將綜合附加費中的燃運加價部分0.0677元/千瓦時并入目錄電價;②提高目錄電價0.005 元/千瓦時;③調高綜合附加費0.045 元/千瓦時。經廣西區(qū)政府批準,改革標準自1994 年2 月1 日起執(zhí)行。
(2)1996 年,經請示廣西區(qū)政府批準,當年3 月1 日起廣西電網銷售電價調價0.064 元/千瓦時(其中,并入目錄電價0.0225元/千瓦時,調高新電還本付息加價0.0415 元/千瓦時,同年11月1 日起再調高新電還本付息加價0.016 元/千瓦時。
(3)1997 年,經國家計委、電力工業(yè)部計價管[1997]461 號文下達,經廣西區(qū)政府批準,廣西電網銷售電價調整0.019 元/千瓦時,其中,目錄電價提高0.0108 元/千瓦時,新電還本付息加價提高0.0082 元/千瓦時。自當年5月1日抄見電量起執(zhí)行。
(4)2000 年,為了解決新上網的中外合資左江電廠、浮石電廠,法資來賓火電(B)廠電價問題和滿足新投產的電網項目還本付息的需要,經國家計委批準,自當年8 月1 日抄見電量起,廣西電網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0.024 元。
廣西電網水電比重較大,而且絕大多數為徑流式水電廠,調節(jié)性能差,在豐水期因需求不足而經常棄水,到枯水期則因出力不足而拉閘限電。為了充分利用廣西季節(jié)性電能,鼓勵用戶在豐水期多用電而在枯水期節(jié)約用電,提高社會效益和企業(yè)經濟效益,經廣西區(qū)物價局、經委、財政廳、電力工業(yè)局共同協商提出方案,經廣西區(qū)政府批準,出臺了《廣西主電網豐枯水期季節(jié)電價試行辦法》。自1995 年1 月1 日起試行,除化肥、農藥、農膜、蔗糖生產用電,農民生活用電和農業(yè)生產用電外,其余各類用電在基準電價(含目錄電價和新電還本付息加價)的基礎上,豐水期(定為每年5—10 月)電價下浮10%,枯水期(1—4月和11—12 月)上浮10%。下降和上升的計算基數包括目錄電價和新電還本付息加價,下降和上升的金額在新電還本付息加價反映。1996 年,廣西區(qū)政府在肯定豐枯水期季節(jié)電價辦法的基礎上,規(guī)定適當增加下浮和上浮的比例,豐水期電價由原來的下浮10% 調整為15%,枯水期電價由原來上浮的10%調整為15%。廣西區(qū)物價局、廣西電力工業(yè)局、廣西區(qū)財政廳、經貿委、計委等部門聯合下達的廣西電網1996 年銷售電價方案,將浮動后的各類電價標準編制成“豐水期、枯水期銷售電價表”,自當年2 月1 日起執(zhí)行。此辦法在以后歷次電價調整中一直沿用。
隨著廣西經濟的發(fā)展,到20 世紀90 年代中期,廣西電網高峰期間的電力需求急劇增加,峰谷差明顯拉大,電網負荷率逐年下降,高峰電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為了緩解高峰用電緊張局面和充分利用低谷電源,運用經濟手段激勵用戶削峰填谷,廣西區(qū)物價、廣西電力工業(yè)局、經貿委三部門根據廣西區(qū)政府規(guī)定,制定了《廣西電網峰谷電價方案》,凡由廣西主電網供電(含躉售轉供)的大工業(yè)用電,100 千伏安及以上普通工業(yè)用電和非工業(yè)動力用電,營業(yè)性照明用電均實行峰谷分時電價。在豐枯水期季節(jié)電價的基礎上,每天高峰時段(8:00~11:00和18:00~23:00)8 小時,電價提高50%;低谷時段(23:00~8:00)9 小時,電價降低50%;平常時段(11:00~18:00)7 小時電價不變。此方案從1995 年10 月1 日起,在南寧、柳州、桂林3 個城市和貴港市供電局(躉購轉售)中的冶煉、鑄造、水泥、化工、賓館、酒店等13 類用戶中試點實行,1996 年在廣西電網全面實施。
峰谷分時電價的實施,對引導用戶調整負荷、削峰填谷,解決電網調峰能力不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方案本身存在一些問題,推廣不太順利。南寧、柳州、桂林只停留在試點階段,沒有全面推行,貴港市從未試行。為充分利用季節(jié)性電能,鼓勵用戶豐水期多用電,枯水期節(jié)約用電,提高社會和企業(yè)經濟效益,廣西區(qū)政府批準下發(fā)了《廣西主電網豐枯水期季節(jié)電價試行辦法》,1995 年1 月1 日試行。為緩解高峰用電緊張,充分利用低谷電能,1995 年,廣西區(qū)政府批準執(zhí)行《廣西電網峰谷電價方案》。但由于方案本身存在一些問題,沒有全面推廣。
1999 年1 月至9 月30 日,廣西每日23 時至次日8 時實行優(yōu)惠電價,上述時段,用戶月用電量超過去年同期用電3%以上部分電量,在現電價基礎上每千瓦時降低0.05 元,原已實行峰谷電價的分段電價基礎上每千瓦時降低0.03 元。
(一)城市公用事業(yè)附加費(簡稱市政附加)
南寧市于50 年代開始,對城市用戶按一定比例(照明用電10%,動力用電5%)收取市政附加,由供電部門隨電費代征。每月將所收附加費上繳當地財政,用于城市公共設施的維護。隨后,桂林、柳州、梧州等市相繼效仿。1979 年,開征范圍擴大到工業(yè)比較集中的邕寧等49 個縣鎮(zhèn),征收對象為工業(yè)用電,附加率為8%。2000 年8 月1 日起改定比例為定量代征:居民生活用電、非居民照明用電和商業(yè)用電0.002元/千瓦時;非工業(yè)、普通工業(yè)和大工業(yè)用電0.005 元/千瓦時,且對外并入電價,對內仍然單列,按月上繳地方財政。
(二)電力建設基金
經國務院批準,自1988 年1 月1 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向電力用戶征收電力建設基金,除貧困縣農業(yè)排灌用電外,各類用電在目錄電價和新電還本付息加價的基礎上征收0.02 元/千瓦時,1995 年以前歸各省地方政府所有,專門用于電力建設;1996 年以后,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管理,一半入地方財政,下撥地方電力企業(yè);一半入中央財政,下撥駐桂中央電力企業(yè),分別作為國家撥入企業(yè)的資本金,用于電力項目建設。2000 年8月1 日起,對外并入電價,對內仍然單列,專項用于農網改造投資的還本付息。
(三)三峽工程建設基金
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是國務院為建設長江三峽工程籌集資金而規(guī)定隨電費征收的一項基金。全國從1992 年1 月1 日起,廣西從1993 年7 月1 日起在龍灘水電站建設基金中分流上交,1996 年11 月1 日起單獨開征,征收標準為0.004 元/千瓦時。征收范圍為除國家扶持的貧困地區(qū)的農業(yè)排灌用電外的各類用電,縣及縣以下目前集資建設的自行管理的獨立電網不征收。2000 年8 月1 日起,對外并入電價,對內仍然單獨列賬,每月上交中央國庫。
(四)地方電力附加
2000 年以前,各地市縣自籌資金建設了一些電源和電網工程項目,經廣西物價局批準,以二級加價形成,收取電力建設附加費,各地收費標準從每千瓦時0.01~0.17 元不等。2000 年8月1 日起國家計委規(guī)定,將二級加價劃為4 個等級,把廣西電網直供和躉售范圍分為5 個價區(qū),第一價區(qū)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的廣西電網銷售電價,第二、三、四、五價區(qū)在第一價區(qū)基礎上每千瓦時分別加價0.02、0.025、0.045、0.07 元。價區(qū)加價收入在財務上單列,上繳地方財政納入預算管理,專項用于電力項目還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