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翔,李鵬超
(河南省中醫(yī)院生殖醫(y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02)
孫自學是河南省中醫(y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首屆中原名醫(yī)及首屆河南省名中醫(yī),河南省優(yōu)秀專家,致力于中醫(yī)藥防治男科及生殖障礙性疾病近30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近年來,不孕不育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有關研究表明:在歐美等地區(qū)不孕不育患者占育齡夫婦的12%~18%,在我國此比率約為10%,其中50%屬男方因素[1-3]。男性不育癥是指育齡夫婦同居1年以上,性生活和諧,未避孕,女方有受孕能力,由于男方原因而致女方不能懷孕的一類疾病[4-7]。西醫(yī)學認為:該病的發(fā)生與生殖系統(tǒng)感染、內(nèi)分泌失常、精索靜脈曲張、遺傳及免疫問題、性功能障礙等因素相關[8-10],但缺乏特異性治療方法。筆者有幸跟師學習,現(xiàn)將孫自學教授治療男性不育癥經(jīng)驗總結如下。
孫教授指出:男性不育癥主要歸屬于中醫(yī)學“無子”“精冷”“艱嗣”等范疇。中醫(yī)藥治療該病歷史悠久,經(jīng)驗豐富,講究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11-14]。中醫(yī)學認為:男性生殖功能以腎為基礎,同時有賴于氣血和心、肝、脾、肺等臟腑功能的正常與協(xié)調(diào),提出了以腎為中心的中醫(yī)生殖學說。男性不育的基本病機為腎虛。孫教授在基于大量臨床和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該病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腎虛絡阻為該病的核心病機。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曾對男性生殖機能有一精辟論述,曰:“丈夫八歲,腎氣實,發(fā)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贝思粗赋隽四I主生殖的生理機制,腎為生命之根,精充則衛(wèi)外固密,邪不易侵?!恶T氏錦囊秘錄》曰:“足于精者,百病不生;窮于精者,萬邪蜂起。”精虧所致的外邪入侵,首當其沖影響精子質(zhì)量。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生殖之精,其功能的正常與否直接關系生殖機能是否正常,腎氣的“實、盛、衰”等機體狀態(tài)直接關乎天癸“至、竭、盡”。腎氣與天癸決定了精之“溢、瀉、少”,影響男性生殖功能。同時具有生精功能的子系乃經(jīng)絡密集之地、氣血交織之所,其位于下焦,部位隱秘,易出現(xiàn)多虛多瘀的病理狀態(tài),此正如《千金方》所言:“腎邪實則精血留滯而不通。”且男性不育癥病因復雜,病程較長,“久病多虛多瘀,久病入絡”?,F(xiàn)代研究[15]表明:不育癥患者的睪丸或附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環(huán)障礙。
孫教授基于男性不育癥腎氣虧虛、瘀阻脈絡的病機認識,臨床論治以補腎益氣、活血通絡為大法,自擬益腎通絡方,并以此為基礎方臨證加減,用之臨床,療效顯著[16-18]。藥物組成:熟地黃15 g,菟絲子15 g,淫羊藿15 g,黃芪30 g,丹參30 g,川牛膝15 g,燙水蛭6 g。加減:偏于腎陽虧虛者,加鹿茸3 g(沖服)、酒蓯蓉15 g 、韭菜籽15 g等;偏于腎陰虛者,加生地黃15 g、鹽黃柏10 g、知母10 g等;兼有脾虛者,加黨參15 g、炒白術15 g、茯苓12 g等;兼有痰濕者,加陳皮12 g、清半夏12 g、澤瀉12 g等;兼有濕熱者,加生薏苡仁25 g、蒼術12 g、車前子15 g(包煎)等。
方中熟地黃善補腎陰,養(yǎng)血補虛,填精益髓。菟絲子平補陰陽,為滋補肝腎、益精養(yǎng)血之品。淫羊藿益腎壯陽,補氣強精。黃芪升陽補虛,健脾益氣。丹參通行血脈,活血祛瘀,具有祛瘀生新而不傷正之特點。水蛭長于破血逐瘀,通經(jīng)消癥;與丹參配伍,共奏活血通絡之效;且黃芪與燙水蛭配伍,具有補氣而不呆滯、通絡而不傷氣的特點。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長于活血祛瘀,性善下行,在活血化瘀的同時,可引諸藥下行直達病所。全方選藥精良,配伍得當,共奏補腎益氣、活血通絡之效。
現(xiàn)代藥物研究表明:補腎益氣類藥物有類似性激素作用,能影響精子代謝,促進性腺發(fā)育,提高精子活動度,增加精子密度,減低精漿氧化應激水平,且具有抗氧化、調(diào)節(jié)免疫、調(diào)控生殖激素等作用[19-21]。活血通絡類藥物具有抗氧化、擴張周圍血管、增加血流量等作用,能有效改善睪丸組織微循環(huán),增加睪丸間質(zhì)細胞和支持細胞的血供和營養(yǎng),且具有提高精漿內(nèi)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調(diào)節(jié)生精細胞的作用,有利于優(yōu)質(zhì)精子產(chǎn)生[22-25]。
患者,男,31歲,2019年7月1日初診。主訴:2年未避孕未育。患者生殖功能檢查未發(fā)現(xiàn)異常,自訴既往手淫頻繁,婚后房事不節(jié)?,F(xiàn)病史:自覺腰膝酸軟,間斷耳鳴,性欲低下,勃起硬度欠佳,睪丸墜脹隱痛,夜間加重,舌質(zhì)偏暗,脈沉澀。精液分析:精液量4 mL,pH值7.5,液化時間30 min,精子濃度 18×106/mL,前向運動(PR)精子 11%,精子總活力(PR+NP) 33%,存活率 56%,精子正常形態(tài)率5%。支原體及衣原體培養(yǎng)均陰性??咕幽た贵w混合凝集試驗(MAR):陰性。雙側睪丸、附睪、精索靜脈超聲提示:雙側睪丸、附睪未見明顯異常,左側精索靜脈輕度曲張。西醫(yī)診斷:弱精子癥。中醫(yī)診斷:無子,證屬腎虛絡瘀證。治宜補腎益氣、活血通絡,方選益腎通絡方加味。處方:熟地黃15 g,菟絲子15 g,淫羊藿15 g,枸杞子15 g,巴戟天15 g,山藥15 g,山萸肉15 g,黃芪30 g,丹參30 g,川牛膝15 g,燙水蛭6 g。10劑,1 d 1劑,每日1劑,水煎400 mL,早晚空腹溫服。二診:患者自訴腰膝酸軟,勃起硬度欠佳,睪丸墜脹隱痛等癥狀明顯減輕,遂以此方為基礎加減化裁,治療近3個月時復查精液:精液量5 mL,pH值7.3,液化時間25 min,精子濃度25×106/mL,PR精子33%,PR+NP 41%,存活率60%,精子正常形態(tài)率5%。遂指導受孕,1個月后自測尿妊娠試驗陽性。
按 根據(jù)WHO定義,射精1 h內(nèi)PR精子百分率少于32%或PR+NP少于40%,即為弱精子癥[26]。弱精子癥作為男性不育癥的常見原因之一,發(fā)生率約占男性不育癥患者的31.58%~63.47%[27-28]。西醫(yī)學對于弱精子癥的治療主要針對其病因進行,缺乏特異性治療方案,且臨床療效并不令人滿意。孫教授論治此類疾病時主張完善檢查、尋找病因、確立診斷、四診合參、隨癥論治的治療方案。本案病機以腎氣虧虛、脈絡瘀阻為核心,故孫教授論治以補腎益氣、活血通絡為治療大法,以益腎通絡方為基礎方進行化裁,方中熟地黃、枸杞子、菟絲子補腎填精生髓,巴戟天、淫羊藿、山藥、山萸肉培補肝腎,黃芪乃補氣之要藥,丹參、川牛膝、燙水蛭活血化瘀通絡?;跉鉃檠畮?、血為氣之母的相關理論,以上藥物相伍,增強了益氣活血通絡之功,且益氣藥與活血通絡藥配伍,具有補氣而不呆滯、通絡而不傷氣的特點;川牛膝兼有引經(jīng)之義,直達下焦子系。全方選藥精良,配伍得當,共奏補腎益氣、活血通絡之效。
孫教授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師古而不泥古,重視臨床實踐,治療中秉承衷中參西的治療理念,對中醫(yī)藥治療男性不育癥形成了獨特的理論認識與論治經(jīng)驗。孫教授治療男性不育癥時反對一味補腎,特別重視腎虛絡瘀的致病因素,認為腎虛與絡瘀兩者相互影響,相兼并存,故提出補腎益氣、活血通絡這一攻補兼施的治療大法,并自擬益腎通絡方用之臨床,每獲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