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美文 鄧若鋒
一、身體練習體驗的運動興趣構成要素
從形成運動興趣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式、教學評價和教師態(tài)度等外部要素,以及學生性別、年齡、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式和已有的身體運動技能、體驗基礎等內部要素中,查找、歸納和篩選出運動興趣的構成要素(表1)。
(一)形成運動興趣的運動要求
在課堂教學中,要將學生身體運動轉化為體育學習、鍛煉、競賽和身體娛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動力,進而形成運動興趣。只有將身體本能合理轉化,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練的積極性。對于學生而言,這種身體運動的本能需求有3種狀態(tài):一是身體運動的初始狀態(tài),即學生對身體運動的需求未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擾,所保持的原始狀態(tài);二是身體運動的積極狀態(tài),學生在學前的各種體育活動中已經歷了相應的身體練習刺激,獲得了良好的身體練習感受,形成了積極的身體練習體驗,并傾向主動、積極、自覺參與身體運動;三是身體運動的消極狀態(tài),與前者相同,學生在學前接受過身體練習活動,但不同的是,獲得了不好的身體練習感受,產生了對身體運動的排斥、痛苦等消極情緒體驗。
(二)形成運動興趣的練習刺激
在從運動到運動興趣的發(fā)展過程中,按身體運動生成的邏輯順序應經歷身體運動的轉化、強化和內化等環(huán)節(jié)。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形成動作技能的身體練習,再到掌握運動技能的身體練習,最后應用于健身、比賽和娛樂的身體練習等,形成了“身體練習行為表現、運動認知和心理感受綜合體的身體練習體驗”[1]。正是由于學生在體育學習、鍛煉和競賽中獲得了積極的身體練習體驗,才能形成主動、積極和自覺參與身體運動的行為。從身體練習體驗生成的過程來看,其受身體動作所組成的身體運動驅使,經過動作技能、運動技能的發(fā)展,最后在健身、競賽和身體娛樂中體現。在身體練習體驗過程中,運動興趣的形成需要3個方面的身體練習刺激:一是動作符號學習,主要用于形成動作技能的概念;二是運動邏輯學習,主要用于形成運動認知、運動順序和運動關系的運動技能結構;三是應用意義學習,主要是將已掌握的運動技能應用于健身、競賽和身體娛樂之中的運動技能內化。
(三)形成運動興趣的運動環(huán)境
在運動興趣的形成過程中,“學校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期望價值和掌握目標是促進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和個體因素”[2]。進行體育學習、鍛煉和競賽的身體刺激,“不是機械的‘刺激—反應,而是一種具有象征意義形式的行為,是一種綜合的‘刺激—環(huán)境—反應”[3]。因此,在由身體運動本能到形成運動興趣的過程中,環(huán)境因素至關重要。這里的身體運動環(huán)境主要包括進行體育學習、鍛煉和競賽的學校、家庭和社區(qū)場所環(huán)境。
二、身體練習體驗下的運動興趣形成
在明確運動興趣構成要素的基礎上,依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實施要求,以運動興趣形成為核心,以讓學生獲得積極身體練習體驗為主線進行課堂教學、體育鍛煉和體育競賽,同時對身體運動效果進行評價并作歸因分析,最終得出通過積極的身體練習體驗形成學生運動興趣的運行指向(見表2)。
(一)身體練習體驗的需求
身體練習體驗的獲得與練習行為、認知活動和心理感受相關,需要適宜的刺激才能形成?!吧眢w是體驗中的身體,身體決不是一個由肌肉、血液和骨骼組成的‘客體,而是一個產生各種生活體驗的主體”[4],身體練習體驗的形成是在人的身體運動基礎之上,經過合理的轉化而成。在小學低、中年級將動作符號學習內容趣味化,用身體游戲的形式進行體育學習活動;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將運動學習內容多樣化,用運動項目的形式進行技術動作、動作技能和運動技能學習,形成相應的運動能力;在高中階段進行應用意義的學習,即內容專項化,讓學生將所學內容進行內化,將所掌握的技術動作、動作技能和運動技能應用于健身、競賽和身體娛樂中,形成相應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
(二)身體練習體驗的刺激
“體驗是個體以身體為中介,以‘行或思為手段,以知情相互作用為典型特征,作用于人的對象對人產生意義時而引發(fā)的不斷生成的居身狀態(tài)?!盵5]身體練習體驗的形成印證了這一觀點,在學生所進行的身體運動中要形成積極的身體練習體驗,使之形成激發(fā)和保持運動興趣所需要的身體練習刺激,讓學生對所經歷的身體練習有規(guī)范的練習行為、適宜的運動認知和積極的心理感受。
1.身體練習的行為要“先嚴后松”
在學生身體運動的各種各樣練習中,需要對身體練習行為進行必要的控制,讓學生在身體練習中規(guī)范身體姿勢、運行軌跡、運動負荷等,促使學生能夠按照規(guī)范的動作技術要求進行身體練習,完成技術動作由生疏到熟練的轉化,形成身體練習行為“嚴”的環(huán)節(jié)。之后依據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情況,適當地放松身體練習行為的“約束”,讓學生“松”下來,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身體練習,由此形成了身體練習行為的“先嚴后松”。
2.身體練習的認知要“先放后收”
運動興趣的形成需要教師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參與體育學習、鍛煉和競賽,需要創(chuàng)設各種身體練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形成運動認知的過程中,先按照自己掌握的動作和知識進行身體練習,從中感 受自己在練習中所存在的問題,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確認問題的性質,規(guī)范動作的要領,促使學生認真“看示范”“聽講解”,將學生從“放”的狀態(tài)中集中于完成動作技術、動作技能和運動技能的身體練習。
3.身體練習的感受要“先苦后甜”
運動興趣的形成是一個過程,學生需要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才能獲得動作技術、動作技能和運動技能練習的成功。而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感受到“苦”,此時就需要教師及時提示并引導學生采用適當的方式克服困難。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時候,就會體驗到身體練習的“甜”。這種“先苦后甜”的感受會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學習、鍛煉和競賽中身體練習的意義,進而能夠主動、積極、自覺地參與其中。
(三)身體練習體驗的環(huán)境
只有在適宜的身體練習刺激下,才能激發(fā)、培養(yǎng)、保持良好的運動興趣。身體練習的刺激對象處在相應的環(huán)境之中,將身體練習的刺激和環(huán)境融為一體,通過學校運動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布置、家庭運動環(huán)境的優(yōu)化選擇、社區(qū)運動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利用等,讓學生在優(yōu)化的體育學習、鍛煉和競賽環(huán)境中形成積極的身體練習體驗,進而形成運動興趣。
三、身體練習體驗的運動興趣形成機制
在明確運動興趣作為身體練習體驗構成要素的基礎上進行了體驗,構建身體練習體驗的運動興趣形成機制(圖1)。
基于身體練習體驗理論的運動興趣形成機制構建,充分考慮學生身體運動的本能需求,利用身體練習過程中的行為規(guī)范、認知發(fā)展和感受獲得等,讓學生形成主動、積極和自覺參與身體運動的習慣。這種身體練習體驗突出過程和形式共存、理解和反思相伴、感受與領悟并舉,讓學生在身體練習中認識到進行身體運動的意義所在。
對于學生的運動興趣形成,在身體運動本能需求的基礎上,形成適合于學生年齡特征的“動作符號學習”“運動邏輯學習”“應用意義學習”的身體練習內容,通過優(yōu)化體育學習、鍛煉和競賽的身體運動環(huán)境,進行適宜的身體練習的刺激呈現、意義建構和體驗拓展,讓學生在規(guī)范的練習行為、適宜的運動認知和積極的心理感受中,形成運動興趣。
參考文獻:
[1]鄧若鋒.身體練習體驗的體育教學理論框架構建[J].體育學刊,2016,23(1):112-120.
[2]柴嬌,林加彬.我國中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影響因素及其發(fā)生機理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報,2019,42(11):126-138.
[3]鄧若鋒.運動技能學習層次構建[J].體育學刊,2018,25(1):11-16.
[4]葉浩生.身心二元論的困境與具身認知研究的興起[J].心理科學,2011,34(4):999-1005.
[5]張鵬程,盧家楣.體驗概念的界定與辨析[J].心理學探新,2012,32(6):489-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