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文杰
天津市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心肺科 (天津 300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是潛伏期較長的慢性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阻為特征,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給患者帶來較大負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咳痰、胸悶、呼吸困難等,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會出現(xiàn)心肺功能衰竭,給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2]。目前,臨床對于該病患者的護理方式較多,如耳穴貼壓、呼吸訓練、肺功能訓練儀治療等,但干預效果各不相同?;诖耍狙芯刻接懚ㄙN壓聯(lián)合肺功能訓練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護理中的應(yīng)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護理措施不同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7例)。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47~81歲,平均(64.15±7.24)歲;病程1~11年,平均(5.87±1.85)年。觀察組男29例,女18例;年齡45~83歲,平均(64.61±7.63)歲;病程1~11年,平均(5.64±1.79)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3]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的診斷標準;治療依從性高;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近3個月接受過手術(shù)治療;未完成整個治療過程;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原發(fā)性疾病。
對照組采用耳穴貼壓:采用酒精消毒患者的皮質(zhì)下耳穴、肺點耳穴、氣管耳穴、支氣管耳穴、咳喘點等穴位,將王不留行籽貼在0.8 cm 的正方形膠布中央,然后貼敷在所選穴位上,同時用手指按壓、揉捏,以耳部感到酸、麻、脹、痛為宜,每個穴位2~3 min/次,2~3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采用肺功能訓練儀(瑞士Spiro Tiger,型號:醫(yī)療型):開機后,由臨床醫(yī)師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調(diào)整氣囊大小、呼吸頻率、訓練時間,設(shè)置目標容量,從低位開始,當患者可輕松完成時,再設(shè)置更高的目標容量;指導患者取坐位,保持抬頭挺胸,根據(jù)儀器上的訓練模式進行吸氣、呼氣訓練,注意呼吸時使用腹式呼吸,訓練模式為標準型,呼吸頻率為15~40次/min,訓練15 min/次,5次/周。
兩組均持續(xù)干預3周。
(1)比較兩組肺功能:干預前、干預3周后,采用肺功能儀檢測兩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2)比較兩組BODE 指數(shù):干預前、干預3周后,采用BODE 指數(shù)從體質(zhì)量指數(shù)、氣流阻塞、呼吸困難及運動能力4方面評估,每方面0~3分,共12分,評分越高,疾病越嚴重[4]。
干預前,兩組FEV1、FVC、FEV1/FVC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周后,兩組FEV1、FVC、FEV1/FVC 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肺功能比較(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FEV1 為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xiàn)VC 為用力肺活量,F(xiàn)EV1/FVC 為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組別 例數(shù) FEV1(L)干預前 干預3 周后對照組 45 1.14±0.39 1.40±0.35a觀察組 47 1.11±0.36 1.60±0.40a t 0.384 2.548 P 0.702 0.013組別 例數(shù) FVC(L)干預前 干預3 周后對照組 45 2.09±0.58 2.35±0.42a觀察組 47 2.05±0.50 2.56±0.50a t 0.355 2.177 P 0.724 0.032組別 例數(shù) FEV1/FVC(%)干預前 干預3 周后對照組 45 54.55±3.62 59.57±3.85a觀察組 47 54.15±3.14 62.50±4.58a t 0.567 3.314 P 0.572 0.001
干預前,兩組BODE 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周后,兩組BODE 指數(shù)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BODE 指數(shù)比較(分,±s)
表2 兩組BODE 指數(shù)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干預3 周后 t P對照組 45 7.14±2.65 5.94±2.10 2.413 0.018觀察組 47 7.50±2.94 4.82±1.75 5.370 0.000 t 0.616 2.784 P 0.539 0.00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具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多發(fā)于老年人,會導致肺功能降低,從而引發(fā)呼吸衰竭,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脅,同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隨著病程的增加,病情會越來越嚴重[5-6]。而臨床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只能夠起到緩解病情的效果。因此,對于該病的治療應(yīng)以減輕臨床癥狀,避免反復加重,抑制病情發(fā)展,提高肺功能為主。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3周后,觀察組FEV1、FVC、FEV1/FVC 均高于對照組,BODE 指數(shù)低于對照組,表明采用耳穴貼壓聯(lián)合肺功能訓練儀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的效果較好。分析其原因為,耳穴貼壓具有操作簡單、方便、無創(chuàng)等特點[7],通過刺激與臟腑相對應(yīng)的耳郭穴位,起到生物壓點效應(yīng),對深淺組織產(chǎn)生生物刺激作用以調(diào)節(jié)機體,減少血管壁通透性,降低炎癥的滲出速度和程度,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疾病程度的效果。肺功能訓練儀采用特殊閥門控制氣體流動,將患者呼出的空氣收集在呼吸帶中,并在吸氣過程中降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避免患者肺內(nèi)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導致呼吸困難;同時,肺功能訓練儀更注重對患者呼吸肌耐力的鍛煉,最大限度地提高呼吸肌力量,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肺功能[8];此外,肺功能訓練儀還能夠增加分泌物的流動性,促進分泌物排出,減輕呼吸困難癥狀,促進恢復[9]。
綜上所述,耳穴貼壓聯(lián)合肺功能訓練儀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中,可改善病情,提高肺功能,促進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