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伍錢溶
宜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1 腫瘤內(nèi)科,2 內(nèi)分泌腎臟血液風濕科 (江西宜春 336000)
胰腺癌屬一種胰腺惡性腫瘤病癥,臨床上以上腹部疼痛為首發(fā)癥狀,發(fā)病具有隱匿性,大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進展至晚期,嚴重危及其生命安全[1]。因胰腺癌的惡性程度較高,進展期胰腺癌患者大多存在遠處轉(zhuǎn)移的狀況,已錯過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故臨床常選用姑息化療的方式。吉西他濱為常用的化療藥物,但療效欠佳,因此,可考慮聯(lián)合分子靶向藥物治療[2]。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吉西他濱聯(lián)合厄洛替尼對進展期胰腺癌患者生命質(zhì)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62例進展期胰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31例。對照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46~71歲,平均(59.43±5.68)歲;腫瘤位置,胰體尾部5例,胰體部位6例,胰頭部位20例。試驗組男性20例,女11例;年齡46~72歲,平均(59.61±5.76)歲;腫瘤位置,胰體尾部4例,胰體部位5例,胰頭部位2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經(jīng)影像學、實驗室檢查確診為胰腺癌的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已簽署同意書的患者;臨床資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標準:伴精神病癥的患者;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伴認知障礙的患者。
對照組單用吉西他濱治療:靜脈滴注1.0 g/m2吉西他濱(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04,規(guī)格0.2 g),1次/周,3周為1個療程,每2個療程后復查CT,對病情進展的患者予以停藥,未進展的患者持續(xù)治療6個療程。
試驗組采用吉西他濱聯(lián)合厄洛替尼治療:吉西他濱使用劑量、方式與對照組完全一致;同時,口服厄洛替尼(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225,規(guī)格150 mg×7片),100~150 mg/次,1次/d,3周為1個療程,每2個療程后復查CT,對病情進展的患者予以停藥,未進展的患者持續(xù)治療6個療程。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生命質(zhì)量評分與治療后總有效率、不良反應(乏力、皮疹、胃腸道反應)發(fā)生率。(1)選取健康調(diào)查簡表(SF-36)評估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量表內(nèi)容包括心理健康、情感角色限制、社會功能、活力、一般健康、軀體疼痛、軀體職能及軀體機能,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命質(zhì)量越高。(2)臨床療效的評價標準:病灶組織體積縮?。?5%為完全緩解,病灶組織體積縮小50%~75%為部分緩解,病灶組織體積縮小25%~49%為穩(wěn)定,病灶組織體積縮?。?5%或增大>25%為進展,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shù)+部分緩解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治療前,兩組生命質(zhì)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生命質(zhì)量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生命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生命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心理健康 情感角色限制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1 62.42±6.36 82.68±8.14a 61.83±6.71 81.69±7.87a對照組 31 62.31±6.28 71.51±7.32a 61.72±6.63 72.24±7.28a t 0.055 4.563 0.052 3.942 P 0.956 0.000 0.959 0.000組別 例數(shù) 社會功能 活力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1 63.04±6.28 82.83±8.26a 65.67±6.66 84.76±7.64a觀察組 31 63.11±6.17 73.76±7.57a 65.81±6.58 76.15±7.14a t 0.036 3.620 0.067 3.682 P 0.972 0.001 0.947 0.001組別 例數(shù) 一般健康 軀體疼痛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1 62.86±6.67 82.38±7.39a 61.86±6.36 80.97±7.34a對照組 31 62.76±5.49 73.87±6.75a 62.78±6.47 71.87±6.81a t 0.052 3.802 0.453 4.065 P 0.959 0.001 0.653 0.000組別 例數(shù) 軀體職能 軀體機能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1 60.69±6.67 80.89±7.67a 61.96±6.43 80.98±6.96a對照組 31 60.84±6.53 71.63±6.89a 60.85±5.31 71.63±6.71a t 0.072 4.017 0.595 4.325 P 0.943 0.000 0.555 0.000
治療后,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胰腺癌是一種胰腺腫瘤病癥,臨床早期無明顯癥狀,誤診、漏診率較高,大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疾病已進展至晚期,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3]。
進展期胰腺癌患者的病情進展十分迅速,且隨著疾病進展腫瘤細胞的侵襲性也隨之增強,其體內(nèi)Ⅰ型人表皮因子受體的過度表達,不僅會加快疾病進展,還可嚴重影響預后,主要在于Ⅰ型人表皮因子受體會導致腫瘤細胞轉(zhuǎn)移、增殖及侵襲。進展期胰腺癌患者的病灶惡性程度較高,大部分患者存在遠處轉(zhuǎn)移的狀況,不適宜開展手術治療,故臨床大多選用姑息化療的方式開展治療,而常用的化療藥物以吉西他濱為主,其雖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疾病進展,但總體療效欠佳[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生命質(zhì)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吉西他濱聯(lián)合厄洛替尼應用于進展期胰腺癌患者的療效顯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且不良反應較少。分析原因可能為,吉西他濱為一種胞嘧啶核苷衍生物,可抑制核苷酸還原酶的作用,進而減少脫氧核苷三磷酸酯的生成,由此來抑制腫瘤細胞的轉(zhuǎn)移及增值;而厄洛替尼為一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其聯(lián)合吉西他濱治療可通過細胞膜有機結合Ⅰ型人表皮因子受體,阻斷下游信號,減弱腫瘤細胞的黏附與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進而加速腫瘤細胞的凋亡,提升化療的敏感性及作用,此外,還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故能夠改善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及預后[5]。
綜上所述,吉西他濱聯(lián)合厄洛替尼應用于進展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抑制疾病進展,提升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并減少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