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恒
(沈陽市兒童醫(yī)院放射線科,遼寧 沈陽 110032)
腸梗阻是一種發(fā)生率較高的急腹癥,起病急,病情兇險,且病情進展較快,可導致患者死亡,主要臨床特征為肛門停止排氣、嘔吐、腹脹、腹痛等,若腸梗阻患者未能及時接受治療,可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而,給予腸梗阻患者及時、準確的診斷,對于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臨床診斷腸梗阻的常用方法為腹部X線以及螺旋CT,但腹部X線的分辨率不高。近年來,螺旋CT 的應用較廣泛,具有分辨率高、成像清晰的特點,但診斷腸梗阻的價值并不明確,且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選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接診的28 例腸梗阻患者,分析螺旋CT 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診的28例腸梗阻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就診順序分為兩組,各14例。觀察組男6 例,女8 例;年齡4~18 歲,平均(11.36±2.87)歲;病程1~9 h,平均(5.26±2.39)h。觀察組男8 例,女6例;年齡5~7歲,平均(11.29±2.77)歲;病程1~8 h,平均(5.04±2.47)h。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患者均存在嘔吐、腹脹、排氣停止、腹部包塊等癥狀;③聽診時可發(fā)現高調腸鳴音以及過氣水聲。排除標準:①有手術禁忌證者;②言語及意識障礙疾病者;③配合度較差者;④相關器質性病變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腹部X線片檢查,采取數字化攝片機(Sie-mens),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對于部分特殊情況者可取側臥位,由診斷醫(yī)師分析X線片,得出診斷結果[2]。觀察組患行多層螺旋CT(Siemens)掃描檢查。設置參數包括:管電流200 mA,電壓120 kV,層間距5 mm,層間距5 mm,以0.5 s的螺旋方式對患者實施定位平掃,自膈頂水平掃描至恥骨聯(lián)合的下緣,部分患者可經肘靜脈注射非離子型對比劑后實施增強掃描,注射的速度為0.3~0.4 mL/s,截取靜脈影像,將所獲取的影像資料傳輸至計算機實施三維重建,最終獲得影像圖片,由影像科醫(yī)師進行診斷分析[3]。兩種檢查均由本院影像科具備醫(yī)師資格且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者進行。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準確性及漏診率;②比較兩組病因診斷準確率;③比較兩組疾病類型診斷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檢出率及漏診率 觀察組檢出率高于對照組,漏檢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檢出率與漏診率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ate and missed diagnosis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病因診斷準確率 觀察組腸麻痹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腸套、腸粘連及腫瘤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病因診斷準確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is accuracy rate of the cau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疾病類型診斷情況 對照組機械性腸梗阻3 例,動力性腸梗阻1 例,血液性腸梗阻4 例;觀察組機械性腸梗阻4例,動力性腸梗阻2例,血液性腸梗阻7例,見表3。
表3 兩組疾病類型診斷情況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 typ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腸梗阻是一種腸道不通暢的現象,屬于外科常見的急腹癥,若不及時治療,可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方法較多,但采取何種治療方式的前提為確定病因以及腸梗阻的類型,因而,需正確診斷該疾病[4]。腹部X線是診斷腸梗阻的傳統(tǒng)方式,可準確診斷疾病,但無法有效檢出病情類型與病因,同時,也無法準確判斷血行情況,并不利于后續(xù)治療。隨著螺旋CT技術的應用,該項技術不斷趨于完善,并被應用于腸梗阻的診斷中,可清晰顯示病變情況,有利于病變結節(jié)的判斷,進而保證診斷的準確性[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檢出率高于對照組,漏檢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腸麻痹的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但是在腸套、腸粘連及腫瘤的檢出方面,兩組檢出率一致。疾病類型診斷情況中,對照組機械性腸梗阻3 例,動力性腸梗阻1 例,血液性腸梗阻4 例,觀察組機械性腸梗阻4例,動力性腸梗阻2 例,血液性腸梗阻7 例。本研究與牛書明[6]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其研究中,分別給予180例患者腹部X 線與螺旋CT 檢查,結果發(fā)現,CT 檢查準確率為96.67%,可證明本研究數據的科學性。腸梗阻是一種高發(fā)的急腹癥,主要是腸腔內發(fā)生病變,致使內容物運行發(fā)生障礙的一種情況,具有病情危急的特點,可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及時、正確的診斷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實施腹部X線檢查的誤診率極高,可對患者治療造成影響。螺旋CT 檢查可掃描動靜脈期,清晰的顯示腹膜腔的結構、病變情況等,并不受腹腔條件影響,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準確性[7]。
對于腸梗阻的診斷,以往臨床主要采取腹部X線進行診斷,該診斷方式的分辨率較低,密度并不理想,因而對于腸梗阻的診斷準確度不高,無法清晰顯示腸管內具體的病變情況與血液供應情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8]。隨者螺旋CT技術的發(fā)展,該技術基本完善,具有檢查時間快、操作簡單、分辨率高、成像清晰的優(yōu)點。采取螺旋CT技術診斷腸梗阻,可快速覆蓋患者腹腔,動態(tài)顯示薄層橫斷面,同時,展開多方位重建,采集同性體素,可有效提升準確性[9]。螺旋CT 技術可充分了解患者腸壁的供血情況,有利于判斷病因及疾病類型,此外,若通過平掃無法良好確定病情時,可實施增強掃描,從而擴大掃描的范圍,實施多方位的任意重建,準確定位腸梗阻,從而為后續(xù)治療提供診斷依據,有利于患者綜合療效的提高[10]。
綜上所述,給予腸梗阻患者螺旋CT技術診斷,可提高檢出率、降低漏診率,診斷準確性較高,可明確患者病因以及腸梗阻的類型,可為臨床治療疾病提供依據,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