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白鶴林,本名唐瑞兵,1973年生于四川蓬溪,現居四川綿陽。出版詩集《車行途中》、評論集《天下好詩:新詩一百首賞析》等多部專著。作品曾獲多種文藝獎項,并被譯為英、日、西班牙等多種語言。
桃花島,或遐想之詩
1
暮色中的島,
和晨霧中的島,
都是孤獨的漫游者的遐想。
我看見它像個老朋友,
總是關注著我。
離去時在左,
歸來時在右。
2
今夜燈下翻書時,
我忽然想到它。
那黑暗中迷人的島??!
與我的后山風格迥異的島??!
它會不會像我
正在讀的這首詩一樣,
睡不著
3
島有一個很中國的名,
和一顆很國際的心。
在夢的中央,
它是我古典而現代的情人,
是我外剛內柔的蓉姑娘。
既守望著大海,
又傾心于街市。
4
記不得是哪一年了,
我獨自一人,
在島上睡著了。
只記得那是一個初夏的午后,
陽光無比溫暖。
跟童年的孤獨一樣,
跟鶴的眼一樣。
5
去年夏天的時候,
我經常去散步,
所以我經常遇見小島。
有時是一個人晚歸路過,
有時是和你。
我們一起去看?!?/p>
一片碧海,像我們灼灼其華的夢。
6
很久以前,
沒有人知道通往島的路。
很久以前,
島上也沒有人來人往。
很久以前,
我們的小島只棲息白鷺、蛇和桃花,
只有自由的風在海岸歌吟和飛翔。
寶島,或漫游之詩
1
冷暖自知的早春,當西蜀
還在為春寒猶豫不決,
高雄卻早已是滿街的短袖短褲。
猝不及防的溫差恰如一對世紀戀人的
久別重逢,令人百感交集。
一整天,我們與神同行,
在大街和小巷巡游,
走進一座又一座的校園。
我發(fā)現所到之處多有大樹,
一株、兩株、三株,或更多……
就像蜀道上古柏的兄弟們,
也漂流到了海外,扎根于寶島。
就像我們對于一脈相承的某種傳統(tǒng),
所給予的精心培植,或致敬。
2
離開高雄的清晨,
七點過。我發(fā)微信,定位。
一條名叫“一心二路”的街道
忽地跳出來,似乎是為了
我們心中某個由來已久的祈愿而訂制。
卻一時有點說不清道不明。
今天是愚人節(jié),但不必言不由衷。
很多時候,我們漠然行走在
他鄉(xiāng)的街道或故地的小徑,
并不是一心二路,而是一路二心。
唯有夜深人靜或適逢節(jié)令時,
才發(fā)現彼此須要供奉的
并非某個共同的神明。而正是
那讓人愁腸百結的鄉(xiāng)情。
3
路過美麗的阿里山,
前往傳說中的日月潭時,
我正在高速公路的大巴上
讀博爾赫斯。那曾只在
歌聲中相遇的阿里山,
她想象中的美,因為這速度,
而愈漸拉開了距離。
也因此如漸行漸遠的
阿里山的姑娘,而變得
更加的迷人,讓我徒增憂傷。
“高高山頂上/整個花園像月亮?!?/p>
你神奇的詩句,仿佛今日
才剛剛寫出。然后,
我們飛越——天空之橋。
4
還未到臺北,就開始下雨。
臺北早備好雨的盛宴,
來為遠道而來的我們接風洗塵。
第五天,我們依然在旅途,
見面說話,趕山渡水……
回到車上后,我打盹或繼續(xù)讀詩。
“傍晚的光線金黃而遼遠,
四月的清爽如此溫情?!?/p>
“俄羅斯詩歌的月亮”的沉思,
似乎也是為了今日我們的遠行而低吟。
此時車過“月眉”。導游杰哥說,
那里有個月眉觀光糖廠……
我仿佛看見一輪冰涼如海水的明月,
正湮滅于前方,甜蜜的暮色。
5
臺北故宮博物院里,
寂靜地陳列著那么多
印證滄桑歲月的奇珍異寶。
九份黃金山城的老街中,
摩肩接踵地走動著那么多
彼此不認識的異鄉(xiāng)人或外國人。
臺北憂郁的天空,
總是在下雨下雨下雨。
恰如印象中的寶島詩人,
總是鐘情于愛的低聲與細語。
在臨近午夜的誠品書店,
我打開那些古樸而潮濕的紙張,
聆聽著大海與群島的交談。
獲得不只九份的贈予。
6
我們同時醒來,在海峽兩岸。
世界原初即如此,并不需要漫游
或還鄉(xiāng)。在臺北馥敦飯店,
我無意錯點了一杯卡布奇洛,
感覺也不錯。在饒河街觀光夜市,
我迷失了方向,喝了兩瓶臺啤,
感覺也不錯。在手可摘星辰的101大廈,
我拍了一張照,又出了一會兒神,
感覺也很不錯。只是我偶然穿越海峽
來到寶島,來到臺北,見到這么多
親切又隔膜、熱烈又躊躇的人,
然后又要告別,感覺只是做了一場夢。
或只是剛離開家,離開你,
三個半小時。轉身天涯已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