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娟,文大林,唐 昊,張華才,陸紅祥,蔣建新
(陸軍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戰(zhàn)創(chuàng)傷醫(yī)學中心,創(chuàng)傷、燒傷與復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42)
膿毒癥是感染、燒/創(chuàng)傷、休克等危重患者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進一步可發(fā)展為膿毒癥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膿毒癥具有高發(fā)生率和高病死率的特點,是當今嚴重戰(zhàn)創(chuàng)傷和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因[1-4]。膿毒癥的發(fā)病機制是病原微生物入侵,引發(fā)天然免疫細胞釋放免疫化學物質,從而觸發(fā)促炎或抗炎反應,引起器官功能的障礙,甚至死亡。因此,利用藥物抑制的方法,調控膿毒癥中主要免疫反應的關鍵炎癥調節(jié)因子,可能成為一種有效的治療膿毒癥的手段。
有研究報道,某些抗腫瘤的藥物對膿毒癥的治療有較好的效果。2017年,Zeng等[5]通過多種人、鼠的細胞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可直接結合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進而通過蛋白激酶B(AKT)活化干擾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通路,而ALK的特異性抑制劑—色瑞替尼,可以抑制由STING通路產(chǎn)生的干擾素(interferons,IFNs)介導的免疫應答,從而降低膿毒癥小鼠的病死率,提示色瑞替尼是一種潛在的有效治療膿毒癥的藥物。
本研究擬采用的X-396,又名恩薩替尼(Ensartinib),是新開發(fā)的一種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細胞間質-上皮細胞轉化因子(cellular-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c-Met)等的多靶點二代抑制劑,它是一種于氨基吡啶嗪的小分子,對ALK具有潛在抑制能力[6-8]。因此,本文擬探討X-396對膿毒癥小鼠的保護作用,為臨床治療膿毒癥提供新的治療思路,并奠定研究基礎。
X-396(Ensartinib,恩薩替尼,貝達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ELISA試劑盒(DTA00D,美國R&D公司); 干擾素-β(INF-β)ELISA試劑盒(DIFNB0,美國R&D公司); 白介素-7(IL-7)ELISA試劑盒; 小動物氣體麻醉機(VMR,美國Matrx公司); 獨立通氣籠(IVC)動物飼養(yǎng)系統(tǒng)(上海天煥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SPF級C57小鼠157只,體重20~25g,購自北京華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動物許可證:SCXK(京)2014-0004]。在超凈臺中進行模型的建立,術中嚴格無菌操作。切開腹部,找出盲腸端,盡量使糞便分布均勻,盲腸充盈度為厚度0.35~0.4cm,結扎盲腸端1cm長度,結扎后用16G針垂直穿透盲腸1孔,隨后將盲腸放回腹腔。縫合腹部切口。之后將模型動物放回IVC動物飼養(yǎng)系統(tǒng),2只/籠,給予充分食物及飲水,相對濕度40%~70%,光照12h明暗交替,室溫20~23℃。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組按照給藥方式和給藥劑量分為:口服組1(10mg/kg)、口服組2(20mg/kg)、腹腔組(10mg/kg)、靜脈組(10mg/kg)。實驗前禁食12h,不禁水。治療組于傷后2、24、48、72h,4、5、6、7d根據(jù)不同的分組方式每天給予X-396藥物1次,對照組以灌胃的方式口服等量對照溶劑。
3.1病死率:模型制作后,傷后0~48h,每2h觀察一次動物死亡情況并記錄; 傷后48~96h,每3h觀察一次動物死亡情況并記錄;傷后5~7d,每12h觀察1次動物死亡情況并記錄。
3.2肺、腎、肝組織HE染色:傷后第3天,分別取對照組和口服組1(X-396 10mg/kg)的小鼠左肺、左腎、肝右葉,依次進行4%多聚甲醛固定,脫水包埋,切片進行HE染色后,光鏡下觀察各組織病理變化情況。
3.3細胞因子檢測:靜脈采集30例健康人外周血2mL。將每例血標本分成2組,分別為脂多糖(LPS)刺激組(1mL)、LPS刺激+X-396組(1mL)。刺激濃度LPS 為100ng/mL,X-396 為10μM,37°C,刺激16h。刺激結束后經(jīng)1 000rpm,離心10min。吸取上層血漿,分裝為60μL/管保存于-80°C。應用二喹啉甲酸(BCA)法測定外周血總蛋白含量(具體步驟參照試劑盒說明書),應用雙抗體夾心ELISA試劑盒檢測TNF-α、INF-β、IL-7濃度。
口服藥物X-396對小鼠CLP模型病死率具有顯著保護效果(P<0.01)。兩組在12h內均無動物死亡,口服組1病死率在24h~7d的各個時間點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X-396能夠顯著降低膿毒癥小鼠的病死率。兩組的死亡高峰均集中在24~48h。見表1、圖1。
表1 對照組和X-396組病死率比較
圖1 對照組和口服組Kaplan-Meier生存曲線
口服X-396的給藥途徑,對小鼠病死率的保護效果最佳。在CLP模型的基礎上,筆者進行了3種給藥途徑的比較,結果表明:口服組1的病死率在24h~7d的各個時間點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腹腔組的死亡高峰集中在24h和48h兩個時間點,各時間點的病死率與對照組差異不明顯; 靜脈組在24h就出現(xiàn)死亡高峰,且4d的病死率達到100%。結果表明,口服X-396是降低小鼠膿毒癥病死率的最佳途徑。見表2、圖2。
表2 10mg/kg劑量下不同給藥途徑病死率比較
*P<0.05; #P<0.05; &P<0.05
10mg/kg和20mg/kg的給藥劑量相比,二者差異不明顯。在前期的研究基礎之上,筆者分別對兩組CLP小鼠模型進行10mg/kg和20mg/kg的口服X-396治療,實驗結果表明,兩種劑量對CLP小鼠的病死率均有保護效應,在24h~7d的各個時間點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但兩組之間的保護效果差異并不明顯,提示口服X-396的較佳計量為10mg/kg。見表3、圖3。
表3 不同給藥劑量病死率比較
*P<0.05,#P<0.05
肺組織病理切片顯示,對照組為中度炎癥及彌漫性肺水腫,肺間隔明顯增寬,X-396組為輕度炎癥及輕度肺水腫。腎臟病理切片顯示:與對照組比較,X-396組炎癥反應和腎小管水腫有所減輕; 肝臟病理切片顯示:對照組肝小葉、肝竇結構消失,肝細胞腫脹,伴有肝細胞變性壞死,X-396組肝組織結構正常,部分干細胞輕度腫脹,肝小葉結構可見。見圖4。
圖4 治療組與對照組肺、腎、肝病理切片比較(HE×200)。a.X-396口服組1第3天的肺輕度炎癥和水腫; b.對照組第3天的肺間隔明顯增寬,水腫增加; c.X-396口服組1第3天的腎臟腎小管輕度水腫; d.對照組第3天的腎臟腎小管明顯水腫; e.X-396口服組1第3天的肝臟肝組織結構正常; f.對照組第3天的肝臟肝竇結構消失,肝細胞腫脹
(1)TNF-α水平:經(jīng)X-396處理后,外周血TNF-α的表達水平較單純LPS處理組明顯降低[(1091.6±240.2)pg/mLvs. (1590.0±638.5)pg/mL,P<0.01,圖5a]。(2)INF-β水平:X-396處理后,外周血INF-β的表達較單純LPS處理組明顯降低[(29.0±8.2)pg/mLvs. (41.8±12.8)pg/mL,P<0.05,圖5b]。(3)IL-7水平:經(jīng)X-396處理后,外周血IL-7的表達水平較單純LPS處理組明顯降低[(5.04±1.11)pg/mLvs. (6.72±1.79)pg/mL,P<0.05,圖5c]。提示X-396可以顯著降低炎癥反應水平,從而對膿毒癥起保護作用。
*P<0.05
膿毒癥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特別是革蘭氏陰性菌入侵機體,刺激機體產(chǎn)生一系列模式識別受體(s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從而激活了自身的天然免疫系統(tǒng)。不同的天然免疫細胞釋放多種化學物質如細胞因子、炎癥趨化因子、生長因子,這些物質進一步觸發(fā)促炎和抗炎的免疫反應,而促炎和抗炎的失衡又會導致器官功能障礙、器官損害,甚至死亡[9]。因此,尋找調控膿毒癥中主要免疫反應的關鍵炎癥調節(jié)因子,探尋維持天然免疫反應平衡的途徑,對膿毒癥的治療至關重要。
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ALK是天然免疫蛋白STING的上游調節(jié)因子,利用ALK的抑制劑色瑞替尼可以抑制ALK-STING通路的活化,從而抑制宿主對炎癥的過度反應,提高對膿毒癥的抗性[5,10]。本研究在體實驗結果提示,X-396可以降低膿毒癥小鼠模型的病死率,故推測X-396可能通過抑制ALK-STING通路的活化,糾正了宿主對感染的過度反應,使小鼠對膿毒癥和感染性休克具有更強的抵抗力,提示ALK抑制劑有望成為治療人類膿毒癥的有效手段。
IFN-β、TNF-α以及IL-7均是膿毒癥感染的下游炎癥因子,IL-7是一種具有免疫效應的淋巴因子,能促進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促炎細胞因子的分泌[11]。TNF-α由包括巨噬細胞在內的多種細胞產(chǎn)生,是一個重要多效細胞因子,在調節(jié)免疫反應中可作為促炎因子,啟動一系列促炎反應,系統(tǒng)內高水平的TNF-α可導致膿毒癥休克[12]。INF-β是一種由天然免疫細胞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屬于I型干擾素蛋白家族成員,在細菌感染和LPS刺激模型中,I型干擾素蛋白可促進膿毒癥休克的發(fā)展進程。有研究報道,TNF-β的表達可以增強促炎反應,并擴大LPS引起的內毒素休克[13]。在膿毒癥體外實驗中,筆者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ALK的抑制劑處理之后,各促炎因子表達水平明顯降低,提示過度的免疫反應得到調節(jié)。各組織的病理結果也顯示,經(jīng)過X-396處理后,膿毒癥小鼠的肺臟、腎臟、肝臟組織的炎癥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因此,利用藥物阻斷ALK-STING信號通路,可能調節(jié)了膿毒癥的過度炎癥反應。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fā)現(xiàn)抑制ALK的活化可以抑制STING通路及其下游促炎因子的過度表達,控制炎癥瀑布放大效應,從而降低膿毒癥的病死率。但ALK是否直接作用于STING,以及ALK下游的關鍵調節(jié)網(wǎng)絡尚未闡明,本研究僅為進一步研究ALK的調控機制及臨床應用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