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鋒,徐育成,丁錦宏
(廣東省河源市質量計量監(jiān)督檢測所,廣東 河源517000)
近年來,有許多國內外學者[1-2]對相變儲能在家庭生活用熱中的應用都有深入研究。PAPADⅠMⅠTRATOS[3]等人研究了將相變材料封裝在真空管內,并分析其換熱優(yōu)勢。袁小永[4]對無機水合鹽相變蓄熱裝置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相變儲能裝置的可行性。本文設計了一種適合熱泵進行儲能的裝置,并通過理論計算和實驗對該裝置性能進行分析。
本文設計了一種以儲能球為封裝體的儲能裝置,其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以電能代替太陽能對儲能裝置進行儲能。自來水或供暖循環(huán)回水接入裝置冷水進口,熱水出口得到所需熱水或供暖循環(huán)供水。
圖1 裝置和內部結構示意圖
將完全融化的相變儲能球置于恒溫環(huán)境(23.5℃的空氣中),測試球內三個點(距離球殼邊緣分別5 mm、20 mm、35 mm)的溫度分布狀況,測試平臺如圖2所示。
圖2 儲能球熱性能測試示意圖及探頭在球內布置示意圖
放熱曲線如圖3所示,邊緣的相變材料最先與外接低溫的空氣進行放熱,傳熱較快,該部位的相變材料溫度驟然下降,相變潛熱在短時間內被釋放;次邊緣和球中心的相變材料放熱較慢,相變平臺較為明顯。
圖3 在23.5℃恒溫環(huán)境下球內各點的溫度曲線
儲能球和水的初始溫度為24℃,裝置電加熱通過溫控器行控制:啟動溫度為85℃,停止溫度設置為90℃,可讓相變材料充分吸收熱量,直到潛熱蓄滿。
電加熱功率為9 kW,水蓄熱時間為10:07—17:32,時長7 h 25 min,實際耗電量為55 kW·h,按熱損失8%計算,裝置的實際儲熱量約為182 MJ。
裝置的蓄熱曲線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看出當相變材料在吸收潛熱的時候,水的升溫趨勢有所減緩,水中的能量有一部分被相變材料所吸收,水溫達到90℃時,控制器控制電加熱停止加熱,待水的能量被相變材料吸收時其溫度下降達到85℃時,電加熱又重新開啟,直到相變材料潛熱吸收完時達到85℃左右,蓄熱結束。
圖4 蓄熱器裝置蓄熱曲線
該儲能裝置在能量儲存滿后,裝置內水溫及相變材料溫度都在85℃左右,直接供應熱水也可進行供暖,接下來降低其進行供熱水及供暖性能測試。進行放熱測試,自來水管接入蓄熱器冷水進口,自來水平均溫度為20℃,放熱水流量為6.27 L/min,放熱曲線如圖5所示。
放熱熱水溫度降低至50℃時,放熱時長為1 h 57 min,熱水量為734 L,總放熱量為170 MJ;放熱熱水溫度降低至45℃時,放熱時長為2 h 5 min,熱水量為784 L,總放熱量為175 MJ。待儲能球熱量完全釋放,當放出熱水溫度至50℃時,放熱效率為90.9%,放熱水溫度至45℃時,放熱效率為93.6%。
通過理論計算,該裝置的理論儲熱量約為188 MJ。從放熱量來看,儲能球的傳熱效果較好,裝置的放熱較為充分,裝置中的熱水和儲能球的熱量會被完全釋放,殘余熱量較少。當放出熱水溫度至50℃時,放熱效率為90.9%,放熱水溫度至45℃時,放熱效率為93.6%。
圖5 裝置放熱測試性能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