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霞 劉 萍 寧科功 伍 鵬 蔡 英 李勁峰 李黎仙 陳 邈 孔祥燁 高 鷹
(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17)
云南白藥散劑創(chuàng)始于1902年,主要功能為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吐血,咳血,便血,瘡瘍腫毒及軟組織挫傷,潰瘍病出血,以及皮扶感染性疾病。迄今為止在眾多的臨床研究中顯示,對于多種出血性疾病都有明顯的療效,可以加速止血、縮短病程。其機理主要是縮短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云南白藥能使凝血酶原時間縮短,增加凝血酶原含量[1],并能誘導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2]。對于創(chuàng)傷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出血性腦病,婦科、小兒科、五官科出血性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云南白藥通過抑制組胺和PG炎癥物質(zhì)的釋放,有效減弱炎性介質(zhì)所引起的腫脹和毛細血管滲透性;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組織生長因子增殖[3],使炎癥組織得到良好修復。
美洲大蠊(Periplanetaamericana)提取物主要化學成分為肽類、多種氨基酸、核苷類、信息素類、多元醇、蛋白質(zhì)、糖類、生物堿類、有機酸 以及脂肪酸等化合物[4,5]。在臨床主要應用于消化科、口腔科、外科、耳鼻喉科等創(chuàng)面修復的治療中。功能為促進組織修復,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等[6-8],外用特別對燒傷、燙傷、壓瘡等修復效果顯著。
利用云南白藥提取物和美洲大蠊提取物組合成更有效的活性組合物,并用于牙膏產(chǎn)品中使其發(fā)揮良好的保護口腔組織、減少口腔問題的作用。
1.1主要試藥
云南白藥活性肽組合物(云南白藥美洲大蠊組合物BYPA)由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氯化鈉,二甲苯,丙酮,甲醛,苯酚,冰醋酸,水合氯醛,乙醇,30%過氧化氫為常規(guī)分析純試劑。依文思藍:深藍色粉末,規(guī)格5g/瓶,批號M3474,MP Biomedicals,LLC,法國。白砂糖:耿馬三山牌白砂糖。亞甲藍:北京化工廠,批號860522。
1.2實驗動物
ICR小鼠,SPF級,26~30g,雄性,動物合格證號SCXK(川)2013-24,購自成都達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KM小鼠,SPF級,26~30g,雄性,動物合格證號SCXK(川)2013-24,購自成都達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SD大鼠,SPF級,200~220g,雄性,動物合格證號SCXK(川)2013-24,購自成都達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Hartley豚鼠:健康一級,雄性,200~300g,動物合格證號SCXK(川)2013-14,購自四川省動物管理委員會養(yǎng)殖場。
日本大耳白兔:健康一級,雄性,2.0~3.0kg,動物合格證號SCXK(川)2013-14,購自四川省實驗動物專委會養(yǎng)殖場。
1.3動物飼養(yǎng)
動物常規(guī)飼養(yǎng)于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動物房,實驗動物設(shè)施使用許可證號:SYXK(川)2013-113號。飼養(yǎng)條件:籠養(yǎng),小鼠、大鼠、豚鼠5只/籠;家兔2只/籠。自然照明,自由覓食及攝水。室溫23±1℃;濕度50%~60%。動物飼料購自四川大學實驗動物中心。飲水為高壓滅菌蒸餾水。
2.1組合物對二甲苯所致ICR小鼠耳殼急性炎癥反應的影響
雄性SPF級ICR小鼠,禁食12小時后稱重,挑選體重26~30g合格動物,按體重隨機分組,隨機均分為3組:空白正常組、模型組、受試品組,每組10只。除正常組小鼠右耳給予50μl/只生理鹽水外,其余各組小鼠右耳在給予50μl/只二甲苯刺激后,分別于15分鐘、30分鐘、45分鐘耳廓局部給予不同受試品溶液70μl/只,溶媒對照組給予等體積生理鹽水,60分鐘時頸椎脫臼處死動物,沿耳廓基線剪下兩耳,盲法用打孔器(直徑7mm)分別在相同部位打下圓耳片、1/萬電子天秤稱重。以左右兩耳片重量之差作為耳腫脹度。
腫脹抑制率=(模型組腫脹度-給藥組腫脹度)/ 模型組腫脹度×100%
實驗結(jié)果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19.0軟件One-Way ANOVA分析進行組間差異的顯著性檢驗。結(jié)果見表1。
表1 受試品對二甲苯所致ICR小鼠耳殼急性炎癥的影響
由表1可見,在本實驗條件下,二甲苯作用1小時后,肉眼可見模型組小鼠左耳紅腫、增厚明顯;在二甲苯作用1小時期間,間隔三次給藥后,與模型組(給予生理鹽水)比較,受試品組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殼炎性腫脹有56.8%的抑制作用,腫脹度與模型對照組比較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1)。
2.2組合物對小鼠斷尾出血的止血作用比較研究
取SPF級雄性ICR種小鼠,挑選體重22~25g合格動物,按體重隨機分組,隨機均分為2組:空白對照組、受試品組,每組10~12只。以尾部浸泡接觸法給藥,將小鼠固定于小鼠筒中,尾尖部2cm浸泡于400μl的受試品溶液或生理鹽水中,給藥時間30分鐘,間隔4小時后,重復給藥1次。末次給藥30分鐘后,以利剪在小鼠距尾尖1.5cm處剪斷,待血液自然流出時開始計錄出血時間,每隔10s用事先已稱重的棉球吸取血滴,直至出血自然停止(棉球吸時無血),1/萬天平上稱量帶血棉球重量。按下式計算各組動物出血量:
出血量=帶血棉球重量-初始棉球重量 (毫克)
實驗結(jié)果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19軟件One-Way ANOVA分析進行組間差異的顯著性檢驗。結(jié)果見表2。
表2 受試品對清醒小鼠斷尾出血的影響
由表2可見,與空白溶媒對照組比較,受試品對清醒小鼠斷尾出血時間有明顯縮短(P<0.05),受試品對清醒小鼠斷尾出血量均值有減少的傾向。
2.3組合物對豚鼠口腔潰瘍的治療作用比較研究[9-11]
取健康雄性豚鼠,適應性喂養(yǎng)5天后挑選體重200~300g合格動物,用乙醚將豚鼠麻醉后,用內(nèi)徑0.6cm、長3cm的塑料管垂直固定于豚鼠口腔粘膜表面,在管內(nèi)放入充分浸潤了40%冰醋酸的棉簽,60秒后將棉簽和塑料管取出,并迅速用水沖洗創(chuàng)面1分鐘。于造模24小時后,測量動物口腔潰瘍面積,并按隨機分為空白溶媒組、受試品組。用醫(yī)用棉簽分別浸潤受試樣品后、充分涂抹每只動物口腔潰瘍局部、并保持藥棉與潰瘍面接觸60秒,每天上下午各給藥1次, 連續(xù)給藥直至每只動物口腔潰瘍完全愈合??瞻兹苊浇M同法給予生理鹽水。實驗中前5天期間,每天盲法測量動物口腔潰瘍面積,按下式計算給藥后潰瘍面積變化百分率:
潰瘍面積變化百分率=Sx/ S0×100%
其中,S0為給藥前潰瘍面積(mm2),Sx為給藥后各天潰瘍的面積(mm2)。
實驗結(jié)果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19.0軟件One-Way ANOVA分析進行組間差異的顯著性檢驗。
本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40%冰醋酸可致豚鼠口腔面頰側(cè)粘膜急性炎癥反應,在粘膜局部可見明顯的紅腫、黃白色假膜、繼而粘膜壞死、脫落,形成潰瘍面??谇粷冊炷:螅咳?次局部給予不同受試品,每日觀察動物口腔潰瘍面積的變化情況,并記錄每只豚鼠口腔潰瘍的愈合時間。結(jié)果見表3。
表3受試品對豚鼠實驗性口腔潰瘍的治療作用
由表3可見,藥后1~4天期間,受試品組口腔潰瘍面積與同期溶媒對照組比較有相應減小,第4天減小明顯(P<0.01);同時受試品組口腔潰瘍完全愈合時間也明顯小于溶媒對照組(P<0.01)。結(jié)果表明受試品對豚鼠口腔腔潰瘍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2.4組合物對家兔口腔潰瘍的治療作用比較研究[12]
取健康雄性家兔,適應性喂養(yǎng)5天后挑選體重2~3kg合格動物,用乙醚將其麻醉后,用內(nèi)徑為0.7cm,長為3cm的塑料管垂直固定于家兔口腔粘膜表面,在管內(nèi)放入充分浸潤了90%苯酚溶液的棉簽,于造模后24小時,測量動物口腔潰瘍面積并隨機分為空白溶媒組、受試品組。用醫(yī)用棉簽分別浸潤受試樣品后、充分涂抹每只動物口腔潰瘍局部、并保持藥棉與潰瘍面接觸60秒,每天上下午各給藥1次,連續(xù)給藥直至每只動物口腔潰瘍完全愈合??瞻兹苊浇M同法給予生理鹽水。實驗中前5天期間,每天盲法測量動物口腔潰瘍面積、觀察潰瘍感染程度并參照表4標準評分。
表4 口腔潰瘍表面感染情況評分標準
按下式計算給藥后潰瘍面積變化百分率:
潰瘍面積變化百分率=Sx/S0×100%
其中, S0為給藥前潰瘍面積(mm2),Sx為給藥后各天潰瘍的面積(mm2)。
實驗結(jié)果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19軟件One-Way ANOVA分析進行組間差異的顯著性檢驗。
在本實驗中,苯酚所致家兔口腔潰瘍模型中,潰瘍周圍充血嚴重、潰瘍表面可見明顯感染情況??谇粷冊炷:?,每日2次局部給予不同受試品,每日觀察動物口腔潰瘍面積及感染程度的變化情況,并記錄每只家兔口腔潰瘍的愈合時間。結(jié)果見表5。
表5 受試品對日本大耳白兔口腔潰瘍的治療作用
由表5可見,藥后1~4天期間,受試品組口腔潰瘍面積與同期溶媒對照組比較均有明顯的減小(P<0.05或P<0.01)。給藥前,溶媒對照組與給藥組的口腔潰瘍感染程度評分均為最高值4.0,組間沒有差異(P >0.05);局部給藥治療4天后,受試品組的口腔潰瘍感染程度有非常顯著改善(P<0.01)。此外,由表5可見,與溶媒對照組比較,受試品組的口腔潰瘍愈合時間有明顯縮短(P<0.01),受試品組與溶媒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本結(jié)果表明受試品對家兔口腔潰瘍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2.5組合物對大鼠牙周炎治療效果的研究[13-17]
2.5.1大鼠牙周炎模型制作
22只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固定于鼠板上,用正畸鋼絲纏繞在M2磨牙頸部并盡量使其陷入牙周袋,術(shù)后飼養(yǎng),造模動物自由飲用10%高糖水(稱取白砂糖若干,按計量用超純水溶解即得),使其形成牙周炎。 空白對照組,不造模自由飲用純水。造模組在確認大鼠已形成牙周炎后,按規(guī)定進行給藥。
2.5.2模型確認及給藥方法
造模4周后,經(jīng)牙周炎臨床指標檢測,確認牙周的探診深度大于1mm的動物為模型建立成功動物,挑選18只模型動物,麻醉后取出鋼絲、SD雄性大鼠SPF級,8周齡,體重210±10g,隨機分2組,加上最初選入的空白對照組,共計3組:受試品組每日上、下午牙齦局部涂抹給藥(給藥劑量同上述實驗受試品組),空白對照與模型對照組動物同法給予純水。連續(xù)給藥5周。給藥前、給藥2周和5周時,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后,由牙醫(yī)檢測大鼠牙周臨床指標,包括動物牙周的探診深度( probing depth,PD)、齦溝出血指數(shù)( 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齦指數(shù)(gingival index,GI)、菌斑指數(shù)( plaqueindex, PLI)。
2.5.3探診深度( probing depth,PD)
探診深度是重要的牙周臨床指標,使用牙周探針測定牙周袋的深度,齦緣至齦溝底的距離即探診深度。
檢查方法:用牙周探針與牙長軸平行檢查大鼠牙周袋深度,探察麻醉大鼠的左上頜M2磨牙近中、腭、遠中三個位點的深度,取其平均數(shù)。結(jié)果見表6。
表6 受試品對大鼠牙周探診深度的影響
2.5.4齦溝出血指數(shù) ( sulcus bleeding index,SBI)
在患有牙齦炎時牙齦一般有紅腫、出血現(xiàn)象發(fā)生,齦溝出血是牙齦炎活動期的表現(xiàn),根據(jù)齦溝出血情況對牙齦進行評價,能反應牙齦炎的活動狀況,齦溝出血情況用齦溝出血指數(shù)表示。
檢查方法:用牙周探針輕輕探至齦緣下方并滑動,觀察牙齦出血程度,按下述評分標準計分。檢查時探察大鼠的左上 M2近中、腭、遠中3個位點,取均數(shù)。評分標準:0=用牙周探針輕探不出血,牙齦外觀健康無紅腫;1=用牙周探針輕探不出血,牙齦略紅腫,有輕度炎癥;2=用牙周探針輕探牙齦呈點狀出血,牙齦外觀有顏色改變和水腫;3=用牙周探針輕探牙齦出血沿齦緣擴展,牙齦有明顯腫脹;4=用牙周探針輕探牙齦出血溢出齦緣,呈重度炎癥,牙齦有明顯腫脹;5=自動出血,牙齦有顏色改變和明顯腫脹,有時有潰瘍。結(jié)果見表7。
表7 受試品對大鼠齦溝出血指數(shù)的影響
2.5.5牙齦指數(shù)(gingival index,GI)
牙齦指數(shù)是觀察牙齦狀況,檢查牙齦顏色和質(zhì)的改變以及出血傾向的評定指數(shù)。
檢查方法:使用鈍頭牙周探針,檢查左上頜M2磨牙周圍牙齦的近中唇(頰)乳頭、正中唇(頰)緣、遠中唇(頰)乳頭和舌側(cè)齦緣,分別按下述評分標準評分并取其平均數(shù)。評分標準:0=牙齦健康,無紅腫、出血;1=有輕度炎癥,探針輕探不出血。牙齦有顏色改變和輕度水腫;2=有中度炎癥,探針輕探出血,牙齦紅腫;3=有重度炎癥,有自動出血傾向,牙齦明顯紅腫或有潰瘍。結(jié)果見表8。
表8 對大鼠牙齦指數(shù)的影響
2.5.6菌斑指數(shù) ( plaqueindex , PLI)[18]
根據(jù)牙菌斑的情況衡量牙周病的治療和預防效果,根據(jù)菌斑的厚度作為記分依據(jù)。操作方法:先用棉球蘸純水輕擦拭大鼠牙齒以清潔口腔,再用棉球蘸取堿性品紅染色劑擦拭左上頜M2磨牙,染色后再用干燥棉球吸干牙面多余染液。染色完成后使用牙科探針在大鼠的左上頜M2磨牙齦溝內(nèi)、齦緣及鄰近牙面輕輕劃過檢查是否能刮出菌斑。依照此法對左上頜M2磨牙,做近中、遠中、頰和舌四個面的檢查并按照下述評分標準計分,取其平均值。評分標準:0=齦緣及鄰近牙面無菌斑;1=肉眼視診齦緣及鄰近牙面無菌斑,探針尖劃過時可刮出菌斑;2=齦緣及鄰近牙面有中等量的菌斑;3=齦溝內(nèi)和齦緣及鄰近牙面有大量菌斑。結(jié)果見表9。
表9 對大鼠菌斑指數(shù)的影響
上述實驗結(jié)果表明,受試品對牙周炎大鼠,牙周探診深度、牙齦出血指數(shù)、牙齦指數(shù)、牙菌斑指數(shù)均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或P<0.01,)說明該組合物對大鼠牙周炎的緩解和治療是有效的。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WS/T326.1-2010要求,對云南白藥活性肽牙膏進行了臨床觀察試驗,本試驗參加人數(shù)共計73人,其中5人因沒能參加定期的檢查,退出試驗觀察,68人參加完成整個臨床試驗。其中年齡分布為18~70歲,30~55歲人員占比為85%。
3.1試驗設(shè)計
試驗采用盲法、隨機、對照觀察的臨床研究方法。試驗樣品分別為云南白藥活性肽牙膏、不含云南白藥提取物和美洲大蠊提取物相同基質(zhì)的牙膏(空白對照牙膏)。
3.2試驗期限
3.2.1在試驗前醫(yī)生需先對受試者進行口腔狀況檢查,篩選出符合試驗要求的患者進入試驗。
3.2.2試驗用產(chǎn)品使用期限為3個月。
3.2.3每名受試對象共需接受3次口腔檢查,第1次為篩選受試者并進行刷牙方法指導,對受試者各項觀察指標進行記錄并進行隨機分組,開始使用牙膏進入試驗觀察;產(chǎn)品按要求使用一個月后進行第2次檢查并對各項指標進行記錄;第3次檢查為使用牙膏3個月后并對各項指標進行記錄。
3.2.4每次復查后發(fā)給受試對象2-3支優(yōu)質(zhì)軟毛牙刷和足量的試驗樣品牙膏;要求受試對象每天至少用該牙膏刷牙2次,每次一分鐘以上,并用所發(fā)牙刷刷牙。要求所有受試者必須進行巴氏刷牙法的指導。
3.3試驗對象
受試者為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的患有牙齦炎或慢性牙周炎(輕度及中度)的成年男性和女性,一般情況試驗人群每組數(shù)量應不少于30人。
3.4納入標準
牙齦炎或慢性牙周炎輕度及中度患者。
全身健康狀況良好、無重要的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有20顆以上可檢測的牙齒。
年齡在18~70周歲。
如果為女性,不得處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內(nèi)。
受試者應具有適當程度的菌斑或牙齦炎。
沒有同時參加其他類似試驗研究。
簽署知情同意書,能按要求完成臨床試驗。
3.5排除標準
對試驗產(chǎn)品成份有過敏史。
現(xiàn)在服用對試驗結(jié)果有影響的藥物。
在參加研究之前一個月使用抗生素。
口腔內(nèi)有開放性齲齒或口腔粘膜病變。
患嚴重的牙周炎。
3.6檢查內(nèi)容
3.6.1檢查指標:①牙齦指數(shù)(GI),②齦溝出血指數(shù)(BI),③菌斑指數(shù)(PLI),社區(qū)牙周指數(shù)(CPI)。
3.6.2檢查器械 檢查器械使用WHO推薦的CPI探針,探針尖端為一小球,直徑為0.5mm,在距頂端3.5~5.5mm處為黑色涂布區(qū)域,距頂端8.5mm和11.5mm處有兩條環(huán)帶。
3.6.3檢查方法
確定指數(shù)牙正常情況下,將口腔中分為6個區(qū)段,10顆指數(shù)牙,分別是上下頜8個磨牙加右上左下各一個中切牙,即17、16、11、26、27、37、36、31、46、47。
3.6.4牙齦指數(shù)(GI)
使用鈍頭牙周探針,對目標牙齦進行檢查,分別按下述評分標準評分并取其平均數(shù)。
評分標準:0=牙齦健康,無紅腫、出血;1=有輕度炎癥,牙齦顏色輕度改變,輕度水腫,探針輕探不出血;2=有中度炎癥,牙齦紅腫,探針輕探出血;3=有重度炎癥,明顯發(fā)紅,水腫,潰瘍,有自動出血傾向。
3.6.5齦溝出血指數(shù)(BI)
對目標牙齒的頰、舌面進行菌斑的評價計分,用牙周探針輕輕探至齦緣下方并滑動,觀察牙齦出血程度,按下述評分標準計分。
評分標準:0=齦緣和齦乳頭外觀健康,用牙周探針輕探齦溝不出血;1=有輕度炎癥,牙齦略紅腫,用牙周探針輕探不出血;2=牙齦呈輕度炎癥,牙齦外觀有顏色改變和水腫,用牙周探針輕探牙齦呈點狀出血;3=牙齦呈中度炎癥,牙齦有顏色改變,輕度水腫,用牙周探針輕探牙齦出血沿齦緣擴展;4=牙齦呈重度炎癥,不但有顏色改變,且有明顯腫脹,用牙周探針輕探牙齦出血溢出齦緣;5=牙齦有顏色改變,明顯腫脹,有時有潰瘍,探診后出血或自動出血。
3.6.6菌斑指數(shù)(PLI)
受試者使用菌斑指示劑后,對目標牙齒的頰、舌面進行菌斑的評價計分,所有牙面菌斑記分的總和除以受檢牙面數(shù),得出該個體牙齒的菌斑分值,再將10顆指標牙菌斑指數(shù)相加,除以牙齒數(shù),即為每一受試者菌斑指數(shù)的均值。采用 Quigley-Hein 改良Turesky菌斑指數(shù)評價齦上菌斑。典型病例進行拍照留樣。
評分標準:0=無菌斑 ;1=牙頸部邊緣存在散在的菌斑 ;2=牙頸邊緣可見連續(xù)的薄菌斑帶(達1mm 寬);3=牙頸部菌斑帶大于1mm 但少于牙面的1/3;4=菌斑覆蓋牙面的1/3~2/3;5=菌斑覆蓋牙面2/3以上。 計算每一受試者菌斑指數(shù)的均值。典型病例進行拍照留樣。
3.6.7社區(qū)牙周指數(shù)(CPI)
以探診為主,結(jié)合視診。檢查時以執(zhí)筆式握持CPI探針,無名指為支點,將探針輕緩地插入齦溝或牙周袋內(nèi),探針與牙長軸平行,緊貼牙根。沿牙齒頰(唇)、舌(腭)面齦溝從遠中向近中移動,作上下短距離的提插式移動,以感覺齦下結(jié)石。同時查看牙齦出血狀況,并根據(jù)探針上的刻度觀察牙周袋深度,CPI探針使用時所用的力不超過20g。
評分標準:0=牙齦健康;1=牙齦炎,探診后出血;2=牙石,探診可見牙石,但探針黑色部分暴露在齦袋外;3=早期牙周病,齦緣覆蓋部分探針黑色部分,齦袋深度在4~5mm;4=晚期牙周病,探針黑色部分被齦緣完全覆蓋,牙周袋深度大于6mm;X=除外區(qū)段(少于兩顆功能牙);5=無法檢查。
3.7臨床試驗結(jié)果
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統(tǒng)計試驗開始時基線、1個月及3個月檢查的①牙齦指數(shù)(GI),②齦溝出血指數(shù)(BI),③菌斑指數(shù)(PLI),社區(qū)牙周指數(shù)(CPI)。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統(tǒng)計學方法,雙側(cè)t檢驗,顯著性水準a=0.05,p<0.05,結(jié)果顯示連續(xù)使用產(chǎn)品三個月指標存在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
臨床試驗結(jié)果見表10。
表10 臨床試驗結(jié)果
3.8臨床試驗觀察結(jié)論
試驗觀察結(jié)果分析表明:① 使用牙膏1個月后,云南白藥活性肽牙膏和空白對照牙膏,各項指標均有一定好轉(zhuǎn),其中云南白藥活性肽牙膏在牙齦指數(shù)(GI),齦溝出血指數(shù)(BI), 牙周社區(qū)指數(shù)(CPI)與試驗開始時對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1,菌斑指數(shù)(PLI)也有顯著性差異P≤0.01;空白對照牙膏在牙齦指數(shù)(GI),牙周社區(qū)指數(shù)(CPI)與試驗開始時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齦溝出血指數(shù)(BI)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云南白藥活性肽牙膏和空白對照牙膏相比,組間沒有顯著性差異。二者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② 使用牙膏3個月后,云南白藥活性肽牙膏在牙齦指數(shù)(GI),齦溝出血指(BI)方面與空白對照牙膏相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牙周社區(qū)指數(shù)(CPI)也有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其中牙齦指數(shù)(GI)減少百分比:(空白牙膏組-云南白藥活性肽牙膏組)/空白牙膏組=(1.04-0.80)/1.04≈23%,滿足標準WS/T326.1-2010(對照-試驗)/對照≥12%的要求。
齦溝出血指數(shù)(BI)減少百分比:(空白牙膏組-云南白藥活性肽牙膏組)/空白牙膏組=(1.07-0.81)/1.07≈24.3%,滿足標準WS/T326.1-2010(對照-試驗)/對照≥12%的要求。
牙周社區(qū)指數(shù)(CPI)減少百分比:(空白牙膏組-云南白藥活性肽牙膏組)/空白牙膏組=(1.46-1.20)/1.46≈17.7%,滿足標準WS/T326.1-2010(對照-試驗)/對照≥12%的要求。
云南白藥活性肽牙膏在牙齦指數(shù)(GI),齦溝出血指數(shù)(BI),菌斑指數(shù)(PLI),牙周社區(qū)指數(shù)(CPI)與試驗開始時對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1;空白對照牙膏在牙齦指數(shù)(GI),齦溝出血指數(shù)(BI),菌斑指數(shù)(PLI)方面,與試驗開始時對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1;牙周社區(qū)指數(shù)(CPI)與試驗開始時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
本臨床試驗觀察結(jié)果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表明:云南白藥活性肽牙膏,通過3個月的連續(xù)使用,對牙齦炎相關(guān)指標(牙齦指數(shù),齦溝出血指數(shù)),有非常明顯的改善,表明產(chǎn)品對牙齦炎有很好的減輕和改善作用;通過對牙周社區(qū)指數(shù)的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產(chǎn)品對牙周不健康問題有相應的改善和修復作用。
試驗同時表明通過掌握正確的刷牙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刷牙習慣,及每天兩次認真刷牙,牙齦炎各項指標及牙菌斑指數(shù)均有明顯減少,其減少數(shù)量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9不良反應情況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未見不良事件和副作用發(fā)生。
通過建立相應的動物模型,驗證了云南白藥提取物和美洲大蠊提取物構(gòu)成的組合物(BYPA)有良好的抗炎、止血、促進潰瘍組織愈合的作用,并對牙周炎大鼠牙周探診深度、齦溝出血指數(shù)、牙齦指數(shù)、牙菌斑指數(shù)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說明BYPA對大鼠牙周炎的緩解和改善是有效的。含有BYPA的云南白藥活性肽牙膏,在臨床觀察中通過患有牙齦炎或慢性牙周炎(輕度及中度)患者3個月的連續(xù)使用,對牙齦指數(shù)、齦溝出血指數(shù)有非常明顯的改善,表明牙膏對牙齦炎有很好的減輕和改善作用;對牙周社區(qū)指數(shù)的好轉(zhuǎn)表明牙膏對牙周不健康問題有相應的改善和修復作用。
關(guān)于云南白藥提取物復配美洲大蠊提取物,對口腔組織良好的改善和修復作用機制,希望在進一步的研究中進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