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進光
摘要:農村小壩塘在抵御自然災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解決農村地區(qū)飲水安全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為讓小壩塘繼續(xù)發(fā)揮其民生作用,本文結合實際的工程,針對農村小壩塘除險加固的具體措施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壩塘;除險加固;具體措施
引言
小壩塘是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抵御自然災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解決農村地區(qū)飲水安全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農村地區(qū)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主要是依靠這些小壩塘,可以說是農村地區(qū)人民群眾的生命線。近年來國家大力發(fā)展水利工程建設,蓄水庫容有了較大的提升,整體的水利化程度也顯著提升。但由于許多小壩塘修建時間較早,且由于當時設計規(guī)范和標準不完善,施工機械和技術較為落后,在經過多年運行后,存在較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要想進一步發(fā)揮小壩塘的作用,必須要重視小壩塘施工期間質量控制工作的開展,充分結合工程實際情況,有效落實除險加固措施,以提升工程建設的質量與效益。
1、工程概況
以某農村小型水庫工程項目為例,該工程所在地地勢較緩,施工期溫度適宜,且工程拆遷量較小,臨時用地較方便,較適合工程施工。但由于會面臨雨季的問題,所以需要在施工前需要做好季節(jié)施工的準備。同時,為了便于施工用料的運輸,還需要修筑一條臨時的施工道路將施工用料運輸至施工現場。另外,該工程離城區(qū)較近,交通運輸方便,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水泥、鋼筋等施工材料,可在市內購買,且數量和質量有保證,可為提升施工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2、除險加固措施
2.1壩體填筑施工
本工程在壩體填筑施工中,采用了心墻和斜墻防滲土料進行填筑。在填筑之前,需要嚴格按照施工圖紙要求,在混凝土墊層或噴混凝土層的接觸位置,鋪設上一層純粘土接觸帶,確保填料接觸混凝土和噴混凝土表面。然后在鋪筑前,將純粘土清除,并刷上一層厚度大約為3~5mm的濃粘土漿,以便基礎和壩體之間有效結合。在確定混凝土防滲墻頂高塑性粘土及基礎第一層純粘土施工參數時,應通過具體的碾壓試驗來確定。在實際碾壓過程中,應沿著壩軸平行方向進行碾壓,兩岸的接觸帶粘土則需要通過運料車沿著岸邊充分壓實。在完成斜墻與心墻每一層土層施工后,都需要經過相關負責人進行檢查,待檢查合格后才可進行上一層的鋪筑,且在鋪筑前需要清除干凈壓實層表面殘留的土塊。如果在斜墻和心墻壓實過程中,發(fā)現壓實土層存有虛土層或剪力破壞的問題,需要立即停止施工,待有效解決后才可繼續(xù)施工。另外,在斜墻和心墻鋪土時,采取分期填筑的方式,并嚴格控制橫向接縫坡度不陡于1:3,斜向也不要留有縱縫連接,若有必要留有縱縫,應在征求監(jiān)理人員或建設單位負責人同意后才可施工。同時,對于斜墻填土接觸位置或防滲墻頂部施工部位,應按照圖紙要求設置高塑性黏土,在墻體頂部填筑時,需要按照規(guī)范處理混凝土防滲墻,并控制墻身兩側的填土平衡,然后使用運料汽車充分壓實,避免使用重型機具撞擊混凝土進而使得混凝土防滲墻遭受破壞。如果是在雨季施工,且日降水量大于70mm時,為確保土料的含水量,應停止填筑,并對斜墻或心墻進行保護層鋪設,復工前再全面清除。如果在施工中遇到日照或風力較強的天氣,則需要適當進行壩面的濕潤,確保其正常的含水量。
在連接反濾層與壩殼時,為避免反濾層被破壞,采用鋸齒狀填筑,在實際填筑中,先進行具體的碾壓試驗,以確定鋪料厚度、碾壓頻率等參數。同時為增強壓實效果,需要在碾壓前適當加水濕潤。在碾壓中,采用振動平碾的方式,并碾壓機與壩面方向平行,避免心墻帶至反濾層出現污染。
若在壩體施工中,發(fā)現壩體中沖積層的河床壩基礎,應按照相關規(guī)定全面清除,然后采用石料進行填筑,具體還需要通過碾壓試驗來確定填筑的厚度、碾壓的變數及壓實后石料的加水量等。
2.2排水體施工
(1)碎石墊層。在碎石墊層攤鋪前,先要對鋪設段的壩基進行放樣工作,并對壩基砂墊層的標高、寬度、坡度、壓實度等重要參數進行檢查,確保這些參數是否符合設計規(guī)范要求。待監(jiān)理工程師確認無誤且簽字認可后,才可開始進行碎石墊層的鋪設。而在碎石墊層鋪設過程中,由于集料的最大粒徑及顆粒組成會直接影響碎石墊層鋪筑的強度及穩(wěn)定性,所以在選擇碎石時,應按照標準要求選擇合適的集料,控制其最大粒徑小于0.5~2cm,且在集料進入施工現場前,需要取樣試驗,待檢驗合格后才可進入施工現場中使用。另外,在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自卸式運汽車將碎石運至施工現場卸料,之后采用人工攤鋪的方式攤鋪,邊攤鋪邊用標桿或鋼尺檢查攤鋪料的厚度,之后使用夯實機充分夯實,直到監(jiān)理工程師驗收合格為止。
(2)砌塊石。在砌體支砌墻,要對基礎斷面進行復核,確保表面無雜物,且驗收合格后才可開始支砌。在支砌過程中,采用分層臥砌、上下錯縫、內外搭接的方法作業(yè)。在砌石時,不夾帶泥土、污物,且要保證塊石形狀大且整齊,出露面平整,厚度、錯縫等也符合要求,做到大塊封邊無角、緊靠密實,避免疊砌、浮空、小石塊集中填充等現象存在。
2.3混凝土施工
在混凝土施工中,首先需要搭建模板,應嚴格按照設計尺寸,并編號進行組織,確保模板表面平整、接縫嚴密、鋼管支架穩(wěn)固及有足夠的密封性。同時在模板安裝時,應按照施工圖紙要求進行放樣測量,對于重要的部位應利用多點控制的方法進行,且為了避免模板安裝時出現變形或顛覆的問題,要設置充足的固定裝置,確保模板安裝牢靠牢固。在完成模板安裝后,便是混凝土的澆筑。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按照建設、設計、監(jiān)理等部門認定通過的配合比進行混凝土配置,應確保混凝土的塌落度、水灰比等參數符合設計規(guī)范要求。而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使用攪拌機充分拌制,然后用翻斗雙輪車進行混凝土運送,局部狹窄地段可采用人工挑運,局部陡坡出則采用斜槽輸送方式,并用插入式振動器充分振搗,提升混凝土的密實度。在基礎混凝土澆筑前,先鋪設一層厚度為2~3cm的水泥砂漿,并確保砂漿水灰比與混凝土澆筑的強度匹配,以保證混凝土與基巖良好的結合。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嚴禁在倉內加水,并且要保持混凝土澆筑的連續(xù)性,允許間歇時間應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若超出規(guī)定范圍,則需要按照施工縫來處理。在完成混凝土澆筑后,還需要重視混凝土養(yǎng)護工作的開展,主要是進行灑水養(yǎng)護,一般是在澆筑完成后12~18h內進行養(yǎng)護,養(yǎng)護周期在14~21d范圍,若養(yǎng)護期間氣溫較高,則需要適當延長養(yǎng)護時間。養(yǎng)護期間也需要采用草席覆蓋養(yǎng)護,并定期進行灑水,確保表面的濕潤度。
3、結論與建議
本工程設計灌溉面積是700畝,在除險加固之后,總庫容達到了6萬m3,可為該村委會7個村民組提供生產用水,受益農戶達到了800多戶,可見在水庫除險加固后,其防洪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且社會效益也顯著提升,值得在水庫工程建設中大力推廣。但是對于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并不能夠掉以輕心,在實際工程建設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的監(jiān)督管理。一是要做好規(guī)劃和安全鑒定,即需要對水庫進行安全鑒定,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基于安全鑒定報告,科學進行規(guī)劃,統(tǒng)籌安排除險加固工作,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加固方案的優(yōu)化,保證設計質量和施工質量;二是要強化施工質量管理,施工方需要充分考慮施工環(huán)境,強化工程技術管理,優(yōu)化施工方案,加強人員管理,從而有效提升工程建設施工的質量;三是要制定完善的監(jiān)理制度,加強工程建設中的檢查和審計,監(jiān)理人員要重點對施工現場的質量安全情況進行檢查,并不斷完善檢查制度,以此為保證施工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建華.水利工程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設計的相關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06):128-129.
[2]趙碧倫.小型水庫病險問題及除險加固的施工技術分析[J].農家參謀,2019(1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