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寶
深夜,12歲的荷蘭男孩斯泰恩被一塊黑布蒙著眼睛,坐在行駛的汽車里,駕駛員是斯泰恩的父親。
3小時前,父親對斯泰恩說,他要帶斯泰恩去玩一個非常刺激的游戲,但一路上斯泰恩必須蒙上眼睛。
聽父親把這個游戲說得如此神秘,斯泰恩一路上強忍著好奇心。
終于,車子停了下來,斯泰恩在父親的招呼下摸索著下了車。可就在這時,斯泰恩聽見汽車發(fā)動的聲音,父親喊道:“不要動,我把車停好,馬上就過來。”斯泰恩乖乖地站在那里,心里充滿無限的興奮和期待。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斯泰恩等得有些焦急,一陣微風吹過,他聽見耳邊傳來樹葉的嘩嘩聲,緊接著一只像突然受到驚嚇的大鳥發(fā)出凄厲的鳴叫,撲著翅膀從他的頭頂飛過。
斯泰恩嚇了一大跳,一把扯掉蒙在眼睛上的黑布,當看到自己置身的環(huán)境竟是大森林時,他頓時慌了神。
斯泰恩大聲喊,卻無人應答,他“哇”的一聲哭了出來,蹣跚著來回挪動,不明白父親為什么要把自己丟在這里,又或者是父親遇到了什么危險。
就在六神無主之際,他感到腳下觸到一個東西,撿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個GPS。
看到這個GPS,斯泰恩想起了去年夏天參加的夏令營。
那次也是毫無征兆,斯泰恩和一群小伙伴被夏令營的工作人員拋棄在一處偏僻的荒郊野外,短暫的慌亂后,他和小伙伴走了四個小時的路,才誤打誤撞地回到了營地。
回來后,他們一個個筋疲力盡,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工作人員準備的香腸卷,搖搖晃晃地鉆入帳篷呼呼大睡。第二天,當他們睡眼惺忪地從帳篷走出來時,聊起昨晚的經(jīng)歷,都覺得自己特別了不起。
后來,工作人員教會了他們如何使用GPS找到方向,還告訴他們今后無論遇到任何困境,都不要慌亂和害怕,只要繼續(xù)走,就能找到出口。
想到這兒,斯泰恩心里一動,父親說的游戲,是不是讓他憑借GPS找到回家的路?
這樣一想,斯泰恩登時定下神來。
斯泰恩想得沒錯,這正是父親對他的考驗和鍛煉。
在荷蘭,像斯泰恩父親這樣鍛煉孩子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
每到夏天,不少荷蘭家長都會在深夜開著車,將雙眼被蒙住的孩子載到森林,然后丟下他們。
這種鍛煉孩子的方式被荷蘭人稱為“放生”。
為了增加訓練的難度,有些家長甚至會故意開車亂繞,或躲藏在樹林中,模仿野生動物的叫聲,嚇唬孩子;也有家長為了讓挑戰(zhàn)更具趣味性,一路上會留下不少線索或設計關卡,讓孩子靠著解謎一步步踏上回家的路。
對荷蘭家長來說,從小訓練孩子的勇氣和獨立,讓他們依靠自己解決問題,品嘗自己做主的興奮很重要。
因此,為了避免路上發(fā)生意外,“放生”時,家長都會為孩子配備一部手機,遇到危險可以用來呼救,還會給他們穿上反光衣,以此提醒路上過往的車輛。
在其他人看來,荷蘭家長這樣的“放生”方式似乎很心大,但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荷蘭兒童是發(fā)達國家中幸福感最高的。
“沒有什么壞天氣,只有壞衣服?!边@是荷蘭父母普遍的育兒觀點。
所以,荷蘭的孩子在很小時就開始學騎自行車、爬樹,父母也會讓孩子在雨中玩耍,在他們看來,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勇敢、堅忍和快樂的天性。
相較之下,有太多家長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要拿出荷蘭家長“放養(yǎng)”的心態(tài),又需要多大的勇氣和“狠心”呢?
(臥龍城主摘自微信公眾號“知識窗”/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