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 聞 章
又到牛年,不妨說牛。牛溫順,且有力量。在中國,牛已經成為象征,且這象征在《易》里就已經是了,坤卦的“厚德載物”精神,就有牛做代指。農耕社會,有牛就代表有田耕,有田耕就有飯吃。那時每年的黃歷上都標明今年是“幾龍治水,幾牛耕田”,以此來說明年景之豐歉。
現(xiàn)在的牛好像只剩下吃牛肉或喝牛奶了。
牛還有個象征,即代表心性。牛初始是野的,是蠻的,是犟的,經過馴化始得溫順。人的心也是,被欲望驅使,目的性太強,因以較勁,與人較勁,與事較勁,與自己較勁,較勁即是犟,犟過頭即蠻即野即狂即妄,人狂妄起來其實是很可怕的。
所以要修心,修即調服、馴化,讓心歸位于寧靜、干凈、恭敬與莊嚴。莊嚴乃人之本態(tài),人之所以不在本態(tài)里,在于被欲望牽制。有人說,欲望是人生的動力,其實,人生的動力是志向,不是欲望。志向成就人,欲望毀壞人。人的志向越大,力量也就越足。人立志容易,達到難,為什么?依然是欲望多,難免旁騖。所以要有戒,好比江河,若想流到大海,必須有堤壩。人也如此,若想實現(xiàn)理想,就得學會收斂自心,使之歸于一處。
歷史上的禪僧,總把調心的過程當成牧牛,在北朝就有《牧牛圖》壁雕了,后來還有無數(shù)首《牧牛圖頌》詩。禪門里也有公案:一日,石鞏禪師在廚房里做事,馬祖問:“做什么?”石鞏答:“牧牛?!瘪R祖問:“怎么牧?”石鞏答:“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來!”馬祖道:“你真會牧牛!”
“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來”,即是時時看住念頭,一動邪思,馬上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