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婷,劉漢雄,何茜萌,彭艷,李興,李衍軍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是一種僅以人體為宿主的傳染性疾病[1],H.pylori感染后通常能引發(fā)消化潰瘍、胃炎、胃癌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且為相關(guān)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2-4],國際癌癥研究機構(gòu)于20世紀90年代將H.pylori定義為“胃癌的I類致癌因子”[5]。中國H.pylori感染率高達40%~60%[6],隨著各種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及H.pylori根除治療的普及和推廣,H.pylori對抗生素的耐藥問題日趨嚴重,尤其出現(xiàn)較高比例的雙重、多重耐藥菌株[7],導致根除率不斷下降,對不同抗生素的耐藥率不斷上升[8],正確選用抗生素并制定相應的根除方案是根除H.pylori的關(guān)鍵。然而,受地理、經(jīng)濟、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對同一種抗生素的耐藥率不同國家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同一國家不同地區(qū)也可能存在差異[9]。京都共識指出,H.pylori根除方案應基于當?shù)刈罴延行Х桨?,使用個人易感性測試或社區(qū)抗生素易感性,或抗生素消費數(shù)據(jù)和臨床結(jié)果數(shù)據(jù)[10]。因此非常有必要定期調(diào)查及監(jiān)測本地區(qū)H.pylori對抗生素的耐藥情況,以指導本地區(qū)的臨床合理用藥。由于目前尚無研究報道湘南地區(qū)幽門螺桿菌耐藥情況,本研究通過分析本地區(qū)上消化道癥狀者H.pylori耐藥狀況,填補了湘南地區(qū)H.pylori耐藥性研究的空白,同時分析了《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中未推薦但是既往文獻中有報道能有效根除H.pylori臨床方案的抗生素的耐藥情況,提供更多新的治療方案。
本研究獲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回顧性選擇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因上消化道癥狀就診于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nèi)鏡中心行胃鏡檢查,14C尿素呼氣試驗H.pylori陽性的胃病患者,納入標準:(1)17~75周歲,男女不限;(2)因腹痛、腹脹、反酸、噯氣、惡心、嘔吐、燒心、胸痛、嘔血、黑便等上消化道癥狀就診;(3)14C尿素呼氣試驗陽性;(4)同意行胃鏡檢查并行胃黏膜活檢組織進行H.pylori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5)長期居住于湘南地區(qū)(居住年限>5年),包括郴州地區(qū),和周邊的永州地區(qū)、耒陽地區(qū)的人員。排除標準:(1)H.pylori根治前4周服用可能影響研究結(jié)果藥物者(如PPI、鉍劑、抗生素等);(2)惡性腫瘤、胃、食管術(shù)后患者;(3)嚴重系統(tǒng)性疾病,如心、肝、腎等疾病者;(3)14C尿素呼氣試驗陰性及H.pylori培養(yǎng)陰性患者。成功分離培養(yǎng)H.pylori菌株共2015例,其中女性1 134例,男性881例;患者年齡17~72歲,青年(<41歲)619例,中年(41~60歲)1 222例,老年(>60歲)174例。按照內(nèi)鏡下主要診斷結(jié)果分類,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分別1 496例、140例和379例。
1.2.1 胃黏膜標本的采集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陽性患者行胃鏡檢查,胃鏡下用無菌活檢鉗采集距幽門2~3 cm的胃竇、胃角、胃體大彎側(cè)黏膜組織各一塊,勻漿后接種于H.pylori專用分離培養(yǎng)液(含布氏肉湯、馬血清、萬古霉素、多粘菌素、TMP、二性霉素B)中,密封,4 ℃保存。
1.2.2 培養(yǎng) 將尿素酶快速試驗檢測陽性患者的胃黏膜組織的培養(yǎng)液37 ℃恒溫箱培養(yǎng)(5%O2、10%CO2、85%N2,濕度>80%),逐日觀察培養(yǎng)液顏色及濁度變化,3~5 d后當培養(yǎng)液變紅且濁度相當于2號濁度單位(MCF)時進行H.pylori藥敏試驗。
1.2.3H.pylori藥敏試驗 體外藥敏實驗所用實驗試劑盒購自珠海經(jīng)濟特區(qū)益民生物工程制品廠,具體操作及判斷標準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待測的H.pylori培養(yǎng)陽性物各取10 μL加至H.pylori藥敏培養(yǎng)液中混勻,各接種微孔板100 μL/孔,并滴入礦物油后放置于37 ℃恒溫箱,24~72 h內(nèi)判斷結(jié)果。判斷標準:按照微量肉湯折點濃度設(shè)計原理,每種抗生素設(shè)置高低兩種濃度,兩孔均不生長為敏感,低濃度生長高濃度不生長為中敏,高低濃度均生長為耐藥。對照菌ATCC43504為陽性質(zhì)控菌株。
成功分離了2015例患者H.pylori菌株,在14種抗生素中克拉霉素耐藥率最高,耐藥率為28.24%,其次為甲硝唑和四環(huán)素,耐藥率均為4.54%;敏感性最高的為司帕沙星,敏感率為99.5%,其次為利福平,敏感率為99.31%,見表1。僅4例(0.2%)患者H.pylori對14種抗生素全敏感;660例(32.75%)患者H.pylori僅對單種抗生素耐藥,其中克拉霉素436例(21.74%),四環(huán)素57例(2.83%),阿奇霉素35例(1.74%);143例(7.10%)患者H.pylori對2種抗生素耐藥,60例(2.98%)患者H.pylori對多種抗生素耐藥,其中對克拉霉素和四環(huán)素同時耐藥最高,為21例(1.04%),其次為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同時耐藥,為16例(0.79%)。
表1 2015例患者H.pylori藥敏檢測結(jié)果
男性患者H.pylori對頭孢克肟(2.5%)的耐藥率高于女性患者(1.1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抗生素的H.pylori耐藥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不同性別患者H.pylori總耐藥率、單一耐藥率、雙重耐藥率、多重耐藥率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2 不同性別患者H.pylori抗生素耐藥率比較 [n(%)]
表3 不同性別患者H.pylori抗生素單一、雙重、多重耐藥率比較 [n(%)]
不同年齡段患者H.pylori克拉霉素、四環(huán)素、阿莫西林、替硝唑、呋喃唑酮、司帕沙星的耐藥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現(xiàn)為老年患者最高,其次為中年患者,青年患者最低。其余抗生素不同年齡段耐藥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見表4。青年組、中年組、老年組在單一耐藥率、雙重耐藥率、多重耐藥率表現(xiàn)為隨年齡的增長趨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不同年齡段患者H.pylori抗生素耐藥率比較 [n(%)]
表5 不同年齡段患者H.pylori抗生素單一、雙重、多重耐藥率比較 [n(%)]
克拉霉素在萎縮性胃炎患者中耐藥率最高(40.71%),其次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27.34%),最低的為消化性潰瘍患者(27.1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在萎縮性胃炎患者中耐藥率最高(3.57%),其次為消化性潰瘍患者(2.37%),最低的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1.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12種抗生素耐藥率在不同疾病類型患者中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6。萎縮性胃炎患者的單耐藥率最高(50.71%),其次為消化性潰瘍患者(32.98%)和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31.02%),見表7。
表6 不同疾病類型患者H.pylori抗生素耐藥率比較 [n(%)]
表7 不同疾病類型患者與抗生素的單一、雙重、多重耐藥關(guān)系 [n(%)]
H.pylori感染是全球都存在的問題,我國是H.pylori高感染率國家[11]。國內(nèi)外過去30年間一直致力于H.pylori的根除,但在很多地區(qū),H.pylori的根除率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研究及共識報告指出,H.pylori對抗生素耐藥性增高是導致根除H.pylori失敗的原因[12-14]。2017年我國《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推薦的H.pylori根除四聯(lián)方案包括了六種抗生素: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環(huán)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11]。有報道指出在六種抗生素中H.pylori對克拉霉素耐藥率為20%~50%,甲硝唑為40%~70%,左氧氟沙星為20%~50%,H.pylori對這些抗生素發(fā)生雙重、三重及多重耐藥,且耐藥組合最高的為甲硝唑+克拉霉素[15-16]。在一項全國多省市多中心的大樣本H.pylori耐藥試驗中,對克拉霉素、甲硝唑、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四環(huán)素、利福平耐藥率分別為22.1%、78.2%、23.3%、19.2%、3.4%、1.9%和1.5%[17]。本研究在有上消化道癥狀的H.pylori感染人群中共分離臨床H.pylori菌株2015例,對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環(huán)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耐藥率分別為28.24%、4.52%、4.52%、1.19%、2.63%、1.29%。雙重及多重耐藥以甲硝唑+克拉霉素耐藥率最高。在本研究中H.pylori對克拉霉素耐藥率略高于全國水平,Maastricht V/Florence共識報告建議在克拉霉素高耐藥地區(qū),當耐藥率>15%時如不進行藥敏試驗,應放棄使用克拉霉素三聯(lián)療法[1]。對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耐藥率遠低于部分國內(nèi)報道[18-20],對于以上差距,可能與地區(qū)差異性及所研究的對象不同,選擇的體外藥敏試驗方法不一致相關(guān)。對此,尚需對本地區(qū)的H.pylori耐藥情況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同時,在本地區(qū)中單耐藥與雙重耐藥率都較高,且以克拉霉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四環(huán)素組合為主,因此在本地區(qū)根除H.pylori時應避免同時選擇這幾種耐藥率高的抗生素,可選擇鉍劑聯(lián)合其它敏感抗生素。
此外,由于根據(jù)新共識推薦的常用一線抗生素對H.pylori的耐藥率逐年升高,根除率逐年下降[21],且二重、多重耐藥逐年增加,國內(nèi)外開始尋找其它有可能對H.pylori低耐藥的抗生素用于根除治療[22-24]。在本研究中,阿奇霉素、頭孢克肟、替硝唑耐藥率相對其它幾種抗生素較高,對H.pylori耐藥率分別3.67%,2.63%,2.28%,考慮阿奇霉素與克拉霉素同屬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存在交叉耐藥性,替硝唑與甲硝唑同屬硝基咪唑類抗生素,廣泛應用于其它抗感染治療有關(guān),頭孢克肟作為廣譜抗生素亦廣泛應用于多種疾病的抗感染治療中,但這些共識推薦外的藥物的整體耐藥率均處于較低水平,在使用時無需過多考慮其耐藥性,在國內(nèi)外多項研究中已展示良好的根除效果[16, 25]。因此,可進一步研究探索安全及有效性,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進行推廣。
本研究顯示除頭孢克肟外的其它抗生素的H.pylori耐藥率在性別上沒有顯著性差異,與年齡、胃部疾病類型存在一定關(guān)系。克拉霉素、四環(huán)素、阿莫西林、替硝唑、呋喃唑酮、司帕沙星耐藥率隨著年齡增長明顯上升,且隨著年齡增長,H.pylori單耐藥、雙重耐藥、多重耐藥亦增加,原因可能為老年人機體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且常合并多種疾病,抗生素使用幾率相對較高所致[26],因此,作為特殊人群老年人以往的用藥史應該被重視,臨床醫(yī)生在選擇藥物之前,應詢問其用藥史,避免使用耐藥率高的抗生素。
在疾病類型方面,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在萎縮性胃炎患者中耐藥率高,且在單耐藥方面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耐藥率亦高于其他疾病類型患者,考慮可能為萎縮性胃炎在老年人群中發(fā)生比例較高有關(guān),與前述H.pylori在老年人群中耐藥比例較高相一致。
綜上所述,湘南地區(qū)H.pylori感染患者的克拉霉素耐藥率高,不宜作為一線治療用藥,且存在多重耐藥,老年人尤為明顯。臨床醫(yī)生在選擇根除H.pylori的藥物時應詢問患者過往的用藥史,避免使用多重耐藥的藥物,對相關(guān)人群進行個體化治療。傳統(tǒng)抗生素耐藥率不斷提高,可進一步探索使用新的耐藥率低的抗生素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