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峰,張賢,尹恒,李小軍,劉一奇
(1.無錫市新吳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江蘇無錫 214026;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無錫附屬醫(yī)院,江蘇無錫 214071)
中醫(yī)藥防治老年性骨質疏松癥(senile osteoporosis,SOP)需要建立在明確的中醫(yī)辨證分型基礎上,但目前該病尚沒有統(tǒng)一的分型標準[1-3]。近年來,有學者[4-5]采用了聚類分析對疾病的中醫(yī)證型分布進行研究。聚類分析為中醫(yī)藥研究的一種新思路,本研究借鑒這種統(tǒng)計學方法,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無錫市中醫(yī)醫(yī)院就診的179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通過對患者的證候進行聚類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期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中醫(yī)辨證分型提供依據?,F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所有病例均來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無錫附屬醫(yī)院(即無錫市中醫(yī)醫(yī)院)就診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共179例?;颊吣挲g在70~88歲之間,平均年齡(72.14±4.03)歲;其中男性71例,女性108例;患者均無嚴重的心腦肺等疾病和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了解本研究基本情況后愿意參加本調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 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制定的《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6]中有關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②年齡≥70歲;③無嚴重的心腦肺等疾病和骨代謝疾??;④愿意配合完成調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4 排除標準①因藥物或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代謝性和內分泌性疾病及惡性腫瘤等引起的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②患有老年癡呆、精神障礙等疾病而不能配合調查的患者。
1.5 研究方法采用自制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中醫(yī)證候臨床調查表,記錄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等一般信息及中醫(yī)四診資料,創(chuàng)建數據庫,經雙人錄入并進行比對后,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6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首先進行系統(tǒng)變量聚類分析和K均值聚類分析,再進行主成分分析,最后根據統(tǒng)計結果歸納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中醫(yī)證型分布及每種證型的主要癥狀與次要癥狀。
2.1 179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四診信息分布情況表1結果顯示:179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中醫(yī)證候條目共53條。其中出現頻率在40%以上的癥狀由高到低依次為腰膝酸軟、腰脊刺痛、神疲乏力、齒搖發(fā)脫、納呆食少。出現頻率在20%~40%之間的癥狀由高到低依次為目眩、聽力下降、頭暈、氣短喘促、脈弦細、脈細弱、耳鳴耳聾、肢體沉重、夜尿頻多、失眠多夢、情志不暢、急躁易怒、健忘、舌質淡暗、彎腰駝背、精神萎靡、脈細澀、腰背冷痛、眼花、脈沉細、自汗、面色蒼白、脅痛、咽燥口干、便秘、四肢刺痛、便溏、舌苔薄白、面色黧黑、顴紅、盜汗、舌質暗紅、食后脹滿、胸悶太息、五更泄瀉、畏寒喜溫、面色萎黃、胸脅滿悶、筋脈攣急、舌邊齒痕。其余癥狀有四肢麻木、五心煩熱、舌質淡紅、脈細數、舌苔薄黃、舌體瘦小、完谷不化、舌體胖大。
表1 179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四診信息分布情況Table 1 Four-examination information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n 179 cases of senile osteoporosis
2.2 聚類分析結果將上述53個變量進行聚類分析,先根據分析結果,經多次仔細研討、比較,再結合中醫(yī)基礎理論及人工辨證結果,認為聚為4類發(fā)散性較好,能更好地運用于臨床實踐;接著通過變量系統(tǒng)聚類,將四診資料大致分為4類,涉及的證候要素有腎、脾、肝、陰虛、陽虛、氣虛、瘀血(見表2);最后采用K均值聚類進行分析,根據系統(tǒng)變量聚類結果,將樣本分為4類進行K均值聚類分析。
表2 系統(tǒng)變量聚類分析結果Table 2 The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for the relevant syndrome variables
2.3 四大類主成分分析結果
2.3.1 第1類證候的主成分分析結果 把第1類的相關癥狀作為變量進行Kaiser-Meyer-Olkin(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見表3),KMO統(tǒng)計量=0.603>0.5,Bartlett球型檢驗P<0.001,表明可進行主成分分析。運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計算,得出主成分的特征根值及方差貢獻和主成分載荷矩陣。最終得出第1類證型的主成分分析結果:主癥:腰膝酸軟、腰脊刺痛、神疲乏力、腰背冷痛、氣短喘促、納呆食少、五更泄瀉、夜尿頻多、畏寒喜溫、健忘、齒搖發(fā)脫、自汗、脈沉細。次癥:肢體沉重、便溏、四肢麻木、失眠多夢、舌邊齒痕。參照《中醫(yī)診斷學》[7]、《中醫(yī)骨傷科學》[8],結合中醫(yī)理論,本類證候應辨證為脾腎陽虛證。
表3 第1類證候的KMO檢驗和Bartlett檢驗結果*Table 3 KMO and Bartlett’s test results for the first group of syndrome elements
2.3.2 第2類證候的主成分分析結果 把第2類的相關癥狀作為變量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見表4),KMO統(tǒng)計量=0.590>0.5,Bartlett球型檢驗P<0.001,表明可進行主成分分析。運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計算,得出主成分的特征根值及方差貢獻和主成分載荷矩陣。最終得出第2類證型的主成分分析結果:主癥:氣短喘促、精神萎靡、面色黧黑、腰脊刺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齒搖發(fā)脫、舌體瘦小。次癥:失眠多夢、神疲乏力、彎腰駝背、舌質淡暗、舌苔薄白、脈細弱。參照《中醫(yī)診斷學》[7]、《中醫(yī)骨傷科學》[8],結合中醫(yī)理論,本類證候應辨證為氣虛血瘀證。
表4 第2類證候的KMO檢驗和Bartlett檢驗結果*Table 4 KMO and Bartlett’s test results for the second group of syndrome elements
2.3.3 第3類證候的主成分分析結果 把第3類的相關癥狀作為變量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見表5),KMO統(tǒng)計量=0.533>0.5,Bartlett球型檢驗P<0.001,表明可進行主成分分析。運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計算,得出主成分的特征根值及方差貢獻和主成分載荷矩陣。最終得出第3類證型的主成分結果:主癥:腰膝酸軟、急躁易怒、頭暈、目眩、便秘、眼花、齒搖發(fā)脫、舌質暗紅、脈細澀、脈細弦、脈細數。次癥:顴紅、咽燥口干、聽力下降、情志不暢、盜汗。參照《中醫(yī)診斷學》[7]、《中醫(yī)骨傷科學》[8],結合中醫(yī)理論,本類證候應辨證為肝腎陰虛證。
表5 第3類證候的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Table 5 KMO and Bartlett’s test results for the third group of syndrome elements
2.3.4 第4類證候的主成分分析結果 把第4類的相關癥狀作為變量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見表6),KMO統(tǒng)計量=0.527>0.5,Bartlett球型檢驗P<0.001,表明可進行主成分分析。運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計算,得出主成分的特征根值及方差貢獻和主成分載荷矩陣。最終得出第4類證型的主成分結果:主癥:神疲乏力、夜尿頻多、氣短喘促、納呆食少、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腰脊刺痛、舌質淡暗、脈細弱、脈沉細。次癥:腰膝酸軟、齒搖發(fā)脫、聽力下降、食后脹滿、肢體沉重、便秘、舌苔薄白。參照《中醫(yī)診斷學》[7]、《中醫(yī)骨傷科學》[8],結合中醫(yī)理論,本類證候應辨證為腎精不足證。
表6 第4類證候的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Table 6 KMO and Bartlett’s test results for the fourth group of syndrome elements
本研究結果表明,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中醫(yī)證型可分為脾腎陽虛證、氣虛血瘀證、肝腎陰虛證和腎精不足證4種證型,其中脾腎陽虛證58例(32.40%),氣虛血瘀證29例(16.20%),肝腎陰虛證62例(34.64%),腎精不足證30例(16.76%)?;诖?,本研究認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證型分布具有以下規(guī)律:首先,無錫地區(qū)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可分為上述4個證型,病機為虛證、瘀證為主,病位在腎、脾、肝;其次,腎虛證是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基礎證型,而瘀血貫穿于該病的始終;最后,脾腎陽虛可能是該病的一個重要病機。
中醫(yī)學中雖無“骨質疏松癥”的病名,但依據其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可歸屬于“骨痿”“骨痹”“骨枯”“腰痛”等范疇[9]。祖國醫(yī)學認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病因病機主要責之于脾、腎、血瘀,其中腎虛是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發(fā)病的最主要因素[10]?!端貑枴の迮K生成論》曰:“腎之合,骨也”?!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fā),其充在骨?!闭f明骨之強弱與腎氣的盛衰密切相關?!端貑栃C原病式》曰:“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受氣皆在于脾胃?!逼楹筇熘?,氣血生化之源。由于營養(yǎng)失調,脾胃受損,無以生化精血充養(yǎng)筋骨,也可致本病?!夺t(yī)林改錯》云:“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币环矫?,老年患者元氣虧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阻滯脈絡而致血瘀;另一方面,老年患者腎精不足,陰液虧虛,血液運行不暢而致血瘀;或腎陽衰憊,失于溫煦,陰寒內生,血液凝滯,也可致血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致筋骨失于濡養(yǎng)而髓少骨松,最終發(fā)為本病。
辨證論治是中醫(yī)學診療體系的基本特點之一,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基礎,因而對疾病明確診斷尤為重要。但由于臨床工作者個人所處的地域差異、臨床經驗不同等因素,學者們提出的辨證分型不盡相同[11]。如方朝暉等[12]將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分為脾腎氣虛、脾腎陽虛、肝腎陰虛、瘀血阻絡4型,認為陰虛、血瘀是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發(fā)病時的主要病因病機。謝嘉禧等[13]研究發(fā)現,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本虛主要責之于腎并涉及肝脾,瘀血阻絡是引起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危險因素。趙東等[14]根據常見的病因病機和治療方法,認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可分為腎精虧虛、脾胃失調、瘀血阻絡、肝失疏泄4型。綜合歷代醫(yī)家的辨證分型與本研究結果,初步認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病位均涉及腎、脾、肝,腎虛、血瘀是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重要病因病機。然而,由于地域、發(fā)病階段和樣本量等不同,導致了本研究結果與既往研究結果存在不同,因此,確切的結論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