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
羅馬斗獸場。
人類在學會建筑之前最先利用的就是洞穴,當然,處于原始社會的人類也不是一開始就會挖掘洞穴的,他們更多地是利用天然洞穴。也許是在狩獵生活中觀察到了一些動物可以自己本能地挖掘洞穴,人類開始了自己的地下之旅。開鑿石窟的奧秘,似乎是處于不同世界角落而彼此交流稀少的人類各自分別發(fā)現的。自然也有人反對這種觀點,他們認為古埃及人很喜歡搞石窟,比如在山谷的巖體中鑿出拉美西斯二世神廟和國王山谷的陵墓,后來這種石窟模式被希臘人看見并介紹到了西方,也被波斯人學會從而開鑿了大流士一世、薛西斯的王陵,這種建筑模式隨后又被介紹到了東方……
其實,雙方恐怕都沒有什么過硬的證據,支持“各自發(fā)明說”的人還會舉例:美洲的瑪雅人連金屬工具都沒有,也能搞出來金字塔;印加人也沒耽誤開鑿石窟;古希臘人其實沒啥興趣搞石窟一類的東西,例如大名鼎鼎的米諾斯王迷宮,不過是地下室和地窖多了點,要說地下宮殿就遠遠稱不上了。
斗獸場地下是這些長滿綠色苔蘚的通道,它所通向的既是血腥的戰(zhàn)斗,也是娛樂和表演的舞臺。
斗獸場看臺分為5層,1層是元老院成員,2層是羅馬騎士階層,3層是中產階層,4層是商人和小資產階層,5層則為平民看臺。
西方地下建筑的開篇之作——羅馬斗獸場的地下迷宮,看起來顯然是跟希臘無關。羅馬的競技斗獸場大體上保存下來的還頗有幾座。登上看臺的最高處就會發(fā)現,場中心可不像今天電影中那種進行表演和角斗的“血與沙”的平場,而是坑坑洼洼的,露出了密密麻麻的小隔間和彎彎曲曲的若干條通道。通過考察建筑學家們驚訝地發(fā)現,羅馬人為了讓斗獸表演好看,對場地下面那點有限的空間可謂是頗費心思,這個地下迷宮絕不是一堆甬道和隔間的堆砌。
比如在羅馬城的大競技斗獸場里,建筑考古學家們發(fā)現這個深達12米的地下空間分為2層,大約76.2米長、44.2米寬,其中用巨大的巖塊砌筑的墻壁將它分割成了15條走廊和許多隔間,竟然還有一條地下通道延伸到競技場之外很遠的角斗士訓練營,另外還有一套復雜的滑輪、絞車、旋轉吊桿和鐵鏈組成的機械系統,根據專家們的發(fā)現,當時最少有40部絞車和吊桿在同時運轉,需要將近200人同時步調一致的操作。
這套復雜的機械系統的作用十分了得,正是它的存在,可以讓獅子、犀牛甚至大象上升到競技場中央,從而出現在奴隸角斗士的背后;另外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絞車則是用于更換布景。最為神奇的是,這個地下空間里竟然還隱藏了一套供排水渠,能夠短時間內在場中造出一個水深1米多的池塘,供微縮版本的戰(zhàn)艦表演海戰(zhàn)……
據說在別的一些保存下來的競技斗獸場里,考古學家們還在隱秘通道里發(fā)現了一條專門運走戰(zhàn)敗的角斗士或者猛獸尸體的絞車傳送帶,這樣可以避免觀眾看見運走尸體這種不愉快的場面。古羅馬著名的諷刺大師馬歇爾這樣描繪他在競技場里看見的場面:“巖石慢慢裂開一道縫,觀眾看得驚呆時,一棵金蘋果樹似的小樹從縫中蔓延出來?!痹谀莻€時代,能夠營造出這種奇妙的布景,奧秘都藏在了這深深的地下室里和那套復雜的機械裝置上,可見為了取悅觀眾,設計者可真沒少費心思。
來自于古羅馬官方的資金支持,可以讓競技場的地下空間宏大而奇妙。而羅馬民間的力量雖然弱小,但是營建的地下空間也另有一份精妙。早期基督教傳到羅馬之后,因為基督徒相信《圣經》里的“復活”和“末日審判”,因此他們拒絕按照羅馬的傳統火葬,如此他們被視為異類而遭到歧視就不奇怪了。沒法子,他們只能另外想轍。好在羅馬城外的巖層有個奇妙的特性,這里的巖石比較軟好切割,見了空氣后又能快速硬化,還有比這里更適合打造巖洞墓穴的地方嗎?
羅馬地下墓穴也被叫做“基督徒最后的避世所”,這里的希臘教堂是圣普里西拉地下墓穴建筑的代表。
圣普里西拉地下墓穴通道。
古羅馬基督徒地窟主體在古阿比亞大道附近。最早為窮苦的基督徒墓地,逐漸發(fā)展成為基督徒地下聚會的小教堂和埋葬死者等多種用途的地窟。
圣普里西拉地下墓穴的早期基督教壁畫,繪有牧羊犬、綿羊和鳥類。
為了紀念早年逝去的傳教士,教會專門拿黃金珠寶去裝飾他們的骷髏或者干尸,讓信徒們來朝拜。
為了紀念早年逝去的傳教士,教會專門拿黃金珠寶去裝飾他們的骷髏或者干尸,讓信徒們來朝拜。
公元2世紀左右,早期的基督教徒面對羅馬官方的厭棄,不得不悄悄地在羅馬城外挖掘一些小洞穴,然后將同教的兄弟姐妹的尸體裝在棺材里葬入。但是巖石再軟也是巖石,挖新巖洞實在費事,于是很快形成了一種特異的墓葬形式——一個被用作墓穴的巖洞會被不斷地開鑿拓展,而后在洞壁上再開鑿出一些小洞,用這些小洞作為真正的墓穴。隨著窮困潦倒的羅馬公民越來越多,但而生死規(guī)律不變,于是那些地下墓穴也就被越鑿越大了。今天我們能看見的這種地下墓穴多數都有4層,每層的通道中間還有在巖石中鑿出來的樓梯相連?;浇炭焖贁U張,讓羅馬官方感到了恐懼,開始了鎮(zhèn)壓,耶穌的最后一個使徒保羅(早期《圣經》版本翻譯為伯多祿)就是死在羅馬城的。
被鎮(zhèn)壓的基督徒們當然不肯輕易就放棄自己的信仰,但他們想搞宗教儀式要去哪里好呢?這些被越鑿越大的墓穴,就成為了一個合理的選項。隨著地下墓穴里的宗教儀式越搞越多,這里也就逐漸成為了地下的教堂。既然是教堂,那也不能只有裝著尸體的小龕吧?于是教徒們又在這些地下墓穴里開鑿一些專門放圣像的小龕當做祭壇,這些小龕擔負了如此神圣的使命,于是它們也被越鑿越大,已經不能叫做“小龕”了,很多高4.8~7.2米、長8.1~18米,里面還繪上了壁畫。幾十個教徒在里面進行宗教儀式問題不大,而且場面看起來似乎也挺莊嚴。
2019年11月,德國為紀念柏林墻倒塌30周年,將一段上世紀70年代連通東西德國的秘密隧道向公眾開放參觀。
教徒越來越多,地方又不夠了,怎么辦?繼續(xù)鑿!如果今天你去著名的羅馬時代基督教地下墓穴——圣普里西拉,里面竟然有一個寬敞的廣場和好幾條街道!其實其他的羅馬地下墓穴也大同小異,都是從單純的墓穴逐漸變?yōu)榱思兇庖饬x的宗教場所。因此在基督教的傳說中也被叫做“基督徒最后的避世所”,或許現在基督徒們仍舊喜歡在教堂外設置墓地的習慣,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終于在公元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為了穩(wěn)定自己統治,不得不宣布基督教為國教。
基督教“從地下走到了地上”,教會的勢力迅速膨脹起來,財力物力自然也充沛起來。為了紀念早年一些傳教士,教會還沒忘了他們被埋葬在這些地下墓穴里,甚至專門拿著黃金珠寶去裝飾他們的骷髏或者干尸,讓信徒們來朝拜。即便如此,地下墓穴也不可避免地慢慢被荒棄掉,不再被當做墓穴使用,自然也就停止了開鑿擴張。但顯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忘了這里的秘密。今天的考古學家們發(fā)現,就是把這些地下墓穴封為圣地的羅馬天主教會,其實也一直惦記著那些當年他們放進去的金銀財寶。尤其是17 世紀中葉的幾個教皇,例如英諾森十世、克萊門特九世等,手頭緊的時候就會秘密地派人去盜墓。
也正是因為這種盜墓的破壞,讓許多精美的文物和壁畫沒能保存下來,反而制造了幾樁歷史懸案。比如,考古學家驚訝地發(fā)現,那些早期基督教的壁畫里似乎經常有女性在主持宗教儀式。當時這算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了,因為中世紀的基督教會里是絕對禁止女性主持宗教儀式的??上б驗楸诋嫳黄茐膰乐?,無法進一步考證了。這種地下墓穴不光在羅馬被大量發(fā)現,意大利其他地方也多有發(fā)現,甚至在巴黎也發(fā)現了幾個規(guī)模更加宏大的地下墓穴。
說到巴黎,很多人會想起來電影《悲慘世界》里展示的下水道。18世紀末開始的工業(yè)化讓巴黎城里的人口密集起來,如何排污就成了大問題。一些介紹當時巴黎衛(wèi)生狀況的文章里面,大量描繪巴黎居民當街潑糞甚至從樓上傾倒的場面,整個巴黎彌散著一股惡臭。這自然會讓各種疾病橫行,盡管法國的王公貴族可以躲在同樣沒有廁所的凡爾賽宮,可是大量新興的資產階級可受不了,畢竟他們要在這里賺錢啊。
大革命略微消停一些后,法國政府就委任了塞納省長奧斯曼和水利工程師貝爾格朗主持設計建造一個宏大的下水道工程。他們利用巴黎的地勢,首先將塞納河一部分引入下水道,利用河水的沖刷帶動城市污水流到野地里去,并且每一條城市道路下面都有一條與之平行的下水道。有工業(yè)化的社會加持,人類的地下建筑規(guī)模也更加宏大了,超過古羅馬的水窖不知道多少倍,工期也不用折騰200年之久了。到了1878年,巴黎已經擁有了長達600公里的地下下水道網,其主干網絡甚至比我們在電影《悲慘世界》里看到的還宏大。一些老照片甚至展示了巴黎社交界的淑女們在下水道中乘船游覽的場面。今天巴黎的城市規(guī)模比19世紀中期擴張了數倍,下水道更是總長2400公里,平均每50米就有一個下水口,有6000個地下蓄水池,可以說,巴黎的地下基本已經挖空了。
為了確保這個下水道系統的正常運轉,僅靠河水的沖刷顯然是不夠的。還得有人來管,不過這可不是幾個工程師能管得了的,而是需要實實在在的一群人!今天巴黎的下水道系統共約有1500名左右的下水道維護工,負責清掃排水巷道、修理管道、電纜、滅鼠、維護污水處理設備,甚至自來水管道也鋪設在這里,還包括尋找在下水道里迷路人的工作。
至于德國的柏林,雖然下水道工程也花了不少力氣,在導流和水量調解方面做得比法國好很多,但規(guī)模方面比起法國還是要遜色一些。但出于嚴謹這一民族特性,讓柏林的地鐵有了值得一說的地方。柏林1902年通地鐵,要論歷史,倫敦1863年就用上地鐵了,柏林地鐵甚至比巴黎還晚了2年;要說車站建設,那跟莫斯科也沒法比,不管是建設深度還是車站的豪華和藝術性都沒法比;至于說戰(zhàn)爭中用作防空工事,大家也都差不多,只是徹底品嘗了戰(zhàn)火焚城的柏林地鐵,真的救了許多市民的命。要說坐地鐵出國,柏林地鐵可是獨一份!
1961年,東德政府決定封鎖東西柏林之間一切的通行。本來連接了東西柏林之間的地鐵也必須不能漏下!于是東德和西德政府把柏林地鐵公司的線路也做了分割,一分為二的柏林地鐵公司繼續(xù)運營各自管轄的線路……可是,地鐵線路不可能都是筆直的,東西柏林之間的分割也不可能是筆直的,這就出現了一條線路兩端都是在西柏林,可是中間就有那么一段在東柏林的情況。這時候德國人的嚴謹性又跳出來了。東德政府不光把車站入口標牌拆走了,大門也用鐵柵欄鎖住,干脆在通道上用鋼筋混凝土墻堵住,城市地鐵圖和旅游圖上也不再標注這些車站,完美地把車站“擦除”了!至于車站內部也是重重設防,站臺必須都用磚墻封死,只留下站臺兩端東德邊防軍的瞭望射擊孔,以及一個可以出入通行的小門,這樣邊防士兵可以嚴密監(jiān)視來自西柏林的地鐵列車是否遵照協議不在本站停留,以及是否有人通過挖洞進入了地鐵隧道企圖逃往西柏林。
當然,一旦西柏林的地鐵出現故障必須停車時,東德政府也會“特事特辦”,這時設置在車站內的警報系統會立即啟動,通知邊防指揮部派出增援部隊,來護送西柏林的乘客有序下車換乘。總之,全程不會讓他們有任何機會“潛入”東柏林,西德政府干脆給這些雖然看得見但人卻不能站上去的車站起名叫“幽靈車站”。
最有趣的是弗里德里希大街地鐵站,這里跟東柏林的地鐵交匯了,可是西柏林兩條地鐵線路也要在這里換乘。不過沒關系,東德政府設置的完美換乘隧道可以讓西柏林的乘客從這邊的站臺走到那邊的站臺,而且絕對沒機會接觸到東柏林的市民。至于那些按照程序申請進入東柏林的乘客,這里也有完善的邊防檢查站和海關予以接待。這種奇妙的地下景象到了1989年柏林墻拆除的時候才結束。
(責編:南名俊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