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璇 劉小鵬 彭 宇 甄 然 宋彬彬 李 闊 于 佳
富亮氨酸重復激酶2(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2,LRRK2)突變是PD最為常見的遺傳因素,LRRK2突變所致的PD發(fā)病年齡晚,在臨床表現(xiàn)上與特發(fā)性PD更為接近[1]。因此,對LRRK2生理病理功能機制的解釋對于闡釋帕金森病發(fā)病機制至關重要。LRRK2表達異??蓪е滦∈筮\動功能障礙,但是其中的具體機制目前仍不明確[2]。本實驗將利用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突變基因敲入小鼠和R1441C突變基因敲入小鼠,明確LRRK2的表達或功能異常對紋狀體神經(jīng)元多巴胺受體1(dopamine receptor 1,D1R)含量的影響,并探討LRRK2調節(jié)紋狀體神經(jīng)元中D1R的機制,為豐富人們對LRRK2參與帕金森病發(fā)病機制的認識提供理論依據(jù)。
1.實驗動物: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突變基因敲入小鼠和R1441C突變基因敲入小鼠及野生型對照組,飼養(yǎng)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老年病研究所,根據(jù)實驗動物相關管理規(guī)定進行操作和處理[3~5]。
2.主要試劑:大鼠單克隆D1R抗體購自美國Sigma公司,兔單克隆抗體NeuN購自英國Abcam公司,山羊多克隆組織蛋白酶D(cathepsin D)抗體購自美國R&D Systems公司,驢血清購自美國Jackson Immuno Research公司,牛血清白蛋白購自美國Sigma公司,熒光二抗、抗熒光淬滅封片劑(含DAPI)購自美國Invitrogen公司。
3.免疫熒光染色:小鼠進行腹腔麻醉,沿胸旁正中線切開皮膚、剪斷肋骨、暴露心臟。在心尖處剪開左心室,插入灌流針至左心室,剪開右心耳。先用PBS灌流,沖凈血液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液灌流。取腦后繼續(xù)固定過夜,再放入30%蔗糖溶液中進行脫水。沿鼠腦冠狀面做冰凍切片,厚度為40μm,將切片浸泡于PBS置于4℃保存。配制PBST(含0.3% Triton X-100)緩沖液,用封閉液(含10%驢血清和1%牛血清白蛋白的PBST)孵育腦片1h,然后4℃一抗孵育過夜,清洗3遍;熒光二抗室溫下孵育腦片1h,PBS清洗3遍。將腦片鋪展于載玻片上,并用抗熒光淬滅封片劑(含DAPI)封片,晾干后,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LSM 800,德國Zeiss公司)下觀察拍照。
LRRK2基因敲除或G2019S和R1441突變導致紋狀體中多巴胺受體D1R含量下降(圖1)。本實驗利用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應用免疫熒光染色的方法檢測了12月齡小鼠紋狀體中D1R表達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紋狀體中D1R熒光強度均顯著下降。
LRRK2通過調節(jié)溶酶體影響紋狀體神經(jīng)元多巴胺受體D1R含量(圖2)。筆者利用cathepsin D免疫熒光染色標記溶酶體。觀察發(fā)現(xiàn),在12月齡野生型小鼠紋狀體神經(jīng)元內cathepsin D陽性的點狀結構數(shù)目較少,而在12月齡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紋狀體神經(jīng)元內cathepsin D陽性點狀結構數(shù)目顯著增加,在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紋狀體神經(jīng)元內cathepsin D陽性點狀結構直徑增大。且經(jīng)定量分析,在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紋狀體神經(jīng)元內溶酶體所占據(jù)的總面積顯著增加。同時筆者還發(fā)現(xiàn),在野生型小鼠、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紋狀體神經(jīng)元中cathepsin D與D1R共定位,也就表明在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紋狀體神經(jīng)元溶酶體中D1R增加。
圖2 12月齡野生型、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紋狀體神經(jīng)元中D1R和溶酶體標志物cathepsin D共定位情況
目前已經(jīng)證實了超過40個與PD發(fā)病相關的LRRK2突變,目前研究最多的突變位點有9個,分別是位于ROC結構域的R1441C、R1441G、R1441H、R1514Q突變[6]。位于COR結構域的Y1699C突變,位于激酶結構域的I2012T、G2019S突變以及位于WD40結構域的G2385R突變[7,8]。
研究者建立了多個LRRK2轉基因小鼠模型以研究LRRK2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的功能。Melrose等[9]建立了過表達野生型LRRK2或G2019S突變的轉基因小鼠模型,并利用HPLC法檢測發(fā)現(xiàn)野生型或G2019S轉基因小鼠紋狀體內多巴胺含量與非轉基因小鼠比較無明顯的改變,但是利用微透析法檢測發(fā)現(xiàn)野生型或G2019S轉基因小鼠紋狀體細胞外多巴胺含量明顯降低。Chen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12~16月齡的G2019S轉基因小鼠表現(xiàn)為明顯的運動障礙,而L-DOPA能夠有效地改善該運動障礙。Maekawa等[11]利用HPLC法檢測到在10周齡的I2020T突變轉基因小鼠紋狀體內多巴胺以及其代謝物DOPAC和HVA的含量均顯著下降,且變現(xiàn)為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以上證據(jù)表明,LRRK2與多巴胺神經(jīng)傳遞以及小鼠神經(jīng)運動功能密切相關。
多巴胺受體D1R與帕金森病的關系已被人們廣泛研究。多巴胺與多巴胺受體D1R結合,誘發(fā)胞內信號通路發(fā)生改變,從而介導多巴胺調控的神經(jīng)運動功能[12]。其中最為經(jīng)典的就是cAMP/PKA信號通路。D1R通過和Gαs偶聯(lián)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促使細胞內cAMP合成增加,從而激活PKA并磷酸化多個底物蛋白。PKA能夠導致多個離子通道蛋白磷酸化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如AMPA、GABAA、NMDA以及L、N和P型鈣離子通道,影響谷氨酸以及GABA等神經(jīng)遞質的釋放,從而調節(jié)運動功能[13]。
Rassu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過表達野生型和突變型(G2019S和R1441C)LRRK2的SH-SY5Y細胞膜上的D1R含量明顯升高。但這一實驗主要是在細胞系中進行,且僅檢測了外源性D1R含量的改變,而未檢測小鼠腦內D1R含量。在本實驗中,筆者檢測發(fā)現(xiàn)LRRK2表達缺失或G2019S和R1441突變均可導致紋狀體中多巴胺受體D1R含量下調,據(jù)此可以推斷LRRK2可調節(jié)紋狀體神經(jīng)元中D1R的含量。而LRRK2是通過何種細胞生物通路影響D1R的含量這一科學問題尚未明確。有研究表明,LRRK2可以通過調節(jié)Rab7的活性影響次級內體的功能,進而影響細胞降解功能[15]。
本研究中筆者利用cathepsin D免疫熒光染色標記溶酶體,結果發(fā)現(xiàn)12月齡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紋狀體神經(jīng)元內溶酶體數(shù)目均顯著增加,在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紋狀體神經(jīng)元內溶酶體直徑增大。且經(jīng)定量分析,在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紋狀體神經(jīng)元內溶酶體所占據(jù)的總面積顯著增加,這一結果表明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紋狀體神經(jīng)元內的蛋白降解過程顯著增強。同時,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紋狀體神經(jīng)元內與cathepsin D共定位的D1R也顯著增加,表明在LRRK2基因敲除小鼠、LRRK2 G2019S和R1441C基因敲入小鼠紋狀體神經(jīng)元內發(fā)生降解的D1R增加。
綜上所述,本實驗發(fā)現(xiàn),LRRK2表達缺失或LRRK2 G2019S和R1441C突變均導致小鼠紋狀體中D1R含量下降,明確了LRRK2表達缺失或基因突變所致功能異??梢杂绊懠y狀體中D1R的含量。LRRK2表達缺失、LRRK2 G2019S和R1441C突變可能通過促進小鼠紋狀體神經(jīng)元蛋白降解,促使進入溶酶體的D1R增加,D1R降解加強,從而使得紋狀體神經(jīng)元D1R含量下降。本研究結果有利于人們深入理解LRRK2的病理生理功能,并為LRRK2參與的帕金森病病理過程提供潛在的干預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