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晟 鞠麗 岳鑫鑫
為了保證建筑企業(yè)能夠安全生產,落實超前管控、雙重預防機制,堅持風險辨識和隱患治理等工作的實施已然迫在眉睫。文章就南京江北新區(qū)鐵路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南京北站項目如何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如何實現隱患排查與風險管控的雙重治理以及如何全面提高企業(yè)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進行論述。
雙重預防機制; 風險管控; 隱患排查治理
TU714?? A
[定稿日期]2021-08-30
[作者簡介]張朝晟(1993~),男,碩士,從事安全環(huán)保管理、企業(yè)管理方面工作;鞠麗(1995~),女,碩士,研究方向為工程安全;岳鑫鑫(1996~),女,碩士,研究方向為工程安全。
國務院安委會針對工程中面臨的安全事故的潛在危險問題,指出構建雙控系統的重要性,發(fā)布了《國務院安委會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安委辦2016)[1],要求在進行分級管理和控制施工安全風險的同時,進一步排查和治理安全隱患,從而保證建筑施工安全雙重預防機制的效果。為此,全國企業(yè)管理層面和政府監(jiān)管層面現如今都在使用雙重預防機制來提高我國生產行業(yè)的安全水平。但是,在企業(yè)實際的生產活動中,存在對安全風險分級管理控制與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之間的關系理解不統一、對雙重預防機制的科學機理理解不到位以及不知如何構建雙重預防機制體系等普遍問題。
基于對南京江北新區(qū)鐵路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就南京北站項目雙重預防體系的建設與實踐,本文旨在研究該體系科學機理的同時,探索出可以有效整合風險分級管理與控制以及安全隱患排查與治理的正確道路,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并構建出對企業(yè)具有指導意義的雙重預防機制體系模型圖。
1 雙重預防機制的定義
雙重預防機制作為企業(yè)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的必要條件,其基本定義為通過同時運用安全風險分級管理與控制、安全隱患排查與治理這兩種方法來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發(fā)生的預防工作機制。風險分級管理與控制:確定所有危險源并充分考慮現在所擁有的安全設施設備和管控措施、潛藏的危險以及可能導致的后果,對于存在的危險源通過使用安全評價法來實現其評估和分級,并根據不同的風險級別采取控制措施。隱患排查與治理: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采取排查,消除或控制等措施,并將風險分級管理和控制與隱患排查和治理相結合,從而能夠實現閉環(huán)管理。
2 雙重預防機制機理
根據風險的存在狀態(tài)的分類原則,可以將風險劃分為兩類。也就是說,固有風險和現實風險。危險源本身就擁有的、客觀存在的風險就是固有風險,危險源的能量等級決定了其風險等級大小[2]。通過對該類風險進行全面識別、分析、評級和管控可以實現風險分級管理,以達到減少或消除其有害因素對人產生傷害的可能性和對人體產生傷害的嚴重性的目的。而現實風險就是指采用風險控制措施后的固有風險。有效控制固有風險,將其轉換成可接受范圍內的現實風險,是風險分級管控的最終目標。
所采取的風險管控的措施失效或失靈,將會增大現實風險,即為隱患[3]。隱患的發(fā)生,導致降低了安全措施的防護功能,增加了現實風險。通過隱患排查治理,不斷對隱患進行排查,評估,報告,治理和驗收,使其形成閉環(huán)管理,以達到對風險管控措施的修復以及補充。所以,隱患排查治理是針對隱患進行的一系列措施,其最終目標是降低隱患所產生的影響,使因其增大的現實風險降低到一個可接受的水平,最終有效控制現實風險。
如上所述,風險分級管理與控制是針對多種危險源所采取的一系列舉措,根本的目的在于降低施工中所存在的固有風險。至于隱患的排查治理也是針對施工中事故隱患的所采取的一系列舉措,目的在于降低施工中的現實風險。因此,南京北站建設中的雙重預防體系實際上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施工風險把控工作,使施工中的現實風險降級為安全水平線以下,也就是安全狀態(tài)。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則需要運用雙重預防體系來進行風險分級管理、控制與排查隱患、治理隱患,使南京北站項目的安全現實風險得到控制,并長期保持在安全水平線以下。企業(yè)安全生產風險水平在雙重預防體系下的變化曲線,如圖1所示。
3 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前期準備工作
(1)在南京北站開工之前,已收集有關南京江北新區(qū)鐵路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信息、適用的一些國家法規(guī)文件等,包括安全生產相關流程、標準等;所涉及參建單位的責任明細及主要生產設備清單及檔案資料;安全標準化構建信息;特種設備等級及檔案等。
(2)通過歸納整理現有安全標準化體系資料,評價分析其中雙重預防機制檔案資料的符合性??梢缘贸觯p重預防機制不是一套單行的資料,而是基于現有安標化系統,深化其中的風險管理要求。但是需要基于評價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等內容,對原有資料的符合項重新進行評價。雙重預防機制包含了教育培訓、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風險評估原則以及評價獎懲等主要制度。
(3)危險源識別方法的選用與判定。在對危險源進行分辨時,就設施設備、區(qū)域、場所和生產過程中的作業(yè)工作,推薦企業(yè)分別采用安全檢查表法(SCL)、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辨識危險源時,要充分考慮到人、物、環(huán)境、管理的因素及其發(fā)生的時態(tài)、狀態(tài),即充分考慮危險源的未來、現在、過去時態(tài)以及異常、正常、緊急狀態(tài)。
(4)風險點評定方式的選用與確定。為了對安全風險等級進行準確判定,可以在風險點的評估工作中采取評估方法加重大風險直判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判定。風險直判可參考GB 18218-2018《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4]、《工貿行業(yè)較大危險因素辨識與防范指導手冊(2016版)》[5]、GB 35181-2017《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方法》[6]、《工貿行業(yè)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17版)》[7]及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40號令。風險評估方式推薦使用LEC法進行,即作業(yè)條件危害分析法。L指發(fā)生事故的概率、E指人員出現在危險環(huán)境中作業(yè)的頻率、C指事故后果嚴重性,基于這三者的乘積來確定工作過程危險性大小D,即D=L×E×C,企業(yè)可以根據D值的高低判斷企業(yè)安全風險等級。
(5)分批、分級組織全員、全過程教育。從危險源的分辨方法、評價指標、管理準則、相關法律條文等進行分階段、分批次的教育培訓,結束后還應保留相應的培訓記錄以供后期參考。
4 雙重預防機制工作內容
2019年南京江北新區(qū)鐵路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根據南京市安監(jiān)局關于印發(fā)《南京市三級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yè)評審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文件精神,在推廣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上要保持高標準、嚴要求,參考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達標企業(yè)要求進行各項工作,并順利通過評價機構認證。此后,隨著南京北站項目的全面鋪開,雙重預防機制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本著“無事故、無傷害、無污染、無社會群體事件”的目的,在未來的南京北站建設過程中,將會以“作業(yè)活動”為切入點,全面、系統地梳理出各方面的各項作業(yè)活動,并通過清單列出,采用危險識別、風險評估等方法劃定危險等級,制訂相對應的安全管控措施。同時不斷擴大風險隱患因素的排查范圍,并總結形成作業(yè)活動檢查標準體系文件。
4.1 風險管控程序
(1)風險管控對象確認。風險分級管控分為生產設施、生產流程、生產人員和生產環(huán)境4大工作對象[8]。所謂風險,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一方面包括事故可能出現的概率,另一方面包括概率發(fā)生帶來的影響,只有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叫做風險,缺一不可。而著四大工作對象也就是我們風險管控的重點。在南京北站建設項目中展現了多種風險形式:設備故障無法及不正常運行、意外異常工作情況、設備安裝試車風險、危害因素、突發(fā)傷害事件、危險因素、不安全行為、場所設計隱患、極端氣候條件、場所環(huán)境簡陋。工藝流程、設備設施、環(huán)境氛圍、人員崗位環(huán)境氛圍的風險管控應重點保證工藝流程正常運行、設備設施的正常運作、較好的環(huán)境氛圍、人身安全與職業(yè)健康。
(2)風險辨識與分析。在對全體員工進行完安全教育后,企業(yè)還需按照先前的一些經驗對目前存在的一些危險源進行辨識。最終在此基礎上,制定一系列的管控措施來應對各種風險,也需要綜合從多個位面進行考量、分析,例如單位工程防護、風險發(fā)生時的應對手段、施工過程需要用到的技術、對工人管理人員的教育和專業(yè)培訓等。同時還需要在考慮到措施的經濟性、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基礎上以制定風險管控措施。此外,根據風險的嚴重的程度不同,處理方式、應對措施也不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或,組合不同的措施來應對。
(3)風險評價與分級管控。每一個風險事件都不是單獨出現的,他們都是由多種危險因素導致,而最終對風險事件的分級,需要對風險事件產生因素進行分析,分級,并且最終取其最高級別作為風險事件的級別。只有風險事件的級別得到確認,企業(yè)才可以在此基礎上確定其處理的流程、企業(yè)是否可以及時做出反應、解決風險的難度及需要對其投入多少資源。
在南京江北新區(qū)鐵路建設投資責任公司原有的組織機構制度和風險應對準則基礎上,公司可針對各風險分級確定相應的控制標準??刂茦藴蚀_定后需要記錄每一個風險點控制部門、控制點監(jiān)控人員、責任人聯系方式等。
(4)編制風險控制清單數據庫并進行告知。企業(yè)在事先對危險源進行過調查和評價后,應及時對結果進行分析整理,隨后形成公司自用的危險源數據庫。且針對識別出的各類風險,應該在重要風險對外接觸的部位和關鍵部位設置警示牌,以標示風險具體內容、可能發(fā)生的形式、可能引發(fā)的后果以及風險發(fā)生時需采取的措施等。
4.2 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1)隱患查治對象確認。將4M要素作為隱患排查治理過程中的重點查治對象,指分別從人的因素、機械的因素、環(huán)境的因素和管理的因素四個方面來進行考量。不安全行為是人因隱患的主要類型,如工作人員達到違章操作、違章指揮等;設備的安裝不規(guī)范,設計不合理或過載運行、操作不專業(yè)則構成的物因隱患;場所設計的不科學、環(huán)境裝修不合理或使用涂料質量不過關等會直接導致環(huán)境隱患;管理隱患多體現在組織不科學的結構、存在重大漏洞的規(guī)章上等。隱患排查治理從人的角度考量其中心內容是職員的身心健康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從物的角度考量其中心內容是確保機械設備的正常使用,隱患排查治理從環(huán)境的角度考量其中心內容是確保營造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隱患排查治理從管理的角度考量其中心內容是打造完善合理的管理體系。
(2)隱患排查治理程序。隱患排查治理階段需要進行五大程序,具體為識別隱患,分析隱患,上報隱患,防治隱患,對治理結果的反饋,如此進行,循環(huán)往復。4M要素——人的因素、機械的因素、環(huán)境的因素和管理的因素為隱患辨識主要對象,其主要排查思路有尋找安全管理措施的不合理或缺乏的環(huán)節(jié)、降低風險管控效率的施工工藝和對工作人員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措施等,嚴格推敲項目從開工到竣工內的各項風險管控措施,并對其可能存在的缺陷進行補、修正。同時建立起風險控制清單數據庫,并將其成為關鍵工具,用以進行隱患排查治理。隱患評估評估通常分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規(guī)范定性:以相關的規(guī)范作為工具,對事故隱患進行識別確定,將各類隱患定性為普通和嚴重兩種類型;第二步——科學分級:在風險基礎上對定性的重大事故隱患進行嚴謹、科學的分級[9]。基于前面所做工作,隱患報告中需要評級上報已發(fā)現隱患,并通知相關單位、部門進行整改,在收到整改反饋后需將具體內容記錄在案,歸納入已建立的數據庫。部門負責人可以針對整改難度較小的一般隱患直接組織采取措施,但對于重大事故隱患不可以輕舉妄動,正確做法是首先將具體情況報告上級,在上級制定出專門的治理方案后,方可采取行動。風險管控可以創(chuàng)新出四套專項隱患排查治理工具用以處理四類不同的事故隱患,同時應開發(fā)出一套適用的綜合統計分析工具,對各類隱患進行識別分類。在隱患治理工作的最后需進行隱患驗收,也就是要對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分析、總結,評估人員也需要是相關技術人員和專家,驗收報告需提交驗收部門,獲得同意后才可以對隱患登記進行銷賬[10]。
5 結束語
建設雙重預防機制是一場持久戰(zhàn),不可一蹴而就,建設過程中須參照企業(yè)現行制度標準、職員職業(yè)安全健康標準以及企業(yè)的安全管理標準和企業(yè)安全文化共同進行。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fā). 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J].中國應急管理,2016(10):33-35.
[2] 羅云.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66.
[3] 許銘,吳宗之,羅云.安全生產領域安全技術公理[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5,25(1):3-8.
[4] GB 18218-2018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S].
[5] 工貿行業(yè)較大危險因素辨識與防范指導手冊(2016版)[S].
[6] GB 35181-2017 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方法[S].
[7] 安監(jiān)總管四[2017]129號. 工貿行業(yè)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17版)[S].
[8] 龍爽,王永潭,孔繁臣,等.水電工程建設項目的風險辨識體系及方法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7,27 ( 11) : 91-96.
[9] 王勝江.基于風險管控的航油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方法研究[D].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2015.
[10] 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guī)定( 總局令第 16 號) [S].2007.
308850058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