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翀 姚宇澄
王玉平
王玉平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抗癲癇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腦電圖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神經病學會肌電圖與臨床神經電生理學組副組長,中華神經病學會腦電圖與癲癇學組委員。擅長癲癇、睡眠障礙、運動障礙病、認知障礙、情感障礙的診治。
隨著近年來大家保健意識的提高,“排毒”一詞逐漸被大眾知曉。什么是排毒呢?顧名思義就是排出毒素,從中醫(yī)的角度出發(fā),排毒就是將身體內有毒有害的物質排出體外。毒素是一種可以干預正常生理活動并破壞機體功能的物質,在我們身體里通常以自由基、尿酸、乳酸、淤血等形式存在,只有排出毒素,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加健康。
人體腸胃需要排毒的理念已經被大眾所認可,那么,大腦也要排毒嗎?當然大腦也是需要排毒的,王主任介紹,因為大腦會代謝出一些毒蛋白,我們可以理解為毒素。這些毒蛋白會對腦神經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傷,甚至會導致智力下降、記憶力減退、語言能力下降等后果。
大腦自身的排毒能力和恢復能力較差,一旦發(fā)生損傷,損傷部位很難恢復,而且會增加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那大腦究竟是如何排毒的呢?有哪些危險因素會影響大腦的排毒能力呢?
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大腦代謝的毒蛋白有多種形態(tài),一種是沉積在細胞外的毒蛋白──Aβ淀粉樣蛋白,形狀像甜甜圈,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內病情惡化和死亡的主要“元兇”。
另一種是沉積在神經細胞內的毒蛋白,叫Tau蛋白,形狀像牛角包。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中的Tau蛋白會發(fā)生一種異常狀態(tài)(過度磷酸化),每分子Tau蛋白可含5~9個磷酸基(正常含2~3個磷酸基),這會導致原有的功能喪失,并導致腦神經退化,從而加重患者病情。這兩種毒蛋白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響的。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多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少數患者在生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病情迅速發(fā)展,且女性多于男性(有關數據顯示男女比率大致為1︰3)。這種疾病通常發(fā)病時間長、進展緩慢,以至于很多患者和其家屬不能準確描述發(fā)病時間。
專家告訴我們,從大腦中出現毒蛋白到癥狀出現需要15~20年的時間,從癥狀出現到病情發(fā)展為重度需要8~12年,所以早發(fā)現至關重要。我們可以根據其表現分成輕度、中度、重度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近事遺忘能自理
第一階段為輕度期,表現為對最近發(fā)生的事遺忘明顯;患者不能對發(fā)生的事情進行獨立的分析、思考、判斷,難以處理復雜的問題;工作或家務勞動漫不經心,社交困難并明顯減少;盡管仍能做些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對新的事物卻表現出茫然難解,情感淡漠,容易生氣,常有多疑;對所處地理位置定向困難;言語詞匯少,命名困難。
第二階段:技能減退難獨立
第二階段為中度期,表現為對之前和最近發(fā)生的事情遺忘明顯,對所處地理位置和時間、季節(jié)定向困難;在處理問題、辨別事物的相似點和差異點方面有嚴重困難;不能獨立進行室外活動,在穿衣、個人衛(wèi)生以及保持個人儀表方面需要他人幫助;出現各種神經癥狀,可見失語、失用和失認;急躁不安,常走動不停,可見尿失禁。
第三階段:日常生活靠他人
第三階段為重度期,患者已經完全依賴他人照護,記憶力嚴重喪失,僅存片段記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有大小便失禁等。
專家為我們做了簡單的概括:輕度表現為記憶力減退,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中度表現為原來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出現明顯減退且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幫助;重度則表現為不能完成日常簡單的生活事項,如穿衣、進食等。
專家為我們總結了最容易被忽略的三條線索,幫助大家自我測試:
最近是否有熟人的名字想不起來?
最近是否有約定好的事情記不住?
最近是否有丟三落四的情況?
如果您已經出現上述三種情況,就需要提高警惕,提前預防。
在我們的大腦中,除了大腦組織、頭皮骨頭外,還有一種叫腦脊液的液體。過去認為腦脊液有保護大腦、給大腦供給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現代研究發(fā)現它還有另一個作用,就是通過液體循環(huán)帶走代謝的毒素,腦脊液相當于大腦的“清潔工”,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排毒的責任。
眾所周知,睡眠是一種人類不可缺少的生理現象。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1/3的時間,它質量的好壞與人體健康與否有密切關系。如果一個人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記憶細胞無法健康生活,從而導致某些健康問題。
最新研究顯示:人睡覺時大腦清理毒素的能力會增強。睡眠的時間越長,睡眠程度越深,大腦清理毒素的能力越強。因此,大腦的排毒能力取決于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時長,一個是時機。
睡眠時長很重要
如果睡眠時間減少,大腦排毒的時間就會減少,大腦中的毒素就不能有效地被清除,從而沉積在腦子里。毒素沉積得越多,對大腦功能的損害越大,患病風險越高。專家提醒大家,青年人最佳睡眠時間為6~8小時,且最少不低于4小時,正常入睡時間在30分鐘之內,而夜里蘇醒超過2次、累計時間超過40分鐘,則可能是睡眠質量差的信號。
睡眠時機莫延誤
隨著睡眠時間的延長,我們的睡眠狀態(tài)是在變化的。入睡后70分鐘,我們才會進入深睡眠,深睡眠階段是腦脊液清除大腦毒蛋白的最佳時機。
當然,每個人的睡眠習慣都有所不同,專家提醒大家:規(guī)律、足夠、連續(xù)的睡眠效果最好,尤其是早睡早起。而下面三種睡眠方式都不利于毒蛋白的清除。
第一種睡眠方式:早起晚睡+回籠覺
前一天晚上輾轉反側睡不著或很晚才睡,天一亮就起床活動,活動后再回來再打個盹,這樣不僅睡眠時間不連續(xù),質量比較差而且會影響大腦清除毒蛋白的能力。
第二種睡眠方式:晚睡晚起
這類人睡眠總時長可得到保證,且睡眠屬于連續(xù)狀態(tài),只是黑白顛倒,不夠規(guī)律,屬于睡眠時相延遲。
第三種睡眠方式:碎片式睡眠
睡眠時間總是一段一段的,不連續(xù),隔10~20分鐘就醒一次,這種睡眠方式是最差的,既不能保證睡眠時間,也不能保證睡眠的連續(xù)、規(guī)律。
針對睡眠質量差,記憶力減退等早期影響大腦健康的問題,專家為我們介紹了一種“聰明帽”。什么是“聰明帽”呢?它又是如何起到大腦排毒、訓練神經作用的呢?
專家介紹,大腦毒蛋白沉積后會導致腦神經活動變少,從而引起大腦活動異常和老化。而“聰明帽”正是利用這一原理,通過釋放微弱的電流(電流范圍保證安全)帶動大腦神經細胞一起震顫,使其活動能力恢復到正常水平。通過規(guī)律間斷的磁場幫助神經活動重新建立正常的生理節(jié)律,起到訓練神經、恢復大腦功能的作用。因此,這個“聰明帽”不僅能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的癥狀,還能起到改善睡眠、提高記憶等效果,是目前最先進的治療方法之一。
阿爾茨海默病是發(fā)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種原發(fā)性退行性腦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但目前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尚不明確,根據現有研究結果可知,生活習慣、腦血管病、遺傳因素、內分泌疾病等諸多因素都會誘發(fā)疾病。起病時間長、發(fā)病癥狀不具有特殊性、病情進展緩慢等原因常常使這一疾病的診斷非常困難。一旦病情發(fā)展至中重度將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專家提醒,阿爾茨海默病格外需要早預防、早發(fā)現、早治療。老年朋友們可以經常問問自己:熟人名字、約定好的事是否都記得?有沒有丟三落四的情況發(fā)生?如有發(fā)生,一定要引起重視,前往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