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峰
骨折是指因意外事故或暴力造成骨結構或者骨小梁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壞或完全斷裂[1],目前臨床以骨折內固定手術治療為主,能有效幫助骨折部位復位,臨床療效顯著,但術后恢復較慢[2]。中醫(yī)認為骨折愈合的過程是連續(xù)復雜的過程,包括“去瘀,新生,骨合”三方面,只有通過排除有害刺激物質,促進局部血管循環(huán)系統(tǒng)恢復,才能調節(jié)機體盡快完成早期病理過程,達到消除或緩解癥狀、促進骨折部位愈合的目的,在臨床治療上應以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為主[3]。桃紅四物湯是中醫(yī)臨床上用以活血化瘀的經典方劑,具有化瘀生新、活血補血消腫止痛等作用,可顯著改善早期骨折疼痛、腫脹等癥狀[4],已成為治療骨折早期的代表方劑,在骨科上得到廣泛應用。因此,本研究探討分析桃紅四物湯治療骨折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 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治療骨折出院的19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993例中,男632例,女361例;年齡21~64歲,平均(43.37±3.52)歲;其中股骨及髖關節(jié)周圍骨折者216例,脛腓骨骨折193例,髕骨骨折197例,踝關節(jié)周圍骨折203例,足部骨折者184例。觀察組993例中,男631例,女362例;年齡42~67歲,平均(52.13±3.52)歲;其中股骨及髖關節(jié)周圍骨折者214例,脛腓骨骨折194例,髕骨骨折194例,踝關節(jié)周圍骨折205例,足部骨折者186例。2組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有明確外傷史,經X線平片或CT掃描未見明確的骨折線,患肢表現(xiàn)出腫脹變形、疼痛、反?;顒印⒐δ苷系K等癥狀。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標準診斷為骨折,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對骨折的西醫(yī)診斷標準,骨折時間≤2 d,符合骨折氣滯血瘀證中醫(yī)診斷標準,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入院資料不全者,多發(fā)性及病理性骨折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其他重癥疾病者、有精神或認知障礙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2組均行骨折固定治療。按X射線診斷結果制定治療方案,應用手法復位、小夾板或石膏外固定骨牽引術等閉合手法復位。骨折固定術治療:硬膜外麻醉后在相應部位行切口,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后置入適合的鋼板,行螺釘固定,術中術后仔細觀察復位情況,術后常規(guī)預防感染,遵醫(yī)囑進行藥物治療,并給予飲食、康復訓練指導,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骨折部位愈合情況。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1 g五水頭孢唑啉鈉(深圳華潤九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244)加入0.5%葡糖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2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桃紅四物湯治療,方劑組成:當歸20 g,川芎12 g,桃仁15 g,白芍20 g,赤芍12 g,熟地黃15 g,牛膝12 g,丹參20 g。按癥狀加減方劑,對口干舌燥者可加麥冬15 g,天粉花12 g;腹脹者可加厚樸12 g,枳實12 g;發(fā)熱者可加金銀花10 g,野菊花10 g;疼痛難忍者可加枳殼10 g;納差者可加雞血藤15 g;失眠者可加遠志10 g,酸棗仁20 g。1劑/d,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溫服,7 d為一個療程,2組均治療28 d。
1.4.2 觀察指標①比較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晨起空腹取靜脈血,檢測全血黏度、血漿比黏度和纖維蛋白原等。②比較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評分。對疼痛、局部疼痛、瘀斑、腫脹等進行中醫(yī)癥狀評分,按癥狀輕重程度分別計0~5分。③比較臨床療效。
1.4.3 療效判斷標準按照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評分與患者復查的X線結果評估治療效果: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70%,X線結果提示骨折線模糊,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顯著改善,骨折部位基本愈合為顯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X線結果提示骨折線清晰,患肢功能恢復良好但仍有疼痛及不適為有效;中醫(yī)證候評分減少≤30%,患肢未愈合、愈合緩慢或畸形愈合,X線結果提示骨折線間隙有增大,骨折端發(fā)生硬化甚至發(fā)生并發(fā)癥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比較治療前2組血液流變學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2組血液流變學均發(fā)生變化,觀察組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前2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2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有所下降,觀察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顯效616例(62.03%),有效353例(35.55%),無效24例(2.42%),治療總有效率97.58%(969例);對照組顯效596例(60.02%),有效351例(35.35%),無效46例(4.63%),治療總有效率95.37%(947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58%高于對照組95.37%(P<0.05)。
骨折的治療根據(jù)骨折的類型和部位以鋼板內固定治療為主[6],可以有效固定骨折部位,但術后如不給予科學有效的康復干預,會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影響骨折的愈合,不利于預后。中醫(yī)學認為骨折手術治療可導致局部的脈絡受損,瘀血阻于肌膚腠理引發(fā)氣滯,《瘍醫(yī)大全》[7]中記載“有跌傷骨折,宜活血化瘀為先”。所以臨床治療應以活血行氣、祛瘀生新為原則。桃紅四物湯是活血化瘀的代表藥方,該方出自《醫(yī)壘元戎》[8],由四物湯加味桃仁、紅花而成,以祛瘀為核心,輔以養(yǎng)血、行氣之功效,有關研究表明,桃紅四物湯具有抗休克、擴張血管、抗疲勞、補充微量元素、抗炎、調節(jié)免疫功能、降脂、抗過敏等作用,以前臨床主要將桃紅四物湯用于治療、保護女性健康方面,能有效改善女性內分泌系統(tǒng),減輕女性臉色蒼白、頭暈目眩、月經不調等癥狀,起到補血調經、澤顏潤膚等作用[9]。隨著臨床的研究不斷發(fā)展,現(xiàn)在桃紅四物湯已遠遠超出女性健康范圍,被廣泛應用于兒科、耳鼻喉科、心血管科等各個領域,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桃紅四物湯可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慢性腎小球腎炎、偏頭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且對促進骨折愈合有積極作用[10],可作治療骨折早期的有效藥方。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血液流變學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2組血液流變學均發(fā)生變化,觀察組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主要是因為骨折會造成斷端局部血運不良,桃紅四物湯以破血之品:桃仁、紅花為君藥,能有效養(yǎng)血調經,活血化瘀;用養(yǎng)血和營的熟地黃、當歸、白芍為臣藥以滋陰補肝、養(yǎng)血柔肝、補益氣血,加以芍藥、川芎可調暢氣血、活營養(yǎng)血,諸藥合用,共奏化瘀生新、活血行氣之效,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huán)流量,抑制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變學。本研究中,治療前2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2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有所下降,觀察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58%高于對照組95.37%(P<0.05)。主要是因為桃紅四物湯方中的川芎、當歸、丹參能調暢氣血、行氣祛瘀、加速血腫吸收;白芍、熟地黃可滋陰補血、養(yǎng)陰柔肝;桃仁、紅花、當歸能起到有效改善微循環(huán),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丹參、牛膝可有效擴張血管、抑制血管緊張素的形成;諸藥配伍,能有效鎮(zhèn)痛抗炎、改善機體免疫力、促進骨痂形成,顯著緩解臨床癥狀,促進骨折恢復。
綜上所述,桃紅四物湯可有效緩解骨折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血液流變學,促進骨折部位的愈合,臨床效果顯著,具有應用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