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靜靜
(平原縣中醫(yī)院,德州,253100)
國內外學者均認為成年人的睡眠時間需保持在7~8 h,良好的睡眠能夠幫助患者機體逐漸恢復健康,與此同時可有效降低某些相關疾病發(fā)生率[1]。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社會壓力和工作壓力是導致人們睡眠不足的主要因素?,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平原縣中醫(yī)院收治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睡眠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齡(44.7±6.5)歲。對照組中男29例,女14例,平均年齡(43.6±7.1)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研究對象均采用超聲檢查(型號:飛利浦EPIQ 7;探頭頻率:8.0~10.5 MHz),操作方法如下:首先,指導研究對象保持仰臥位,充分暴露頸部,選擇合適的測量位置(在距離頸總動脈分叉下方40 mm處);其次,設定取樣容積(1.5 mm),將其置于管腔中央,取樣線角度小于或等于60°;最后,掃描頸動脈,詳細記錄研究對象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與頸總動脈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
1.3 觀察指標 分析2組研究對象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與頸總動脈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張末期血流速度以及血管阻力指數(shù))、頸總動脈彈性功能參數(shù)(收縮期內徑、舒張期內徑、脈壓以及僵硬度指數(shù))以及相關性。
2.1 2組研究對象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與頸總動脈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張末期血流速度以及血管阻力指數(shù)結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研究對象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與頸總動脈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比較
2.2 2組研究對象的頸總動脈彈性功能參數(shù)比較 觀察組收縮期內徑、舒張期內徑、脈壓以及僵硬度指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研究對象的頸總動脈彈性功能參數(shù)比較
2.3 相關性分析 Person相關性分析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與血管阻力指數(shù)、僵硬度指數(shù)密切相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有關資料顯示,睡眠不足會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率顯著上升,繼而發(fā)生各種心血管類疾病[2]。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重要致病機制,由于早期癥狀不典型,所以往往被忽略。超聲檢查是診斷早期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首選方式,通過顯示頸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參數(shù)來評估患者的動脈狀況,繼而篩選出高?;颊摺1疚难芯拷Y果顯示觀察組收縮期內徑、舒張期內徑、脈壓以及僵硬度指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學者在一項文獻研究中指出,睡眠不足患者經過超聲檢測后收縮期內徑、舒張期內徑、脈壓以及僵硬度指數(shù)分別為(6.8±0.6)mm、(6.7±0.7)mm、(61.1±2.1)mm Hg(1 mm Hg=0.133 kPa)、(5.6±3.1)mm Hg,睡眠充足患者的上述各項指標分別為(6.4±0.7)mm、(6.1±0.5)mm、(36.1±3.8)mm Hg、(3.8±2.3)mm Hg,與本文的研究結果保持高度一致[3-4]。睡眠不足患者血流速度加快,因此發(fā)生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高,大部分睡眠不足患者處于早期頸動脈粥樣硬化發(fā)展階段中,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睡眠不足導致機體代謝紊亂,脂類物質無法轉化為能量被人體所吸收;除此之外睡眠不足會導致機體血流速度加快,血液中的脂類大分子無法被機體分解代謝,繼而逐漸聚積在血管內壁上,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發(fā)生[5]。本文研究結果還顯示睡眠不足患者收縮期內徑、舒張期內徑、脈壓以及僵硬度指數(shù)明顯增高,說明其動脈管壁存在病變趨勢,需要做好相應干預措施,避免疾病惡化,最終發(fā)生心血管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