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謝幕,新春伊始,華夏大地萬物復蘇,中國進入了辛丑牛年。作為農耕文明傳承數千年的華夏民族,有浩如煙海的傳統(tǒng)寶貴資源,其中生肖文化是從未中斷過的文脈。
先民獵牛、蓄牛、訓牛,對耕牛畜力的利用是人類農耕文明的標志之一。伴隨著炎黃族人一路而來的耕牛已然成為農耕民族最深愛的動物之一,成為十二動物圖騰之一的丑牛生肖。生肖丑牛承載著人們安居樂業(yè)、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納福迎祥的美好愿望。因此歷代的造像者都在用自己的雙手摶土塑繪、鑿石冶鑄著牛的各種形象,并不僅僅是形象上的表現,更將動物的風度、氣質融入其中,化獸入性,體現中華民族一貫追求的優(yōu)良品格和民族特性,賦予了生肖極為深刻的社會內涵,拓寬了生肖作為一種特定文化符號的外延。歷代以來牛的形象既是藝術造型的題材內容,也是藝術造型的語言本身。歲月滄桑,炎黃子孫繁衍生息散落在全球各地,唯生肖是華人共同的圖騰。生肖文化是關聯到全球每一位華人、每一個華人家庭、華人族群的故土烙印。弘揚傳統(tǒng)文化,展現時代偉大復興的生肖圖騰藝術創(chuàng)作就是當代每一位藝術家的使命。尤其2021辛丑牛年,作為以農耕立國生產力代表的“?!笔菤v代造像題材中的大宗,回望傳統(tǒng),面向未來,同時代的我們自當努力。
本期借“華夏福瑞生肖作品邀請展”緣起為主題,選取參加此次展覽的部分藝術家及專家學者,從各自角度對此進行解讀,以期讀者更多的關注與思考。
張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系主任、教授、泥人張第四代傳人、展覽總顧問)
生肖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見諸文字應追朔至《詩経》,其中《小雅.車攻》記載:“吉日庚午,既差我馬?!薄抖Y記.月令.季冬》說:“出生牛,以送寒氣?!陛^完整的生肖之說則見于東漢王充的著作《論衡》。而以生肖為題材的藝術作品自古有之。其既有陵墓甬道的人身獸首生肖,又有圓明園海晏堂前用以裝飾的銅獸首噴泉等生肖作品層出不窮。這些充分呈現人與動物間的緊密關系,以及人對動物的描繪與刻畫達到很高水平,同時也更多向性地反映中國人民對生肖文化的崇敬與熱愛之情。農歷的紀年每年都對應一個生肖形象,十二個生肖循環(huán)往復,生生不息。我曾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以此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不同形式與材料的生肖作品,至今仍覺常做常新,興趣依然。在此希望更多藝術家參予生肖題材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使其生肖作品更加繁榮多樣,中華生肖文化更加廣播海內外。
彭富春(武漢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導、展覽學術顧問)
中國傳統(tǒng)用十二個地支區(qū)分了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在某一時辰最活躍的動物就代表了這一時辰。人們將此再推到六十甲子計算中的十二年當中去。這十二年就具有十二動物屬相。不同年份出生的人便相應地屬于不同的動物。農歷2021年是辛丑年,屬牛。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人無法離開自然,一直與動物打交道。雖然動物眾多,但牛無疑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中最重要的畜類。它強壯,如“其壯如?!?;它勤勞,如“當牛作馬”;它溫順,如“像頭老黃?!?。牛身上顯示出了許多高貴的品質,非常值得人類學習。 因為牛如此地偉大,所以它長久以來成為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題。在民間和文人藝術當中,千百年來就有很多關于牛的雕塑。它們刻畫了牛的不同形態(tài),顯示了牛的不同本性,讓牛獲得了永恒的生命。
這次以牛為主題的生肖藝術展,一方面敬重傳統(tǒng),另一方面守正創(chuàng)新。這實際上是牛的偉大生命力從古代穿越到當代的延伸。祝大家牛年如牛,牛氣沖天!
劉茂平(湖北美術學院副院長、展覽學術顧問)
期待當代牛題材藝術創(chuàng)作精品
我國自古以農業(yè)立國,牛是最重要的牲畜,伴隨著農耕文化的發(fā)展,牛文化也在歷史長河中不斷被創(chuàng)造書寫。牛不僅影響到人們生產、習俗,更體現在對中華民族內在精神的塑造上。藝術家們不僅賦予牛獨特的品性和精神,也賦予其人格化的魅力。大量的古代詠牛詩自不必說,在造型藝術中,也有著十分豐富的藝術表現。以雕塑言,如上海博物館藏春秋晚期晉國青銅禮器青銅牛尊,云南省博物館的戰(zhàn)國青銅器?;~案,都是不可多得的國寶文物。
在牛題材繪畫作品中,最著名的莫過于韓滉的《五牛圖》,趙孟頫贊為“神氣磊落,希世名筆”;被稱為“韓馬戴?!钡奶拼嫾掖麽詡饔酗L趣新穎的《斗牛圖》,南宋李迪的《風雨牧歸圖》更是妙趣橫生,而南宋李唐《百牛圖卷》被稱得戴嵩遺法;當代畫家齊白石《放牛圖》構思絕妙,李可染更是酷愛畫牛,所畫牛形神兼?zhèn)?,充滿生趣。
當代隨著生肖文化的興起,一些工藝美術機構也制作了大量的牛生肖產品,但不免千牛一面,欠缺藝術價值。此次由中國彩塑協(xié)會發(fā)起的牛生肖藝術展,有不少活躍的當代知名藝術家參與,必將產生一批具有鮮明風格的獨創(chuàng)性牛題材藝術作品,值得期待。
胥建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導、展覽評審組長)
十二生肖起源很早,據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記述,先秦時期已有較為完整的生肖系統(tǒng)存在,是人類對動物崇拜的體現。十二生肖以形象化的形式揭示了民間相生相克的某種觀念,并對應到婚姻、人生、年運等方面,其形成的闡釋系統(tǒng)對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等有著深遠影響,已成為中國乃至東方諸多國家節(jié)慶和娛樂活動的重要內容。這次以生肖為主題的雕塑創(chuàng)作活動不僅是以生肖民俗文化符號來傳承中華文化,也是我們以藝術的形式來對中國人們喜度新年的美好祝福。
朱樂耕(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院院長、教授、博導)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生肖文化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深含著濃厚的吉祥色彩、象征寓意,是華夏民族通過生肖符號表達對未來生話的祈盼與祝福。此次牛年生肖展,既是對濃厚民族色彩的傳統(tǒng)彩塑生肖藝術形式的回顧和疏理,也展示了當代藝術家運用傳統(tǒng)彩塑藝術形式表現的富有個性的生肖藝術作品。2021年辛丑牛年,以彩塑形式展出的生肖藝術連接古今,將中華民族充滿吉慶與理想化的審美觀念傳承下去,并發(fā)揚光大。
張松濤(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展覽藝術顧問)
《老子騎?!罚献域T青牛紫氣東來,遺道德五千言,出函谷,西去化胡,不知所終……
陳君(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教授、展覽藝術顧問)
在中國原始陶塑有許多陶牛的存在,可見牛進入原始人類的日常生活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作為農耕文明的中國,牛成為生肖圖騰之一也是一種必然。歷代在陶瓷雕塑造型中的生肖創(chuàng)作充滿活力,逐年而塑,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與向往。今年恰逢辛丑牛年,在跨年之際舉辦“華夏福瑞生肖作品邀請展”是順應天時地利,祝各位辛丑牛年身體健康,平安吉祥;祝福祖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曹春生(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教授、博導)
生肖是中華民族經久不衰的傳統(tǒng)創(chuàng)作藝術表現題材,由于時間非常久遠,其表現的內容寓意都具有程式化。要創(chuàng)新,必定要有個人對生肖題材的獨到理解,以及對時代性審美價值的體現??v觀歷史遺存下來的牛生肖的雕塑造型,大都有很強的動勢來表現牛的力量和牛的精神。但是,我感覺任何事物在它蓄勢待發(fā)的狀況下,才蓄含著一種豐富、巨大的能量。將牛的造型塑造得沉穩(wěn)、安靜和厚重,以此來體現牛以靜制動的那種震撼力,猶如磐石般巍然屹立,不可撼動,增添靜水流深的想象力。另外以這種安靜獨立的狀況,來反映牛那種溫順、那種安詳、那種自在閑適的田園般生存能力,體現牛本善,性溫訥,志篤行。牛的形態(tài)采用景德鎮(zhèn)名貴的銅紅釉進行外表裝飾,既具有了牛的喜慶感,也有紅牛寓意的牛氣沖天張力意思在里面。
范海民(《雕塑》雜志執(zhí)行主編)
“十二生肖”是華夏大地人與自然生命休戚與共的獨特文化現象,千百年來一直伴隨國人的生命周而復始。辛丑年創(chuàng)作《辛丑?!犯嗫紤]的是用抽象而極簡的造型語言來表達21世紀與時俱進的當代牛的藝術形象,作品通過對兩個有厚度的、體量不等的半圓金屬體的結構扭曲交叉組成有機的生命形態(tài)來展現新世紀生肖牛人所處環(huán)境的時代節(jié)奏、簡潔高效、文明自律與不懼艱辛、勤奮工作、頑強拚搏的精神象征。作品小件可佩戴、收藏、擺設、饋贈親朋好友,放大轉換材質可直接置放公園、庭院、廣場等公共空間,人們可自由穿行,圍繞觀賞、打卡留影,其樂融融……
范國忠(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中青年人才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
“華夏福瑞生肖作品邀請展”迎來了辛丑牛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十二生肖中的第二個年頭。詩人臧克家曾寫到:“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等揚鞭自奮蹄?!边@正是五千年中華民族的精神寫照!寫牛、畫牛、塑牛是我們當代工藝美術從業(yè)者的本分和職責,也是新時代給予我們的機遇。福牛旺春,相信通過這次展覽能夠為我們的“藝術之春”增光添彩!
郅敏(中國藝術研究院雕塑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導)
中國傳統(tǒng)雕塑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當代雕塑家所面臨的時代命題。傳統(tǒng)藝術創(chuàng)作的題材很多,其中生肖造型藝術歷經千年發(fā)展,已經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2021辛丑年是中國生肖“牛”當值的年份,“牛”在中華文明史扮演著重要角色,是農耕文明重要的圖騰。以“?!蹦隇闄C緣,“華夏福瑞生肖作品展” 邀請了眾多優(yōu)秀藝術家以“?!睘轭}材進行創(chuàng)作。生肖造型是傳統(tǒng)雕塑譜系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中的熱點之一。該展覽是在梳理傳統(tǒng)技藝傳承的同時,探究傳統(tǒng)動物雕塑中的人文性、社會性,更有助于推動現當代雕塑作品煥發(fā)新意,守正創(chuàng)新。
李烜峰(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系主任)
一塊陶片,一片磚,樸素的材料,樸素的形。在回歸繪畫和雕塑本體的瞬間,東方美學簡澹、荒疏的意蘊油然而生。浮雕,其底板即是繪畫背景,或是草原,或是湖水,亦或是沉沉的暮靄。在氤氳不定的畫面中,逐漸浮現出“?!钡男蜗螅袑捄竦募贡?,有如弓般的角,有神采奕奕的眸,有如竹管切削后的耳,又有或濃或淡的墨花飛濺出的紋……一切都更像一幅畫。在浮雕的創(chuàng)作中,外輪廓與內輪廓交織疊壓,多采用類似篆書的中鋒筆法,強調“高古游絲描”的典雅性,在體積的處理上結合了亞述時期磚雕和石刻的浮雕方式,即在有限的空間中表現豐富的層次。同時,也借鑒了中國漢畫像磚的空間和線刻經驗,整體呈現出澹泊的雕塑意象??鬃釉弧袄L事后素”,我亦在每個創(chuàng)作的當下努力回歸原本的太樸,以求精神的輕松與平和。
趙健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彩塑專委會主任、展覽總策劃)
生肖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都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以生肖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特別是民間藝術作品層出不窮。作為彩塑藝術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當代都有許多精彩之作。以生肖為主題進行切入,是彩塑藝術傳承與發(fā)展的極佳契機。
孫偉(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雕塑家)
2021年已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國,已行進到新的歷史方位,正如負重攀爬、中流擊水。往前方看,前景壯闊、風光無限;往腳下看,每一步前行,都需劈波斬浪、越障排險。當此之時,更需要提振民族“壯志”,煥發(fā)出億萬人民“齊天”決心,而《壯志齊天》孕育而生?!秹阎君R天》以它巍然聳立的姿態(tài),在拭去過去一年奮斗的汗水之后,綻放出對嶄新一年美好的期待。祝金牛添翼、時代更新,躍起飛翔、俯仰天地。
王志剛(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博導)
辛丑年塑造辛丑牛,本作品以體積作為語言,以寫意作為形式,以“力”為出發(fā)點,結合中國傳統(tǒng)美學和現代雕塑旨趣,抽離出牛的現實形象,以牛的內在感受所生成的形象來進行呈現。
吳雅琳(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
《十二地支·丑》關外冰寒育匠心,春秋練就百年身。牛郎蓄勢未能發(fā),待吐鵝黃花滿林。
張弦(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副院長)
作品造型致敬了羅丹的《思想者》。經歷了庚子,我們更應該多一些去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思考人與人的關系,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周光真(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瓷協(xié)會理事中國代表)
《初露頭角的神牛及其文明密碼》
看上去這是一只杯子和托盤實際上這圓柱體是公元2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一種圓柱形印章。印章在泥板上滾壓,就壓出了一幅15000年前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與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的混合畫面,形成了杯子的托盤。圓柱體上凸起的牛與泥板上的下凹的?;ハ嗪魬S≌律系呐J枪?000多年前的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出土的印章上的牛。左上角或右上角上的英文OX-牛。圓柱體上還有黃河流域文明的甲骨文“牛”字。杯盤組合的裝飾包括了繪畫和浮雕。唯一屬于圓雕范疇的是半露的牛角,喻為成語“初露頭角”。從印度神牛到愛琴海奔牛,牛文化似乎與無數早期文明有關。杯子托盤呈30度斜邊(360度圓的12分之一),等待著另外11個伙伴的到來。
楊北辰(四川美術學院教授、臺灣雕塑家)
《沈思的牛人》“牛人”一辭最早出現于《周禮·地官司徒第二》:“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在此,“牛人”是指執(zhí)掌養(yǎng)牛工作之人。毛主席時代曾提倡:“俯身甘為孺子牛;”臧克家的詩《有的人》中:“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在新中國革命的時代,給予了“像牛一樣的人”很正面的意義。網絡時代將“?!焙汀叭恕逼礈愒谝黄?,意義上發(fā)生了外延的變化,其本質還是褒義詞。臺灣民間俗語在指涉一某方面能力很突出的人物時,也㎝用“頭上長角”來加以形容;也就是指其為“牛人”的意思。
何鎮(zhèn)海(廣西藝術學院教授)
福牛造型以概括,簡潔,流暢的線型突出福牛向上奮進、勇往直前的精神,喜迎新春,牛年大吉。
李占洋(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
《犀牛望月》這件丑牛生肖創(chuàng)作依然運用了我在創(chuàng)作中一貫的傳統(tǒng)具象寫實手法。整體構圖是一頭身體健壯的牛俯臥在地,順勢回頭,溫順的眼眸望向天空。牛背上架著一束祥云直通整輪明月。祥云上的浮雕是令人尊敬的航天員和衛(wèi)星發(fā)射的場景,象征著我們社會和平的景象和科學的迅速發(fā)展。牛在我們的心中一直是吃苦耐勞、兢兢業(yè)業(yè)的形象,這件生肖創(chuàng)作意圖把牛的形象和國家、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人民的幸福聯系在一起,把傳統(tǒng)形象和現代發(fā)展聯系在一起,以踏踏實實態(tài)度去解決我們社會中的問題,以穩(wěn)中求進的態(tài)度去走好每一步,以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去開拓我們的夢想。
尹悟銘(南藝美術學院副院長)
作品《丑?!肺覀兩钪小芭!钡脑⒁忸H多。牛在農耕時代是非常寶貴的人類財富,對中國人的影響不僅表現在生產、習俗方面,更體現在對中華民族內在精神的塑造上。同時也形成了中國獨有的牛文化及勤勞、踏實、沉穩(wěn)的民族個性。庚子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病毒、旱澇、人禍,無不在訴說著2020年的多災多難。然而國人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面對這些困難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敢于逆行的老黃牛精神讓世界感嘆!牛是一種圖騰符號,一種精神載體,一種力量實質。作品《丑牛》低頭前進,雖步伐不大卻頑強決絕,整體勢態(tài)犟勁實足,泰然自若!宣示牛年將是是吉祥之年,豐碩之年,風調雨順之年!
陳剛(西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
《雪》牛任勞任怨,勤奮樸實,倔強執(zhí)著,給人踏實、堅韌的印象。在中國十二生肖中因耕田犁地,有功于人,排在生肖的前列,博得人們的好評。唐代詩人元稹《生春》“鞭??h門外,爭土蓋春蠶”,宋《周禮·月令》記載“出土牛以送寒氣”,是古代“送冬迎春”風俗的組成部分,傳播甚廣,以至成為中華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
我于世界屋脊——雪峰之巔看見牦牛,被它魁梧的身軀所震撼,它偉岸的身軀與巍峨的高峰、雄渾的大地融為一體,具有山一樣堅定,地一樣的沉穩(wěn),在空氣稀薄,令所有生命敬畏的惡劣環(huán)境中,悠閑自得,頑強繁衍,于平淡中折射出生命的寬度與力度。作品正是借用牦牛與大山的影像,運用雪與泥的色彩,塑造了一座溝壑縱橫,起伏連綿、氣韻雄渾的生命高峰,在2021年牛年來臨之際,為大家驅除一冬的寒意,播撒上春的種子,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收獲滿滿的驚喜與幸福。
郭繼鋒(西安美術學院科研創(chuàng)作處副處長、副教授、博士)
用夸張的藝術手法表現偉岸雄渾的耕牛形象,體現初春到來之際萬物復蘇的昂昂生機。
姚艷鈴(西安美術學院副教授)
作品選取了木的一段原生形態(tài),醒目的牛角沖天有力,流暢的木質肌理將牛的強健、奮進、力量、拼搏展露無遺,在似與不似的轉換間呈現出蓬勃的野性和生命力。
吳方(中國美術學院基礎部教師)
農村多有牛崇拜的歷史,因此祭祀極多,尤其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間,除了在牛圈門口焚香貢品祭祀外,在春耕前還早早備下諸多精細良草日日喂養(yǎng)。這種風俗主要是感謝牛的辛勞,表達對牛的感恩,慰勞牛一年的辛苦,期待來年牛壯食豐。本作品以春牛在呈食碗狀的水中、意象化的后蹲動態(tài)為基礎,以少量裝飾性圖案為輔,寓意牛對于民之生存的重要性,呈現春天萬物復蘇、一年之際在于春的景象。
陳潔(湖北美術學院副教授)
十二生肖中除了龍是代表陽性的神話形象之外,其他動物的文字本義都是無性別指向的。無論是虎還是兔,文字不分公母。但是,原本在文字中被隱形的性別,在圖像世界中——尤其是當這種動物單獨出現時——它該是雄還是雌,就成為一個必須要去解決的問題。大多數情況,生肖形象是與文字的原義相呼應的,它們被弱化了性征,雌雄難辨,比如兔、狗等。但對牛的表現卻多有不同,人們樂于在生肖牛的形象中突出那充滿雄性力量的牛角。雖然母牛也有角,但顯然在藝術形象中,那對漂亮強壯的牛角是默認屬于公牛的。其實在藝術表現中,人類有時就是奉行“顏值即正義”原則,正如在競爭殘酷的大自然中,公牛有對漂亮威風的角無疑是吸引異性的最強資本。
黃文智(天津美術學院雕塑系副教授、博士)
2020年的鼠年生肖作品展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今年的牛年生肖展受到了更大范圍的關注,激發(fā)了眾多藝術家的想象力,他們踴躍投入創(chuàng)作并投稿參展。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相匹配,這種傳統(tǒng)早在東漢時就已經成型,其喜慶的動物形象,是歷年來春節(jié)吉祥物的集中代表。作為一種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tǒng)創(chuàng)作題材,生肖動物形象的藝術品自古有之,今天我們進行同題材的藝術創(chuàng)作,可以有更多的藝術形式,尤其是利用現當代的藝術形式和材料進行實踐,實現古為今用、藝生祥瑞的初衷,這應該也是一種資源活用和傳統(tǒng)與當代轉化的有效途徑。
徐曉楠(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師)
從去年這時開始,想以生肖做為主題創(chuàng)作手把件,自娛自樂。說到牛,千百年來,人類許多與牛相關的美好故事廣泛流傳,古今中外都將牛奉為各種美好精神的象征,尤其是作為“勤勞”的象征,都在推崇這種勤勞奉獻的黃牛精神。我想它太累了,讓它休息休息吧。隨意敲打陶泥,無意間敲打出來的形狀看似如臥牛,便順勢而為,索性做一頭夢中牛。作品采用傳統(tǒng)造型手法,減法壓縮,力求造型的整體通透,尤如山石。牛眼微睜,好似還在夢中,取名“丑夢”。
阿斯卡·卡維力 (新疆藝術學院副教授)
十二生肖是生活中的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十二生肖雕塑制作由來已久,它傳遞著公眾對時空概念的理解方式,是表達來年的生活中能夠吉祥如意,充滿希望的生活愿望。去年第一件作品以鼠為主體,借鑒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十二生肖泥塑傭的造型特點,以相對寫實的手法表現老鼠的頭部,衣紋處理借鑒傳統(tǒng)雕塑的造型手法。2021辛丑牛年,作品以牛為主題,以《氣沖霄漢》為標題,表達中國人民在疫情期間,面對巨大困難時,勇往直前,無私奉獻精神的精神,形容中國人民勇敢的氣魄,和無畏的革命精神。
王名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副教授、博士)
告別庚子之疫迎來新的一年,去年制作鼠年生肖,沒想到武漢傳出疫情,心痛之至,辛丑牛年是一個新的開始,所以面對這件生肖作品自然寄托了我對世間百姓的祈愿與祝福,我想用一種更為樸實的心態(tài)去刻畫一頭祥和溫順的秦川牛,這樣我借鑒到了鳳翔民間泥塑的造型手法,幾百年來,鳳翔泥塑作為陪伴關中娃娃成長的泥偶,樣式中飽含了淳樸的關中民風和帶有濃郁地域特點的色彩,是一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表達方式,當然,其中也充滿了溫情與關愛,這也正是我在辛丑牛年想表達的,我想通過這件作品祝愿天下蒼生新的一年如此件秦川牛生肖作品一樣祥和如意。
易樂平(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
2020年,注定是個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讓世界拉大空間,也縮小了時間,疫情還在肆虐全球,眾多受創(chuàng)傷的心靈,需要彌補與慰籍。作品采用吹塑的手法,塑造抵足青牛,將牛的四肢、牴角、 雙耳、牛尾解構,以小配件的樣式,與碩大的軀體鉚接,呈現玻璃熱接的特有形態(tài),增強造型的趣味性;圓潤形體,藍白色調,營造偶形的親和力。青牛駐足,砥礪乾坤,感受安寧與祥和,祝愿辛丑否極泰來。呂洞賓曾吟唱”借琴劍酒棋龍鶴虎,逍遙落托永無憂。閑騎白鹿游三島,悶駕青??词??!靶脸髮⒅粒嗯S{。仙人何在,把足尋他。仗劍驅魔,逢人贈花。”?!稗D乾坤,太平人家。
張志林(湖北師范大學雕塑專業(yè)教師、雕塑家)
2021年為辛丑牛年,我的生肖作品名為《壯志雄心》。牛在生肖中排名第二,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勤懇踏實、強壯堅韌、勇武倔強,甚至還代表著財富?!秹阎拘坌摹啡∽耘5膹妷炎孕?、勇敢無畏等特點,在表現上以具象寫實的手法再進行適當的擬人和夸張,高昂的牛頭和高高揚起的牛尾相呼應,表現了一種雄心勃勃、躊躇滿志的神氣。同時憨厚強壯的軀干近乎貼近地面,與高抬的右蹄相配合,在表現力量與堅韌的同時又顯得憨態(tài)可掬。整件作品向人們傳達的是一種勇于開拓、積極進取、胸懷遠大志向的精神。在經過新冠病毒的災難之后,人們在重新面對生活時,這種精神也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盧思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以牛高大的身軀,任勞任怨的品質,耕犁千畝的實干精神,巧妙借鑒現代藝術抽象手法,經過獨具慧眼,隨形夸張,體現抽象與具象,人與自然,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
宿青平(臨汾市原市長助理、住建局長、雕塑家)
作品根據中國傳統(tǒng)太極文化的至高理念而設計,通過牛首、龍身、火焰等元素,塑造了牛與天地共存,與乾坤互動,與世界相融的藝術造型,陰與陽、天與地、靜與動、虛與實、牛與人融匯一體,將天地運行之理,世界變化之道,時代命運之局,民族復興之夢,內外循環(huán)之態(tài),牛年轉運之勢寓意其中,展現了中華民族在世界大變局中開創(chuàng)新局的時代精神,表達了人們對牛年轉機求變的期望。
周璇 (東北師范大學雕塑系副教授、博士、策展人)
《風馬?!り瘛放W鳛橐环N在傳統(tǒng)農耕文化中與人的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動物,在人類的勞動生產中與人親近而密切,因而許許多多從“牛”衍生出來的故事、成語和典故也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作為從其性格中異乎尋常的執(zhí)著出發(fā)所產生的“犟”,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會意字,從牛,本意是頑強不屈,其后更多為固執(zhí),執(zhí)拗,僵硬不順從的意思。而風馬牛本是指齊楚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其后主要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本作品以意象的方式來呈現一種二者疊加后所形成的精神狀態(tài)?,F實生活中特別常見到的杠精,其特點為犟,其杠的內容則往往偷換概念,與主題風馬牛不相及,但卻很容易把被杠的人和旁觀者裹挾入情緒中,無法著力也無法回到主題本身。
肖世孟(汕頭大學副教授、博士后、展覽學術主持)
福瑞生肖展進行到第二屆,今年的展覽對生肖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厚愛,我想到與此次展覽有關的三個方面:
其一,牛的形象在華夏文明中有著多重寓意,比如勤奮踏實、倔強執(zhí)著、健壯有力等等。中國傳統(tǒng)彩塑,有著悠久的歷史,就是靠著一代又一代的“牛性子”,頑強地堅持發(fā)展,才讓我們看到如此豐富多彩的展覽。其二,從展覽來說,生肖彩塑既可以是架上雕塑,進行傳統(tǒng)意義的展覽;同時,生肖彩塑也具有“公共性”特征,更可探索各種公共形式展示,讓更多的民眾參與進來,進行思考,進行討論,讓參與其中的人都可以借此融入歷史,在歷史認同中確認我們的民族文化身份,找尋文化自信。其三,世界各國文明中,都有過生肖文化,它實際上是人類社會對動物的崇拜的產物。人類對動物的崇拜,雖說是早期人類折服于動物的力量,產生崇拜,然而,更多的是人類與自然界動物和諧相處,從動物身上學習、理解生存智慧的一種方式。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但放眼茫茫宇宙,人類仍然脆弱而渺小,科學家預測人類消失后的世界,繁榮的現代文明很快被動植物所侵占?;趧游锷づc人類的關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世界范圍內的藝術家都會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