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紅,黃燕,陳秀瓊
福建省立醫(yī)院耳鼻咽喉科門診,福建福州 350000
變應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作為臨床常見呼 吸道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患者發(fā)病機制復雜,遺傳、過敏原、環(huán)境、社會心理及精神障礙、吸煙、季節(jié)變化等都可能是致使患者誘發(fā)病癥的影響因素[1-2]。AR患者臨床上可見鼻癢、鼻塞、流鼻涕等癥狀,需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消除臨床癥狀,避免患者病情發(fā)展至鼻竇炎、鼻息肉等,增加機體不適和治療難度[3-4]。特異性免疫治療又以脫敏療法著稱,通過小劑量用藥、持續(xù)增加用量來反復進行特異性變應原治療,逐漸增加患者機體對致敏變應原的耐受反應,達到不發(fā)病或癥狀有所減輕的治療效果[5]。但脫敏治療周期較長,包括初始、維持兩個階段,通常需要2~3年時間患者才可能達到預期治療效果。因此,加強AR患者脫敏治療期間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6-7]。該次研究隨機選取2020年12月—2021年3月于該院采取脫敏治療的AR患者中抽出50例作觀察對象,分析針對性護理對提高其治療依從性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均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學會審批。于該院耳鼻喉科門診采取脫敏治療的AR患者中隨機抽出50例作觀察對象,均對研究表示知情且同意,后根據護理方法差異性將其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5~44歲,平均年齡(15.33±3.58)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4.33±1.15)年。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5~45歲,平均年齡(15.15±2.93)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4.53±1.2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該次研究所選患者,均經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特異性IgE(SIgE)測定后,檢測結果顯示粉塵螨或屋塵螨陽性、塵螨特異性IgE(SIgE D1)≥2級,與AR診斷標準相符,并對該次研究保有知情同意權。
排除標準:合并呼吸道感染者;心血管功能不全者;哮喘發(fā)作期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兩組患者均采取脫敏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包括講解脫敏治療流程、相關注意事項、心理疏導等,緩解患者對注射治療存在的害怕、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
觀察組采取針對性護理,具體步驟如下。
(1)心理認知干預:根據患者年齡特點,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其了解AR具體發(fā)病原因,明確AR疾病并非短暫治療就能得到顯著療效,其病情特點在于病程長且發(fā)作反復,而脫敏治療是當前眾多治療手段中療效最為顯著,但需通過長期堅持治療才能達到預期作用。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研究所用治療方案是以循序漸進原則為特點,起效時間雖然緩慢,但強調遠期療效顯著,并講解脫敏治療的作用機制、給藥時間和具體流程,同時借助治療成功案例一同講解,增加患者治療信心。為強化患者病癥相關知識認知干預,可通過發(fā)放宣傳手冊、視頻播放幫助其深入了解,且手冊可方便患者及其協(xié)同家屬隨時翻閱,適用性較高。此外,臨床可為患者進行脫敏治療檔案建立及用藥登記卡辦理,科室和患者均各保留一份,當患者偶有未定期至醫(yī)院治療行為時,可借助檔案信息來電話聯(lián)系患者,加強患者各療程督促工作,引導其規(guī)范完成治療。注意觀察患者情緒波動,引導其將內心顧慮和訴求主動向醫(yī)護人員傾訴,護理人員做好疑惑解答的同時予以心理疏導,緩解患者負面情緒,增強治療信心和依從性。
(2)個體化行為干預:①自我防護:告知患者治療期間在日常生活中所需重點注意的相關事項,盡量避開與相關變應原接觸的機會,如寵物(貓、狗、兔子等)、花粉、螨塵等;告知患者需定期對房間進行打掃,保證室內空氣的流通性,且打掃時使用濕抹布可避免出現(xiàn)大面積灰塵,清掃房間時佩戴后口罩或是防護面罩,室內盡量避免擺放毛絨玩具和花草綠植,地板應以木地板或瓷磚為主,避免使用地毯,同時盡量少用沙發(fā)及布藝窗簾,做好床上用品定期清洗及暴曬工作,可減少細菌、霉菌滋生;告知患者在花粉季節(jié)應盡量減少室外活動,尤其是花粉指數較高的時間段,想要開展運動增強體質可選擇清晨或雨后等花粉指數較低的時間段進行。存在季節(jié)性發(fā)病特點患者,需在季節(jié)中提前2周時間有意識做好預防措施,如季節(jié)交替時期或霧霾天氣,外出需佩戴好口罩。②飲食干預:叮囑患者多食用維生素含量豐富的新鮮蔬果,適當控制好脂肪、鹽、糖、動物性食品的攝入量,避免生冷食物進食,降低腸胃負擔的同時可減少體內活性介質生成,有利于緩解過敏癥狀。③運動指導:患者日??蛇x擇游泳、慢跑等運動較為舒緩的體育項目進行鍛煉,可增強體質,同時禁止劇烈運動造成機體疲勞過度。④鼻腔清洗:指導患者3~6次/d用0.9%氯化鈉注射液來清洗鼻腔,輪流沖洗左右鼻孔,保障鼻腔衛(wèi)生。⑤保障治療流程的連貫性:如果患者提出治療時間點是否能更改時,護理人員需及時溝通了解其影響因素,包括學習、工作、職業(yè)特殊性等多方面,后根據其自述原因來安排醫(yī)護人員做好排班工作,最大程度保證患者治療的連貫性,避免中斷,保證療效。
(3)網絡隨訪:由??漆t(yī)生和護士利用微信群、QQ群等平臺,促進醫(yī)護患溝通,通過不定期在群內發(fā)布AR相關知識,提醒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瀏覽,幫助其對正確開展AR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同時也便于醫(yī)護人員及時解答患者對病癥和治療提出的相關問題,并借助平臺來提醒患者治療、復診。
①認知效果:采取問卷調查形式,評估患者治療1周和1個月后對脫敏治療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表格項目包含用藥注意事項、疾病基本知識、脫敏治療流程等項目,評分范圍在0~10分;≥6分表示合格;<6分表示不合格,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知識掌握程度越高。
②治療依從性:根據患者持續(xù)服藥的時間、治療方案遵守情況等行為,評估其做治療1周、3個月、6個月的依從性,完全依從性表示患者上述脫敏治療行為均能嚴格執(zhí)行,完全依從率=依從例數/總例數×100.00%。
③護理滿意度:采取問卷調查形式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表格包括護理人員干預方法、患者機體舒適度、心理滿意度,90~100分視為非常滿意,75~89分視為基本滿意,低于75分表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1周、1個月后對脫敏知識了解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408、7.452,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1周、1個月后對脫敏知識了解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1周、1個月后對脫敏知識了解情況比較[(±s),分]
?
兩組患者治療1周時的完全依從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18,P>0.05);觀察組治療后3、6個月的完全依從性分別為96.00%、92.00%,均高于對照組68.00%、64.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78、5.710,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1周、3個月、6個月的完全依從率比較[n(%)]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對應值高(96.00%>64.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000,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AR作為臨床耳鼻喉科常見病,臨床上多以鼻塞、鼻癢、噴嚏、水樣鼻涕等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8]。脫敏治療作為AR患者常用干預手段,以改變其過敏體質狀態(tài)為原則,通過降低患者特異性IgE抗體水平來達到改善臨床癥狀、控制并發(fā)風險的治療目的[9-10]。與此同時,脫敏治療是當前唯一一種利用免疫機制調節(jié)來控制患者疾病自然進程的有效措施,能避免其病情加劇,降低哮喘發(fā)生風險,近遠期療效均較為顯著,對實現(xiàn)AR預防和治療雙重干預有較好應用價值[11-14]。此外,臨床強調針對變應性鼻炎患者治療,梁明媚等[15]提出需重視其治療期間的護理工作,借助有效護理干預來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改善其負面情緒,為后續(xù)治療流程的有序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對提高其康復效果有積極影響。
國內學者以變應性鼻炎患者作為對象,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聯(lián)合針對性護理[16],結果表明,觀察組依從性為91.00%高于對照組69.00%,與該研究結果相符。該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3、6個月的完全依從性分別為96.00%、92.00%,均高于對照組68.00%、64.00%(P<0.05),從該研究結果看出,針對性護理能提高AR患者脫毛治療依從性。臨床鑒于常規(guī)護理缺乏針對性,僅通過口頭宣教難以達到預期干預效果,因此研究所用護理措施中,主張從患者心理、認知、個體化行為來展開全面護理,并通過建立網絡平臺來增進雙方溝通,為醫(yī)護人員實施有效干預提供科學依據[17-18]。其中,心理認知干預中,臨床基于患者年齡特點、背景環(huán)境來進行健康宣教,反復強調AR癥狀特點,幫助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同時借助檔案建立、登記卡辦理等模式來加強患者療程監(jiān)督,長時間隨訪能有效調動醫(yī)護患間的共同參與及強化雙方合作工作,且護士主要通過積極協(xié)調來盡可能滿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進一步改善護患關系,提高其治療依從性[19];個體化行為干預中,介于患者對脫敏治療初期認識較為淺顯,個人行為、飲食習慣等多方面,仍然缺乏自主防控意識,因此研究護理中通過落實自我防護、飲食干預、運動指導、鼻腔清洗等措施,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過多接觸致敏原而增加治療難度,對提高療效有積極影響[20]。國內學者以變應性鼻炎患者作為對象,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聯(lián)合針對性護理,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對應值高(92.00%>79.00%)[21],與該研究結果相符。該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對應值高(96.00%>64.00%)(χ2=8.000,P<0.05),從該研究結果看出,針對性護理能提高變應性鼻炎患者滿意度。此外,護理人員通過人性化操作來幫助患者治療有序開展,如考慮其職業(yè)、學習環(huán)境來合理排班,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和護理滿意度[22]。網絡隨訪中,護理人員利用微信群、QQ群來將院內常用護理措施轉移至患者家中,通過遠程指導、知識宣教和電話溝通等方法,基于脫敏治療期間相關注意事項前提下,協(xié)同家屬來強化患者日常生活管理,是提高用藥效果和強化治療安全的有效方案[23-24]。該次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抽取研究樣本例數較少,整體護理應用價值和有效性還需等待臨床去進一步展開相關研究和證實。
綜上所述,針對變應性鼻炎患者脫敏治療依從性問題,采取針對性護理能有效強化其相關知識掌握水平,是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和護理滿意度的有效方案,預后效果較佳,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