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北京 100070)
腦梗死疾病特點包括發(fā)病率、致死率、致殘率均較高,屬于腦部血管病變類型,發(fā)病危險因素主要包括腦血栓、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等,發(fā)病后表現(xiàn)包括偏癱、失語、機體功能障礙等,大部分患者可能遺留后遺癥表現(xiàn),降低生活質(zhì)量[1-2]?;疾『蠓N種因素影響下可能導致患者合并抑郁情緒,是腦梗死常見的心理并發(fā)癥類型,患者表現(xiàn)為不愿意與人溝通、情緒低落、不配合治療等,不利于疾病預后效果,因此早期給予心理護理改善抑郁情緒具有重要意義[3]。文章納入我院收治的106例腦梗死后抑郁患者,分析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腦梗死后抑郁情緒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6例腦梗死后抑郁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3例,觀察組中男39例、女14例,年齡43~72歲,平均(57.8±7.0)歲,其中缺血性腦梗死40例、出血性腦梗死13例。對照組中男40例、女13例,年齡42~71歲,平均(58.4±7.1)歲,其中缺血性腦梗死41例、出血性腦梗死12例。研究已上報本單位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以上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觀察組采取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包括:①傾聽護理:評估入院后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責任護士主動關心患者,保持溝通,了解患者的情感需要,耐心傾聽患者主訴,采取安慰性的語言安撫患者抑郁情緒,解除其煩惱,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提供針對性疏導,共同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②關心與同情:護患溝通時護士保持親切、耐心、體貼的態(tài)度,主動為患者提供人文關懷,了解患者對疾病治療存在的顧慮,引導患者發(fā)現(xiàn)治療的積極面,啟發(fā)患者積極接受自身病情,提高治療信心,面對現(xiàn)實。③解釋與開導:護士針對患者提出的疑問給予科學解答,站在醫(yī)學心理學角度為患者解答抑郁情緒的原因與應對措施,改變患者錯誤的認知理念,主動幫助患者走出抑郁狀態(tài),帶領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與日常生活自理行為鍛煉,轉移患者注意力,調(diào)整抑郁心態(tài);結合家屬為患者提供家庭、社會支持,幫助患者積極面對病情。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包括用藥指導、知識宣教、病情觀察、出院指導等。
1.3 觀察指標。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標準:<53分表示情緒正常;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72分為重度[4]。自制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觀察項目包括醫(yī)護態(tài)度、醫(yī)護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預,非常滿意:90~100分;一般:70~89分;不滿意:<70分。MBI評分(生活能力評分):生活完全需要依靠他人幫助:<20分;生活需要較多的幫助:20-40分;41~60分表示患者需要幫助;>60分表示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評價抑郁評分。2組在干預前給予評估抑郁,無差異,P>0.05;干預后2組相較,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抑郁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抑郁評分對比(,分)
2.2 評價滿意度。經(jīng)對比,2組滿意度相差明顯,P<0.05,見表2。
2.3 評價兩組MBI評分。經(jīng)對2組患者MBI評分得知,2組患者干預前無差異,干預后觀察組MBI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MBI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MBI評分對比(,分)
腦梗死后合并抑郁狀態(tài)是常見的心理問題,持續(xù)的抑郁狀態(tài)可能影響疾病預后效果,延長康復時間,降低生活質(zhì)量,分析發(fā)現(xiàn)導致抑郁出現(xiàn)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社會生活環(huán)境等,因此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解除患者抑郁情緒以達到改善疾病預后效果具有重要意義[5]。
文章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觀察組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 <0.05;干預前觀察組MBI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觀察組MBI評分高于對照組,P <0.05;分析原因發(fā)現(xiàn),觀察組采取早期心理護理干預,護士從心理角度入手,結合腦梗死患者獨特的生理、心理特點,給予針對性措施,相較于傳統(tǒng)護理只重視軀體護理的效果更佳,干預前護士評估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給予情緒疏導,耐心安慰,提供健康教育,解除患者對疾病治療存在的顧慮,動員患者啟動自身的心理防御功能,增加患者自身克服心理障礙的信心,改善悲觀情緒。護士為患者提供情緒發(fā)泄途徑,抒發(fā)患者治療期間內(nèi)心的痛苦感受,護士主動幫助患者控制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消極因素,降低患者心理壓力,促進宣泄負性情緒,改善患者身心狀態(tài),改善抑郁狀態(tài),提高患者滿意度;結合康復訓練與早期生活行為鍛煉,堅持循序漸進的鍛煉原則,不斷提高患者自理能力[6]。
綜上所述,腦梗死后抑郁患者給予早期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滿意度與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