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爽
(重慶電訊職業(yè)學院 重慶 402247)
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yè)的學生在入學第一年接觸的首門專業(yè)課就是建筑識圖。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習態(tài)度的建立在其整個大學生涯甚至在今后的社會實踐中都顯得尤為重要。從對所學專業(yè)知之甚少到掌握基本技能直至精通專業(yè)知識的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對專業(yè)的熱愛、對學習的堅持、對知識的執(zhí)著。這些都需要在本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建立。因此,本文通過對近幾年高職學生學習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了促進學生學習、提高認知能力的立體式教學方法。
建筑識圖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一般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投影的知識;第二部是建筑施工圖的基本知識;第三部分是建筑CAD制圖。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第一部分的投影知識主要是講述點、線、面、基本體和組合體的投影。學生如果缺乏立體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懂,就會主動排斥、拒絕接受知識,達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第二部分建筑施工圖的基本知識主要是對建筑施工圖制圖的基本規(guī)定以及識圖的基本步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一般很難建立空間立體感。比如,有的學生很難將圖紙中的門窗線與實際中的門和窗聯(lián)系到一起,理解起來有困難。第三部分的建筑CAD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部分內(nèi)容?,F(xiàn)在的教學是通過電腦實訓,教師先演示畫圖步驟,然后讓學生實際操作。這樣的教學,仍有部分學生不能理解學習內(nèi)容,對建筑識圖的掌握并沒有達到課程要求。
高職院校的學生具有學習習慣不良、起點參差不齊、自信心不足、自控能力差等特點。目前,教師仍采用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此種方法以教師為主體,教師主動講授,學生被動接受,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建筑CAD這部分知識,雖然學生進入了實訓室,也可以動手操作。但是,在教師講授過程中,他們不能集中精力,等到自己實際操作時,又無從下手。因此,這種教學方法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讓學生主動思考,教師無法將知識很好地傳授給學生。
高職院校大部分課程的考核方式都是以平時考勤+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平時考勤只能督促學生來到教室上課,并沒有調(diào)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這使得學習成為了學生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期末考試也是考核的主要形式,但卻成為了應試教育的常態(tài)。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無法讓學生體會到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的成就感,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很好地建立學生的自信心。由此可知,過程考核是非常重要的。
針對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這一特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的思維固定在一種理解方式上,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學生一旦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沒有主動進行思考的意識。因而,教師只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中來,利用翻轉(zhuǎn)課堂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感受傳授知識的快感,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機械地接收知識,接收范圍有限,不會主動思考問題,不會的知識內(nèi)容直接跳過。這樣日積月累,就會導致其學習興趣下降。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分組討論,增加其自信心,主動去學習知識,從而掌握知識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還可以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發(fā)散思維,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建筑識圖的實訓教學部分需要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建筑施工圖的繪制。實訓課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實踐操作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在此期間建立自信心,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將成績提高,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我們對往年建筑識圖學生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統(tǒng)計學生對該課程的滿意度(如表1所示)。
表1 建筑識圖課程滿意度調(diào)查
由上表數(shù)據(jù)可知,學生對建筑識圖課程的滿意度并不高,其中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最低。由此可見,教師對建筑識圖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教學內(nèi)容中的第一部分投影知識,其無非就是立體空間感的建立。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講授讓學生難以接受。因此,我們提出將投影知識進行整合,先利用空間感訓練模型,根據(jù)組合體的三視圖進行模型構建,然后分組競賽,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給出各種特殊形狀的三視圖,讓學生進行模型搭建。這樣,學生可以在玩的過程中建立起空間感,其評定標準可以以完成時間為準。除此之外,布置畫圖作業(yè)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從立體到平面的過程,了解三視圖的由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建立空間感。
建筑施工圖的基本知識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掌握了空間感之后進行學習的。為了讓學生了解建筑施工圖的形成,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圖紙(最好是學生了解的項目),讓學生進行施工圖的手繪。其繪圖過程可以促進學生對建筑施工圖基本知識的掌握。尤其是圖例、軸線等基本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繪制完成后,進行手工建模,并上臺發(fā)表自己對模型的理解。此過程可以鍛煉學生的耐心、膽量、團隊合作能力及觀察能力,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BIM進行建筑的建模,從而了解建筑內(nèi)部的鋼筋結構布置,從內(nèi)到外對建筑進行了解。此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建筑施工圖與建筑之間的關系,做到圖紙與建筑的形象化結合。[2]
在高職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是職業(yè)高中畢業(yè)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對于建筑CAD已有一定的基礎。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同學作為組長,將其他學生進行分配,做到以老帶新。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學生聽不明白的操作,可以在自己實踐操作時咨詢組長,由組長進行講解。組長在講解時既能溫習操作步驟,又能了解到不同的畫圖方式,做到以新促老。這樣便可以使更多的學生掌握建筑CAD的操作技能。[3]
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單一,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由此就凸顯出了過程考核的必要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建模過程中分組競賽,并進行評獎(以平時成績加分作為獎勵),在教學過程中定期公布學生的平時成績以提高其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此外,學??梢詫⑵谀┛荚嚦煽兊谋戎亟档?,以減少學生對期末考試的排斥,以此來實現(xiàn)建筑識圖課程的教學改革。
圖1 改革前后學生滿意度效果對比
表2 改革前后學生知識點的聽懂率
圖2 改革前后學生聽懂率對比
由圖1、圖2可知,建筑識圖課程在教學方法改革后,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滿意度均有了明顯的提升。學校通過將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圖紙與建筑的結合、老帶新的教學方法形成立體的教學,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建筑識圖課程作為專業(yè)基礎課,直接決定了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態(tài)度。因此,學校對其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教師通過建筑識圖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促進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