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推動下,外國文學和外國文化研究在我國呈現(xiàn)出多元化和多維化的趨勢。英美文學作為國內(nèi)學者和教育工作者非常熟悉且廣泛關注的領域,近年來無論是在研究方向還是在研究方法上,也都呈現(xiàn)與時俱進的新動態(tài)。其中,蘇煥莉編著的《文化研究視野中的英美文學》一書,基于比較文化的視角對英美文學中的多樣表達進行了闡釋。
作者將研究背景設定在文化全球化的新語境之下,在第一章歸納出當代英美文學研究中極具代表性的幾種趨勢:從社會歷史美學向接受美學和結構美學延伸、從文本研究向視聽形象研究領域拓展、從男性作家作品中發(fā)掘女性主義、從荒誕載體的深層結構把握現(xiàn)代主義。
作者為讀者厘清了文化全球化語境的概念和當代英美文學研究的新思想、新理念。其后,作者將研究重點聚焦于“美國華裔文學”和“中國文化視角下的英國文學”這兩個突出體現(xiàn)文化差異的文學現(xiàn)象,通過對具有典型性的文學作品的深入剖析,不僅令讀者看到中國文化與英美文化的沖突及融合,也對不同國家、民族間的文學理解和文化認同提出了新的見解及思路。
其中,作者用較大篇幅介紹了“美國華裔文學”。一方面通過對美國華裔文學中的西方文學傳統(tǒng)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完美融合,展現(xiàn)出中國文化在不同文化土壤中強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適應性;另一方面通過“美國華裔文學中的身份思考”,揭示出“文化政治化”的現(xiàn)實之下,中國傳統(tǒng)思想與西方主流文化之間仍然存在著明顯的距離感。如在介紹華裔女作家湯亭亭的作品《第五和平之書》時,作者抓住作品所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道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來闡釋華裔作家倡導和諧并試圖超越族裔界限的努力,彰顯出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之間的一種互相審視又彼此融入的張力。又如,作者從儒家思想出發(fā)重新解讀了莎士比亞的名劇《威尼斯商人》,對《呼嘯山莊》里的象征意象進行了換位思考,這種基于中國文化視角對外國文學的重新認識,說明了人類文化的共通性。
最后一章中,作者轉向“英美文學研究與教育的結合”這一現(xiàn)實問題,將文化之間的理解和交融,延伸到對青年人審美意識、文學修養(yǎng)以及價值觀的培育過程中。例如,通過對海明威筆下的“準則英雄”獨特魅力的分析,能夠挖掘出人類不可摧毀的精神力量;黑人女作家艾麗斯·沃克的代表作《紫色》,傳達出人類無論種族和膚色都有對生活、對自由的向往等,這些都是值得加以深刻詮釋的教育素材。
綜上,該書以獨特的研究視角,展示了英美文學中的多樣表達及豐富意蘊,對于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具有一定的啟示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