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學正
作為黃永玉的首部版畫全集,《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shù)》題材涉獵廣泛,涵蓋了市井生活、文學插圖、名人肖像、動植物小品、各地風景等多個方面,翻閱其間,仿佛是在發(fā)掘一段段歷史記憶和塵封的感動。
基本信息:
書名:《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shù)》
作者:黃永玉
ISBN:978-7-5598-3087-6
裝幀:精裝
語種:簡體中文
定價:380元
開本:8開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8月
“這是我一輩子刻的木刻,大部分都在這里了……這些木刻板子猶如自己一半的歷史骸骨,不離不棄地過了九十六年。”貫穿了黃永玉80年木刻生涯的400余幅版畫,既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又散發(fā)出靈動灑脫、歷久彌新的美感,它們好似一個個嵌入不同時期的舞者,最終以起舞的姿態(tài)被裝訂成冊,形成了《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shù)》一書。木刻,是黃永玉從藝伊始就學之、作之的技藝,可謂其藝術(shù)之根本。濃墨重彩的黃氏國畫背后,深藏著木刻的理性思維,無論刀底、筆下,所刻、所畫皆飽含黃永玉的情之所至、生命所有。作為黃永玉的首部版畫全集,該書題材涉獵廣泛,涵蓋了市井生活、文學插圖、名人肖像、動植物小品、各地風景等多個方面,翻閱其間,仿佛是在發(fā)掘一段段歷史記憶和塵封的感動。
反映舊社會勞苦大眾的苦難,是黃永玉版畫的一個特點,冷峻的刻刀沁潤著悲憫情懷。其中的作品《孩子渴了》,是一位赤裸雙腳的母親背向接水的木桶,哺育幼鳥般向孩子嘴對嘴喂水,她大概是一名擔水工,背負著的幼兒渴了,也只能用體溫中和一下涼水;《丈夫買藥回來了》中,窄床上的妻子已經(jīng)陷入昏迷,生命危在旦夕,費盡周折終于買來藥的丈夫滿臉愁容,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
黃永玉的版畫作品,更多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洱R心協(xié)力收莊稼》中碩大而飽滿的稻穗、把喜悅掛在臉上的農(nóng)人、來回穿梭的孩童,組成了一幅妙趣橫生的豐收圖卷;《做了幾十年工,想都不敢想,收了個徒弟是廠長》中的老師傅喜笑顏開,小徒弟英氣逼人,傳承的不只是工匠精神,更是一種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的豪情;《大冬瓜》中的老頭兒和老太太一前一后共同擔著竹籃,里面是一個圓滾滾的大冬瓜,兩人對視而笑,由畫面可知其心靈上的愉悅與滿足。
孩子,是他版畫作品不可或缺的主題之一?!秷笸贰恫列贰稕]書讀的孩子》中,孩子們?yōu)榱撕谠缭邕M入社會,受盡白眼,滿是辛酸淚;《受傷的孩子》中,孩子孤零零地倒在街頭,背后是一串帶血的腳印;《讀書郎》中,孩子朝氣蓬勃,盡情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黃永玉為童話、寓言故事創(chuàng)作了大量木刻插圖,如 《公雞和狐貍的故事》《采月亮》《紅鼻子的姑娘》《光屁股國王》等。天真趣味的畫風,讓文學作品更具立體感,豐富了孩子在閱讀童話時的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收錄了黃永玉為妻子張梅溪的兒童文學《在森林中》 創(chuàng)作的所有木刻插畫。森林小學、林場生活、林中動物……粗獷的線條以另一種方式詮釋童趣,足見夫妻倆人琴瑟相合的默契。據(jù)說,年輕時的黃永玉生活拮據(jù),曾在理發(fā)與買木刻板之間猶豫,而張梅溪讓他去理發(fā);等黃永玉理完發(fā)出來,張梅溪手捧一塊嶄新的木刻板,送給這位落魄的年輕藝術(shù)家。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黃永玉返璞歸真的少年心氣,與木刻有關(guān),木刻和他的青春、愛情、藝術(shù)、生活緊密相連,成為了其藝術(shù)人生的底色。正如臧克家評價說:“他 (黃永玉)的畫面上盡是鄉(xiāng)村的純樸和兒童的天真……作品之所以動人,是因為他刀底下刻的,正是他生命里所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