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珺
摘 要 兒童音頻成為在線音頻新風口,因其伴隨性強、簡單易懂、寓教于樂受到廣大家長青睞。以凱叔講故事App為研究案例,結合沉浸體驗發(fā)生需要伴隨的要素,探討兒童有聲讀物平臺如何加強沉浸體驗,提高用戶黏性。提出加強場景營造,細分受眾人群;結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科學規(guī)劃產品內容;完善實用功能,推廣全站式會員;提供趣味活動,深耕親子領域的建議,以期提升用戶體驗,助力沉浸式聽書。
關鍵詞 沉浸體驗;兒童;有聲讀物平臺;凱叔講故事App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1)21-0027-04
我國當前有2.533 8億0~14周歲兒童人口,未成年人口數量位居世界第二。艾媒咨詢《2019—2020年中國在線音頻專題研究報告》顯示,兒童音頻成為行業(yè)新風口[ 1 ]。多個大型網絡音頻平臺如蜻蜓FM、喜馬拉雅FM、荔枝、懶人聽書,都推出了兒童音頻板塊或兒童專用音頻App,擴大兒童音頻內容生態(tài)規(guī)模。一些知識付費平臺如得到、樊登讀書,也瞄準少兒有聲閱讀市場,推出諸如少年得到App、小讀者學堂App,通過聲音演繹書籍精髓。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fā)出的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中國有聲書行業(yè)用戶群體中,0~17周歲未成年人的聽書率為32.5%,比成年人聽書率高0.9個百分點。隨著生育政策的調整以及國民對教育的重視不斷提高,兒童有聲讀物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
聽書門檻低,伴隨性強,是淺閱讀時代一種重要的閱讀形態(tài),能解放雙眼,收割碎片化時間。但兒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淺閱讀也不利于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因此提供沉浸式體驗,抓住兒童注意力,既有助于有聲讀物平臺的發(fā)展,又能夠潛移默化提高兒童專注度,提升其閱讀素養(yǎng),引導深閱讀。
沉浸體驗在積極心理學領域指的是當人們在進行活動時,如果完全投入情境當中,注意力專注,并且過濾掉所有不相關的知覺,即進入沉浸狀態(tài)[ 2 ]。這種體驗狀態(tài)下,人們做事時會感覺擁有更高的效率、積極性和幸福感[ 3 ];人們會最大限度地專注、參與,直到事情結束[4]。
沉浸體驗的發(fā)生需要伴隨九個要素:清楚的目標、挑戰(zhàn)與技巧平衡、即時的反饋、動作與意識融合、專注、控制感、自我意識減弱、時間感扭曲、自覺體驗[5]。這九個要素按順序三個一組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觸發(fā)階段、體驗階段和效果階段(圖1)。其中動作與意識融合、專注、自我意識減弱、時間感扭曲這四個要素是個體處于沉浸體驗體驗階段或沉浸體驗效果階段中所產生的內在體驗與影響,屬于用戶自己的內化內容、是平臺服務的延伸效果,非平臺機能,暫不做討論。本文把平臺服務與觸發(fā)階段的清楚的目標、挑戰(zhàn)與技巧平衡、及時的反饋,體驗階段的控制感和效果階段的自覺體驗相結合,探討兒童有聲讀物平臺提供沉浸體驗服務的條件與不足,以期優(yōu)化平臺服務,加強用戶的聽書熱情。
凱叔講故事App創(chuàng)立至今擁有近4 000萬聽眾,每個月還會有100萬的新用戶入住,全站累計播放量超70億次,平均日收聽時長達70分鐘。凱叔講故事App的創(chuàng)始人及CEO凱叔認為兒童內容一定要做成工藝品,讓孩子有美感、沉浸感、愉悅感[6]。鑒于凱叔講故事App深受市場歡迎以及平臺有意提供沉浸式服務,故以此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
2.1 清楚的目標
用戶使用App都具有自身的目的,平臺精準迅速地幫助用戶達成目的,可以使用戶更快進入沉浸狀態(tài)。
凱叔講故事App在首頁的分類中明確劃分出三個使用主場景,即“休閑娛樂”“哄睡”“教育學習”。不同使用場景囊括不同音頻內容,如早晨腦洞大開的趣味知識或活潑童謠,晚上尾音漸輕的哄睡故事。優(yōu)質的有聲讀物是音響、音樂、語言的藝術性結合,通過聲音渲染氛圍,構成一個獨特的媒體空間,將受眾放置于情景之中。根據兒童生活的普遍規(guī)律進行讀物的場景化設計,貼合現實需求,能讓兒童更好地接納。另一方面,凱叔講故事App的年齡段劃分為“0~3歲啟蒙計劃”“4~6歲幼兒成長計劃”“7~12歲小學生學習計劃”。教育部在2012年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2018年頒布《0~3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凱叔講故事App的年齡分層總體符合指導文件的年齡劃分,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是缺乏更具體的進一步細化。如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文件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將年齡分類為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3~6歲是幼兒身心快速發(fā)展期,學習能力強,需求變化大,更細致的年齡劃分能精準幫助家長解決兒童不同時期的閱讀學習需求,直擊用戶痛點,使兒童的聽書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助其循序漸進成長,也在滿足兒童需求的沉浸式體驗中逐步加深用戶的平臺黏性。
2.2 挑戰(zhàn)與技巧平衡
挑戰(zhàn)與技巧的平衡強調個體感知到的活動的挑戰(zhàn)性和自身的技能水平間具有平衡性。當有聲讀物的內容較用戶而言過于低幼,不易引起當前用戶興趣;反之當有聲讀物的內容較用戶而言過于晦澀難懂,則用戶會出現焦慮乃至抵觸情緒。只有當兒童未知知識以生動有趣足以理解的方式講述時,才可能讓兒童在求知欲驅動下認真聽書進入沉浸狀態(tài)。這要求平臺嚴格把控有聲讀物內容,既要明確目標聽眾,又要在此基礎上規(guī)劃創(chuàng)作針對目標群體而言有一定挑戰(zhàn)難度,能夠調動受眾積極性又便于受眾理解吸收的有聲讀物。凱叔講故事App以兒童本位考量作品,內部有由編劇、音樂會導演、大學教授等專業(yè)人士組成的品控團隊,對平臺原創(chuàng)音頻項目進行評估。只有經過品控會認可的內容產品,才可能立項并打磨至上線。在項目立項后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嚴格把控產品細節(jié),要求作品易懂、有趣還寓意深長。如平臺精品《凱叔西游全集》的創(chuàng)作就以兒童理解力為參考,一遍遍消除兒童無法聽懂的情節(jié)障礙,將解釋編入故事當中,避免兒童由于無法理解故事內容而中斷聽書提出疑問,保證情節(jié)完整性連貫性,使兒童沉浸其中樂此不疲。
2.3 及時的反饋
反饋強調互動性,能增強用戶使用產品時的參與感,使用戶得以感覺到與產生沉浸體驗的對象之間存在雙向的交流和影響。反饋越及時越明晰,用戶就越能夠以此確定所有事情都按計劃執(zhí)行,能夠對個體行為迅速和清楚地監(jiān)督與控制,進而產生沉浸體驗[5]。及時的反饋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系統反饋,二是互動反饋。系統反饋強調產品功能響應,互動反饋注重個體意見表達。用戶使用App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平臺的快速響應可以縮短用戶等待時間,安撫用戶情緒,緩解焦躁心理。凱叔講故事App具備打開App即可續(xù)聽上回播放音頻的功能,讓聽眾能夠在最短時間置身于熟悉的故事情境中,助其更快進入沉浸狀態(tài)。在內容收聽頁面最下方有文字輸入或語音輸入的留言功能,方便聽眾在收聽過程中及時抒發(fā)自己所思所想,營造臨場互動感。頁面右上角還提供意見反饋渠道,促使用戶對于播放過程中的卡頓、錯誤,或是內容方面、產品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F代企業(yè)研究用戶心理發(fā)現,參與活動時人類大腦渴望解決問題,渴望得到反饋和認可。這一需求滿足后將附帶獲得愉快體驗,該類參與感將產生極大的激勵功能,使其愿意再次使用產品享受服務,這也是產生沉浸體驗的重要先決條件。除了內置意見反饋渠道外,凱叔講故事App還擁有3 000多個微信社群,用戶及家長可以在社群里和工作人員近距離溝通,及時提供意見并獲得回應。凱叔講故事App里的哄睡故事起初并沒有注意到為適配場景應當在結尾處將音量逐漸放輕的細節(jié)問題,正是在聽取受眾意見后對此進行了改進。及時的反饋不僅能增強沉浸體驗,還可以收取有益意見快速反哺平臺,建立與用戶之間的“熟人網絡”關系,使用戶產生心理上的信任。
2.4 控制感
控制感是控制事件的力量,這種控制感在沉浸體驗中不是有意識達成的,但兒童有聲讀物平臺可以提供精細化的服務,為用戶營造安心氛圍,使用戶在聽書過程中自覺掌握了對服務的控制,從而可以心無旁騖地沉浸在故事的接納與感悟中。為了有效避免兒童亂碰亂摸退出界面中斷故事講述,凱叔講故事App設置了后臺播放功能,能夠確保意外退出當前故事頁面故事也得以正常播放。另外,凱叔講故事App設置了音頻順序播放、隨機播放、循環(huán)播放,以及自定義時間關閉音頻播放功能、自定義音頻個數關閉音頻播放功能,該部分功能可以降低用戶的操作頻率,當用戶一次性設置好播放模式后就可以專心致志沉醉于內容。相較于自定義時間的播放設置,自定義個數的播放設置擁有更好的故事完整性,有頭有尾的故事講述能給予聽眾更好的收聽體驗。不過,即便是凱叔講故事App的VIP會員,沉浸式收聽體驗仍會被部分需要單獨付費的音頻內容打斷,如《凱叔·詩詞來了》和《凱叔·三字經》,對普通用戶和付費會員而言都需要另行購買,這將影響用戶持續(xù)性的暢聽體驗,是平臺提供沉浸體驗服務時的非完善之處。
2.5 自覺體驗
自覺體驗指的是受眾為了自己的渴求而做事情,本質上有收獲的體驗,可以理解為用戶使用兒童有聲讀物平臺后精神愉悅從而還想再次使用的感覺。通過組織線上與線下活動,聯系用戶日常生活,借用激勵、互動等方法,有助于平臺增強用戶的自覺體驗特性,促成個體與平臺之間的互動,乃至促成真實的社會活動和社交關系,將平臺服務與受眾日常生活實際需求緊密連結,使用戶更好地接納平臺。凱叔講故事App在線上有趣味伴讀模式,兒童可以選擇獨自配音、和凱叔一起配音或者和家長一起配音,伴隨著古風雅樂吟誦詠嘆,切身體驗漢語聲韻格律和諧之美。這極大地調動了兒童的參與積極性,不少家長也表示對凱叔入了迷,通過誦讀陶醉在傳統經典文化之中。在線下,凱叔講故事平臺舉辦了聲律啟蒙誦讀、講故事大賽、新年音樂會——凱叔交響童話之夜等探索親子互動的活動,為受眾提供親子閱讀以及心無旁騖展現自我心中故事的舞臺。
凱叔講故事App線上線下的活動將糅雜在故事中的知識顯化到兒童的生活中來,幫助孩童活學活用,知行合一。兒童全身心投入到平臺舉辦的活動里,潛移默化中快樂學習,聽有所獲,從而加強了品牌認同感,加強了與凱叔講故事App的連結,加大了再次通過平臺沉浸聽書的可能性。此外,兒童有聲讀物平臺優(yōu)質的親子活動也是面向家長的引流方案,家長不再是單純的平臺功能操作者,而是和兒童一起作為體驗者參與到平臺服務中,平臺由此獲得新的受眾,為開拓業(yè)務領域進一步擴大細分市場做鋪墊。
3.1 加強場景營造,細分受眾人群
梅羅維茨的“媒介情景論”認為,電子媒介通過改變社會生活的場景來產生影響,由“地域”構成的時空觀,在一定程度上被電子媒介的發(fā)展消解[7]。數字媒介是電子媒介的升級版,數字技術能夠提供更精良的視覺和聽覺體驗。兒童有聲讀物平臺視聽感的提升可強化受眾身體在場的直接體驗。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聲音的把控,在不同場景分類中用不同的聲線、音效,富有感情地營造不同的場景氛圍,以細膩的聽覺效果配合故事內容將用戶帶入逼真的虛擬場景,獲得全身心投入的沉浸體驗。也可以輔助運用圖片、視頻的畫面優(yōu)勢,直觀地塑造場景。除此之外,對受眾的年齡把控也需精細而系統。兒童的認知能力是有規(guī)律、有順序的,學齡前兒童各階段的變化尤其明顯,根據科學的指導文件細致劃分年齡層,能夠針對性提供有聲讀物,受眾也更具相應的理解力與接納度。
3.2 結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科學規(guī)劃產品內容
列夫·維果茨基在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里指出,學生的發(fā)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現有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fā)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8]。學生可能的發(fā)展水平,是學生借由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诟骷毞帜挲g層聽眾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科學地規(guī)劃產品,設置內容難度挑戰(zhàn),調動聽眾積極性,挖掘其潛力并培養(yǎng)其主觀能動性,使聽眾持續(xù)保持對有聲讀物的好奇與熱忱,超越其基本發(fā)展區(qū)而達到最近發(fā)展區(qū)水平,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按此步驟循序漸進,維持聽眾的沉浸體驗。
3.3 簡化操作步驟,完善實用功能
沉浸體驗需要行動與意識的融合、摒除雜念,沉浸式聽書切忌打斷,平臺需要盡可能完善流暢化服務,減少用戶的操作頻率,避免用戶分心。一鍵續(xù)聽、細分場景及受眾、精準推薦,都可以縮短用戶的找書時間,提高用戶使用體驗,幫助用戶快速進入沉浸狀態(tài)。目前有聲讀物平臺內播放設置僅限同專輯內單個循環(huán)、順序播放或隨機播放,可以增建待播專輯列表,將感興趣的音頻添置其中,設置播放順序,以免頻繁操作,便于連續(xù)聆聽。自定義關閉功能不完善的平臺應當開啟自定義音頻個數功能,保證音頻自動結束時兒童能完整地聽完一個故事。意見反饋渠道是連接平臺和用戶溝通的橋梁,迅速響應用戶意見是平臺認真負責的體現,用戶的建議也有助于平臺和讀物內容的優(yōu)化完善。
3.4 避免收聽中斷,推廣全站式會員
縱觀有聲讀物平臺,幾乎都實行會員制和單獨購買制兩種付費制度,即普通用戶可以收聽全站一定量部分內容,會員用戶可以暢聽全站大部分內容,但仍有部分音頻內容需要用戶單獨按照每一個音頻或每一個專輯項目付費。此時,用戶的沉浸式聽書會被付費提醒打斷,用戶有可能失去耐心中斷使用。平臺應當盡可能為用戶提供便利服務,簡單易操作是留住用戶的關鍵,全站式會員能夠在付費后一定時間內暢享App內所有內容,避免付費提示干擾,保證聽書連續(xù)性,促進沉浸體驗。
3.5 提供趣味活動,獎勵活躍用戶
線上和線下的趣味演繹活動能培養(yǎng)兒童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磨礪兒童膽量與技巧,使兒童學以致用,由聽書人變成講書人,更加領會故事魅力,感悟其中哲理。線下的音樂會、兒童劇、沙畫互動等創(chuàng)建了面對面的交流場所,擴充了平臺的聲音表演模式,豐富應用場景,讓兒童得以全身心浸潤在文化及聲音的魅力中,增強對聽書以及平臺的喜愛,加大用戶黏性。對于活動中和App內的活躍用戶,有聲讀物平臺可以設計獨特的活動勛章,累計聽書時長、聽書等級,設定排行榜,及時反饋用戶聽書成果,滿足用戶的獲得感。還可以設置活躍積分用以兌換特色皮膚、優(yōu)惠券或者解鎖新音頻,以獎勵機制對兒童的表現給予肯定,使其獲得滿足感。獎勵是對人的積極肯定的行動評價,對啟迪用戶心靈、調動其積極性有重要作用[9]。平臺提供活動和獎勵時要注意針對性、創(chuàng)新性,可嘗試聯動平臺內熱門IP,既讓用戶熱情高昂,又宣傳了IP作品,帶動更多用戶沉浸式聽書。
3.6 深耕親子領域,延長平臺使用壽命
以親子課程、親子活動構建情感化的親子交流平臺,為父母和兒童搭建陪伴與溝通的橋梁。良好的親子活動正向影響兒童對平臺的使用、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對成人言行舉止的學習與模仿,而且加深父母對兒童的了解、增強家長對平臺的感情、提升用戶黏性。在平臺增設親子教育、早教輔助等欄目,安排專業(yè)老師為家長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答疑解惑,進一步豐富平臺內涵,擴大用戶群體,開拓品牌外延,使家長也愿意且樂于在平臺獲取有聲化音頻服務、積極配合參與親子活動,為兒童有聲讀物平臺注入新鮮活力。
參考文獻
[ 1]艾媒網.2019-2020年中國在線音頻專題研究報告[EB/ OL].(2019-12-13)[2021-05-07].https://www. iimedia.cn/c400/67192.html.
[2]Mihaly Csikzentmihalyi.Play and intrinsic rewards[J].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1975:41-63.
[3]MONETA G B,CSIKSZENTMIHALYI M.The effect of perceived challenges and skills on the quality ofsubjective experie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1996,64(2):275-310.
[4]安傳迎.“沉浸教育”:多學科視域下的理念建構[J].亞太教育,2016(24):272.
[5]Jackson S A,Marsh H W.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to Measure Optimal Experience:The Flow State Scale[J].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1996,18(1):17-35.
[6]鈦媒體.“凱叔講故事”彎出C輪超5000萬美元融資,將接入百度產品體系[EB/OL].(2019-07-22)[2021-05-20].https://www.tmtpost.com/4078313.html.
[7]梅羅維茨.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對社會行為的影響[M].肖志軍,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39.
[8]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16.
[9]趙振宇.論獎勵在調動人的積極性中的心理效應[J].心理學探新,1990(2):35-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