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輝
摘要:教育體系改革工作的不斷發(fā)展,要求教育學科既應體現(xiàn)德育價值,又能幫助學生增強生活與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進而在學以致用中,更好規(guī)范行為意識。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符合社會主義特色價值理念的基礎課程,可以引導學生自覺肩負社會責任,并發(fā)揚時代精神的同時,使言行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符,才能在發(fā)揮立德樹人教育意義的同時,促使學生健康成長。教師應將生活化教育理念與政治課堂融合,才能更好挖掘德育教育意義。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教學路徑
引言
思想政治作為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探索人生哲理、強化生活意識以及正確樹立哲學思想理念的基礎學科。通過教育工作的進行,可以幫助學生探索知識時發(fā)現(xiàn)真理,并在不斷實踐中自覺規(guī)范行為意識,使教育工作在立德樹人理念引導下,幫助學生成長為符合新時代文明社會的優(yōu)秀人才。為更好凸顯學科的德育價值,教師應革新授課方式,通過生活化課堂建立,才能增強學生學習欲望,提升其法治思維、政治素養(yǎng)、社會責任感以及科學精神。
1生活化課堂構建原則
1.1開放性
生活化理念強調突破理論教學思想的桎梏,教師在講解知識時,不能單純局限在課本內容中,需要改變以提升考試成績?yōu)橹鞯氖谡n觀點,在更加開放的課堂學習活動中,通過資源整合與生活案例的設計,幫助學生思想意識既能夠與最新時政資訊相聯(lián)系,也在打破課堂教育局限的過程中,更加重視社會生活的參與性與社會責任感的提升。因此,教師所設計的授課內容,需要在開放性原則基礎上,避免使教學內容對學生思想理念進行束縛,通過對學生認知規(guī)律、價值理念的尊重,要求教學內容既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密切,也緊隨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同時,更好鍛煉學生分析能力、感悟能力,并保證政治素養(yǎng)與思想道德意識的快速上升。
1.2發(fā)展性
教師需要明確班級學生雖然學習規(guī)律、認知能力以及思維意識存在較大差異,但作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教師應該重視每名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的教學目標既要維護學生個性發(fā)展,也在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同時,幫助學生能夠將主觀感受與政治價值理念相結合,既主動進行對學習資源內容的積極探索,也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利用所學知識對社會熱點資訊進行辯證分析,才能在學以致用中,既增強學習效果,又能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同時,發(fā)揮主人翁精神。
2高中政治生活化課堂開展的具體途徑
2.1設計生活化教育重點
教學工作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與教育重點的制定有著十分重要聯(lián)系。高中政治課程主要以幫助學生樹立政治意識、學習馬克思主義原理以及辯證分析社會問題為重要教育方向。所以生活化課堂要想取得教學實效性,教師在設計教育重點時,應注重生活化知識點的引入,使學生在良好學習環(huán)境中,既能夠學會學習方法,又在汲取知識的同時,建立更加完善的價值理念。因此,整體教育重點需要根據(jù)學生認知規(guī)律,在現(xiàn)實生活實例引入的同時,鍛煉學生探究能力與思辨意識。
例如,教師在開展“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授課工作時,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了解決策積極意義的同時,探究公民在參與決策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從而了解決策過程、樹立政治參與意識的同時,可以堅定維護社會主義制度。由于高中生生活經驗豐富,也具有較強的資料整合能力與探究意識。教師為發(fā)揮生活化課堂的價值意義,可以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走訪社區(qū)和查閱資料,對民主選舉的具體流程與參與要求進行了解。在課上教師可以引入真實的決策案例,請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班級內部舉辦決策研討會,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化情境中完成對知識的掌握。在學習活動的參與中,使整體的教育重點與生活化教育理念高質量融合,既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知識的環(huán)境,也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關聯(lián)的過程中,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課堂主人翁精神,并在真實課堂情境的帶動下,不斷意識到主動肩負起社會責任使命的重要性。
2.2設計生活化授課方式
由于政治學科需要學生記憶的內容較多,只有更好對基礎知識了解透徹,才能在做題時有效運用,快速找到解題關鍵點,取得更高的考試分數(shù)。高中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順利升入高等院校,所以如何選擇有效的授課方式,幫助學生加強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同時,取得優(yōu)異的考試成績,成為教師應該主要解決的問題。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幫助下,教師需要通過授課方式的優(yōu)化,選擇更貼近生活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增強對政治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開展“權力的行使:需要監(jiān)督”教學活動時,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對行政監(jiān)督體系了解,并通過知識的學習,探究權力監(jiān)督必要性,從而用辯證角度思考問題的同時,養(yǎng)成相應的政治素養(yǎng)與公民意識。為更好使生活化教學發(fā)揮實效性,教師可以通過抽簽方式,將班級學生分為不同小組,通過對學習目標的明確,在相互思考與交流中提高學習效果。在學習熱情被充分調動后,教師可以通過舉辦辯論賽的形式,要求學生以“國家機關監(jiān)督必要性”為主題進行論證。希望在有趣的授課方式應用下,既加強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在相互間思維碰撞的同時,將課堂知識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在民主、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中,推進生活化政治課堂的順利進行。
結語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理念彌補了傳統(tǒng)應試教育束縛下授課活動的不足,使教學目標圍繞生活實際,既鍛煉學生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在強化德育價值、政治素養(yǎng)、理性思維以及社會責任感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在核心價值體系的規(guī)范下,樹立健康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應挖掘生活化課堂教育意義,尋找有效融合思想政治學科具體途徑,才能使學生既增強社會認同感,也在提升政治素養(yǎng)同時,堅定在馬克思主義理念下強化思維意識,為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保英.高中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教學 [J]. 科技資訊. 2020(25)
[2] 田維琴.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探討 [J]. 科幻畫報. 2020(05)
[3] 劉鋼.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J]. 高考. 2018(14)
[4] 黃瑩瑩.探討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路徑 [J].?課程教育研究. 2017(50)
(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迤山中學?陜西 渭南?71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