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俄羅斯阿爾泰地區(qū)的德尼索瓦洞窟,被認為是神秘的古代人類德尼索瓦人長期居住的地方。在這個洞窟中發(fā)現(xiàn)了用長毛象的獠牙制作而成的、長達42毫米的洞獅雕像。雖然還沒有進行詳細的年代測定工作,不過據(jù)推測這些出土的雕像應該是4萬~4萬5000年前后舊石器時期的產(chǎn)物,極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雕像。
雕像頭部殘缺,只剩下軀干和后腳的一部分。雕像上有18個淺溝描繪出了身體的樣子,整體呈準備撲向獵物的姿態(tài)。剛制成時,應該是被涂上了紅色的涂料。
在中國河南省出土了距今大約1萬3300年的鳥類雕像,雕像使用了極高的技術(shù)制作而成。這個全長約19毫米的小鳥雕像,應該是當時居住在這一帶的狩獵采集民族用燒制后的動物骨骼殘片雕刻而成的。
但是,如果用普通的方法進行燒制,骨頭很容易收縮碎裂變形。古代的制作者應該已經(jīng)充分了解制作雕像所需的合適的燒制方式(溫度和時間)。
此外,古人還用粗糙的磨刀石將燒制后的骨頭磨碎,用鋒利的石器將表面打磨光滑,還在鳥的頭部刻上了類似眼睛的痕跡。目前仍不清楚制作這些雕像的目的,不過這揭示了人類雕刻技術(shù)的起源比預想的要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