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
1949年3月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作報告。
太行山下、滹沱河畔,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靜靜地坐落在這里。
72年前的1949年3月5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會議,因為它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確定了新中國的大政方針,為促進和迎接全國勝利的到來,做了充分準備。
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山村,也因為歷史的選擇,成為了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
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中國革命也由此掀開新的歷史篇章。
1948年5月,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在這里,人民解放戰(zhàn)爭已從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進攻階段。捷報接連傳來,三大戰(zhàn)役取得決定性勝利。近代中國經(jīng)歷漫漫長夜,在這里終于破曉,即將走向光明。
在即將到來的勝利面前,中共中央領導人異常清醒。
1948年12月,劉少奇對馬列學院第一班學員的講話中,十分尖銳地指出:得了天下,要能守住,不容易。很多人擔心,我們未得天下時艱苦奮斗,得天下后會有所松懈?!皠倮酱螅ぴ酱?,我們決不要使勝利沖昏自己的頭腦?!痹?949年1月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要求全黨警惕,讓高級干部懂得,戰(zhàn)爭打完了,真正要做的事情才開始。
中國共產(chǎn)黨能否擔當起領導新中國的重任,經(jīng)得起執(zhí)政的考驗,向人民交一張滿意的答卷?能否不忘初心,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進而跳出“歷史周期率”?在中共中央舊址西北角的中國共產(chǎn)黨七屆二中全會會址,我們找到了答案。
穿過會場那扇狹窄的門,光線驟然幽暗下來。會場正面懸掛著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的畫像和兩面紅旗,一排排藤條長凳安靜地擺放著?;秀遍g,仿佛歷史之門被打開。
就是在這里,毛澤東提醒全黨必須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四種情緒”。他指出: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
毛澤東揮著他的大手說,奪取全國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xiàn)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西柏坡紀念館研究部副研究員王艷紅說,“兩個務必”是毛澤東對這個歷史命題基于對歷史的思考而提出的一個具有前瞻性的科學論斷,是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
從井岡山的堅定信念、艱苦創(chuàng)業(yè),到萬里長征的團結奮斗、一往無前,再到延安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一直到西柏坡的“兩個務必”,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堅如磐石,從未改變。
1949年3月5日是個喜慶的日子。這一天,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會議室由食堂臨時改用,沒有擴音設備,座椅從四處拼湊借來,與會的中央負責同志坐在高低不等的條凳上聽取報告。
這場被譽為“鏟地基”并籌劃“起房子”的盛會,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fā)展生產(chǎn)為工作的中心,并用8天時間確立了“建國大業(yè)”,確定了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從軍事、政治、經(jīng)濟、外交等各方面描繪了一個讓人憧憬的大國藍圖。
在西柏坡紀念館第七展廳內,一塊展板總能吸引參觀者駐足細細觀看:“根據(jù)毛澤東的提議,全會作出六條規(guī)定:一、不作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p>
這是1949年3月13日,中國共產(chǎn)黨七屆二中全會最后一天,根據(jù)毛澤東的提議作出的規(guī)定,也是中共中央“進京趕考”前定下的鐵規(guī)矩。而黨的十八大以后,根據(jù)新形勢、新問題,中共中央出臺了‘八項規(guī)定,與西柏坡時期的‘六條規(guī)定一脈相承。
如今的七屆二中全會會址。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莊嚴而自信地宣告:“我們能夠學會我們原來不懂的東西。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月13日,七屆二中全會勝利閉幕。10天后,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fā)。
收拾東西時,警衛(wèi)員在毛澤東常坐的躺椅上,發(fā)現(xiàn)了一本書《甲申三百年祭》。這本書作者郭沫若,講的是從陜北起兵的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占領了北京城之后建立了大順政權,因驕傲自滿和部屬腐敗而導致最終失敗的教訓。毛澤東囑咐道,把我讀到的那頁做好標記,進了北平我還要繼續(xù)讀。
臨行前,毛澤東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周恩來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從建黨初期僅50多名黨員發(fā)展到擁有9000多萬名黨員,中國共產(chǎn)黨在“趕考”路上,不斷地接受人民的“考試”、執(zhí)政的“考試”,帶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向人民和歷史交出滿意的答卷。
1953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公布施行。
1969年3月2日,蘇聯(lián)軍隊入侵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國一側的珍寶島,造成嚴重流血事件。我邊防部隊被迫還擊。我國外交部三次向蘇聯(lián)政府提出強烈抗議。
1986年3月3日,“八六三”計劃出臺。
1985年3月4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商工會議所訪華團時,從政治角度和經(jīng)濟角度對當時國際形勢作了分析,提到“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fā)展問題是南北問題”。
1961年3月6日,中共安徽省委根據(jù)農民群眾的要求,決定試行“定產(chǎn)到田,責任到人”的田間管理責任制。
1927年3月7日,毛澤東等人創(chuàng)辦的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始上課。農講所培養(yǎng)了一批有馬列主義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領導農民運動的優(yōu)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