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聚磷酸銨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產量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響

        2021-03-15 04:28:06張運紅楊占平黃紹敏郭斗斗和愛玲楊煥煥
        河南農業(yè)科學 2021年2期
        關鍵詞:生物

        張運紅,楊占平,黃紹敏,郭斗斗,杜 君,和愛玲,楊煥煥

        (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 植物營養(yǎng)與資源環(huán)境研究所/河南省農業(yè)生態(tài)與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河南 鄭州 450002)

        磷是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必需營養(yǎng)元素,是核酸、核蛋白、磷脂等生命大分子的重要組成成分,以多種方式參與植物體內的代謝過程[1]。施用磷肥是保證小麥獲得高產、優(yōu)質、高效的一項重要農藝措施[2-3]。目前,常用磷肥主要有磷酸一銨(Monoammonium phosphate, MAP)、磷酸二銨(Diammonium phosphate, DAP)、重過磷酸鈣(Triple superphosphate, TSP)等正磷酸磷肥。正磷酸鹽在土壤中不易移動且易被土壤中的鐵鋁鈣氧化物及黏土礦物等固定,導致作物對磷素的當季利用率僅為7.6%~15.0%[4-5]。磷肥利用率低不但造成磷肥資源的浪費,磷素在土壤中累積,還易對農田、水體等環(huán)境帶來負面影響[6]。因此,通過代替性磷源減少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是提高磷肥有效性、實現(xiàn)磷素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聚磷酸銨(Ammonium polyphosphate,APP)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磷肥備受關注,APP含有正磷酸鹽、焦磷酸鹽、三聚磷酸鹽和四聚磷酸鹽等組分,水解后可提供正磷酸態(tài)磷素和銨態(tài)氮素,能降低土壤對磷的固定,從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和作物產量[7-9]。研究發(fā)現(xiàn),APP可使黃麻皮哈密瓜增產3.0%~8.4%、大麥增產18%、油菜增產19%、番茄增產21.7%、草莓增產18%[10]。SHARMA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APP處理的小麥產量較磷礦石、硝酸磷肥和DAP處理分別提高34%、7.2%和9.2%。HOLLOWAY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APP處理的小麥產量在第1年和第2年分別比MAP處理提高14%和15%。此外,APP還可活化土壤中的鐵、鋅等微量元素,促進作物對微量元素的吸收[13-14]。APP具備優(yōu)良的溶解性、緩釋性和螯合性,是肥料生產中很好的磷源,已在發(fā)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但目前在我國農業(yè)上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其高效施用技術及以APP為原料的增值肥料均有待研發(fā)。研究發(fā)現(xiàn),一些天然物質如海藻酸類、腐植酸(Humic acid,HA)類和氨基酸(Amino acid,AA)類,可提高肥料利用率,且環(huán)保安全,可作為新型肥料增效劑使用[15-19]。李志堅等[17-18]研究發(fā)現(xiàn),與普通MAP相比,HA、海藻酸和谷氨酸增值MAP處理分別可降低磷固定率7.32%、7.13%和11.99%;低磷條件下,小麥產量、磷肥表觀利用率分別提高9.74%~33.54%、8.71~26.21個百分點。劉博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DAP添加AA后可提高土壤中速效磷含量,降低pH值,促進Ca-P向Al-P、Fe-P轉化,從而減少土壤中磷的固定。然而目前該類物質在APP上的應用效果還未見報道。另外,不同天然物質活性基團、作用機制及施用效果存在明顯差異[17,20]。小麥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和戰(zhàn)略性糧食儲備品種,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小麥產區(qū)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起著重要作用[21]。鑒于此,以小麥為材料,研究APP添加不同生物源增效劑(HA、AA、海藻酸)對小麥產量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響,以期明確增效劑在APP上的應用效果,為以APP為原料的功能肥料研發(fā)提供理論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及試驗材料

        試驗于2017年10月—2018年5月在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科研園區(qū)(113.67°E、37.79°N)進行。供試土壤采自鄭州市郊區(qū),土壤類型為潮土。土壤含有機質3.5 g/kg、速效氮35.6 mg/kg、有效磷(Olsen-P)2.7 mg/kg、速效鉀102.6 mg/kg,pH值 7.79。

        供試小麥品種為鄭麥7698,為多穗強筋、半冬性中晚熟品種,由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所許為鋼研究員選育并提供。

        供試APP(含N 18%、P2O558%)由鄭州冠達化工產品有限公司提供;供試HA由褐煤提取,水不溶物含量<5%,由上海通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供試海藻酸采用海藻酸鈉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β-D-甘露糖醛酸(M)∶α-L-古羅糖醛酸(G)=7∶3,糖醛酸含量>90%,聚合度2~10,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提供;供試AA為復合AA,其總AA含量為81.24%,主要由亮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蘇氨酸和天冬氨酸等組成,由鄭州福潤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供試氮肥為尿素(含N 46%),鉀肥為氯化鉀(含K2O 60%)。其余試劑均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2 試驗設計

        采用土培盆栽試驗,選用聚乙烯塑料盆(直徑30 cm、高20 cm)。每盆裝過2 mm篩的土10 kg。試驗設置5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對照[CK(-P),不施磷處理];處理2:APP處理;處理3:APP+HA處理;處理4:APP+AA處理;處理5:APP+AOS處理。每個處理4次重復,共20盆。N施用量為0.25 g/kg,50%基施,50%于拔節(jié)期追施;P2O5施用量為0.12 g/kg,K2O施用量為 0.12 g/kg,二者均全部基施。生物源增效劑在磷肥中的含量為0.3%。每盆播4行,每行10粒,30 d后間苗至每盆25株,小麥生長期間通過稱質量法維持盆中土壤水分含量在田間持水量的70%左右。

        1.3 測定指標及方法

        1.3.1 農藝性狀 于苗期、返青期、拔節(jié)期、開花期和成熟期測定小麥株高;于苗期、返青期、拔節(jié)期和開花期測定功能葉片(開花期為旗葉,其他時期為倒二葉)葉面積(葉面積=長×寬×0.75)[22];于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節(jié)期和開花期測定功能葉片SPAD值。其中,株高、葉長、葉寬采用直尺測定,SPAD值采用日本柯尼卡美能達葉綠素含量測定儀測定。并于成熟期調查小麥可見葉片數(shù)。

        1.3.2 分蘗動態(tài) 分別于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節(jié)期和開花期調查每盆小麥總莖蘗數(shù),并計算成穗率。

        1.3.3 光合特性 于開花期(播種后162 d)采用Li-6200 便攜式光合作用測定儀(LI-COR Inc.,USA)測定小麥旗葉的凈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氣孔導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蒸騰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和胞間CO2濃度(Intercellular CO2concentration,Ci),測定時間選在晴天的9:30—10:30,測定時光照強度為800~1 200 μmol/(m2·s),采用開放氣路,設定空氣流速為500 μmol/s,葉室(2 cm×3 cm)內溫度為25 ℃。計算氣孔限制值(Stomatal limiting values,Ls)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Ls=1-Ci/C0(C0代表氣孔中CO2濃度為420 μmol/mol)。

        1.3.4 產量及其構成因子 收獲前,調查每盆小麥有效穗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多于5粒者為有效穗);每個處理選取代表性植株5株,采用直尺測量穗長,然后調查穗粒數(shù)。收割每盆全部植株,脫粒后風干,采用百分之一電子天平稱質量,計算籽粒產量、千粒質量。

        1.3.5 植株磷含量和磷素利用效率 分別于開花期和成熟期采集地上部植株樣品,并將成熟期樣品分為籽粒和秸稈兩部分,105 ℃殺青30 min,70 ℃烘至恒質量,測定其干質量。采用H2SO4-H2O2消煮—鉬銻抗比色測定各磷含量。其他磷相關指標按以下公式計算[23]:磷積累量=磷含量×干質量;磷素轉運量=開花期營養(yǎng)器官磷積累量-成熟期營養(yǎng)器官磷積累量;營養(yǎng)器官磷素轉運率=營養(yǎng)器官磷素轉運量/開花期營養(yǎng)器官磷積累量×100%;營養(yǎng)器官磷素轉運量對籽粒磷素的貢獻率=營養(yǎng)器官磷素轉運量/成熟期籽粒磷積累量×100%;花后磷素吸收量=成熟期地上部磷積累量-開花期地上部磷積累量;花后磷素吸收量對籽粒磷素的貢獻率=花后磷素吸收量/成熟期籽粒磷積累量×100%;磷素收獲指數(shù)=籽粒磷積累量/植株地上部磷積累量×100%;磷素吸收效率=植株地上部磷積累量/施磷量;磷素干物質生產效率=成熟期干物質質量/植株總磷積累量;磷素利用效率=籽粒產量/植株地上部磷積累量;磷素表觀回收率=(施磷區(qū)地上部磷積累量-不施磷區(qū)地上部磷積累量)/施磷量;磷素農學利用效率 =(施磷區(qū)作物產量-不施磷區(qū)作物產量)/施磷量;磷肥生理利用率=(施磷區(qū)作物產量-不施磷區(qū)作物產量)/(施磷區(qū)地上部磷積累量-不施磷區(qū)地上部磷積累量);磷肥生產效率=籽粒產量/施磷量。

        1.3.6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 小麥收獲后,采集土壤樣品,風干過篩,采用酸溶-鉬銻抗比色法測定土壤全磷含量,采用碳酸氫鈉法(Olsen法)測定土壤速效磷含量[24]。

        1.4 數(shù)據處理

        試驗數(shù)據采用Excel 2007進行處理,利用SPSS 17.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并采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圖1顯示,施用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麥的生長,苗期、返青期、拔節(jié)期、開花期和成熟期株高增幅分別為28.8%~43.1%、35.1%~51.5%、32.1%~37.6%、14.7%~19.8%和12.5%~20.9%;此外,在苗期和返青期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處理也高于APP處理,增幅分別為1.6%~11.1%和6.0%~12.2%,但不同增效劑處理間無顯著差異;在開花期和成熟期APP+AA和APP+HA處理較APP處理也有提高,但二者間差異不顯著。對于功能葉片SPAD值,各施磷處理不同生育時期較對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增幅分別為28.1%~34.5%、10.5%~19.3%、7.7%~13.6%、2.4%~6.7%和5.7%~8.1%,除開花期外,其余時期均達到顯著水平,但所有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處理均較APP處理無顯著性增加。開花期僅APP+HA處理葉片SPAD值顯著高于對照,較APP處理增加3.1%,但未達到顯著水平。對于功能葉片葉面積,苗期和返青期,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處理顯著高于對照,分別較對照增加59.8%~69.1%和83.6%~115.5%;且苗期較APP處理也增加5.5%~11.7%,但未達到顯著水平;返青期APP+AOS處理顯著高于APP處理,增幅為19.7%。拔節(jié)期,除APP處理顯著高于對照外,其他處理和對照、APP處理均無顯著差異。開花期,APP、APP+HA、APP+AA處理均較對照有一定程度增加,但未達到顯著水平,且三者間差異也不顯著;APP+AOS處理較APP處理顯著降低,降幅為21.5%。對于可見葉片數(shù),以APP+AA處理最高,較對照顯著增加13.2%,較APP處理提高3.6%,但差異不顯著,其余處理較對照也均有增加趨勢,但差異均不顯著。該結果說明,施磷可促進小麥生長發(fā)育,不同施磷處理間比較,以APP+AA處理效果最好。

        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同一時期不同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

        2.2 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分蘗動態(tài)的影響

        表1顯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和開花期,所有施磷處理的小麥分蘗數(shù)均顯著高于對照,增幅分別為56.8%~82.9%、28.5%~38.5%、39.8%~55.7%和16.5%~31.4%,且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處理均高于APP處理。其中,苗期以APP+AA處理最高,較APP處理顯著增加16.7%;越冬期,以APP+AOS處理最高;返青期,以APP+AOS處理最高,APP+HA處理次之,較APP處理分別顯著增加11.4%和6.5%;開花期,則以APP+HA處理最高,較APP處理顯著增加31.4%。拔節(jié)期,APP+HA和APP+AA處理均較對照顯著增加,增幅分別為4.5%和3.3%,但與APP處理無顯著差異;APP+AOS處理顯著低于對照和APP處理,降幅分別為2.0%和4.7%。成穗率,所有施磷處理均顯著低于對照,其中以APP+AOS和APP處理較低,APP+HA和APP+AA處理較APP處理分別顯著增加5.9%和7.6%。該結果說明,施用APP可促進小麥分蘗,但會降低成穗率,在此基礎上添加生物源增效劑HA和AA較單施APP處理可提高小麥成穗率。

        表1 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分蘗動態(tài)的影響

        2.3 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光合特性的影響

        由表2可知,除APP+AA處理外,其余施磷處理的小麥旗葉Pn均顯著高于對照,增幅為16.0%~30.2%,以APP+HA處理最高,較APP處理顯著增加10.3%。對于Tr和Gs,均以APP處理最高,APP+HA處理次之,兩者差異不顯著,分別較對照顯著增加10.7%、6.4%和44.9%、36.8%,APP+AA處理顯著低于對照和APP處理。除APP+AOS處理外,其余施磷處理的小麥旗葉Ci較對照顯著增加22.8%~47.8%,以APP+HA處理最高,較APP處理顯著增加20.3%。APP+HA、APP+AA、APP+AOS處理的WUE分別較對照和APP處理顯著增加22.4%、83.4%、14.6%和14.7%、71.9%、7.4%。APP、APP+HA和APP+AA處理的Ls分別較對照顯著下降7.6%、16.0%和8.8%,其中,APP+HA處理較APP處理顯著降低9.0%。該結果說明,施用APP可通過調節(jié)氣孔開合、增加Ci,提高小麥Pn;在此基礎上添加生物源增效劑HA可進一步增加Ci、Pn和WUE,降低Ls,促進小麥光合作用的進行。

        表2 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光合特性的影響

        2.4 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影響

        表3顯示,與對照相比,施磷處理可顯著提高小麥的產量及其構成因子,其中有效穗數(shù)增加16.5%~31.4%,且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處理顯著高于APP處理,以APP+HA處理最高;穗長增加16.7%~20.0%,以APP+AOS處理最高,較APP處理顯著增加2.8%;穗質量增加31.2%~56.6%,穗粒數(shù)增加39.9%~12.20%,二者均以APP、APP+AA和APP+AOS處理較高;千粒質量,除APP+HA處理外,其余處理均顯著高于對照,增幅為4.9%~12.2%,以APP+AOS處理最高,較APP處理顯著增加6.3%;施磷處理小麥增產43.2%~62.5%,且添加生物源增效劑處理較APP處理顯著增加6.2%~13.5%,以APP+AA處理最高。該結果說明,施用APP可促進小麥增產,在此基礎上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后,小麥產量進一步增加,以APP+AA處理增產效果最好。

        表3 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影響

        2.5 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磷素吸收和轉移的影響

        表4顯示,施磷處理可顯著提高開花期小麥植株磷含量和積累量,其中磷含量增幅為24.0%~53.1%,以APP+HA處理最高,較APP處理顯著增加14.8%,磷積累量增幅為59.0%~115.8%,以APP+AOS處理最高,較APP處理顯著增加11.9%。成熟期,秸稈磷含量和積累量分別較對照顯著增加35.9%~71.9%和73.8%~131.0%,其中磷含量以APP+HA處理最高,磷積累量以APP+AA和APP+HA處理較高。成熟期,籽粒磷含量、磷積累量、植株總磷積累量,均以APP處理最高,分別較對照顯著增加39.1%、117.8%、115.3%,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處理較APP處理分別顯著降低18.9%~24.3%、22.4%~32.1%、21.5%~29.2%。對于磷素利用效率,APP處理較對照顯著降低27.3%,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處理較APP處理顯著增加18.3%~29.1%。APP處理的磷素干物質生產效率最低,較對照顯著降低30.8%;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處理較APP處理顯著增加23.6%~33.4%。該結果表明,施用APP可促進小麥磷的吸收和累積,在此基礎上添加生物源增效劑總磷吸收量較APP處理有所下降,但小麥磷素利用效率和磷素干物質生產效率提高。

        表4 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磷素吸收的影響

        表5顯示,APP處理的小麥磷素收獲指數(shù)較對照顯著增加0.99個百分點,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處理較APP處理顯著降低1.07~3.83個百分點,其中APP+HA、APP+AA 處理較對照顯著降低2.84、2.50個百分點。所有施磷處理的營養(yǎng)器官磷素轉運量均顯著高于對照,增幅為27.8%~134.0%,以APP+AOS處理最高,較APP處理顯著增加18.8%,APP+AA處理較APP處理顯著降低35.1%。APP+AA處理的營養(yǎng)器官磷素轉運率最低,分別較對照、APP處理顯著下降13.67、15.16個百分點。APP+HA、APP+AOS處理的營養(yǎng)器官磷素轉運量對籽粒的貢獻率較高,分別較對照和APP處理顯著增加4.18、6.00個百分點和5.67、7.49個百分點。施磷處理的花后磷素吸收量較對照顯著增加40.3%~121.2%,以APP處理最高,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處理較APP處理顯著下降25.1%~36.6%。APP+AA處理的花后磷素吸收量對籽粒的貢獻率最高,較對照顯著增加3.13個百分點,APP+HA、APP+AOS處理分別較對照和APP處理顯著降低4.18、6.00個百分點和5.67、7.49個百分點。該結果說明,APP+AOS處理可顯著提高小麥地上部營養(yǎng)器官磷素的轉移能力及其對籽粒的貢獻,花后磷素吸收能力則以APP處理最高。

        表5 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磷素轉移的影響

        2.6 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磷肥利用效率的影響

        表6顯示,和APP處理相比,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處理的磷素吸收效率和磷素表觀回收率顯著降低14.9%~20.2%和24.6%~33.4%,且不同增效劑間無顯著差異;但磷素農學利用效率、磷肥生理利用率和磷肥生產效率分別較APP處理顯著增加20.5%~44.9%、60.1%~102.8%和6.2%~13.5%,且均以APP+AA處理最高。

        表6 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磷肥利用效率的影響

        2.7 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收獲后土壤磷含量的影響

        圖2顯示,施磷處理的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分別提高19.4%~29.7%和2.10~2.37倍,且不同施磷處理間無顯著差異。該結果說明,施用APP可提高土壤磷含量,在此基礎上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土壤磷含量無顯著影響。

        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

        3 結論與討論

        創(chuàng)制安全、高效、環(huán)保的綠色肥料,構建綠色肥料產品體系,是推動我國農業(yè)綠色發(fā)展的重要體系。APP在多種作物上表現(xiàn)出良好的肥效。本試驗也證實,施用APP可促進小麥生長發(fā)育,通過提高Ci和Pn,降低Ls,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進而提高小麥產量,其中有效穗數(shù)、穗粒數(shù)和千粒質量均顯著增加;施用APP處理植株磷素吸收量、磷素收獲指數(shù)及土壤磷含量也有所提高。APP在農業(yè)上施用效果受其物質組成、作物種類、土壤特性等因素的影響[25-28]。APP只有水解成正磷酸鹽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水解反應直接影響植物對磷的吸收[9]。然而,APP不同組分水解速率有差異,四聚磷酸鹽水解為三聚磷酸鹽約需要1 d,三聚磷酸鹽水解為焦磷酸鹽和正磷酸鹽約需要7 d,而焦磷酸鹽水解為正磷酸鹽則需4~100 d[25]。不同作物根系水解能力也有所不同,玉米根系水解焦磷酸鉀的能力是大豆根系的3倍,且玉米根系對三聚磷酸鈉的水解能力更快[26]。有報道,在玉米上,APP作為種肥施用時,以聚合度組成分布均勻的APP效果最佳,其在土壤中緩慢水解可降低土壤對磷的固定,提高磷素利用效率[27]。在小麥上,高聚合度的固體APP在小麥上的施用效果好于低聚合度的液體APP,小麥生物量及磷、鈣、鎂的吸收量均較高[28]。本試驗中供試APP為固體,由41%的正磷酸鹽、54%的焦磷酸鹽、4%的三聚磷酸鹽與1%的四聚及四聚以上的多聚磷酸鹽組成,在小麥上的施用效果總體較好,與前人[12,28]研究結果一致。然而,本試驗對小麥根系水解APP不同組分的能力未作解析,該工作有助于揭示APP在小麥上的增產機制。也有研究表明,與正磷酸鹽相比,APP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更有利于作物增產及養(yǎng)分吸收,主要原因是聚合態(tài)磷與土壤中Ca2+或Mg2+高度結合并釋放出固定在土壤中的正磷酸鹽,從而增加Resin-P(樹脂磷)、NaHCO3-P(高活性磷)和NaOH-P(中活性磷)含量,有利于作物吸收[8-9,29]。本試驗中,供試土壤為潮土,屬于石灰性土壤,APP促進小麥增產可能也與其土壤磷活化有關。

        本試驗中,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處理較APP處理可進一步促進小麥分蘗,增加有效穗數(shù),提高產量6.2%~13.5%。李志堅等[17]研究發(fā)現(xiàn),HA具有刺激小麥生長和分蘗的作用,MAP中添加HA可增加小麥穗數(shù)。劉偉等[30]報道,水分脅迫下,施用HA水溶肥料可改善小麥光合特性,葉綠素含量增加5.62%~84.32%,光合速率增加0.87%~75.38%,增產效果顯著。本試驗中,APP+HA處理可通過提高小麥旗葉Ci和Pn,降低Ls,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提高產量,與上述結論相符。前人研究顯示,添加AA的肥料具有促進植物分蘗、根系生長、葉色轉綠和作物增產的效應[17,31]。AOS灌根處理可提高小麥葉片葉綠素含量和Pn,促進同化物積累和產量增加,且主要歸因于穗數(shù)和千粒質量的增加[32];將其添加到復混肥中施用,可提高小麥粒質量和穗數(shù),增產15.33%[33]。本試驗中,APP+AA和APP+AOS處理在小麥上均有良好的增產效果,前者主要歸因于有效穗數(shù)的增加;后者千粒質量和有效穗數(shù)均顯著提高,與上述結論相符。前人研究表明,MAP和DAP中添加1%~20%HA增效劑可提高作物產量、磷吸收量及磷肥利用效率,并可增加土壤中速效磷含量[34-35],其原因是HA含有羥基、酚基等活性官能團,可與磷酸根離子競爭土壤膠體的吸附位點,從而減少磷的固定,還可與鈣、鐵、鋁離子發(fā)生絡合和溶解反應,促進土壤難溶性磷的釋放;同時HA可通過金屬橋與磷酸鹽形成磷酸鹽-金屬-HA復合體,從而減緩有效磷向難溶性磷的轉化,提高磷的利用效率[36-38]。MAP中添加海藻酸和谷氨酸也可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和土壤Ca2-P、Ca8-P、Al-P含量,減緩Al-P向Fe-P的轉化[18]。本試驗中,APP添加不同生物源增效劑處理的小麥磷素吸收效率、磷素吸收量及磷素收獲指數(shù)均較APP處理顯著降低,說明APP添加生物源增效劑對小麥磷素的吸收及其向籽粒中的轉運有不利影響,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APP中磷的賦存形態(tài)有關。然而,目前關于生物增效劑對聚合態(tài)磷在土壤中的形態(tài)轉化及其在植物體的吸收轉運的影響還鮮見報道。APP在農業(yè)生產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但其土壤環(huán)境行為及其增效技術還需要繼續(xù)研究。

        猜你喜歡
        生物
        生物多樣性
        天天愛科學(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樣性
        天天愛科學(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發(fā)現(xiàn)不明生物
        科學大眾(2021年9期)2021-07-16 07:02:54
        史上“最黑暗”的生物
        軍事文摘(2020年20期)2020-11-28 11:42:50
        第12話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最初的生物
        自然生物被直銷
        清晨生物初歷直銷
        生物的多樣性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乱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网视频| 丰满少妇被爽的高潮喷水呻吟 | 国产人成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五月天|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原创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综合一区|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日日爽日日操| 丝袜美腿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美女在线播放| 男女动态91白浆视频| 少女韩国电视剧在线观看完整|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下载| 亚洲美女av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av| 国产一极内射視颍一|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高清在线观看| 鲁一鲁一鲁一鲁一澡| 97色人阁俺也去人人人人人| 国内自拍速发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100集发布|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曝 | 国产丝袜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蜜桃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精品一区aaa片| 97久久精品人人妻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