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冶金研究院,云南省選冶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共伴生有色金屬資源加壓濕法冶金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云南 昆明 650031)
隨著礦產(chǎn)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易選的單一礦石越來越少,復雜難選多金屬礦產(chǎn)資源的綜合回收越來越受到重視[1],綜合回收其共伴生的有價金屬逐漸成為礦產(chǎn)開發(fā)與利用的主要目標,這類礦石的目的礦物大多嵌布粒度細,屬難選礦石。錫石多金屬硫化礦具有較高的回收價值,常含有其他有用金屬礦物和脈石,在對這類礦石分選時常用浮選、磁選、電選、重選等選礦方法,以組成聯(lián)合流程對有用礦物進行分選[2]。多種選礦分選方法的存在使得礦石的綜合回收變得復雜難控制,因此,合理、高效的分選工藝流程顯得尤為關鍵。本研究將針對某錫石多金屬硫化礦的鋅回收工藝進行研究,同時為該類錫石多金屬礦石的綜合回收提供理論借鑒。
原礦類型為錫石硫化物-夕卡巖型,礦物組成較為復雜。工藝礦物學研究表明,礦石中主要金屬礦物有鐵閃鋅礦、磁黃鐵礦、黃鐵礦、磁鐵礦、錫石、毒砂等,金屬礦物共生關系密切,相互包裹現(xiàn)象普遍,礦石中錫石主要呈不規(guī)則粒狀分布,嵌布粒度細且分布不均。原礦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1,原礦鋅、鐵化學物相分析結果分別見表2、3。
表1 原礦化學多元素分析/%Table 1 Multi-element analysis of the raw ore
表2 原礦鋅化學物相分析Table 2 Zn phase analysis of the raw ore
表3 原礦鐵物相分析Table 3 Fe phase analysis of the raw ore
由表1 可知,原礦中主要有價元素為Zn、Sn,含量分別為6.04%、1.05%,F(xiàn)e、S 具有綜合回收價值,含量分別為29.33%、19.08%,主要有害元素As 含量很低,主要脈石成分為SiO2,含量為16.63%。由表2 可知,鋅金屬主要存在于硫化物中,結合工藝礦物學研究可知,鋅主要以鐵閃鋅礦形式存在,其次為閃鋅礦。由表3 可知,鐵金屬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其次為褐鐵礦等,同時可以發(fā)現(xiàn),礦石中的硫元素主要存在于鐵的硫化物中,其次為鐵閃鋅礦。綜上可知,該礦石為復雜難選的多金屬礦石,具有較高的回收價值,因此,工藝流程的設計顯得尤為關鍵,需要充分考慮多個有價元素的回收,特別是Zn 和Sn 元素。
礦石中有用礦物主要為鐵閃鋅礦、錫石,其次為黃鐵礦、磁黃鐵礦,因此,對該錫石多金屬硫化礦的回收利用主要考慮鐵閃鋅礦和錫石的回收,黃鐵礦和磁黃鐵礦的回收只作為綜合考量。其中鐵閃鋅礦選礦回收方法通常為浮選法[3-4],鐵閃鋅礦即閃鋅礦中以類質(zhì)同象混入鐵,具有和閃鋅礦不同的浮選特性,其可浮性差,對石灰敏感,活化困難[5],為得到較佳指標,須控制礦漿的pH值在10~ 11 為宜[6]。錫石比重大,重力分選是回收錫石的主要方法[7],階段磨礦、階段選別是錫石重選的主體流程。重選法處理錫石細泥時所得指標較低,相當一部分有用礦物損失在細泥中,浮選法是回收錫石細泥的有效途徑之一[8]。黃鐵礦通常采用浮選法回收,磁黃鐵礦通常采用磁選法回收。該礦石的回收順序原則上為先鋅后錫,理由有三點:第一,給礦粒度分布對重力分選效果非常關鍵,對于嵌布粒度不均勻且粒度嵌布較細的礦石,通常需要進行階段磨礦階段選別;第二,重選尾礦濃度通常很低,后續(xù)選別還需增加濃縮設備,投資和生產(chǎn)成本相應增大,所以重選流程常設置于流程后段;第三,重選流程置于流程前段,易造成硫化礦物混入錫精礦,造成錫精礦互含提高及硫化礦物金屬損失,相對而言,硫化鋅采用浮選方法,較易控制。秉著“先易后難”的選礦原則,同時避免因再磨而帶來的過磨和生產(chǎn)成本的增加。該礦石的回收順序原則上為先鋅后錫,并兼顧鐵和硫的回收。
為選擇合理、容易控制、對原礦性質(zhì)變化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對錫的回收影響盡可能小的浮選流程,進行多個方案的實驗研究,對每個方案都以優(yōu)選法的形式進行藥劑的組合實驗,選擇各方案較佳的實驗結果。由于鋅浮選會影響錫的回收,為更好地兼顧鋅金屬與錫金屬的回收,鋅浮選流程的研究實驗工作包括選錫的第一段。下面將對鋅的回收工藝研究進行介紹。
礦石中含鐵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含硫礦物主要為磁黃鐵礦、黃鐵礦,在選鋅和選錫之前需盡量將含鐵礦物、含硫礦物脫除,以獲得合格鋅精礦和錫精礦,因此,進行磁選—浮選選鋅流程實驗,選鋅之前進行弱磁選除鐵及強磁選脫硫(磁黃鐵礦),選擇石灰抑制黃鐵礦,硫酸銅作硫化礦活化劑,丁基黃藥作硫化礦捕收劑,松醇油作起泡劑,流程結構為一次磁選除鐵、一次磁選脫硫、二粗一掃三精選鋅、一次搖床選錫。實驗結果見表4,實驗流程見圖1。
表4 磁選-浮選選鋅實驗結果Table 4 Zn separation test results by magnetic separationflotation
圖1 磁選-浮選選鋅實驗流程Fig.1 Zn separation test flow by magnetic separation-flotation
由表4 實驗結果可知,通過磁選-浮選選鋅流程可得Zn 品位42.43%、Zn 回收率64.12%的鋅精礦,同時可以發(fā)現(xiàn),硫精礦中鋅損失較大,Zn損失率有31.92%,說明通過磁選脫硫會造成鋅金屬損失,不利于鋅礦物的回收,磁選-浮選選鋅流程不予考慮。
鑒于脫硫作業(yè)置于選鋅之前不利于鋅礦物回收,考慮先浮選后磁選重選的流程,進行優(yōu)先浮選流程實驗,即鋅優(yōu)先-脫硫-除鐵-錫重選。選擇石灰抑制黃鐵礦,硫酸銅作硫化礦活化劑,丁基黃藥作硫化礦捕收劑,松醇油作起泡劑,流程結構為二粗三精選鋅、一粗脫硫、一次磁選除鐵、一次搖床選錫,實驗流程見圖2,實驗結果見表5。
表5 優(yōu)先浮選實驗結果Table 5 Priority flotation test results
圖2 優(yōu)先浮選試驗流程Fig.2 Priority flotation test flow
由表5 可知,通過優(yōu)先浮選,可得到Zn 品位33.93%、Zn 回收率67.97%的鋅精礦,可見鋅硫分離中硫抑制效果很不明顯,經(jīng)三次精選鋅精礦Zn還低于35%。同時可以發(fā)現(xiàn),脫硫浮選得到的硫精礦中,錫的損失達14.17%,很不利于后續(xù)錫礦物的回收,綜合鋅礦物及錫礦物的回收情況,認為優(yōu)先浮選流程不適用于原礦有用礦物回收。
通過優(yōu)先浮選實驗可知,鋅硫難易分離,可能是由于一部分黃鐵礦可浮性較好,造成鋅硫難分離,所以考慮先浮出一部分鋅礦物和與之可浮性相近的黃鐵礦,剩余鋅硫混合浮選,將鋅硫分離分兩段進行,減小了鋅硫分離壓力,可提高鋅硫分離效果。即選擇鋅硫等可浮-鋅硫混合-分支分離的實驗流程。等可浮-混合浮選-分支分離流程實驗,選擇石灰抑制黃鐵礦,硫酸銅作硫化礦活化劑,丁基黃藥作硫化礦捕收劑,松醇油作起泡劑,流程結構為鋅硫等可浮+鋅硫分離、鋅硫混浮+鋅硫分離、一粗脫硫、一次磁選除鐵、一次搖床選錫。實驗結果見表6,實驗流程見圖3。
表6 等可浮-混合浮選實驗結果Table 6 Iso-flotation-mixed flotation test results
圖3 等可浮-混合浮選實驗流程Fig.3 Iso-flotation-mixed flotation test flow
由表6 實驗結果可知,通過等可浮-混合浮選-分支分離流程實驗,可得到Zn 品位13.00%、Zn回收率8.56%的鋅精礦1,Zn 品位50.23%、Zn 回收率71.23%的鋅精礦2,兩者合并,鋅精礦Zn 品位只有38.79%、Zn 回收率79.79%。通過該流程得到的鋅精礦1Zn 品位較低,因為存在大量黃鐵礦導致鋅硫分離困難。因此,該流程不利于鋅硫分離,不適用于礦石中鋅礦物的回收。
通過優(yōu)先浮選選鋅流程和等可浮-混合浮選-分支分離選鋅流程實驗發(fā)現(xiàn),原礦中大部分黃鐵礦可浮性極好,對鋅硫分離很不利,考慮先脫除可浮性較好的黃鐵礦,后鋅硫混浮的流程。預先脫硫,一方面可減少黃鐵礦對鋅浮選的干擾,另一方面提前脫除硫,大大減小了選鋅時的藥劑用量。脫硫-鋅硫混合浮選選鋅流程實驗,選擇石灰抑制黃鐵礦,硫酸銅作硫化礦活化劑,丁基黃藥作硫化礦捕收劑,松醇油作起泡劑,流程結構為一段粗選脫硫、二粗一掃二精、一次磁選除鐵、一次搖床選錫。實驗結果見表7,實驗流程見圖4。
表7 脫硫-混合浮選流程實驗結果Table 7 Test results of desulphurization and mixed flotation process
圖4 脫硫-混合浮選實驗流程Fig.4 Test results of desulphurization and mixed flotation process
由表7 實驗結果可知,通過脫硫-混合浮選流程實驗,可得到Zn 品位50.32%、Zn 回收率84.00% 鋅精礦,Sn 品位48.56%、Sn 回收率36.18%的錫精礦。說明該流程可及時脫除鐵礦物和硫礦物,并且在鐵精礦和硫精礦中的Zn、Sn 損失很少。另外,先浮選后磁選重選工藝流程具有經(jīng)濟性,在選廠投資和生產(chǎn)運營上投資少、操作簡便的優(yōu)勢。綜上可知,確定原礦中鋅回收原則流程為脫硫-混合浮選流程。
閉路實驗有中間產(chǎn)品返回,一是對浮選指標有一定影響,精礦品位會有所下降而回收率會有所提高;二是開路實驗的藥劑用量不完全適應,通常需適量減少,因此,閉路實驗需對藥劑用量及流程結構進行適當調(diào)整。閉路實驗流程見圖5,閉路實驗結果見表8。
圖5 脫硫-鋅硫混合浮選實驗流程Fig.5 Test process of desulfurization and zinc-sulfur mixed flotation process
表8 脫硫-鋅硫混合浮選流程實驗結果Table 8 Test results of desulfurization and zinc-sulfur mixed flotation process
由表8 實驗結果表明,通過閉路實驗可得到鋅精礦Zn 品位47.06%、Zn 回收率90.76%的良好試驗指標。說明脫硫-鋅硫混合浮選實驗流程對原礦鋅回收具有較好的適應性,中礦返回的創(chuàng)新調(diào)整對提高鋅浮選指標起到積極作用。
(1)原礦中主要有價元素為Zn、Sn,含量分別為6.04%、1.05%,F(xiàn)e、S 具有綜合回收價值,含量分別為29.33%、19.08%,主要有害元素As 含量很低,主要脈石成分為SiO2,含量為16.63%。鋅主要以鐵閃鋅礦形式存在,其次為閃鋅礦。鐵金屬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其次為褐鐵礦等,硫主要存在于鐵的硫化物中,綜上可知,該礦石為復雜難選的多金屬礦石,具有較高的回收價值。
(2)對原礦的鋅回收工藝流程進行了研究,最終確定脫硫-鋅硫混合浮選實驗流程較為合理,預先脫除部分可浮性好的黃鐵礦,一方面可減少黃鐵礦對鋅浮選的干擾,另一方面提前脫除硫,大大減小了選鋅時的藥劑用量。閉路實驗流程改變常規(guī)中礦返礦順序,同時將部分鋅精選尾礦和中礦再選尾礦作為選錫給礦,減輕了中礦對選鋅的干擾,并且提高了錫的入選量。
(3)采用脫硫-鋅硫混合浮選流程,經(jīng)一段脫硫、二粗一掃三精,通過閉路實驗可得到鋅精礦Zn 品位47.06%、Zn 回收率90.76%的良好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