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俞俞
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币恢辈焕斫膺@句話的意思,直到我看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
這是一個離奇的故事:少女蘇菲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接著,她連續(xù)收到一封又一封的哲學(xué)信,在神秘的導(dǎo)師的引導(dǎo)下,了解了從古至今的哲學(xué)家與哲學(xué)史。我開始以為這只是些枯燥乏味的哲學(xué)史的集合,只不過以信的形式表達(dá)罷了,這一封又一封的信,總會讓我在閱讀時感到充滿朦朧的迷霧,比如席德、絲巾、生日、魔鏡、父親,這更讓我覺得這不過是一本光怪陸離的哲學(xué)史罷了。在我看來,哲學(xué)遙遠(yuǎn)抽象而無用。
直到我看到了故事最后的大反轉(zhuǎn)——蘇菲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14歲的少女,她只是一個故事里的角色而已,她是席德的父親為席德14歲生日而創(chuàng)造的一個故事里的主人公!蘇菲因此感到驚訝、沮喪、難過。作為閱讀者的我,更感到驚訝——我一直在作者編造的謊言里,一直把蘇菲看作故事里的主角,而她卻是故事里的故事里的角色,我被隔在故事的故事外面張望!
我突然覺得,作者在玩一個俄羅斯套娃式的故事游戲——我的腦袋里一片光影交錯,有一種神秘的東西緊緊地纏繞著我,吸引著我,我的思緒也開始混亂,猛地一片空白,隨后,又突然清晰了——是的,蘇菲是故事,是故事里的故事,席德可以任意創(chuàng)造出成千上萬的蘇菲來,蘇菲,渺小得如同塵埃,一舉一動,甚至命運的安排都不是她自己所能控制的。我們可以盡情地編故事,蘇菲都沒有反駁的機會。
可我們又是誰?我們又何嘗不是一個個蘇菲呢?為人在世,或許有一個更大的視角,像是上帝在編寫我們的故事,我們便成了上帝編造的故事里的一個角色而已,柔弱如葦草,一滴水一口氣便可能毀滅消失。但是,作為故事里的角色,蘇菲最迷人的是,難過之后接受了這一切并開始思考,她的存在因為思考。
就這樣讀著想著,我慢慢意識到我也可以是哲學(xué)家,哲學(xué)離我們并不遠(yuǎn),我們是塵埃中的塵埃,那么脆弱而普遍,就如同風(fēng)中的蘆葦,我們都微不足道,但是我們與蘆葦不同,我們會有思想,會做蘆葦做不到的,我們會努力,會嘗試,會改變,于是,我們坦然地接受了這些命運的安排?!拔宜脊饰以凇保瑝m埃般的我們,因為思考而強大,因為思考而破開故事的繭子成蝶。
這個故事的最后,蘇菲這個虛構(gòu)的人物掙脫編故事者的安排,從故事里走出來,與閱讀她的席德相遇了。好迷人的結(jié)局。這可能是故事的外面的另一個空間吧,我們的生活或許完全不在同一個平面上,但誰也不知道哪一天會突然相交,正如蘇菲和席德。
想到這兒,我會心一笑。生活,本來就是一場哲學(xué)之旅,思考,讓生活充滿哲學(xué)的智慧之光。于是,我欣喜地合上書本,告訴自己:我會做那一根會思想的蘆葦,永恒的蘆葦,等待塵埃的偶然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