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鍵
我們居住的地球,是一顆被各種錢幣包裹的藍色星球。
古往今來,無數(shù)枚錢幣應運而生,它們覆蓋、包裹、環(huán)繞著這顆星球,同時,許多中外名人都與錢幣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有的是收藏家,有的是泉學家,有的是泉幣商,有的是貨幣制度改革者。
提起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1643年至1727年),可謂是家喻戶曉。他是鼎鼎大名的科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寫有《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光學》等巨著,堪稱“百科全書式”天才,甚至被譽為那個時代里,最近似神的人。可就是這樣一位頂級大神,竟然也與錢幣頗為有緣。
據(jù)記載,牛頓曾擔任英國皇家鑄幣局主管長達20余年,對錢幣有著獨到的見解,他直接參與了當時有關主要貨幣理論的一些爭論,并成為金本位制度的奠基者之一。
牛頓去世的時候,留下了超過3萬英磅的金條和金幣,以及一些后人無法看懂的手稿,卻未留下遺囑。只是,這位偉人在科學上的成就太過輝煌,掩蓋了其在錢幣制度上所做的貢獻,故不被我們大多數(shù)人所了解。
凱撒(Caesar,約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44年),是羅馬最著名的統(tǒng)治者之一,他以軍事專長、熟練的經(jīng)濟學和政治改革而聞名。
神奇的是,有文獻記載,世上最早的錢幣藏品很可能屬于愷撒。作為古羅馬的第一任皇帝,他不僅保持收藏各種錢幣的習慣,還將一些錢幣作為禮物饋贈他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引領了其他后繼古羅馬皇帝們也涉獵錢幣,并擁有龐大的錢幣收藏。在中世紀,這項“國王的愛好”逐漸變得更為流行,許多富人和貴族都建立了令人嘆為觀止的錢幣藏品集(Coin Collection)。
羅斯柴爾德家族最早通過當泉商成功收獲第一桶金,為日后的發(fā)家打下了基礎。圖為羅斯柴爾德家族莊園。(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龔自珍(1792年至1841年),號定庵,杭州人,清代著名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先驅者。他是道光時期進士,官至禮部主事,喜好金石文字和收藏古錢幣?!抖ㄢ窒壬曜V外記》一書記載著其收藏的錢幣,包括壯泉四十、金錯刀等稀少古泉品種,并寫有泉學著作《古泉蛻影》《泉文記》等,可謂是妥妥的“泉癡”一枚。
魯迅(1881年至1936年)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豪”,其作品一直感染和鼓舞著我們無數(shù)人。同時,他也是一位古泉收藏愛好者和實踐者。
當年,他在北京教育部工作和京師大學任教期間,就喜歡花業(yè)余時間去逛琉璃廠,搜尋并購買各類古錢幣,并在日記中將每枚錢幣的具體情況認真記錄下來。通過努力,他已集藏上至先秦,下至元代、明代的古錢300余種,可見其對祖國歷史與錢幣文化的熱愛程度之深。
更難能可貴的是,魯迅鐘愛錢幣,并非單純的玩古或獵奇,他還寄情于物,盡力開展實踐。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職的他,積極參與了“龍鳳銀幣”的圖案設計。該幣內涵深奧,鑄工精美,存世稀少,如今成為機制幣中的大名譽品。魯迅對錢幣的摯愛之情,實在令我們后輩欽佩。
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是歐洲史上著名的金融巨頭。18世紀末期,此家族幾乎創(chuàng)建了整個歐洲金融和銀行現(xiàn)代化制度,堪稱不可一世。
然而,或許很少有人知道,如此輝煌的家族,當初卻是通過經(jīng)營古錢幣起步的。當時,收藏古錢幣是歐洲各國王公貴族們的普遍雅好。于是,家族的成員抓住這一契機,親自編輯《古錢手冊》,并附上詳細解說,寄給那些王公貴族們,使他們的錢幣店成為皇家指定店,逐漸獲得豐厚利潤。
就這樣,羅斯柴爾德家族通過當泉商,成功收獲第一桶金,為日后的發(fā)家打下了基礎。
以上只是列舉了幾位頂級“大神”,與錢幣有緣的其他大人物還有很多,正因為有他們的加盟,逐漸影響了越來越多人去關注錢幣、了解錢幣、收藏錢幣、經(jīng)營錢幣。時光荏苒,一代代錢幣藏家、學者和廣大泉友們的薪火相傳、前赴后繼,使錢幣這項寶貴遺產得以重視與保護、發(fā)揚與傳承,真乃可贊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