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風(fēng)比春風(fēng)更令人陶醉。雖看不見,卻無處不在。山川丘陵、江河湖海、田野森林、城市村莊,她都用溫柔的手撫摸過。春風(fēng)過處,萬物葳蕤,生機勃勃。
北方四季涇渭分明,季節(jié)的風(fēng)吹向大地,讓人感受到時令的變遷、植物的榮枯。每當(dāng)春風(fēng)到來時,整個大地總會為之一振,蘇醒,返青,拔節(jié),生長。
春風(fēng)是一寸一寸地來到的,她邊走邊為大地褪去寒衣,然后一點一點著上春色,直至冬衣褪盡,春色滿園。燕子每到春天便會跟隨春風(fēng)按時返回村莊,尋找它曾經(jīng)的家園。它們打掃干凈親手營造的巢房,白天在野外覓食,傍晚在村街上游戲。春風(fēng)中,家雀在墻頭嬉鬧,鵓鴣鳥在屋脊上追逐,斑鳩在柳樹枝頭上下翻飛,上百只灰喜鵲在楊樹、梧桐樹的枝丫上安營扎寨,遠遠望去,一個個喜鵲的家在春風(fēng)中搖曳。
麥田脫去葉片上的灰白,伸展開蜷縮的腰肢,將深綠色在田野里鋪展。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莊胸前的綢帶,更是大地的血脈。這里是鵝鴨的天堂,它們在河中覓食、嬉戲,還在河面上唱著“鵝鵝鵝”“嘎嘎嘎”的歌。河邊垂柳依依,那鵝黃色的芽苞,將河水映綠染黃。
柳笛一聲天下春。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折柳、做柳哨,然后吹著柳笛喇叭比賽。笛聲嘹亮,或細膩婉轉(zhuǎn),或粗獷高亢,春天就這樣被吹得綠意盎然。
剛從坡里回家的鄰家大伯,背上的蠟條筐里盛著剛割下的鮮嫩韭菜。走在大街上,只聽他遠遠地喊著,頭刀子韭菜——無公害的!上前一聞,泥土的氣味彌漫開來,正好可做晚飯的菜肴。隔壁院子里兩棵香椿的枝丫上,早已冒出紅絨絨的芽頭。女主人輕輕掰下幾枝嫩芽,用刀切成碎末,再打上雞蛋攪勻,熱油燒鍋,下鍋翻炒,香椿芽炒雞蛋的香味飄向四方。
傍晚的村莊安詳靜謐。春風(fēng)向晚,襲來暖暖春意。遠處西山落日,霞光萬道,近處炊煙裊裊,白云悠悠。小街整潔一新,小院氤氳著濃郁的煙火氣息。晚飯后,鄉(xiāng)鄰們打開微信,聊會兒天,再看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鳥歸巢,雞上宿,牛羊歸圈。真是一派人間好景致。
(本文同時入選2020年貴州省遵義市、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兩地中考語文試卷,文章有刪減)
王畔政:山東省諸城市人。散文作家,山東省諸城市作協(xié)副主席。散文隨筆作品散見于《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散文選刊》等報刊。作品選入多種文學(xué)選本。著有散文集《故鄉(xiāng)三嘆》《野有蔓草》。
意林:許多中學(xué)生認為,寫好景物作文,是一個難題。您認為寫好這類文章,有什么技巧與方法?
王畔政:寫好景物作文,首先應(yīng)抓住景物特征,激活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一切感官知覺,寫景狀物,景物的色彩、形狀、變化則會綽約多姿,氣象萬千。其次充分運用比喻、擬人、對比、象征、通感等多種修辭,生動傳神地描寫景物的氣質(zhì)和神韻。再次善于聯(lián)想,著眼于景物細節(jié),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示景物的細節(jié)之美。
意林:閱讀寫景散文,應(yīng)該著重從哪幾個方面鑒賞,才能比較全面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
王畔政:閱讀寫景散文,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鑒賞:其一,情感層面。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寫景狀物,或優(yōu)美、或明麗、或凄涼、或沉雄,喜怒哀樂情感往往傾注其中,寄托于自然景物和社會環(huán)境的描摹,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風(fēng)云際會,電光石火,逢秋寂寥,悲秋傷春,等等,無不蘊含作者的情感指向。其二,思想層面。好的寫景散文,總會在詩意盎然的文字里表達向真向善向美的思想,這是散文的題旨,文章的靈魂,唯美的文字里氤氳著深邃的思想。